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解液化论文-彭霄鹏,聂双喜,刘璟,崔颖

酶解液化论文-彭霄鹏,聂双喜,刘璟,崔颖

导读:本文包含了酶解液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木质纤维素,理化性质,微波液化,生物质能源

酶解液化论文文献综述

彭霄鹏,聂双喜,刘璟,崔颖[1](2019)在《基于微波液化的木质纤维素组分分离和转化——纤维素组分的理化和酶解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将微波加热与甘油利用相结合的综合炼制工艺用于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预处理,探索其在燃料乙醇制备中的可行性,为实现经济可行、经济有效的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酶解预处理技术和生物燃料生产提供基础信息。【方法】以银腺杨、日本落叶松、刚竹和柳枝稷为试验材料,采用微波液化法对其进行液化处理,将液化产物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分,并对纤维素纤维组分进行综合表征。【结果】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纤维素纤维具有较高的葡聚糖含量;红外光谱显示,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信号逐渐减弱,说明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经液化处理后有效脱除; XRD分析结果表明,纤维素纤维结晶度高、表面积大。【结论】相比原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银腺杨、日本落叶松、刚竹和柳枝稷4种原材料纤维素纤维的酶解糖化效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最高酶解转化率可达70%),液化固体产物——纤维素纤维在制备燃料乙醇中具有广阔的潜力和前景。(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刘静雪,张传军,张艳荣[2](2017)在《双螺杆挤出复合酶解液化玉米淀粉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响应面对双螺杆挤出酶解复合液化玉米淀粉工艺进行优化,对影响工艺的主要因素(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挤出温度、玉米淀粉浓度和螺杆转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42 U/g、挤出温度142℃、玉米淀粉浓度71%、螺杆转速32 Hz时,玉米淀粉液化挤出物DE值为16.76%,可满足淀粉糖化工艺的要求。(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7年10期)

刘静雪[3](2015)在《高浓度玉米淀粉挤出酶解复合法液化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玉米淀粉为主要原料,按一定比例加入耐高温α-淀粉酶和水混合均匀,采用挤出酶解复合法技术进行液化工艺研究,利用单因素方法和响应曲面方法对挤出酶解复合法液化玉米淀粉工艺进行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分析最佳液化工艺产物。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玉米淀粉以及挤出液化后产物表观结构变化情况。利用X-ray衍射法测定原料以及挤出液化后产物结晶度变化情况。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具体分析出挤出物挤出前后热力学方面性质变化。本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对高浓度玉米淀粉单螺杆挤出酶解复合法液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玉米淀粉浓度是70%、挤出温度是140℃、酶加入量是40U/g时,玉米淀粉液化挤出物DE值是19.55%,和理论值比较接近,这说明该数学模型能够用来优化单螺杆挤出酶解复合法液化玉米淀粉工艺。从方差分析结果能够得出,对高浓度玉米淀粉挤出液化后DE值影响因素从大到小分别为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挤出温度>玉米淀粉浓度。(2)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对高浓度玉米淀粉双螺杆挤出酶解复合法液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螺杆转速为30Hz、玉米淀粉浓度为71%、挤出温度为142℃、酶加入量为42U/g,玉米淀粉挤出液化物的DE值是16.71%,和理论所得值比较相近,这说明该数学模型能够优化单螺杆挤出酶解复合法液化玉米淀粉工艺。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挤出物DE值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为酶加入量>挤出温度>螺杆转速>玉米淀粉浓度。(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最佳单螺杆挤出工艺液化挤出物低聚糖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挤出液化物低聚糖的每种成分良好的区分,并且线性回归较好,回收率在97.92%~99.46%之间,RSD<3%(n=5)。此种方法能够测定低聚糖以及单糖,能够测定出含量,并且比较准确、稳定。在液化物中,每种成分质量比为葡萄糖:麦芽糖:麦芽叁糖:麦芽四糖:麦芽五糖=1.0︰3.4︰7.5︰6.0︰1.8。(4)采用扫描电镜分析比对玉米淀粉挤出前和挤出后表观结构不同。结果表明:玉米淀粉颗粒表面比较光滑,结构完整,经挤出处理后,玉米淀粉变得蓬松粗糙且多处出现孔洞,呈现锯齿纹状。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玉米淀粉挤出前后结晶度变化,采用单螺杆和双螺杆挤出后玉米淀粉结晶度均下降。结果表明:原料结晶度是32.7%,单螺杆挤出机挤出后,原料结晶度变为22.8%。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液化后,经测定,淀粉的结晶度变为25.6%。利用差热仪测定挤出液化前后的热力学性质变化。结果表明:经过挤出处理,挤出物中可能有其他结晶物质产生,有利于在升温过程中酶将其逐步降解。(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颜智云,王小红[4](2014)在《龙眼果肉液化酶解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考虑出汁率,澄清度,果胶定性实验,固形物、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等6个指标,系统探讨果胶酶液化酶解龙眼果肉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pectinex XXL酶在酶剂量200 PECTU/L,酶解温度55℃,p H3.8,酶解3 h能获得澄清的龙眼果汁。薄层层析法分析表明,在展开剂V正丁醇∶V异丙醇∶V乙酸∶V水=7∶5∶2∶4中展层2次,酶解液化样品可以分离出2个点,初步推测酶解液中可能含有D-半乳糖,果糖,葡萄糖,蔗糖或山梨糖等单糖。本文的研究结果能获得澄清的龙眼果汁,为澄清型龙眼饮料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4年20期)

李同刚,杨帆仔,龚雪梅,蔡福带,林小秋[5](2014)在《复配谷物制备饮品专用预制粉的液化酶解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谷物复配技术得到复配组合Ⅲ,采用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复合比1∶1)对其进行液化酶解,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确定谷物杂粮饮品专用预制粉最佳液化酶解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6.60%、加酶量0.40%、温度61.45℃、时间90min,此时谷物液化水解度(DE)值达54.88%,其中各因素的影响大小顺序:加酶量>时间>温度>底物浓度。(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4年16期)

周静,胡立红,周永红,薄采颖,梁兵川[6](2014)在《酶解木质素液化降解制备酚醛树脂用酚类化合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草酸为催化剂、苯酚为液化剂对酶解木质素(EHL)进行液化降解,制备可以部分代替苯酚用于合成酚醛树脂(PF)的EHL液化产物。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研究了液化产物的结构和分子量变化情况,并探讨了EHL与苯酚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对液化产物分子量的影响,最后初步探讨了EHL液化产物在PF合成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EHL在液化降解过程中其分子发生化学键的断裂使得分子量减小,同时生成一系列酚类及烷类化合物;EHL及其液化产物与部分苯酚发生反应,降低了游离苯酚的含量;以液化产物分子量为指标,得到了初步优化的液化降解条件:EHL与苯酚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反应温度为135℃,反应时间为2 h,催化剂的用量为苯酚质量的4%,此时制备的液化产物具有较小的分子量,可提供较多的反应活性点;在此优化条件下,当EHL液化产物替代量为苯酚质量的20%时,由其合成的PF的性能与传统热塑性PF相当。(本文来源于《工程塑料应用》期刊2014年02期)

胡贞,李从发,刘四新,张铭润[7](2013)在《淮山乳酶解液化工艺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淮山淀粉在淮山乳加工及贮藏中易出现老化沉淀等问题,采用耐高温α-淀粉酶对淮山淀粉进行水解,对影响液化效果的淮山乳浓度、酶用量、温度、时间、pH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确定最佳酶解条件,同时分析酶解对淮山乳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按淮山∶水=1∶9(m∶V)调成淮山乳,添加耐高温α-淀粉酶34U/g.原料,在95℃水解60min,所得淮山乳稳定性较好,有典型的淮山清香味。(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13年04期)

刘文龙,贺福元,杨岩涛,石继连,邹欢[8](2013)在《碎米双酶解成注射用葡萄糖的液化糖化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碎米双酶解法制成注射用葡萄糖的制备工艺中液化与糖化工序展开研究,探求适宜此制备工艺中最佳的液化与糖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双酶解法,利用米氏方程数学模型,选用DE值、蛋白质含量、透光率等指标展开研究;结果:碎米的最佳粉碎度为60~80目;液化酶的最佳用量为160U·g-1;液化最佳工艺为碎米粉至60目,调浆浓度25%~30%,液化时间30min,CaCl2用量为0.3%,pH为6.0,温度为90~95℃,鸿鹰祥酶用量为160U/g;糖化最佳工艺为鸿鹰祥糖化酶用量为150U/g干物质,普鲁兰酶用量为0.25U/g物质,糖化时间为24h,pH为4.2,温度为60℃。结论:通过本研究,解决了碎米酶解成注射用葡萄糖的液化糖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碎米制成注射用葡萄糖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3年06期)

王瑞君[9](2012)在《石蛙的酶解液化及风味改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酶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利用木瓜蛋白酶与中性蛋白酶酶解石蛙肉及利用乳酸菌、黄酒酵母对酶解液进行风味改良。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对石蛙的水解效果较好,乳酸菌发酵液中氨态氮含量较高,乳酸菌发酵液风味改良效果优于黄酒酵母。(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2年09期)

姜杨,张玉苍,何连芳,金凤燮[10](2012)在《稻草液化物酶解发酵制备2,3-丁二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乙二醇为液化剂对稻草进行液化和酶解预处理,经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CICC 10011)发酵制备2,3-丁二醇。考察了温度、pH值、接种量、摇床转速、时间和底物浓度对发酵产2,3-丁二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液化产物酶解后,经双膜浓缩总糖质量浓度可控制在85~95 g/L,不但为后续发酵提供充足的碳源,而且实现了工艺控制的自动化,易于提高产物浓度,降低分离成本。对其脱色发酵生产2,3-丁二醇,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总糖质量浓度94.3 g/L、37℃、pH值5.5、接种量10%、转速170 r/min、反应72 h,制得2,3-丁二醇质量浓度为36.47 g/L,2,3-丁二醇对总糖的转化率可达42.5%,生产效率为0.51 g/(L.h),对其液化产物的转化率最高为33.4%。(本文来源于《林产化学与工业》期刊2012年04期)

酶解液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响应面对双螺杆挤出酶解复合液化玉米淀粉工艺进行优化,对影响工艺的主要因素(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挤出温度、玉米淀粉浓度和螺杆转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42 U/g、挤出温度142℃、玉米淀粉浓度71%、螺杆转速32 Hz时,玉米淀粉液化挤出物DE值为16.76%,可满足淀粉糖化工艺的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酶解液化论文参考文献

[1].彭霄鹏,聂双喜,刘璟,崔颖.基于微波液化的木质纤维素组分分离和转化——纤维素组分的理化和酶解性质[J].林业科学.2019

[2].刘静雪,张传军,张艳荣.双螺杆挤出复合酶解液化玉米淀粉工艺研究[J].食品工业.2017

[3].刘静雪.高浓度玉米淀粉挤出酶解复合法液化工艺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

[4].颜智云,王小红.龙眼果肉液化酶解工艺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4

[5].李同刚,杨帆仔,龚雪梅,蔡福带,林小秋.复配谷物制备饮品专用预制粉的液化酶解工艺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4

[6].周静,胡立红,周永红,薄采颖,梁兵川.酶解木质素液化降解制备酚醛树脂用酚类化合物的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14

[7].胡贞,李从发,刘四新,张铭润.淮山乳酶解液化工艺条件优化[J].食品与机械.2013

[8].刘文龙,贺福元,杨岩涛,石继连,邹欢.碎米双酶解成注射用葡萄糖的液化糖化工艺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3

[9].王瑞君.石蛙的酶解液化及风味改良[J].食品科技.2012

[10].姜杨,张玉苍,何连芳,金凤燮.稻草液化物酶解发酵制备2,3-丁二醇的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2

标签:;  ;  ;  ;  

酶解液化论文-彭霄鹏,聂双喜,刘璟,崔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