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琳子:论弗雷格思想的客观性及其影响论文

侯琳子:论弗雷格思想的客观性及其影响论文

摘 要:弗雷格提出,一个完整的句子包含着一个思想。这里的“思想”不是指思维的主观活动,而是指思维的客观内容,可以成为许多人共有的东西。并且他主张思想是句子的涵义,真值是句子的意谓。“真值”是指句子是真或句子是假的情况。判断就是从思想层次到意谓层次的推进,即从句子思想到真值的推进。弗雷格认为“思想”是客观非实在的,不属于外部世界,也不属于内心世界。弗雷格对“思想”的论述体现了他的反心理主义思想,对后来的哲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同时也留下了一些未曾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弗雷格;思想;客观性;反心理主义

弗雷格在一系列文章中提出反心理主义的思想,把逻辑的东西和心理的东西明确地区分开来。这种思想成为分析哲学的总基调,对以后的哲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弗雷格的这种思想集中体现在他对思想客观性的论证之中,下文给以论述。

阅读一个民族的历史小说是了解这个民族历史和精神气质的有效途径。这也符合苏格兰文学的传统,即通过小说来讲述历史。然而,苏格兰历史小说浪漫化的特点并不能真正展示苏格兰历史的全貌。正如苏格兰历史研究专家科林·基德(Colin Kidd)指出的,尽管苏格兰的过去生动而独特,却因其浓重的地方色彩和演义性质,无法为现代苏格兰社会提供一个可供参考、逻辑完整的意识形态。(转引自Craig 1999:118)苏格兰人留给苏格兰的历史如同《兰纳克》中的“时光隧道”,没有时间的流动,完全处于真实的历史因果之外。这种状况在苏格兰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也未得到改善,它成功抹去了浪漫化的过去,却仍未架起通往现在的桥梁。

一、思想与完整句子

1.思想是语句的涵义,具有客观性,可传递性。

弗雷格的思想理论是在对语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在《论涵义与意谓》中,他认为思想就是语句的涵义,并认为思想是客观的,不是个人所有的,是可以被多人共有的,可传递的。如果将句子中的一个语词替换为意谓相同而涵义不同的另一个语词,句子的意谓不会发生改变,但思想会发生变化。而对句子进行判断,即确定句子的意谓,首先要把握其思想,然后在此基础上清楚句子中语词的意谓是否存在,进而确定句子的真假。

为了更清晰地描述思想,弗雷格对何种句子能表达思想做了说明。他首先将命令句、愿望句、请求句排除,认为它们虽然有意义,但它们主要的意义无法考虑真假。“我们可以考虑传达或断定某些东西的句子”。对于疑问句,他认为语词疑问是包含思想的。因此,弗雷格提出,“每个断定句都可以构造一个句子疑问”,这样构造出的疑问句和断定句,思想是相同的。判断句多了一种判断,疑问句多了一种要求。由于自然语言的复杂性,时常会包含一些其他成分,句子的内容也会不止包含其表达的思想。

2.在语境中体会语句完整的涵义

对于语句如何才算是完整,达米特认为“就是能够独立于之前的语言性的环境”。例如,用“白色”,来回答“天鹅是什么颜色?”这个问题,就是在断定“天鹅是白色”,在这一语境中,“白色”就是“天鹅是白色”的省略,它们有着相同的涵义,表达了相同的思想。后者在独立于语境时,也能表达思想。不完整的句子,无法确定地对其进行判断,在某种情况下会是真的,在另一种情况下则会是假的,其表达的东西就不是客观的。但是弗雷格认为,思想是客观的,绝对地为真或为假。因此,句子必须完整到,独立于语境也能表达客观的东西,才可以说,其涵义是思想。

二、思想的客观性与抽象性、可共有性

1.思想的客观性

另一个在把握客观而抽象的思想时发挥重要作用的就是语言,“思想就其性质而言,没有载体是无法出现的,而语言是载体,它的运作是最清晰的,因而也是最符合系统的哲学解释的”。借助于可感的语言,思想可以被传递,可以被记录,被当作考察对象。对于无法直接感知的思想,借助于语言这一工具无疑是一种很好的策略。例如毕达哥拉斯定理,不借助语言,很难对其进行把握。借助于语言,人类的思维得以更加深入抽象领域,也得以把握更加抽象的思想。既然语言可以传递思想,那么其传递的思想必定是可共有的,客观的。因此,弗雷格认为,“客观的东西是合乎规律的东西,概念的东西,可判断的东西,能够用语词表达的东西”。

目前为止,似乎客观的东西一定是可以被人们共有的,那思想的客观性和其可共有性之间是否等同呢?首先考虑一下外在世界中客观的事物,它们在何种程度上是客观的。我们为什么认为它们是客观的呢?首先,它的存在必定不是依赖于我看到它,也不依赖于其他人看到它。对于这一点,有力的证明就是,每个人都能看到它,并且经过对它的理解之后,产生相同的认识。

因此,弗雷格认为,“思想既不是外界的事物,也不是表象”,但是思想却有着与外界事物相同的客观性,也有着与表象相同的不可感知性,是客观而抽象的。因此思想是一种类似于数的,客观非实在的东西。对于这种客观非实在的东西,如何才能把握呢?理解是不可或缺的。

2.思想的抽象性

既然思想是客观的,那么思想属于外部世界吗?外部世界由各种可感事物构成,它们都是物质的,可被感官感知的。这样的话,思想就不同于外部世界中的事物。思想属于内在世界吗?“即一个感官印象、想象力创造物、感觉、感情和情绪的世界”,弗雷格用了“表象”一词来表示这些。在回答思想是否是表表象之前,弗雷格先对表象与外界事物进行了区分。首先,表象无法被感知,但是可以被拥有,属于人的意识内容。表象需要一个承载者,并且只需要一个承载者,这一表象只存在于其承载者的意识之中,不会被其他人所共享,因此是非客观的,不可共有的;而外界事物却是不需要承载者的,是一种独立客观的存在,可以被任何人所感知到。由于表象不能被多人共有,而思想却是可以被共有的,所以弗雷格认为,思想并非表象。

3.思想可共有性

2013年,在水利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规划计划司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决策部署,及时把握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实创新,扎实做好水利规划、项目前期、投资计划、水利改革、综合统计等各项工作,为保障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推进水利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综上所述,耻感思想无论是修身还是治国,均须臾不可离也。正如印光大师所言:“耻之一字,其利无穷。有与圣近,无与兽同。惭耻之服,无得暂卸。”意思是:“耻”这个字,会带来无穷的利益。心中总是怀有耻感,就接近于圣人的境界;如果心中没有耻感,就与禽兽相同。惭愧羞耻这件衣服,不可一刻脱卸下来。

那么,对于超出我们感官感知的外在事物呢,它们是如何被确定为客观的呢?我们需要借助某些可共有的客观证据。对于思想的客观性也是如此,如果一个思想,可以被每一个人把握,我们能否认它的客观性吗?弗雷格对此进行了区分:“对思想的把握——思维;对一个思想的真的肯定——断定;对判断的表达——断定。”并且“并非所有的思想都是真的”,弗雷格认为,每一个思想都有一个与之相矛盾的思想,真的思想会有一个假的思想与之对应,假的思想也会有一个真的思想与之对应。由此可见,客观性并非等同于可共有性。

三、结语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思想类似于客观规律或是对事实的描述,有着绝对的真假,因此只有完整的句子才能包含思想。弗雷格关于思想的论述集中体现了他的反心理主义逻辑观,批判了近代哲学认识论转向之后出现的心理主义的错误,有其合理性,对后来的哲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他同时留下或回避了很多问题,例如他的思想无法进一步满足人工智能发展的需要。认知科学和其他哲学分支的出现都试图解决这些未曾解决的问题,可以看作是对弗雷格思想的补充。

参考文献:

[1]王路.弗雷格哲学论著选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弗雷格.算术基础[M].王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3]迈克尔·达米特.弗雷格——语言哲学[M].黄敏,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4]涂纪亮,陈波.蒯因著作集(第四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Dummett M. The Seas of Language [M].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3.

[6]迈克尔·达米特.什么是意义理论?(II)[J].鲁旭东,译.哲学译丛,1998(2).

中图分类号:B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19)07-0014-02

收稿日期:2019-5-16

作者简介:侯琳子(1993—),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学哲学系2017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外国哲学研究。

责任编辑:李凌峰

标签:;  ;  ;  ;  ;  ;  ;  ;  ;  ;  ;  ;  

侯琳子:论弗雷格思想的客观性及其影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