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拆式LED灯基座,包括顺序叠置的散热板、绝缘片组件、电极片组件以及导电片组件,所述绝缘片组件包含第一绝缘片与第二绝缘片,所述电极片组件包含第一电极片与第二电极片,所述导电片组件包含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所述散热板、第一绝缘片、第一电极片以及第一导电片连接在一起形成第一固定座,所述散热板、第二绝缘片、第二电极片以及第二导电片连接在一起形成第二固定座,LED灯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之间,所述LED灯的第一弹性引脚伸入第一导电片的下方并与其相接触,所述LED灯的第二弹性引脚伸入第二导电片的下方并与其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合理,而且易于拆装LED灯,高效便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可拆式LED灯基座,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叠置的散热板、绝缘片组件、电极片组件以及导电片组件,所述绝缘片组件包含分别设置在散热板左右两侧的第一绝缘片与第二绝缘片,所述电极片组件包含分别设置在散热板左右两侧的第一电极片与第二电极片,所述导电片组件包含分别设置在散热板左右两侧的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所述散热板、第一绝缘片、第一电极片以及第一导电片连接在一起形成第一固定座,所述散热板、第二绝缘片、第二电极片以及第二导电片连接在一起形成第二固定座,LED灯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之间,所述LED灯的第一弹性引脚伸入第一导电片的下方并与其相接触,所述LED灯的第二弹性引脚伸入第二导电片的下方并与其相接触。
设计方案
1.一种可拆式LED灯基座,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叠置的散热板、绝缘片组件、电极片组件以及导电片组件,所述绝缘片组件包含分别设置在散热板左右两侧的第一绝缘片与第二绝缘片,所述电极片组件包含分别设置在散热板左右两侧的第一电极片与第二电极片,所述导电片组件包含分别设置在散热板左右两侧的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所述散热板、第一绝缘片、第一电极片以及第一导电片连接在一起形成第一固定座,所述散热板、第二绝缘片、第二电极片以及第二导电片连接在一起形成第二固定座,LED灯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之间,所述LED灯的第一弹性引脚伸入第一导电片的下方并与其相接触,所述LED灯的第二弹性引脚伸入第二导电片的下方并与其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式LED灯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片、第二绝缘片、第一导电片以及第二导电片均呈弧形状,所述第一绝缘片的内径大于第一导电片的内径,所述第二绝缘片的内径大于第二导电片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式LED灯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座的凹部与第二固定座的凹部之间为用以放置LED灯的主体的空间,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两端与第二固定座的两端之间具有安装间隙,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散热板之间、第二导电片与散热板之间也具有安装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式LED灯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引脚与第二弹性引脚均向上弯折,所述第一弹性引脚的最高处与第一导电片的下表面相接触,所述第一弹性引脚的下部悬空,所述第二弹性引脚的最高处与第二导电片的下表面相接触,所述第二弹性引脚的下部悬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式LED灯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第一绝缘片、第一电极片以及第一导电片上相同位置均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安装孔,绝缘螺钉依次穿过所述散热板、第一绝缘片、第一电极片以及第一导电片上的第一安装孔后经绝缘螺母锁紧在一起;所述散热板、第二绝缘片、第二电极片以及第二导电片上相同位置均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安装孔,绝缘螺钉依次穿过所述散热板、第二绝缘片、第二电极片以及第二导电片上的第二安装孔后经绝缘螺母锁紧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式LED灯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片上设置有用以与导线连接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电极片上设置有用以与导线连接的第二连接孔。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拆式LED灯基座。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英文名(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LED,本质为半导体二极管,相较于传统光源,具有体积下、效率高、寿命长等优点而越来越被广泛使用。涉及领域:在电路及仪器中作为指示灯,或者组成文字或数字显示。砷化镓二极管发红光,磷化镓二极管发绿光,碳化硅二极管发黄光,氮化镓二极管发蓝光。在材料科研方面,通常选择不同波长的LED作为激发光源。但在LED的安装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例如:LED的散热,LED灯使用时频繁焊接的问题,焊接时导致LED灯损坏问题等。
现有的LED散热板难以拆卸,无法更换LED灯,一灯一散热板,造成散热板材料的浪费,购买者每买一颗LED灯就必须买一个散热板,提高了购买成本,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拆式LED灯基座,不仅结构设计合理,而且高效便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拆式LED灯基座,包括顺序叠置的散热板、绝缘片组件、电极片组件以及导电片组件,所述绝缘片组件包含分别设置在散热板左右两侧的第一绝缘片与第二绝缘片,所述电极片组件包含分别设置在散热板左右两侧的第一电极片与第二电极片,所述导电片组件包含分别设置在散热板左右两侧的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所述散热板、第一绝缘片、第一电极片以及第一导电片连接在一起形成第一固定座,所述散热板、第二绝缘片、第二电极片以及第二导电片连接在一起形成第二固定座,LED灯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之间,所述LED灯的第一弹性引脚伸入第一导电片的下方并与其相接触,所述LED灯的第二弹性引脚伸入第二导电片的下方并与其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绝缘片、第二绝缘片、第一导电片以及第二导电片均呈弧形状,所述第一绝缘片的内径大于第一导电片的内径,所述第二绝缘片的内径大于第二导电片的内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座的凹部与第二固定座的凹部之间为用以放置LED灯的主体的空间,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两端与第二固定座的两端之间具有安装间隙,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散热板之间、第二导电片与散热板之间也具有安装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引脚与第二弹性引脚均向上弯折,所述第一弹性引脚的最高处与第一导电片的下表面相接触,所述第一弹性引脚的下部悬空,所述第二弹性引脚的最高处与第二导电片的下表面相接触,所述第二弹性引脚的下部悬空。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板、第一绝缘片、第一电极片以及第一导电片上相同位置均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安装孔,绝缘螺钉依次穿过所述散热板、第一绝缘片、第一电极片以及第一导电片上的第一安装孔后经绝缘螺母锁紧在一起;所述散热板、第二绝缘片、第二电极片以及第二导电片上相同位置均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安装孔,绝缘螺钉依次穿过所述散热板、第二绝缘片、第二电极片以及第二导电片上的第二安装孔后经绝缘螺母锁紧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片上设置有用以与导线连接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电极片上设置有用以与导线连接的第二连接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合理,而且易于拆装LED灯,利于对损坏的LED灯进行更换,高效便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构造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构造示意图。
图中:1-散热板,2-绝缘片组件,201-第一绝缘片,202-第二绝缘片,3-电极片组件,301-第一电极片,302-第二电极片,4-导电片组件,401-第一导电片,402-第二导电片,5-LED灯,501-主体,502-第一弹性引脚,503-第二弹性引脚,6-入口,7-第一安装孔,8-绝缘螺钉,9-绝缘螺母,10-第二安装孔,11-第一连接孔,12-第二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4所示,一种可拆式LED灯基座,包括顺序叠置的散热板1、绝缘片组件2、电极片组件3以及导电片组件4,所述绝缘片组件2包含分别设置在散热板1左右两侧的第一绝缘片201与第二绝缘片202,所述电极片组件3包含分别设置在散热板1左右两侧的第一电极片301与第二电极片302,所述导电片组件4包含分别设置在散热板1左右两侧的第一导电片401与第二导电片402,所述散热板1、第一绝缘片201、第一电极片301以及第一导电片401连接在一起形成第一固定座,所述散热板1、第二绝缘片202、第二电极片302以及第二导电片402连接在一起形成第二固定座,LED灯5置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与第二固定座之间,所述LED灯5的第一弹性引脚502伸入第一导电片401的下方并与其相接触,所述LED灯5的第二弹性引脚503伸入第二导电片402的下方并与其相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片201、第二绝缘片202、第一导电片401以及第二导电片402均呈弧形状,所述第一绝缘片201的内径大于第一导电片401的内径,所述第二绝缘片202的内径大于第二导电片402的内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座的凹部与第二固定座的凹部之间为用以放置LED灯5的主体501的空间,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两端与第二固定座的两端之间具有安装间隙,所述第一导电片401与散热板1之间、第二导电片402与散热板1之间也具有安装间隙;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两端与第二固定座的两端之间的安装间隙为用以安装LED灯5的第一弹性引脚502、第二弹性引脚503的入口6,所述第一导电片401、第二导电片402与散热板1之间的安装间隙呈环形,所述LED灯5的第一弹性引脚502、第二弹性引脚503在第一导电片401、第二导电片402与散热板1之间的安装间隙旋转,直至所述LED灯5的第一弹性引脚502与第一导电片401接触、所述LED灯5的第二弹性引脚503与第二导电片402接触;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引脚502、第二弹性引脚503、第一电极片301以及第二电极片302同轴设置,且两个所述入口6之间的连线与第一弹性引脚502、第二弹性引脚503、第一电极片301以及第二电极片302的连线相互垂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引脚502与第二弹性引脚503均向上弯折,所述第一弹性引脚502的最高处与第一导电片401的下表面相接触,所述第一弹性引脚502的下部悬空,所述第二弹性引脚503的最高处与第二导电片402的下表面相接触,所述第二弹性引脚503的下部悬空;所述第一电极片301与第一导电片401的厚度根据第一弹性引脚502的弯折程度与设置高度而定,所述第二电极片302与第二导电片402的厚度根据第二弹性引脚503的弯折程度而定,以能实现所述第一弹性引脚502与第二弹性引脚503进入第一固定座的两端与第二固定座的两端之间的安装间隙、并在第一导电片401、第二导电片402与散热板1之间的安装间隙旋转为准,以能实现所述第一弹性引脚502的最高处与第一导电片401的下表面相接触,所述第一弹性引脚502的下部悬空为准,以能实现所述第二弹性引脚503的最高处与第二导电片402的下表面相接触,所述第二弹性引脚503的下部悬空为准;所述第一弹性引脚502与第二弹性引脚503因向上弯折而具有弹力,所述第一导电片401压紧第一弹性引脚502,所述第二导电片402压紧第二弹性引脚503,从而使得两者接触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板1、第一绝缘片201、第一电极片301以及第一导电片401上相同位置均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安装孔7,绝缘螺钉8依次穿过所述散热板1、第一绝缘片201、第一电极片301以及第一导电片401上的第一安装孔7后经绝缘螺母9锁紧在一起;所述散热板1、第二绝缘片202、第二电极片302以及第二导电片402上相同位置均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安装孔10,绝缘螺钉8依次穿过所述散热板1、第二绝缘片202、第二电极片302以及第二导电片402上的第二安装孔10后经绝缘螺母9锁紧在一起;所述第一安装孔7与第二安装孔10均为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片301上设置有用以与导线连接的第一连接孔11,所述第二电极片302上设置有用以与导线连接的第二连接孔12。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LED灯5的底部涂覆有隔热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板1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可选铝合金散热板1;所述第一绝缘片201与第二绝缘片202均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可选普通硬质塑料;所述第一电极片301与第二电极片302均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可调节接线方向及接线方式,可选薄铜片;所述第一导电片401与第二导电片402均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可选铜片;所述绝缘螺钉8与绝缘螺母9均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可选尼龙塑料绝缘螺钉8。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利用通电导线与所述第一电极片301连通,利用通电导线与所述第二电极片302连通,所述绝缘螺钉8依次穿过散热板1、第一绝缘片201、第一电极片301以及第一导电片401上的第一安装孔7后经绝缘螺母9锁紧在一起,所述绝缘螺钉8依次穿过散热板1、第二绝缘片202、第二电极片302以及第二导电片402上的第二安装孔10后经绝缘螺母9锁紧在一起,将所述第一弹性引脚502、第二弹性引脚503置于第一固定座的两端与第二固定座的两端之间的安装间隙处,转动所述LED灯5,所述LED灯5的第一弹性引脚502、第二弹性引脚503的在第一导电片401、第二导电片402与散热板1之间的安装间隙旋转,直至所述LED灯5的第一弹性引脚502与第一导电片401接触、所述LED灯5的第二弹性引脚503与第二导电片402接触,此时所述LED灯5的第一弹性引脚502、第一导电片401、第一电极片301导通,此时所述LED灯5的第二弹性引脚503、第二导电片402、第二电极片302导通,此时LED灯5点亮。
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1421.8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5(福建)
授权编号:CN209245742U
授权时间:20190813
主分类号:F21K 9/20
专利分类号:F21K9/20;F21V19/00;F21V23/06;F21V29/70;F21Y115/10
范畴分类:35A;
申请人:福建江夏学院
第一申请人:福建江夏学院
申请人地址: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福州地区大学新校区溪源宫路2号
发明人:羊富贵;乔亮;任海科
第一发明人:羊富贵
当前权利人:福建江夏学院
代理人:蔡学俊
代理机构:35100
代理机构编号: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