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廓乳头论文-张志岐,束刚,向娜娜,朱晓彤,王丽娜

轮廓乳头论文-张志岐,束刚,向娜娜,朱晓彤,王丽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轮廓乳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味觉受体,轮廓乳头,分离培养,分子

轮廓乳头论文文献综述

张志岐,束刚,向娜娜,朱晓彤,王丽娜[1](2014)在《猪轮廓乳头味蕾细胞的分离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采食是动物机体摄入营养物质的基本途径。其中口腔内味觉受体细胞产生的味觉是影响食欲的关键因素,在维持动物机体能量平衡和内环境稳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味觉受体细胞是高度特化且具备独特的组织学,分子学和生理学特征的细胞,可以识别食物中各种简单的味觉物质及复杂的化学分子。不同物种的味觉特征各异,目前只成功分离培养了人和小鼠的味觉受体细胞,猪味觉(本文来源于《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暨第十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4-07-28)

段晖,秦玉梅,熊艺姣,郭会林,邓少平[2](2013)在《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小鼠轮廓状乳头中味蕾特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ICR小鼠为实验对象,注射180 mg/kg剂量链脲佐菌素构建糖尿病小鼠模型,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了糖尿病小鼠味蕾形态变化和味觉信号转导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对照组小鼠与糖尿病组小鼠轮廓状乳头大小及数量无显着差异;但糖尿病小鼠单个味蕾中味觉信号转导蛋白α-gustducin及磷酸脂酶Cβ2的阳性细胞数显着增加(P<0.05),而synaptobrevin-25(SNAP-25)阳性细胞显着减少(P<0.05)。综上所述,糖尿病引起的味觉变化可能来自于味信号转导蛋白表达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导致外周味觉感受信号无法有效地传导到味觉传入神经。(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周立红,刘晓民,冯晓红[3](2008)在《α-味蛋白在糖尿病大鼠轮廓乳头味蕾细胞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α-味蛋白(α-gustducin)在糖尿病大鼠轮廓乳头味蕾细胞的表达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20只(体重180-200g),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实验组10只及对照组10只,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实验组大鼠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4周后以25 mg/kg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Z Sigma)溶液,(用0.1 mmol/L柠檬酸缓冲液配制PH 4.5),72小时后尾静脉采血,随机血糖大(本文来源于《2008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系列研讨会暨中青年英文论坛论文汇编》期刊2008-07-01)

张根华,李红涛,李蕾蕾,邓少平[4](2006)在《小鼠生后发育过程中轮廓乳头味蕾形态及其α-味蛋白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组织学与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手段从不同侧面系统研究了小鼠生后早期发育过程中轮廓乳头味蕾数量、形态及α-味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出生当天小鼠轮廓乳头内尚未有味蕾存在,但在生后早期迅速发育,在出生后最初4周内味蕾的数量、大小迅速显着地增长(P<0.001),味蕾的形态也从幼年期的椭圆形到成年期的长椭圆形,味蕾细胞明显延长;发育过程中离体味蕾的形态大小同组织学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α-味蛋白阳性味蕾与阳性细胞在出生后最初2周内显着增长(P<0.001)。结果表明,味蕾发育过程是一个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过程。(本文来源于《细胞生物学杂志》期刊2006年05期)

李芹,孟杨,丁晓勇,黄昭昭[5](2006)在《人轮廓乳头处味孔的扫描电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味蕾的味孔超微结构并讨论其与味觉感受性的可能关系。方法:扫描电镜观察成人轮廓乳头。结果:味孔多分布于轮廓乳头环沟侧壁下部近沟底处,呈卵圆形或圆形,味孔下方为味小管,呈漏斗状或管状,管底部中央有圆形小孔。电镜下可见部分味毛较短,止于味凹;另有少部分味毛较长,伸出味凹且止于味孔。结论:成人轮廓乳头处,味孔多分布在环沟侧壁下部近沟底处,以卵圆形居多。味孔形态及分布与味觉功能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6年02期)

李红涛[6](2006)在《小鼠轮廓乳头味蕾的生后早期发育及甜味(Acesulfame-k)刺激对其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味蕾是动物的外周味觉感受器,它是由味细胞和神经纤维组成的上皮特化器官,舌面上的味蕾存在于味乳头中。哺乳动物断奶时味蕾基本上已发育成熟,断奶前这段时间是味蕾发育的关键时期。在味蕾发育过程中,神经纤维和味觉器官(味蕾和味乳头)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味觉神经对味觉器官的形成和生长有维持和提供营养的作用,而味觉器官能产生神经营养素以维持神经元的正常发育。 一般认为,在哺乳动物生后早期发育的过程中,环境因素(如饮食、味觉刺激)会影响味觉器官的发育。不过,目前有关味觉刺激对味觉器官(味蕾)发育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却一直未见报道。 哺乳动物的甜味受体主要分布在舌后部的轮廓乳头(CV)味蕾中。为了阐明甜味刺激对生后小鼠味蕾早期发育的影响情况,本实验对断奶前和断奶后的小鼠分别施以适当的甜味刺激,通过连续石蜡切片HE染色及ABC免疫组化的方法对正常组和甜味刺激组小鼠CV乳头味蕾的分布模式(数量、大小、形状)及其味蛋白表达情况(单个味蕾中gustducin阳性细胞的数量)进行了研究。 实验动物分为叁组:①正常组,取材年龄为P0(postnatal day 0,P0)、P7、P14、P21、P35、P49和P63;②P4刺激组,从P4开始每天定时段用甜味剂溶液对小鼠实施口腔甜味刺激,取材年龄为P14、(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06-01-01)

张根华,李红涛,邓少平,沈莲清[7](2005)在《小鼠轮廓乳头味蕾生后发育的组织学与免疫组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小鼠生后轮廓乳头味蕾的形态、数量及α-味蛋白表达的发育学变化规律。方法:应用连续系列石蜡切片H.E染色的数字化图象进行生后小鼠轮廓乳头味蕾数量、形态研究,并应用荧光标记免疫组织化学与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小鼠味蕾细胞内味蛋白(α -Gustducin)表达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小鼠P0、P7、P14、P21、P28、P63、P70轮廓乳头味蕾数量依次为0.00±0.00、57.67±1.86、151.00±5.57、225.00±14.57、395.34±41.62、594.67±87.86、 604.23±91.33,生后前9周(隔周取样)味蕾的数量增长迅速(P<0.05),9周后(P63)味蕾增速趋缓,逐渐进入平台期。有味孔味蕾的增长率高于所有味蕾的增长,到10周(P70)时,有味孔味蕾占所有味蕾的92%,增长率逐渐平缓,成熟味蕾数量趋于稳定。味蛋白表达于味蕾细胞质;免疫阳性味蕾及单个味蕾的免疫阳性细胞在生后前2周内增长迅速,P14时均已接近成年水平。结论: 小鼠生后轮廓乳头味蕾数量的增长经历了较长的时间才趋于稳定,而味蕾细胞中味蛋白的表达在则在2周左右就已接近成年水平,说明了小鼠早期生后发育过程中味蛋白在味觉信息传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05年学术大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5-10-01)

路涛,刘玉清,王俐[8](2004)在《舌轮廓乳头误诊为尖锐湿疣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女 ,2 4岁。舌根部、外阴发现赘生物 1个月。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舌、外阴尖锐湿疣。治疗后舌根部情况无变化 ,后经口腔科医师会诊后诊断舌轮廓乳头 ,无需处理。(本文来源于《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期刊2004年12期)

章为,周雪,陈思秀,邹晓菊[9](2002)在《人轮廓乳头味蕾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增加味蕾细胞的形态学资料 ,本实验应用常规电镜技术 ,首次观察了横切的人轮廓乳头味蕾细胞。在这些横切面中 ,依据细胞的外形、电子密度、局部解剖关系的不同 ,可以将人味蕾细胞明确区分为亮细胞和暗细胞两种。亮细胞 :圆形或卵圆形 ,胞质电子密度较小 ;暗细胞 :外形不规则 ,胞质电子密度较大 ,有呈片层状的胞质突起 ,伸出突起可分隔邻近的亮细胞。这些发现对于制定人味蕾细胞的形态学分类标准 ,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并能促进对味蕾细胞分化、生长和再生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四川解剖学杂志》期刊2002年03期)

孟杨,朱世柱,王纪[10](2002)在《人舌轮廓乳头味蕾内神经纤维分布的电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味蕾区分布着传入和传出神经末梢,它们除将感受的味觉刺激传到大脑,或将大脑的调整信息传至味蕾外,还有营养味蕾细胞的作用。味蕾的发育分化和正常形态的维持与神经纤维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有着密切关系。为此,取人新鲜健康的舌轮廓乳头,2.5%戊二醛固定,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味蕾内神经纤维。结果显示,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集聚成束穿过基底膜,经味蕾基底孔进入味蕾后(有(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期刊2002-06-30)

轮廓乳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ICR小鼠为实验对象,注射180 mg/kg剂量链脲佐菌素构建糖尿病小鼠模型,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了糖尿病小鼠味蕾形态变化和味觉信号转导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对照组小鼠与糖尿病组小鼠轮廓状乳头大小及数量无显着差异;但糖尿病小鼠单个味蕾中味觉信号转导蛋白α-gustducin及磷酸脂酶Cβ2的阳性细胞数显着增加(P<0.05),而synaptobrevin-25(SNAP-25)阳性细胞显着减少(P<0.05)。综上所述,糖尿病引起的味觉变化可能来自于味信号转导蛋白表达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导致外周味觉感受信号无法有效地传导到味觉传入神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轮廓乳头论文参考文献

[1].张志岐,束刚,向娜娜,朱晓彤,王丽娜.猪轮廓乳头味蕾细胞的分离与鉴定[C].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暨第十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2014

[2].段晖,秦玉梅,熊艺姣,郭会林,邓少平.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小鼠轮廓状乳头中味蕾特征变化[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3

[3].周立红,刘晓民,冯晓红.α-味蛋白在糖尿病大鼠轮廓乳头味蕾细胞的表达[C].2008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系列研讨会暨中青年英文论坛论文汇编.2008

[4].张根华,李红涛,李蕾蕾,邓少平.小鼠生后发育过程中轮廓乳头味蕾形态及其α-味蛋白表达[J].细胞生物学杂志.2006

[5].李芹,孟杨,丁晓勇,黄昭昭.人轮廓乳头处味孔的扫描电镜观察[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

[6].李红涛.小鼠轮廓乳头味蕾的生后早期发育及甜味(Acesulfame-k)刺激对其影响[D].浙江工商大学.2006

[7].张根华,李红涛,邓少平,沈莲清.小鼠轮廓乳头味蕾生后发育的组织学与免疫组化研究[C].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05年学术大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5

[8].路涛,刘玉清,王俐.舌轮廓乳头误诊为尖锐湿疣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

[9].章为,周雪,陈思秀,邹晓菊.人轮廓乳头味蕾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2

[10].孟杨,朱世柱,王纪.人舌轮廓乳头味蕾内神经纤维分布的电镜观察[C].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2002

标签:;  ;  ;  ;  

轮廓乳头论文-张志岐,束刚,向娜娜,朱晓彤,王丽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