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道路填充修补结构,包括道路基础间的缝隙,自缝隙底部向外侧依次填充有找平层、下封层、粘黏层、加强层、防水层、支撑层、沥青面层和上封层,所述找平层由旧路面经刨铣形成毛面,找平层、下封层、粘黏层、加强层、防水层、支撑层、沥青面层和上封层之间通过灌缝胶粘合在一起,加强层为钢筋制成的笼式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保护沥青面层不受太阳光的直接照射,降低路面结构开裂的可能性,从而达到延长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的效果,钢筋制成的笼式结构强度更强,且能够承受一定的形变。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道路填充修补结构,包括道路基础间的缝隙(1),其特征在于:自缝隙(1)底部向外侧依次填充有找平层(2)、下封层(3)、粘黏层(4)、加强层(5)、防水层(6)、支撑层(7)、沥青面层(8)和上封层(9),所述找平层(2)由旧路面经刨铣形成毛面,找平层(2)、下封层(3)、粘黏层(4)、加强层(5)、防水层(6)、支撑层(7)、沥青面层(8)和上封层(9)之间通过灌缝胶粘合在一起,所述加强层(5)为钢筋制成的笼式结构。
设计方案
1.一种道路填充修补结构,包括道路基础间的缝隙(1),其特征在于:自缝隙(1)底部向外侧依次填充有找平层(2)、下封层(3)、粘黏层(4)、加强层(5)、防水层(6)、支撑层(7)、沥青面层(8)和上封层(9),所述找平层(2)由旧路面经刨铣形成毛面,找平层(2)、下封层(3)、粘黏层(4)、加强层(5)、防水层(6)、支撑层(7)、沥青面层(8)和上封层(9)之间通过灌缝胶粘合在一起,所述加强层(5)为钢筋制成的笼式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填充修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封层(3)具体为热沥青同步碎石封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填充修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黏层(4)具体为水泥胶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填充修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6)的材料具体为SBC120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填充修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7)具体为混凝土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路填充修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面层(8)具体为热拌沥青。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建筑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道路填充修补结构。
背景技术
沥青路面出现各种裂缝有减少路面的使用寿命,导致路面裂缝的原因很多,而路面裂缝,进而导致路面积水通过缝隙进入基础层,有可能水分会带走路基的土层,也有可能与土层形成泥浆,在车辆碾压路面缝隙时被挤出,都会造成路面破损,缩短路面的使用寿命。
现有的道路填充修补结构往往只能做到防水渗透,但是当路面长时间经受紫外线照射时,及其容易发生干裂,从而缩短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道路填充修补结构,其具有能够保护沥青面层不受太阳光的直接照射,降低路面结构开裂的可能性,从而达到延长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道路填充修补结构,包括道路基础间的缝隙,自缝隙底部向外侧依次填充有找平层、下封层、粘黏层、加强层、防水层、支撑层、沥青面层和上封层,所述找平层由旧路面经刨铣形成毛面,找平层、下封层、粘黏层、加强层、防水层、支撑层、沥青面层和上封层之间通过灌缝胶粘合在一起,所述加强层(5)为钢筋制成的笼式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灌缝胶将找平层、下封层、粘黏层、加强层、防水层、支撑层、沥青面层和上封层之间粘合在一起,使得修补后路面不易脱落,粘黏层能够将加强层牢牢的粘黏在下封层上,从而提高修补后路面的整体强度,使其不易凹陷,防水层使得路面上的水分不能透过,从而实现良好的防水作用,上封层能够保护沥青面层不受太阳光的直接照射,能够降低路面结构开裂的可能性,从而延长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钢筋制成的笼式结构强度更强,且能够承受一定的形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封层具体为热沥青同步碎石封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沥青与碎石混合制成下封层铺设在找平层上,增强下封层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粘黏层具体为水泥胶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泥胶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能够实现下封层与加强层之间的粘结固定,使得加强层不易发生位置的偏移,从而能够保持良好的强度,并且水泥胶具有一定的延展性,便于受力时加强层发生形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层的材料具体为SBC120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SBC120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双面实现满粘施工,能有效避免老化,不起鼓,不横向窜水,并且在雨天也可以施工,保证工程进度,其表面粗糙均匀、易粘接,适合与多种材料的基层粘合,可与水泥材料在凝固过程中直接粘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层具体为混凝土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层将防水层与沥青面层粘合在一起,且能够提高整体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沥青面层具体为热拌沥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沥青铺设在修补路面上,形成完整的路面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封层的材质为聚酯纤维和抗紫外老化剂的混合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聚酯纤维增大上封层的强度,能够达到提高路面结构的强度和抗开裂性能的目的,从而改善路面结构在强紫外线长期照射下容易老化、变硬变脆,昼夜温差大条件下容易开裂的问题;在上面层中掺加抗紫外老化剂,抗紫外老化剂能够延缓上面层由于紫外线照射而产生的老化,能够降低路面结构开裂的可能性,从而延长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上封层能够保护沥青面层不受太阳光的直接照射,能够降低路面结构开裂的可能性,从而延长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
2.通过防水层使得路面上的水分不能透过,从而实现良好的防水作用;
3.通过粘黏层由水泥胶制成,使其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能够实现下封层与加强层之间的粘结固定,使得加强层不易发生位置的偏移,从而能够保持良好的强度,并且水泥胶具有一定的延展性,便于受力时加强层发生形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缝隙;2、找平层;3、下封层;4、粘黏层;5、加强层;6、防水层;7、支撑层;8、沥青面层;9、上封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道路填充修补结构,包括道路基础间的缝隙1,自缝隙1底部向外侧依次填充有找平层2、下封层3、粘黏层4、加强层5、防水层6、支撑层7、沥青面层8和上封层9,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灌缝胶将找平层2、下封层3、粘黏层4、加强层5、防水层6、支撑层7、沥青面层8和上封层9之间粘合在一起,使得修补后路面不易脱落,粘黏层4能够将加强层5牢牢的粘黏在下封层3上,从而提高修补后路面的整体强度,使其不易凹陷,防水层6使得路面上的水分不能透过,从而实现良好的防水作用,上封层9能够保护沥青面层8不受太阳光的直接照射,能够降低路面结构开裂的可能性,从而延长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1,找平层2由旧路面经刨铣形成毛面,找平层2、下封层3、粘黏层4、加强层5、防水层6、支撑层7、沥青面层8和上封层9之间通过灌缝胶粘合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下封层3具体为热沥青同步碎石封层,将沥青与碎石混合制成下封层3铺设在找平层2上,增强下封层3的强度。
参照图1,粘黏层4具体为水泥胶层,水泥胶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能够实现下封层3与加强层5之间的粘结固定,使得加强层5不易发生位置的偏移,从而能够保持良好的强度,并且水泥胶具有一定的延展性,便于受力时加强层5发生形变,加强层5具体由钢筋制成的笼式结构,钢筋制成的笼式结构强度更强,且能够承受一定的形变;
防水层6的材料具体为SBC120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SBC120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双面实现满粘施工,能有效避免老化,不起鼓,不横向窜水,并且在雨天也可以施工,保证工程进度,其表面粗糙均匀、易粘接,适合与多种材料的基层粘合,可与水泥材料在凝固过程中直接粘合;
支撑层7具体为混凝土层,混凝土层将防水层6与沥青面层8粘合在一起,且能够提高整体强度,沥青面层8具体为热拌沥青,上封层9的材质为聚酯纤维和抗紫外老化剂的混合物,通过聚酯纤维增大上封层9的强度,能够达到提高路面结构的强度和抗开裂性能的目的,从而改善路面结构在强紫外线长期照射下容易老化、变硬变脆,昼夜温差大条件下容易开裂的问题;在上面层中掺加抗紫外老化剂,抗紫外老化剂能够延缓上面层由于紫外线照射而产生的老化,能够降低路面结构开裂的可能性,从而延长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利用灌缝胶将找平层2、下封层3、粘黏层4、加强层5、防水层6、支撑层7、沥青面层8和上封层9之间粘合在一起,使得修补后路面不易脱落,粘黏层4能够将加强层5牢牢的粘黏在下封层3上,从而提高修补后路面的整体强度,使其不易凹陷,防水层6使得路面上的水分不能透过,从而实现良好的防水作用,上封层9能够保护沥青面层8不受太阳光的直接照射,能够降低路面结构开裂的可能性,从而延长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6771.8
申请日:2019-01-0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798496U
授权时间:20191217
主分类号:E01C23/09
专利分类号:E01C23/09
范畴分类:36A;36E;
申请人:广东恒基隆建设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东恒基隆建设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下西村上围工业区8号7楼1号办公室
发明人:陈文忠;陈建文;潘永安;邹文端
第一发明人:陈文忠
当前权利人:广东恒基隆建设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