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一种高度可调型多功能逆变器,包括底座、高度调节机构、把手、逆变器外壳和散热箱;底座的底部设置万向轮;底座上并排设置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高度调节机构的下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连接;高度调节机构的上端连接逆变器外壳;高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螺纹杆、第一滑动件、第二滑动件、第三滑动件、第四滑动件、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第二螺纹杆和第一导向杆;逆变器外壳上设有散热孔、电源输出接口、开关和电源插座;散热箱连接逆变器;散热箱内设有吹风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方便移动、方便对安装在逆变器外壳的高度进行调整以及对逆变器进行散热的优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高度可调型多功能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万向轮(1)、底座(2)、高度调节机构、把手(9)、逆变器外壳(14)和散热箱(20);底座(2)的底部设置万向轮(1);底座(2)的上端面并排设置第一固定板(3)、第二固定板(302)和第三固定板(303);高度调节机构的下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板(3)、第二固定板(302)和第三固定板(303)连接;高度调节机构的上端连接逆变器外壳(14)的底部;高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螺纹杆(4)、第一滑动件(5)、第二滑动件(6)、第三滑动件(7)、第四滑动件(8)、第一支撑杆(10)、第二支撑杆(11)、第三支撑杆(12)、第四支撑杆(13)、第二螺纹杆(34)和第一导向杆(35);第一导向杆(35)的一端连接第一固定板(3);第一导向杆(35)的另一端穿过位于中间的第二固定板(302),且第一导向杆(35)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固定板(303);第一支撑杆(10)的上端转动连接逆变器外壳(14);第一支撑杆(10)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一滑动件(5);第二支撑杆(11)的上端转动连接逆变器外壳(14);第二支撑杆(11)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二滑动件(6);第二支撑杆(11)与第一支撑杆(10)交叉设置,且第二支撑杆(11)在与第一支撑杆(10)的交叉处和第一支撑杆(10)转动连接;第一滑动件(5)上设有竖直的第一螺纹孔,且第一滑动件(5)滑动连接第一导向杆(35);第二滑动件(6)上设有竖直的第二螺纹孔,且第二滑动件(6)滑动连接第一导向杆(35);第一螺纹杆(4)的一端螺纹旋入第一螺纹孔内,且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板(3);第一螺纹杆(4)的另一端螺纹旋入第二螺纹孔内,且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板(302);第三支撑杆(12)的上端转动连接逆变器外壳(14);第三支撑杆(12)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三滑动件(7);第四支撑杆(13)的上端转动连接逆变器外壳(14);第四支撑杆(13)的下端转动连接第四滑动件(8);第四支撑杆(13)与第三支撑杆(12)交叉设置,且第四支撑杆(13)在与第三支撑杆(12)的交叉处和第三支撑杆(12)转动连接;第三滑动件(7)上设有竖直的第三螺纹孔,且第三滑动件(7)滑动连接第一导向杆(35);第四滑动件(8)上设有竖直的第四螺纹孔,且第四滑动件(8)滑动连接第一导向杆(35);第二螺纹杆(34)的一端螺纹旋入第三螺纹孔内,且第二螺纹杆(34)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板(302);第二螺纹杆(34)朝向第一螺纹杆(4)的一端与第一螺纹杆(4)的端面连接;第二螺纹杆(34)的另一端螺纹旋入第四螺纹孔,且第二螺纹杆(34)转动安装在第三固定板(303)上;第二螺纹杆(34)的另一端穿过第三固定板(303),且连接把手(9);逆变器外壳(14)上设有散热孔(15)、电源输出接口(16)、开关(17)和电源插座(18);散热箱(20)连接逆变器外壳(14)的外壁;散热箱(20)上设有与逆变器外壳(14)内部连通的第二通孔(24)和第一通孔(23);散热箱(20)内设有吹风装置(22);吹风装置(22)的吹风端口朝向第二通孔(24)。
设计方案
1.一种高度可调型多功能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万向轮(1)、底座(2)、高度调节机构、把手(9)、逆变器外壳(14)和散热箱(20);
底座(2)的底部设置万向轮(1);底座(2)的上端面并排设置第一固定板(3)、第二固定板(302)和第三固定板(303);高度调节机构的下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板(3)、第二固定板(302)和第三固定板(303)连接;高度调节机构的上端连接逆变器外壳(14)的底部;高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螺纹杆(4)、第一滑动件(5)、第二滑动件(6)、第三滑动件(7)、第四滑动件(8)、第一支撑杆(10)、第二支撑杆(11)、第三支撑杆(12)、第四支撑杆(13)、第二螺纹杆(34)和第一导向杆(35);
第一导向杆(35)的一端连接第一固定板(3);第一导向杆(35)的另一端穿过位于中间的第二固定板(302),且第一导向杆(35)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固定板(303);第一支撑杆(10)的上端转动连接逆变器外壳(14);第一支撑杆(10)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一滑动件(5);第二支撑杆(11)的上端转动连接逆变器外壳(14);第二支撑杆(11)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二滑动件(6);第二支撑杆(11)与第一支撑杆(10)交叉设置,且第二支撑杆(11)在与第一支撑杆(10)的交叉处和第一支撑杆(10)转动连接;第一滑动件(5)上设有竖直的第一螺纹孔,且第一滑动件(5)滑动连接第一导向杆(35);第二滑动件(6)上设有竖直的第二螺纹孔,且第二滑动件(6)滑动连接第一导向杆(35);第一螺纹杆(4)的一端螺纹旋入第一螺纹孔内,且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板(3);第一螺纹杆(4)的另一端螺纹旋入第二螺纹孔内,且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板(302);
第三支撑杆(12)的上端转动连接逆变器外壳(14);第三支撑杆(12)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三滑动件(7);第四支撑杆(13)的上端转动连接逆变器外壳(14);第四支撑杆(13)的下端转动连接第四滑动件(8);第四支撑杆(13)与第三支撑杆(12)交叉设置,且第四支撑杆(13)在与第三支撑杆(12)的交叉处和第三支撑杆(12)转动连接;第三滑动件(7)上设有竖直的第三螺纹孔,且第三滑动件(7)滑动连接第一导向杆(35);第四滑动件(8)上设有竖直的第四螺纹孔,且第四滑动件(8)滑动连接第一导向杆(35);第二螺纹杆(34)的一端螺纹旋入第三螺纹孔内,且第二螺纹杆(34)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板(302);第二螺纹杆(34)朝向第一螺纹杆(4)的一端与第一螺纹杆(4)的端面连接;第二螺纹杆(34)的另一端螺纹旋入第四螺纹孔,且第二螺纹杆(34)转动安装在第三固定板(303)上;第二螺纹杆(34)的另一端穿过第三固定板(303),且连接把手(9);
逆变器外壳(14)上设有散热孔(15)、电源输出接口(16)、开关(17)和电源插座(18);散热箱(20)连接逆变器外壳(14)的外壁;散热箱(20)上设有与逆变器外壳(14)内部连通的第二通孔(24)和第一通孔(23);散热箱(20)内设有吹风装置(22);吹风装置(22)的吹风端口朝向第二通孔(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度可调型多功能逆变器,其特征在于,逆变器外壳(14)上设有密封门(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度可调型多功能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散热孔(15)内设有防尘网(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度可调型多功能逆变器,其特征在于,第一通孔(23)和第二通孔(24)内设有防尘过滤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度可调型多功能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底座(2)为中空结构;底座(2)上端面分别设有容纳第一固定板(3)、第二固定板(302)和第三固定板(303)的三个开口;第一固定板(3)、第二固定板(302)和第三固定板(303)的下端面通过开口位于中空的底座(2)内,且第一固定板(3)、第二固定板(302)和第三固定板(303)在底座(2)内的连接方式相同;底座(2)内设有支撑板(25)、第二导向杆(26)、减震球(27)、支撑台(28)、弹性件(29)、固定筒(30)、滑动件(31)、第五支撑杆(32)和弹簧(33);
第二导向杆(26)垂直安装在底座(2)内;第二导向杆(26)与支撑板(25)垂直设置,且第二导向杆(26)贯穿支撑板(25);支撑板(25)滑动连接第二导向杆(26);支撑板(25)的上端面与第一固定板(3)的底部连接;支撑台(28)的底部连接底座(2);支撑台(28)的顶部设有凹槽;减震球(27)位于凹槽内,且减震球(27)朝向支撑板(25)的表面压紧支撑板(25)的下端面;支撑台(28)和减震球(27)等间距均匀设置;固定筒(30)位于支撑台(28)之间;固定筒(30)的下端连接底座(2);固定筒(30)的上端设有供第五支撑杆(32)穿过的第三通孔;第五支撑杆(32)的上端连接支撑板(25);第五支撑杆(32)的下端通过第三通孔位于固定筒(30)内;第五支撑杆(32)的下端连接滑动件(31)的上端面;滑动件(31)滑动连接固定筒(30)的内壁;滑动件(31)的下端面连接弹性件(29)的上端面;弹性件(29)的下端面连接固定筒(30);弹簧(33)套结在第五支撑杆(32)外侧;弹簧(33)的上端连接支撑板(25);弹簧(33)的下端连接固定筒(30);弹性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度可调型多功能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弹性件(29)与滑动件(31)垂直设置;弹性件(29)选用支撑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度可调型多功能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减震球(27)为橡胶材质制成。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逆变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度可调型多功能逆变器。
背景技术
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转变成交流电的设备,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逆变器将低压直流电转化为220V的交流电的设置;逆变器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逆变器广泛适用于空调、家庭影院、电动砂轮、电动工具、缝纫机、DVD、 VCD、电脑、电视、洗衣机、抽油烟机、冰箱,录像机、按摩器、风扇、照明等。随着国内外因汽车的普及,人们在开车外出工作或外出旅游即可用逆变器连接蓄电池带动电器及各种工具工作,以用于对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器进行充电。
对于现有的一些逆变器体积较大,人们在使用时不方便进行搬移;而且人们在使用时不能对逆变器的高度进行调节;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高度可调型多功能逆变器。
实用新型内容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度可调型多功能逆变器,本实用新型具有方便移动、方便对安装在逆变器外壳的高度进行调整以及对逆变器进行散热的优点。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度可调型多功能逆变器,包括万向轮、底座、高度调节机构、把手、逆变器外壳和散热箱;
底座的底部设置万向轮;底座的上端面并排设置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高度调节机构的下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连接;高度调节机构的上端连接逆变器外壳的底部;高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螺纹杆、第一滑动件、第二滑动件、第三滑动件、第四滑动件、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第二螺纹杆和第一导向杆;
第一导向杆的一端连接第一固定板;第一导向杆的另一端穿过位于中间的第二固定板,且第一导向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固定板;第一支撑杆的上端转动连接逆变器外壳;第一支撑杆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一滑动件;第二支撑杆的上端转动连接逆变器外壳;第二支撑杆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二滑动件;第二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杆交叉设置,且第二支撑杆在与第一支撑杆的交叉处和第一支撑杆转动连接;第一滑动件上设有竖直的第一螺纹孔,且第一滑动件滑动连接第一导向杆;第二滑动件上设有竖直的第二螺纹孔,且第二滑动件滑动连接第一导向杆;第一螺纹杆的一端螺纹旋入第一螺纹孔内,且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板;第一螺纹杆的另一端螺纹旋入第二螺纹孔内,且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板;
第三支撑杆的上端转动连接逆变器外壳;第三支撑杆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三滑动件;第四支撑杆的上端转动连接逆变器外壳;第四支撑杆的下端转动连接第四滑动件;第四支撑杆与第三支撑杆交叉设置,且第四支撑杆在与第三支撑杆的交叉处和第三支撑杆转动连接;第三滑动件上设有竖直的第三螺纹孔,且第三滑动件滑动连接第一导向杆;第四滑动件上设有竖直的第四螺纹孔,且第四滑动件滑动连接第一导向杆;第二螺纹杆的一端螺纹旋入第三螺纹孔内,且第二螺纹杆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板;第二螺纹杆朝向第一螺纹杆的一端与第一螺纹杆的端面连接;第二螺纹杆的另一端螺纹旋入第四螺纹孔,且第二螺纹杆转动安装在第三固定板上;第二螺纹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三固定板,且连接把手;
逆变器外壳上设有散热孔、电源输出接口、开关和电源插座;散热箱连接逆变器外壳的外壁;散热箱上设有与逆变器外壳内部连通的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散热箱内设有吹风装置;吹风装置的吹风端口朝向第二通孔。
优选的,逆变器外壳上设有密封门。
优选的,散热孔内设有防尘网。
优选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设有防尘过滤网。
优选的,底座为中空结构;底座上端面分别设有容纳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的三个开口;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的下端面通过开口位于中空的底座内,且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在底座内的连接方式相同;底座内设有支撑板、第二导向杆、减震球、支撑台、弹性件、固定筒、滑动件、第五支撑杆和弹簧;
第二导向杆垂直安装在底座内;第二导向杆与支撑板垂直设置,且第二导向杆贯穿支撑板;支撑板滑动连接第二导向杆;支撑板的上端面与第一固定板的底部连接;支撑台的底部连接底座;支撑台的顶部设有凹槽;减震球位于凹槽内,且减震球朝向支撑板的表面压紧支撑板的下端面;支撑台和减震球等间距均匀设置;固定筒位于支撑台之间;固定筒的下端连接底座;固定筒的上端设有供第五支撑杆穿过的第三通孔;第五支撑杆的上端连接支撑板;第五支撑杆的下端通过第三通孔位于固定筒内;第五支撑杆的下端连接滑动件的上端面;滑动件滑动连接固定筒的内壁;滑动件的下端面连接弹性件的上端面;弹性件的下端面连接固定筒;弹簧套结在第五支撑杆外侧;弹簧的上端连接支撑板;弹簧的下端连接固定筒;弹性件。
优选的,弹性件与滑动件垂直设置;弹性件选用支撑弹簧。
优选的,减震球为橡胶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通过万向轮对逆变器进行移动,更加省力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通过电源插座对逆变器外壳内的逆变器导电使得逆变器进行工作;对吹风装置供电并进行工作,吹风装置将从第一通孔进入散热箱内的空气从第二通孔吹入逆变器外壳内对逆变器外壳内的用电器元件进行散热,热空气从逆变器外壳上的散热孔流出;避免用电器运行产生的高温降低用电器的使用寿命;需要对逆变器外壳进行高度调整时,摇动把手,把手带动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旋转;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在第一螺纹杆上相互靠近移动;同时第三滑动件和第四滑动件在第二螺纹杆上相互靠近移动;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将逆变器外壳抬起;实现对逆变器外壳调高;当反向旋转把手时,实现对对逆变器外壳的调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中,在当对逆变器外壳进行移动或者逆变器外壳工作时受到震动,逆变器外壳对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三固定板进行挤压;此时支撑板受到挤压力,支撑板沿着第二导向杆下移对减震球、弹簧和弹性件进行挤压;使得减震球、弹簧和弹性件发生弹性变形,其弹性变形产生的弹性力对逆变器外壳产生的震动进行减震缓冲;从而大大提高逆变器外壳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度可调型多功能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度可调型多功能逆变器中散热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度可调型多功能逆变器中固定板和底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万向轮;2、底座;3、第一固定板;302、第二固定板;303、第三固定板;4、第一螺纹杆;5、第一滑动件;6、第二滑动件;7、第三滑动件;8、第四滑动件;9、把手;10、第一支撑杆;11、第二支撑杆;12、第三支撑杆;13、第四支撑杆;14、逆变器外壳;15、散热孔;16、电源输出接口;17、开关; 18、电源插座;19、密封门;20、散热箱;21、防尘网;22、吹风装置;23、第一通孔;24、第二通孔;25、支撑板;26、第二导向杆;27、减震球;28、支撑台;29、弹性件;30、固定筒;31、滑动件;32、第五支撑杆;33、弹簧; 34、第二螺纹杆;35、第一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度可调型多功能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度可调型多功能逆变器中散热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度可调型多功能逆变器,包括万向轮1、底座2、高度调节机构、把手9、逆变器外壳14和散热箱20;
底座2的底部设置万向轮1;万向轮1选用带刹万向轮,当需要使用逆变器时,通过带刹万向轮方便对逆变器进行移动和固定;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底座2的上端面并排设置第一固定板3、第二固定板302和第三固定板303;其中,第一固定板3位于底座2的一侧;第三固定板303位于底座2的另一侧;第二固定板302位于第一固定板3和第三固定板303之间;高度调节机构的下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板3、第二固定板302和第三固定板303连接;高度调节机构的上端连接逆变器外壳14的底部;高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螺纹杆4、第一滑动件5、第二滑动件6、第三滑动件7、第四滑动件8、第一支撑杆10、第二支撑杆11、第三支撑杆12、第四支撑杆13、第二螺纹杆34和第一导向杆35;
第一导向杆35的一端连接第一固定板3;第一导向杆35的另一端穿过位于中间的第二固定板302,且第一导向杆35的另一端连接第三固定板303;第一支撑杆10的上端转动连接逆变器外壳14;第一支撑杆10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一滑动件5;第二支撑杆11的上端转动连接逆变器外壳14;第二支撑杆11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二滑动件6;第二支撑杆11与第一支撑杆10交叉设置,且第二支撑杆11在与第一支撑杆10的交叉处和第一支撑杆10转动连接;第一滑动件5 上设有竖直的第一螺纹孔,且第一滑动件5滑动连接第一导向杆35;第二滑动件6上设有竖直的第二螺纹孔,且第二滑动件6滑动连接第一导向杆35;第一螺纹杆4的一端螺纹旋入第一螺纹孔内,且转动连接第一固定板3;第一螺纹杆 4的另一端螺纹旋入第二螺纹孔内,且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板302;
第三支撑杆12的上端转动连接逆变器外壳14;第三支撑杆12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三滑动件7;第四支撑杆13的上端转动连接逆变器外壳14;第四支撑杆 13的下端转动连接第四滑动件8;第四支撑杆13与第三支撑杆12交叉设置,且第四支撑杆13在与第三支撑杆12的交叉处和第三支撑杆12转动连接;第三滑动件7上设有竖直的第三螺纹孔,且第三滑动件7滑动连接第一导向杆35;第四滑动件8上设有竖直的第四螺纹孔,且第四滑动件8滑动连接第一导向杆 35;第二螺纹杆34的一端螺纹旋入第三螺纹孔内,且第二螺纹杆34转动连接第二固定板302;第二螺纹杆34朝向第一螺纹杆4的一端与第一螺纹杆4的端面连接;第二螺纹杆34的另一端螺纹旋入第四螺纹孔,且第二螺纹杆34的另一端转动安装在第三固定板303上;第二螺纹杆34的另一端穿过第三固定板303,且连接把手9;进一步的,第二螺纹杆34穿过第三固定板303的一端设有紧定件;紧定件选用螺帽用于将第二螺纹杆34与第三固定板303紧定;
逆变器外壳14上设有散热孔15、电源输出接口16、开关17和电源插座18;电源插座18通过导线电性连接外部电源;逆变器外壳14内安装有逆变器;逆变器电性连接电源输出接口16、开关17和电源插座18;散热箱20安装在逆变器外壳14的外壁上;散热箱20上设有与逆变器外壳14内部连通的第二通孔24 和第一通孔23;散热箱20内设有吹风装置22;吹风装置22的吹风端口朝向第二通孔24,用于对逆变器外壳14内安装有逆变器以及电器元件进行吹风散热。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逆变器外壳14上设有密封门19。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散热孔15内设有防尘网21。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通孔23和第二通孔24内设有防尘过滤网。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螺纹杆4的中部向两端延伸的外表面设有反向螺纹;第一滑动件5和第二滑动件6以第一螺纹杆4的中心线为中心对称设置。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螺纹杆34的中部向两端延伸的外表面设有反向螺纹;第三滑动件7和第四滑动件8以第二螺纹杆34的中心线为中心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通过万向轮1对逆变器进行移动,更加省力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通过电源插座18对逆变器外壳14内的逆变器导电使得逆变器进行工作;对吹风装置22供电并进行工作,吹风装置22将从第一通孔23进入散热箱20内的空气从第二通孔24吹入逆变器外壳14内对逆变器外壳14内的用电器元件进行散热,热空气从逆变器外壳14上的散热孔15流出;需要对逆变器外壳14进行高度调整时,摇动把手9,把手9带动第一螺纹杆4和第二螺纹杆34旋转;第一滑动件5和第二滑动件6在第一螺纹杆4上相互靠近移动;同时第三滑动件7和第四滑动件8在第二螺纹杆34上相互靠近移动;第一支撑杆 10、第二支撑杆11、第三支撑杆12和第四支撑杆13将逆变器外壳14抬起;实现对逆变器外壳14调高;当反向旋转把手9时,实现对对逆变器外壳14的调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度可调型多功能逆变器中固定板和底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底座2为中空结构;其中,底座2上端面分别设有容纳第一固定板3、第二固定板302和第三固定板303的三个开口;第一固定板3、第二固定板302和第三固定板303的下端面通过开口位于中空的底座2内,且第一固定板3、第二固定板302和第三固定板303在底座2内的连接方式相同;
底座2内设有支撑板25、第二导向杆26、减震球27、支撑台28、弹性件 29、固定筒30、滑动件31、第五支撑杆32和弹簧33;
第二导向杆26垂直安装在底座2内;第二导向杆26与支撑板25垂直设置,且第二导向杆26贯穿支撑板25;支撑板25滑动连接第二导向杆26;支撑板25 的上端面与第一固定板3的底部连接;支撑台28的底部连接底座2;支撑台 28的顶部设有凹槽;减震球27位于凹槽内,且减震球27朝向支撑板25的表面压紧支撑板25的下端面;支撑台28和减震球27等间距均匀设置;固定筒30 位于支撑台28之间;固定筒30的下端连接底座2;固定筒30的上端设有供第五支撑杆32穿过的第三通孔;第五支撑杆32的上端连接支撑板25;第五支撑杆32的下端通过第三通孔位于固定筒30内;第五支撑杆32的下端连接滑动件 31的上端面;滑动件31滑动连接固定筒30的内壁;滑动件31的下端面连接弹性件29的上端面;弹性件29的下端面连接固定筒30;弹簧33套结在第五支撑杆32外侧;弹簧33的上端连接支撑板25;弹簧33的下端连接固定筒30;弹性件。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弹性件29与滑动件31垂直设置;弹性件29选用支撑弹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减震球27为橡胶材质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当对逆变器外壳14进行移动或者逆变器外壳14工作时受到震动,逆变器外壳14对第一固定板3、第二固定板302和第三固定板303进行挤压;此时支撑板25受到挤压力,支撑板25沿着第二导向杆26下移对减震球27、弹簧33和弹性件29进行挤压;使得减震球27、弹簧33和弹性件29发生弹性变形,其弹性变形产生的弹性力对逆变器外壳14产生的震动进行减震缓冲;从而大大提高逆变器外壳14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26880.5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375480U
授权时间:20190910
主分类号:H02M 7/00
专利分类号:H02M7/00;H05K7/20;F16F15/04
范畴分类:37C;
申请人:深圳市欧瑞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欧瑞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11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牛湖社区木头湖1900167号601宝湖工业园第五栋六楼整层
发明人:巫杨文
第一发明人:巫杨文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欧瑞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代理人:邓声菊
代理机构:11489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