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科护理治疗装置,包括床体,床体侧壁的前端通过固定板设置有支杆,支杆的顶端固定有多个高度不同的挂钩,挂钩上挂置有吊瓶保温罩;床体的底端面上固定有前后对称的L型滑槽板,L型滑槽板之间滑动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底端面的支腿上均设置有双刹轮;支撑板的顶端面上开设有异形通孔,且支撑板左侧壁的前端固定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右侧壁上固定有凸起板;前端L型滑槽板的左侧壁上开设有卡扣槽,卡扣槽的前侧壁上开设有矩形通孔,卡扣槽内腔的前侧壁上沿矩形通孔的左右两侧固定有弹簧,弹簧的自由端固定有卡槽板。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具有极佳的市场推广价值。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内科护理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1),所述床体(1)侧壁的前端通过固定板(2)设置有支杆(3),所述支杆(3)的顶端固定有多个高度不同的挂钩(4),所述挂钩(4)上挂置有吊瓶保温罩(5);所述床体(1)的底端面上固定有前后对称的L型滑槽板(6),所述L型滑槽板(6)之间滑动连接有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底端面的支腿(701)上均设置有双刹轮(702);所述支撑板(7)的顶端面上开设有异形通孔(8),且所述支撑板(7)左侧壁的前端固定有连接板(9),所述连接板(9)的右侧壁上固定有凸起板(10);前端L型滑槽板(6)的左侧壁上开设有卡扣槽(11),所述卡扣槽(11)的前侧壁上开设有矩形通孔(12),所述卡扣槽(11)内腔的前侧壁上沿矩形通孔(12)的左右两侧固定有弹簧(13),所述弹簧(13)的自由端固定有卡槽板(14),所述卡槽板(14)的前侧壁上固定有贯穿过矩形通孔(12)的矩形杆(15)。
设计方案
1.一种内科护理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床体(1),所述床体(1)侧壁的前端通过固定板(2)设置有支杆(3),所述支杆(3)的顶端固定有多个高度不同的挂钩(4),所述挂钩(4)上挂置有吊瓶保温罩(5);所述床体(1)的底端面上固定有前后对称的L型滑槽板(6),所述L型滑槽板(6)之间滑动连接有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底端面的支腿(701)上均设置有双刹轮(702);所述支撑板(7)的顶端面上开设有异形通孔(8),且所述支撑板(7)左侧壁的前端固定有连接板(9),所述连接板(9)的右侧壁上固定有凸起板(10);前端L型滑槽板(6)的左侧壁上开设有卡扣槽(11),所述卡扣槽(11)的前侧壁上开设有矩形通孔(12),所述卡扣槽(11)内腔的前侧壁上沿矩形通孔(12)的左右两侧固定有弹簧(13),所述弹簧(13)的自由端固定有卡槽板(14),所述卡槽板(14)的前侧壁上固定有贯穿过矩形通孔(12)的矩形杆(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科护理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7)底端面的前后两端设置有多个滚轮(17),且所述滚轮(17)均在所述L型滑槽板(6)上自由滚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科护理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杆(15)的前端固定有手持块(16),且所述支撑板(7)的左侧壁上固定有手持板(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科护理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7)在两L型滑槽板(6)之间形成的间隙中左右自由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科护理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13)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凸起板(10)卡接在卡槽板(14)的卡槽内不会自然脱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科护理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瓶保温罩(5)的侧壁内开设有保温腔(501),且吊瓶保温罩(5)侧壁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保温腔(501)相通的输入管(502)和输出管(503),所述输入管(502)和输出管(503)上均设置有开关阀(504)。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科护理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专科,几乎是所有其他临床医学的基础,亦有医学之母之称。内科学的内容包含了疾病的定义、病因、致病机转、流行病学、自然史、症状、征候、实验诊断、影像检查、鉴别诊断、诊断、治疗、预后。内科学的方法是透过病史询问或面谈后,进行理学检查,根据病史与检查所见做实验诊断与影像检查,以及在众多鉴别诊断中排除可能性较低者,获得最有可能的诊断;获得诊断后,内科的治疗方法包含追踪观察、生活方式、药物、介入性治疗如心导管、内视镜等,根据病人的状况调整药物之使用,防止并处理副作用及并发症。在内科的护理治疗过程中,手术后的患者大多不能够自己行走,需要卧床休息,此时最需要解决的就是患者的如厕问题,而现有技术的医疗床都是在床体的顶端面上开设有通孔,使患者沿通孔进行如厕,此操作过程较便捷,但是这样设计的医疗床在患者进行卧床休养的过程中,容易引起患者的不适合,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改进。而且当患者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进行输液时,输液用的吊瓶温度较低,从而使输液的生理盐水温度较低,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低患者的体温,使伤口愈合的速度变慢。
实用新型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科护理治疗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的内科护理治疗用医疗床无法较好的解决患者在卧床休养过程中的如厕问题,同时解决了现有技术的输液装置无法对输液吊瓶进行加热保温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内科护理治疗装置,包括床体,所述床体侧壁的前端通过固定板设置有支杆,所述支杆的顶端固定有多个高度不同的挂钩,所述挂钩上挂置有吊瓶保温罩;所述床体的底端面上固定有前后对称的L型滑槽板,所述L型滑槽板之间滑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端面的支腿上均设置有双刹轮;所述支撑板的顶端面上开设有异形通孔,且所述支撑板左侧壁的前端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右侧壁上固定有凸起板;前端L型滑槽板的左侧壁上开设有卡扣槽,所述卡扣槽的前侧壁上开设有矩形通孔,所述卡扣槽内腔的前侧壁上沿矩形通孔的左右两侧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的自由端固定有卡槽板,所述卡槽板的前侧壁上固定有贯穿过矩形通孔的矩形杆。
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底端面的前后两端设置有多个滚轮,且所述滚轮均在所述L型滑槽板上自由滚动,从而当支撑板沿L型滑槽板上左右滑动时,滚动的滚轮能够减小两者之间的摩擦力,使支撑板左右滑动的更加顺畅。
更进一步地,所述矩形杆的前端固定有手持块,且所述支撑板的左侧壁上固定有手持板,从而便于对矩形杆和支撑板的推拉。
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在两L型滑槽板之间形成的间隙中左右自由滑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凸起板卡接在卡槽板的卡槽内不会自然脱落。
更进一步地,所述吊瓶保温罩的侧壁内开设有保温腔,且吊瓶保温罩侧壁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保温腔相通的输入管和输出管,所述输入管和输出管上均设置有开关阀。
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L型滑槽板、支撑板、异形通孔、支腿和双刹轮的设计,从而使支撑板在两L型滑槽板之间的间隙内左右自由滑动,当患者在卧床休养时,将支撑板推至床体的下方进行收纳,当患者需要如厕时,将支撑板沿L型滑槽板拉出,并使患者坐在异形通孔的上方进行如厕,其中支腿和双刹轮对支撑板起到支撑和滑动的作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弹簧、矩形杆、卡槽板、凸起板和连接板的设计,当将支撑板推至床体的下方进行收纳时,凸起板卡接在卡槽板的卡槽内不会自然脱落,从而对支撑板进行固定;当需要将支撑板沿L型滑槽板拉出时,先握持手持块将矩形杆沿矩形通孔向前拉动,此时弹簧受压迫进行压缩,从而且凸起板不会再卡接在卡槽板上的卡槽内,能够将支撑板向左拉出。
3、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吊瓶保温罩的设计,通过输入管向保温腔内输入热水或热蒸汽,从而能够通过吊瓶保温罩对患者需要进行输液的输液吊瓶进行加热保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吊瓶保温罩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床体;2-固定板;3-支杆;4-挂钩;5-吊瓶保温罩;6-L型滑槽板;7-支撑板;8-异形通孔;9-连接板;10-凸起板;11-卡扣槽;12-矩形通孔;13-弹簧;14-卡槽板;15-矩形杆;16-手持块;17-滚轮;18-手持板;501-保温腔;502-输入管;503-输出管;504-开关阀;701-支腿;702-双刹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一种内科护理治疗装置,参照图1-5:包括床体1,床体1侧壁的前端通过固定板2设置有支杆3,支杆3的顶端固定有多个高度不同的挂钩4,挂钩4上挂置有吊瓶保温罩5;床体1的底端面上固定有前后对称的L型滑槽板6,L型滑槽板6之间滑动连接有支撑板7,支撑板7底端面的支腿701上均设置有双刹轮702;支撑板7的顶端面上开设有异形通孔8,且支撑板7左侧壁的前端固定有连接板9,连接板9的右侧壁上固定有凸起板10;前端L型滑槽板6的左侧壁上开设有卡扣槽11,卡扣槽11的前侧壁上开设有矩形通孔12,卡扣槽11内腔的前侧壁上沿矩形通孔12的左右两侧固定有弹簧13,弹簧13的自由端固定有卡槽板14,卡槽板14的前侧壁上固定有贯穿过矩形通孔12的矩形杆15。
其中,支撑板7底端面的前后两端设置有多个滚轮17,且滚轮17均在L型滑槽板6上自由滚动;矩形杆15的前端固定有手持块16,且支撑板7的左侧壁上固定有手持板18;支撑板7在两L型滑槽板6之间形成的间隙中左右自由滑动;弹簧13处于自然状态时,凸起板10卡接在卡槽板14的卡槽内不会自然脱落;吊瓶保温罩5的侧壁内开设有保温腔501,且吊瓶保温罩5侧壁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保温腔501相通的输入管502和输出管503,输入管502和输出管503上均设置有开关阀504。
使用时,先通过手持手持板18将支撑板7推入床体1的下方进行收纳,此时连接板9上的凸起板10卡接在卡槽板14的卡槽内,且当弹簧13处于自然状态时,凸起板10卡接在卡槽板14的卡槽内不会自然脱落,从而对支撑板7进行固定(如图2所示);当患者需要进行如厕时,先握持手持块16将矩形杆15沿矩形通孔12向前拉动,此时弹簧13受压迫进行压缩,从而且凸起板10不会再卡接在卡槽板14上的卡槽内,能够通过手持板18将支撑板7向左拉出(如图1所示),并将如厕用的污物筒放置于异形通孔8的下方,从而能够使患者坐在异形通孔8的上方进行如厕。当患者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进行输液时,先通过输入管502向保温腔501内输入热水或热蒸汽,而输入管502和输出管503的设计能够便于对保温腔501内的热水或热蒸汽进行更换,从而能够通过吊瓶保温罩5对患者需要进行输液的输液吊瓶进行加热保温,进而防止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由于输液的生理盐水温度较低,使患者体温较低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伤口的愈合速度。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具有极佳的市场推广价值。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9493.1
申请日:2019-03-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7(山东)
授权编号:CN209808807U
授权时间:20191220
主分类号:A61G7/02
专利分类号:A61G7/02;A61G7/05;A61M5/44
范畴分类:申请人:李凤兰
第一申请人:李凤兰
申请人地址:274005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解放南街506号
发明人:李凤兰
第一发明人:李凤兰
当前权利人:李凤兰
代理人:段宇
代理机构:11572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卓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2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