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杆菌介导转基因论文_王平勇,徐永阳,赵光伟,贺玉花,李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杆菌介导转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杆菌,转基因,液泡,基因,籼稻,花药,座子。

农杆菌介导转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王平勇,徐永阳,赵光伟,贺玉花,李明[1](2019)在《发根农杆菌介导甜瓜转基因过表达体系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遗传转化是实现基因功能验证和基因快速转育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甜瓜的遗传转化依旧存在众多技术难题。笔者利用野生型发根农杆菌K599侵染甜瓜'E31',成功诱导甜瓜产生了不定根。借助该技术,将含有GUS基因和EGF基因的过表达载体pCAMBIA3301和pCAMBIA1300-ProSuper导入发根农杆菌K599,利用转化后的农杆菌侵染甜瓜'E31',成功诱导出了不定根。PCR检测结果表明,新生不定根的阳性率达到100%。通过GOS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在不定根中检测到GOS基因和EGFP基因的大量表达,成功实现了外源基因在甜瓜新生不定根内过表达。该方法周期短、操作方便、转化率高,可实现基因功能的快速验证,为甜瓜根系抗病抗逆方面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瓜菜》期刊2019年12期)

曾繁丽,王浩,汪健,汪承刚,陈国户[2](2019)在《利用农杆菌介导花药遗传转化方法获得乌塌菜转基因植株》一文中研究指出乌塌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var. rosularis),俗名乌菜、黄心乌、乌青菜等,是白菜亚种的1个变种,主要在江淮流域秋冬季节种植。目前乌塌菜育种仍以常规育种技术为主,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育种技术的应用尚未见报道。农杆菌介导的花序浸染法,具有高通量、无需组织培养等优点,已成功应用于多种芸薹属蔬菜中。因此,建立乌塌菜花药遗传转化方法,对其进行遗传改良及功能基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心乌’乌塌菜为试材,对影响农杆菌介导花药遗传转化的因素进行优化,包括共培养基中BAP、Acetosyringone和Silwet浓度及pH值、花蕾大小(<2 mm、2~3 mm、3~5 mm、开放的花)与处理方式(未处理、花蕾剥开小口、剥除萼片与花瓣)、侵染方式(涂抹、滴液、浸染),以及共培养天数(0~4 d)等。经过优化后,取3~5 mm未开放的花蕾,完全剥除萼片与花瓣,使其露出花药;农杆菌经共培养基(MS+2.0 mg·L-1 6-BA+40 mg·L-1 As+0.03%Silwet+0.5 g·L-1MES+5%蔗糖,pH 5.8)悬浮后,采用滴液方式进行侵染;侵染后的花蕾经2 d黑暗共培养后,花药GUS瞬时表达率可达到91.59%。取共培养后花蕾开放的花粉,采用人工授粉方式,授于花的柱头上;正常培养获得转基因植株种子。经抗性筛选和分子鉴定,植株转化效率可达到0.59%~1.56%,远高于其它芸薹属蔬菜采用花序浸染法的遗传转化效率。在遗传转化过程中,利用GUS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显微镜观察农杆菌侵染花药情况,结果表明,在侵染的花蕾中,GUS基因可在雄蕊的绝大部分花粉粒中表达,但在雌蕊中未发现有表达。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与其可育系植株进行遗传杂交分析,结果表明,该农杆菌介导花药遗传转化系统中,雄性花药为农杆菌侵染的主要靶标。此外,PCR及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外源GUS基因已整合至乌塌菜基因组中。利用PCR和GUS组织化学染色对T2代转基因株系的分离比进行统计分析,3个T2代株系的分离比为3︰1,符合孟德尔单显性基因遗传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1)

任玉静,甘露,苏浩天,尹淑霞[3](2018)在《农杆菌介导的草地早熟禾转基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杆菌介导法是一种天然的植物遗传转化体系,具有操作简便、转化频率高、发生变异较少、且拷贝数较低等优点。本文以草地早熟禾巴润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农杆菌侵染受体,主要探究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对侵染成功率的影响。得出可行的侵染处理是:继代4-5次的胚性愈伤和OD值0.3的农杆菌菌液真空处理3min,100rpm侵染15min,或OD值0.6的菌液真空处理3min,100rpm侵染10min。然后转移愈伤至垫有一层无菌滤纸的继代培养基上黑暗环境共培养3d。清洗共培养的愈伤后进行筛选、分化、壮苗、移栽、鉴定等工作。最终得到两株转基因苗,证明农杆菌介导法可以在草地早熟禾巴润中得到应用。(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草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1-07)

李想,张峻,周露,盛力立,陈火英[4](2018)在《农杆菌介导茄子叶转基因体系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择3份茄核心种质,研究Hyg B浓度、农杆菌浓度(OD600)、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对茄遗传转化效果的影响。同时,选择7份核心种质进行转化研究,以确定茄遗传转化的最佳受体。结果表明,筛选阳性植株的最适Hyg B浓度为50mg/L;菌液浓度(OD_(600))0.6,侵染外植体15min和共培养4d时,抗性愈伤百分率最高;获得的Hyg B抗性植株,经PCR检测及GUS组织化学鉴定,确认外源基因GUS已成功整合到茄基因组中;不同茄遗传型转化效果差异较大,最高转化率可达到10%。(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金太成,刘雨晴,许亚男,孟大伟,周晓梅[5](2018)在《农杆菌介导的苜蓿遗传转化及PDH45转基因苜蓿耐盐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耐盐性基因的遗传转化能够提高植物的抗盐胁迫能力,有效解决盐胁迫抑制植物生长的问题。本研究中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被作为植物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将PDH45基因转入紫花苜蓿中。影响遗传转化效率的各种条件被优化,包括农杆菌菌液浓度的优化、侵染时间的优化和选择培养基中卡那霉素浓度的优化。采用半定量(reverse transcription-PCR,RT-PCR)对PDH45转基因苜蓿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中PDH45基因均表达。在Na Cl浓度为50 mmol/L、100 mmol/L、150 mmol/L、200 mmol/L条件下,对PDH45转基因植株进行了耐盐性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中度盐胁迫150 mmol/L NaCl条件下,PDH45转基因植株表现出较强的耐受能力。本研究通过实验条件的优化,我们快速地获得了PDH45转基因苜蓿,为耐盐性转基因苜蓿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研究基础。(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8年10期)

李想[6](2018)在《农杆菌介导茄子转基因体系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是我国重要的蔬菜经济作物。因栽培方式及市民消费习惯的变化,对茄子品种的特性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由于常规育种进展缓慢,促进转基因技术在茄子上的应用迫在眉睫。建立高效的茄子转基因体系是茄子基因工程育种的关键。本研究在课题组已有的茄子高效再生体系的基础上,选择7份遗传背景差异较大的茄子材料,用含pHB表达载体(含GUS基因和HPT基因)农杆菌GV3101菌株侵染外植体,使用含有Hyg B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培养,筛选出了适宜茄子的转化条件,为基因工程技术改良茄子性状、品质奠定了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农杆菌介导的茄子转基因体系(1)筛选剂Hyg B浓度为50 mg·L~(-1)时,能够有效区分转化细胞与非转化细胞;抑菌剂Cb浓度为300 mg·L~(-1)时,能有效抑制转化过程中农杆菌的生长与繁殖,且不影响外植体的生长与分化。(2)茄子子叶转化效果明显好于下胚轴,更适合作为转基因体系的外植体。(3)外植体预培养1至3 d,对茄子转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预培养2 d时,试材外植体的抗性愈伤百分率最高,转化效果最好。(4)侵染菌液OD_(600)为0.6时,室温、避光条件下侵染外植体15min,黑暗条件下共培养4 d时转化效果最好。同时,在侵染菌液、共培养培养基中AS浓度为100μmol·L~(-1)时,对茄子的遗传转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5)延迟筛选过程中外植体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情况均好于直接筛选,是更为合适的筛选方式。2.获得茄子转基因体系最佳受体本试验共获得7株Hyg B抗性植株,经PCR检测、GUS组织染色鉴定,确认外源基因已成功转入植物基因组并能够稳定表达,且未获得假阳性植株。茄子的抗性愈伤百分率与获得植株数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140号试材获得3株转基因植株,转化率高达10%,是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受体。(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8-01-01)

王旭达,丰明,王鹤,张高华[7](2016)在《农杆菌介导马铃薯转化体系的优化及转基因马铃薯的耐盐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式将獐茅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AlNHX)表达在马铃薯中,并对影响马铃薯转化的几种因素(抗生素浓度、农杆菌菌液浓度、共培养时间等)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农杆菌菌液浓度是OD600=0.6,最适侵染时间是5min,最适共培养时间是2d,马铃薯转化中最适头孢霉素浓度是400mg/L;经PCR检测确认的转基因马铃薯植株在含0.7%NaCl的培养基中可以生长,而野生型马铃薯无法在此培养基中正常生长。在盐胁迫条件下,转基因马铃薯的Na~+、K~+含量及K~+/Na~+的比值均高于野生型马铃薯。研究证实马铃薯植物的的耐盐性可以通过农杆菌转化导入獐茅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而得到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胡诗维[8](2016)在《玉米脆秆突变体基因初定位及芒草农杆菌介导转基因体系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秸秆不仅作为生物质能源的重要原材料,在饲料以及其他生物与工业产品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脆秆突变体是研究细胞壁形成机制以及对细胞壁改良的重要资源。本实验自交系Zong31和带有Mu转座活性的自交系W22交杂构建的突变体库中,筛选得到了茎秆和叶片都明显表现为脆性的突变体植株,命名为Y04,经多代自交和表型的鉴定,获得了稳定的纯合突变体。本研究应用形态学、细胞学、和遗传学等方法分析了此突变体与正常玉米的茎秆穿刺力、成熟期生物学性状的测定、成熟期茎秆的显微结构、秸秆细胞壁成分的差异、纤维素影响因子的测定,并将引起脆性表型的基因br(brittle stalk)进行了初步定位。为今后深入研究脆性基因的克隆、功能的分析以及生物质能源利用等提供了材料和理论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田间表型观测:在种子萌发和幼苗阶段,突变体和正常玉米植株生长情况并无差异。在突变体生长约至4周即四叶一心期时,开始出现脆性,所有器官均表现为脆性,且整个生育期持续存在。2)突变体的茎秆与Zong31相比,组织韧性和穿刺力强度减弱,极其容易被折断。茎秆穿刺力测定结果表明:脆性植株茎秆的穿刺力较Zong31和Mu有极显着降低,分别降低了46.1%和68.5%。3)徒手切片染色结果显示:脆性植株茎秆维管束数目、分布及皮层周围细胞层数与正常植株差异不大。主要是维管束细胞的纤维素含量降低,木质素含量升高。扫描电镜观测显示:突变体维管束鞘细胞厚壁组织细胞壁厚度明显变薄,排列疏松。4)茎秆细胞壁化学成分测定的结果表明:脆秆突变体中,纤维素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12.77%,极显着低于正常植物的31.2%;纤维素结晶度极显着低于Zong31的21.5%;淀粉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0.75%,显着性低于Zong31的24.2%;可溶性糖含量占干物质总量的33.56%,显着性高于Zong31的18.6%。半纤维素略有下降,木质素和果胶含量略有升高,均较对照差异不明显。5)Y04脆性基因br(brittle stalk)克隆结果显示与bk2并不相同,在Zong31背景下较br与bk2有多处单碱基缺失,在1472-1557之间有几处较大缺失,对缺失片段进行群体检测发现并不是由此缺失引起表型的改变。6)2013年秋天在武汉实验基地种植的F1单株,田间表型正常;2015年春天汉川实验基地种植的约1500株单株F2群体中正常和脆性植株的分离比为1150:244,损失脆秆约为106株,符合3:1分离比。图位克隆方法将br基因定位在9号染色体上,锁定在bnlg1159和umc1771之间,且br与umc1120和umc2121共分离,目标基因br距离umc2398和umc1771最近,遗传距离分别是11.5c M和3.1c M,说明目标基因br更靠近umc1771标记。芒(Miscanthus sinensis)是自然界中分布最为广泛的芒属物种,它是目前国际上研究最为热门的叁倍体交杂种芒草-巨芒(M.×giganteus)其中的二倍体亲本,是开展遗传改良的遗传种质基础。新品种的选育是大面积种植和利用芒属能源植物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遗传转化技术是进行遗传改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其中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以其成本低、转化效率高、易操作等优势被广泛的应用到外源基因导入到受体细胞的过程中去。本研究以芒的幼穗作为外植体诱导胚性愈伤作为受体材料,研究了以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为基础,活性炭,农杆菌菌液浓度,乙酰丁香酮浓度的差异,表面活性剂,超声波处理等对转化效率的影响。其主要的结果如下:1)在诱导15天的培养过程中,没有添加活性炭(AC)的培养基褐化严重;在添加了0.2%AC的培养基中,褐化并不明显。2)统计诱导80天后,愈伤在诱导培养基上的生长状态,没有添加活性炭的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较添加了0.2%活性炭的培养基要多。没有添加活性炭(AC)培养基的出愈率为79.0%,而添加了0.2%AC的培养基的出愈率为38.9%。3)不同农杆菌菌液OD600和时间组合侵染胚性愈伤,并将转化后的愈伤分别经过第一次选择和第二次选择后,只有OD600=0.7,侵染30min这个组合下的愈伤,在经过两次筛选后有存活下来的愈伤。故农杆菌菌液OD600=0.7,侵染30min为最佳组合。4)超声波在农杆菌侵染愈伤过程中的处理,在侵染过程中利用超声波分别处理0、2、4、8、300、600、1200s后,将愈伤接种到一选培养基上,0、2、4、8s处理过的愈伤均全部死亡,而经过300、600、1200s超声处理过后的愈伤在经过二选后,几乎全部存活下来,说明,较长时间超声波处理对愈伤的转化的提高有显着作用。(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于璇[9](2015)在《蝴蝶兰类原球茎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体系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蝴蝶兰(Phalaenopsis aphrodite)为兰科蝴蝶兰属植物,其花色艳丽而丰富、形似蝴蝶而优美,且花期长3~4个月之久,极具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在国内外市场广受大众喜爱。本试验前期以蝴蝶兰组培苗叶片为诱导材料,构建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类原球茎诱导体系,为蝴蝶兰转基因试验提供了受体材料。后期以蝴蝶兰类原球茎和组培苗叶片为受体材料,研究了侵染液浓度,侵染时间,侵染添加物质等多种因素对蝴蝶兰遗传转化的影响,探索最佳遗传转化条件。并采用农杆菌介导法成功地将目的基因转入了蝴蝶兰受体材料,构建了蝴蝶兰类原球茎转基因体系,为后续导入目的外源基因及基因功能验证等工作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蝴蝶兰类原球茎诱导体系的建立最适叶片的选择:生长4~5周,大小为8~12mm×10~13mm(叶宽×叶长)的蝴蝶兰叶片是诱导PLB的较好选择。叶基部的PLB诱导率、PLB数目、芽诱导率均最高,叶尖部和叶中部次之;故叶基部是诱导PLB的较好选择。按不同规格切割的叶片当中,规格为10mm×3mm的叶片最多长出PLB,PLB诱导率达52.78%;其次是10mm×5mm的叶片,PLB诱导率达22.22%。蝴蝶兰叶片诱导类原球茎最适培养基为:1/2MS+TDZ 0.2mg/L+BA 4mg/L+CW20%+PVP 3g/L+sucrose15g/L,Phytagel 3g/L,pH为5.5,其PLB诱导率达47.21%,每个叶片上诱导出PLB数目平均值为8.15个。结果表明使用0~1mg/L的TDZ和0~4mg/L的BA对叶片诱导PLB都具有积极作用。(2)类原球茎的增殖与分化最适的类原球茎增殖培养基为:1/2MS+ZT 3mg/L+adenine sulfate 10mg/L+CW15%+peptone 2g/L+sucrose15g/L+AC1g/L,Phytagel 3g/L,pH为5.5。最适的类原球茎分化培养基为:花宝+BA 3mg/L+CW 15%+sucrose15g/L+PVP2g/L,Phytagel 3g/L,pH为5.5。(3)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体系的构建以蝴蝶兰类原球茎为受体材料,采用植物表达载体为pCAMBIA1301(含gus报告基因和潮霉素抗性基因hpt),菌株为EHA105的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通过农杆菌介导法成功构建蝴蝶兰类原球茎转基因体系。蝴蝶兰类原球茎预培养2~3d,农杆菌菌液OD为0.3,侵染时间为60min,共培养时间44~52h的转化条件下,在含有10mg/L潮霉素、300mg/L羧苄青霉素的筛选培养基中选择培养55d后经GUS、PCR检测,转化效率最佳,其抗性PLBs成活率达到40.82%,GUS检测阳性表达率达到9.91%,PCR检测阳性表达率达到19.24%。(本文来源于《浙江农林大学》期刊2015-12-21)

黄仁良,熊宏亮,HninPwint,Wai,朱珊,严松[10](2015)在《农杆菌介导的籼型水稻恢复系R752成熟胚转基因技术体系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对籼型晚稻恢复系R752成熟胚的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MSS培养基上的愈伤诱导率要高于在CCS培养基上的;碳源麦芽糖对提高胚性愈伤诱导率的效果优于蔗糖的;在4种诱导培养基(MSM、MSS、CCM、CCS)与2种分化培养基(MSB、MSK)的8种组合中,以MSM-MSB组合获得的绿苗分化率最高,达28.97%;不同激素对绿苗分化率的影响大小表现为NAA>KT>6-BA,分化培养基的最佳激素配比为2 mg/L 6-BA+0.5 mg/L NAA+1 mg/L KT;3种农杆菌菌株的侵染效率表现为EHA105>LBA4404>GV3101。最终建立了R752的高效转基因技术体系,其平均转化效率达到10.98%。(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农杆菌介导转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乌塌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var. rosularis),俗名乌菜、黄心乌、乌青菜等,是白菜亚种的1个变种,主要在江淮流域秋冬季节种植。目前乌塌菜育种仍以常规育种技术为主,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育种技术的应用尚未见报道。农杆菌介导的花序浸染法,具有高通量、无需组织培养等优点,已成功应用于多种芸薹属蔬菜中。因此,建立乌塌菜花药遗传转化方法,对其进行遗传改良及功能基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心乌’乌塌菜为试材,对影响农杆菌介导花药遗传转化的因素进行优化,包括共培养基中BAP、Acetosyringone和Silwet浓度及pH值、花蕾大小(<2 mm、2~3 mm、3~5 mm、开放的花)与处理方式(未处理、花蕾剥开小口、剥除萼片与花瓣)、侵染方式(涂抹、滴液、浸染),以及共培养天数(0~4 d)等。经过优化后,取3~5 mm未开放的花蕾,完全剥除萼片与花瓣,使其露出花药;农杆菌经共培养基(MS+2.0 mg·L-1 6-BA+40 mg·L-1 As+0.03%Silwet+0.5 g·L-1MES+5%蔗糖,pH 5.8)悬浮后,采用滴液方式进行侵染;侵染后的花蕾经2 d黑暗共培养后,花药GUS瞬时表达率可达到91.59%。取共培养后花蕾开放的花粉,采用人工授粉方式,授于花的柱头上;正常培养获得转基因植株种子。经抗性筛选和分子鉴定,植株转化效率可达到0.59%~1.56%,远高于其它芸薹属蔬菜采用花序浸染法的遗传转化效率。在遗传转化过程中,利用GUS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显微镜观察农杆菌侵染花药情况,结果表明,在侵染的花蕾中,GUS基因可在雄蕊的绝大部分花粉粒中表达,但在雌蕊中未发现有表达。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与其可育系植株进行遗传杂交分析,结果表明,该农杆菌介导花药遗传转化系统中,雄性花药为农杆菌侵染的主要靶标。此外,PCR及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外源GUS基因已整合至乌塌菜基因组中。利用PCR和GUS组织化学染色对T2代转基因株系的分离比进行统计分析,3个T2代株系的分离比为3︰1,符合孟德尔单显性基因遗传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杆菌介导转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王平勇,徐永阳,赵光伟,贺玉花,李明.发根农杆菌介导甜瓜转基因过表达体系的建立[J].中国瓜菜.2019

[2].曾繁丽,王浩,汪健,汪承刚,陈国户.利用农杆菌介导花药遗传转化方法获得乌塌菜转基因植株[C].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2019

[3].任玉静,甘露,苏浩天,尹淑霞.农杆菌介导的草地早熟禾转基因的研究[C].2018中国草学会年会论文集.2018

[4].李想,张峻,周露,盛力立,陈火英.农杆菌介导茄子叶转基因体系的建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8

[5].金太成,刘雨晴,许亚男,孟大伟,周晓梅.农杆菌介导的苜蓿遗传转化及PDH45转基因苜蓿耐盐性[J].分子植物育种.2018

[6].李想.农杆菌介导茄子转基因体系的建立[D].上海交通大学.2018

[7].王旭达,丰明,王鹤,张高华.农杆菌介导马铃薯转化体系的优化及转基因马铃薯的耐盐性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6

[8].胡诗维.玉米脆秆突变体基因初定位及芒草农杆菌介导转基因体系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16

[9].于璇.蝴蝶兰类原球茎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体系构建[D].浙江农林大学.2015

[10].黄仁良,熊宏亮,HninPwint,Wai,朱珊,严松.农杆菌介导的籼型水稻恢复系R752成熟胚转基因技术体系的优化[J].江西农业学报.2015

论文知识图

和Flp-FRT基因敲除原理(张红...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烟草再生植株的形成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基因过程农杆菌介导转基因葡萄植株再生...农杆菌介导转基因烟草再生植株的...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Kan抗性苗植株g.....

标签:;  ;  ;  ;  ;  ;  ;  

农杆菌介导转基因论文_王平勇,徐永阳,赵光伟,贺玉花,李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