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兴观群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诗经,诗词,阅读教学,论语,孔子,温柔敦厚,高中。
兴观群怨论文文献综述
张书英[1](2019)在《“兴、观、群、怨”与高中阅读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兴、观、群、怨"出自《论语》中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一句。《论语》中,这句话的含义是:《诗经》可以感发人们的意志,可以观察社会与自然,可以结交朋友,可以讽刺不平之事。从《论语》的这句话中,我们便可知学《诗经》的许多作用。将其运用于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同样适用。(本文来源于《中学语文》期刊2019年24期)
巩健[2](2019)在《“兴观群怨”:实践理性精神的文论维度呈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兴观群怨"是孔子文艺理论中的重要内容,这一理论一方面高度概括了文学的价值功用,另一方面又在文学的价值功用中重点突出其社会功用,而文艺理论又是整个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探析"兴观群怨"之理论源流可知,它是孔子所坚持的实践理性在文艺理论维度的呈现,而"兴观群怨"所体现出的实践理性之于文艺理论的作用方式则绵延于整个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欧婧[3](2019)在《符号六因素阐释下的孔子“兴、观、群、怨”说》一文中研究指出"兴、观、群、怨"说,这一儒家话语体系下的文学评价,是《论语·阳货》中孔子就《诗经》现实功用所提出的概念界定。作为符号文本的《诗经》,体现出了"兴、观、群、怨、事父、事君、识草木鸟兽之名"这几大社会功能,是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符号接收者相关阅读体验的产物。运用雅柯布森符号六因素的视角,对《诗经》的相关表意过程进行解读,可以看出这一符号文本受到了具体因素的主导影响,从而生成了不同的意义阐释。借助符号学理论,就"兴、观、群、怨"等一系列概念进行具体阐释,可以有效地就儒家伦理思想影响下的《诗经》文本的解读、传播以及经典化形成的过程展开分析论述,从而为包括诗歌评价与接受在内的传统文学理论提供更为广阔的阐释空间。(本文来源于《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陈荣荣[4](2019)在《“兴观群怨”理论在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孔子关于诗的"兴观群怨"理论长期以来被高度关注,学者们从字义学、社会功用、诗歌创作等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和阐述。作者转换思路,回到《诗经》本身探求该理论的含义,并将"兴观群怨"作为一种教学范式运用于古诗文教学中,探求适合古诗文教学的新模式。(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9年15期)
王家驹[5](2019)在《“兴观群怨”:文化类原创综艺节目的审美价值追求与社会功能——以《朗读者》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社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显着改善,在此背景下,他们对精神生活方面的追求日渐增多,尤其是能够丰富他们日常生活的原创综艺节目。更是成为其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文化类原创综艺节目当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情绪、戏剧因素,而且还充满着审美价值,将其加入到社会架构中,还有着一定的社会功能,因此,其综合价值功能突出。本文以《朗读者》为例,分别从"兴""观""群""怨"等角度,探讨文化类原创综艺节目当中所蕴藏的审美价值与社会功能,望能借此论述,为此领域研究有所借鉴。(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9年08期)
苗钰[6](2019)在《从“兴观群怨”到“劝百讽一”——兼论两汉文学中的“美刺”说》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刺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文艺理论概念,它的产生和发展呈现了一个值得探讨的分明脉络。它萌芽于先秦,从《诗经》到孔子的"兴观群怨"说都有朦胧的体现,到了汉代"美刺"说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但是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汉代的"美刺"说形成了一种"劝百讽一"的风气。(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3期)
陈传宝[7](2019)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兴、观、群、怨》一文中研究指出阅读世界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无限开放的世界,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探求新知,发现新领域,开拓新视野。伴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与实施,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开展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已经成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普遍趋势。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依然存在,由此而形成的思维惰性严重影响并阻碍了学生阅读思维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果和成绩。因此,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就要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实现学生的主动阅读和自主阅读。(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期刊2019年02期)
汪建新[8](2019)在《毛泽东诗词中的“兴观群怨”》一文中研究指出毛泽东对古典诗词情有独钟,认为“一万年也打不倒”。“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特性和风尚。可以兴观群怨嘛!哀而不伤、温柔敦厚嘛!”“兴观群怨”出自《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本文来源于《学习时报》期刊2019-01-18)
石朝辉[9](2018)在《王船山诗歌创作对“兴观群怨”的诠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兴观群怨"是王船山诗学理论中的重要范畴,也是诗歌创作的原则之一。船山把"兴观群怨"的含义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和发挥,并恰当地运用于诗歌创作之中。具体表现在:一方面诗歌创作中各自遵循兴、观、群、怨四个范畴的使用,独立地发挥他们的规定性;另一方面"兴、观、群、怨"四者作为整体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共同作用于诗歌创作,为船山的诗歌创作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嘉应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孔敏[10](2018)在《“兴观群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的新解》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政治任务。然而,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约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重新阐释孔子"兴观群怨"的诗教观,有助于提高学生兴趣、理论联系实际、增进师生互动、提升学生能力,进而有效促进教学目的的实现学习。为此,"兴观群怨"诗教观,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兴观群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兴观群怨"是孔子文艺理论中的重要内容,这一理论一方面高度概括了文学的价值功用,另一方面又在文学的价值功用中重点突出其社会功用,而文艺理论又是整个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探析"兴观群怨"之理论源流可知,它是孔子所坚持的实践理性在文艺理论维度的呈现,而"兴观群怨"所体现出的实践理性之于文艺理论的作用方式则绵延于整个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兴观群怨论文参考文献
[1].张书英.“兴、观、群、怨”与高中阅读教学[J].中学语文.2019
[2].巩健.“兴观群怨”:实践理性精神的文论维度呈现[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
[3].欧婧.符号六因素阐释下的孔子“兴、观、群、怨”说[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9
[4].陈荣荣.“兴观群怨”理论在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19
[5].王家驹.“兴观群怨”:文化类原创综艺节目的审美价值追求与社会功能——以《朗读者》为例[J].科技传播.2019
[6].苗钰.从“兴观群怨”到“劝百讽一”——兼论两汉文学中的“美刺”说[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
[7].陈传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兴、观、群、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
[8].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兴观群怨”[N].学习时报.2019
[9].石朝辉.王船山诗歌创作对“兴观群怨”的诠释[J].嘉应学院学报.2018
[10].孔敏.“兴观群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的新解[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