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测量误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误差,测量,模型,线性,函数,射电望远镜,日照。
测量误差论文文献综述
高伟[1](2019)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沉降测量误差形成原因及控制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水利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基础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工程的稳定有序的发展,对提高我国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因种种原因经常出现一些不规律的沉降现象,在对沉降进行测量时,由于测量设备不足且技术落后、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和自然因素等因素经常出现测量误差,对整个工程的施工带来一定的安全威胁。因此,为了降低沉降测量中所产生误差,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从而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施工。(本文来源于《绿色环保建材》期刊2019年12期)
许建明,张伟,李娜,张旭东[2](2019)在《基于BP神经网络的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谐波测量误差修正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110 kV以上电压等级电压普遍采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apacitive voltage transformer,CVT)。针对实际应用CVT时存在的杂散电容效应导致的二次侧谐波电压无法按额定变比反映高压侧谐波实际值而存在测量误差的问题。通过建立CVT等效电路模型,对CVT杂散电容对谐波测量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并通过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CVT 2-25次谐波电压传递系数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CVT误差修正方法。仿真分析表明,所构建模型可以很好反映杂散电容对CVT测量结果的影响,可对CVT谐波电压的测量进行有效预测,所提误差修正方法也为降低CVT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参考。(本文来源于《电气自动化》期刊2019年06期)
胡颖[3](2019)在《温度传感器叁线制接法的测量误差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主要对温度传感器叁线制接法的测量误差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论述。温度传感器作为重要的仪器设备,有着重要的作用与价值。(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9年22期)
杨丽娟[4](2019)在《电磁流量计测量误差原因及处理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电磁流量计在生产生活中得到越发普遍的应用,尤其是在工业生产领域,电磁流量计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设备。电磁流量计在工业生产领域承担着体积流量的测量等功能,在抗腐蚀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其在应用中常常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产生测量误差,影响了正常的工业生产。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电磁流量计测量误差原因与相应的处理策略,对于提升测量的精度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设备工程》期刊2019年22期)
孔德庆,姜正阳,张洪波,武宇翔[5](2019)在《日照温度对大型射电望远镜轴角测量误差的影响及修正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向精度是大型射电望远镜的关键指标之一,长时间观测表明日照引起的温度梯度会严重影响大型射电望远镜轴角的测量误差,导致指向精度恶化.以国家天文台密云站50 m射电望远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了天线座架不同部位热变形引起的轴角测量误差,对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研究.进行了天线座架温度和轴角误差测量实验,表明轴角测量误差与日照温度梯度存在非常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76%~99%,验证了仿真计算结果的正确性.根据仿真计算、验证实验的分析结果,提出了基于天线结构温度梯度测量的轴角测量误差修正方法.本文为大型射电望远镜的结构设计、降低结构温差措施和指向误差的精确修正等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王凌宇,杜红棉,王玮,徐浩[6](2019)在《基于红外热像仪的弹药热毁伤测量误差消除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外热像仪已广泛应用于弹药毁伤性能评估领域。针对国内基于红外热像仪热毁伤评估精度矫正文章较少的情况,梳理了部分评估误差来源,并提出了对应的误差补偿思路。通过对热毁伤测量试验的误差来源进行理论分析,对由测距和大气透射引发的测温误差做出公式修正。并通过爆心定位、设立标识杆,排除了测量过程可能会引入的误差。最后,对火球红外图像进行了盲元校正及图像增强处理,提升了图像辨识度,改善了火球毁伤范围定位的精确度。(本文来源于《激光与红外》期刊2019年11期)
高红俐,朱楷勇,龚澳,姜伟[7](2019)在《高频谐振疲劳机载荷测量误差建模分析及试验夹具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磁谐振式疲劳裂纹扩展试验过程中,对动态载荷的高精度测量和控制是保证试验结果准确性和系统工作稳定性的重要前提,夹具作为夹持试件和传递载荷的重要机构,对其进行结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建立了紧凑拉伸(CT)试件连接刚度模型和叁自由度有阻尼振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得到了动态载荷测量误差理论表达式;分析了夹具刚度对动态载荷测量误差的影响,设计了不同结构刚度的试件夹具,并通过有限元方法计算其刚度,得到了不同结构夹具对动态载荷测量误差的影响结果;实验验证了优化夹具设计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9年22期)
魏伟[8](2019)在《带混合测量误差的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研究带测量误差的线性回归模型时常考虑的是classical测量误差或者Berkson测量误差,而classical和Berkson混合的测量误差研究较少.利用校正似然法讨论带classical和Berkson混合测量误差的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并给出估计量的渐近分布.最后,通过R软件进行数值模拟验证估计方法的优良性.(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赵明涛,许晓丽[9](2019)在《纵向可加部分线性测量误差模型的渐近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纵向数据,研究参数部分协变量含有测量误差的可加部分线性测量误差模型的估计问题,提出了用于模型估计的偏差修正的二次推断函数方法,得到参数部分的估计结果具有相合性、渐近正态性,非参数可加函数的估计结果达到最优收敛速度。数值模拟和实例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估计方法在同等条件下要优于广义估计方程方法。理论和数值结果显示,偏差修正的二次推断函数可以有效地处理测量误差和个体内相关性,是一个有效的纵向数据和测量误差数据分析工具,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统计与信息论坛》期刊2019年11期)
李自武,冯维华,刘戎[10](2019)在《基于力传感器并联方式的测力仪测量误差来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基于力传感器并联方式的测力仪的工作原理和信号输出特点。以两支力传感器并联连接的测力仪为例,详细分析了力传感器灵敏度和直线度因素对并联测力仪测量误差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试验验证,为并联测力仪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计测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测量误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10 kV以上电压等级电压普遍采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apacitive voltage transformer,CVT)。针对实际应用CVT时存在的杂散电容效应导致的二次侧谐波电压无法按额定变比反映高压侧谐波实际值而存在测量误差的问题。通过建立CVT等效电路模型,对CVT杂散电容对谐波测量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并通过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CVT 2-25次谐波电压传递系数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CVT误差修正方法。仿真分析表明,所构建模型可以很好反映杂散电容对CVT测量结果的影响,可对CVT谐波电压的测量进行有效预测,所提误差修正方法也为降低CVT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测量误差论文参考文献
[1].高伟.水利工程施工中沉降测量误差形成原因及控制对策[J].绿色环保建材.2019
[2].许建明,张伟,李娜,张旭东.基于BP神经网络的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谐波测量误差修正方法[J].电气自动化.2019
[3].胡颖.温度传感器叁线制接法的测量误差解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
[4].杨丽娟.电磁流量计测量误差原因及处理策略[J].中国设备工程.2019
[5].孔德庆,姜正阳,张洪波,武宇翔.日照温度对大型射电望远镜轴角测量误差的影响及修正方法[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9
[6].王凌宇,杜红棉,王玮,徐浩.基于红外热像仪的弹药热毁伤测量误差消除方法研究[J].激光与红外.2019
[7].高红俐,朱楷勇,龚澳,姜伟.高频谐振疲劳机载荷测量误差建模分析及试验夹具优化设计[J].中国机械工程.2019
[8].魏伟.带混合测量误差的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赵明涛,许晓丽.纵向可加部分线性测量误差模型的渐近估计[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
[10].李自武,冯维华,刘戎.基于力传感器并联方式的测力仪测量误差来源分析[J].计测技术.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