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发展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小城镇发展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城镇发展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城镇,模式,城镇化,南县,特色,城市,湖区。

小城镇发展模式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刘威,王丹丹,谢奋羽,尹思琪[1](2019)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产城融合发展模式的探索——以保定市满城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是新时代中国发展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其中小城镇的发展尤为重要。本文以保定市满城区为例研究产城融合的小城镇发展模式。近年来新成立的满城区,其新型城镇化中出现的问题具有代表性。本文通过对满城区的区位条件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研究城镇化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城镇化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融合路径,对满城区的新型城镇化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河北企业》期刊2019年12期)

雷旭升[2](2019)在《基于小城镇发展模式地域分类的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城镇发展模式是小城镇区域总体发展情况的特征概括,是其在一定地域背景下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格局。围绕小城镇发展模式地域分类路径,探讨其分类范围、思路及原则。通过具体实例展示如何在小城镇地域类型划分原则指导下,运用相关技术方法,合理划分小城镇地域类型。(本文来源于《城市住宅》期刊2019年07期)

徐如意,陈田[3](2019)在《边境特色小城镇发展模式的系统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边境特色小城镇承载着"守边固边"的历史使命,它的发展和稳定关乎着党提出的脱贫事业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边境地区的特色小城镇存在诸多共性,在构建边境特色小城镇发展系统结构模型基础上,引入系统动力学方法,以广西大新县为例,进行系统动力学模拟分析,探求边境特色小城镇成功模式的因果链和流系统,提出适合边境特色小城镇发展的共性模式。结果表明:大新县是以旅游业和工业为主导、边境贸易和农业为辅的发展模式;创新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为小城镇提供发展动力和活力;绿色生态是小城镇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石。建议:边境地区的特色小城镇应积极发挥生态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优势,找准当地的特色产业,不断地进行创新;培养和发展优势产业,避免同质化的竞争,走因地制宜、创新引领、绿色生态的城镇化道路。(本文来源于《现代城市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刘作[4](2019)在《呼伦贝尔地区特色旅游小城镇发展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我国叁部委于2016年制定与实施“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方针以来,全国计划建设特色小城镇超过一千个(预计至2020年)。各级地区政府为响应国家号召,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特色小城镇相关发展方案,从城镇发展政策到发展资金、从城镇发展标准到城镇规划都做出了相应的安排,也由此全国发起了一股轰轰烈烈的特色城镇建设之风,从而加快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尤其在当前特色小城镇建设之风席卷全国之际,在国家“一带一路”和“乡村振兴”等政策带动下,对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发展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那些拥有独特自然景观及传承文化优势的少数民族地区,一旦可以科学可持续的发展,对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发展必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笔者在对国内外特色城镇、旅游城镇以及城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等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了分析,并在前人研究总结基础上,将内蒙古呼伦贝尔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旅游小城镇作为本文的分析目标,笔者从收集的资料以及统计调查结果入手,对呼伦贝尔地区城镇化率、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深入探索呼伦贝尔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对当地特色旅游小城镇发展建设概况,并对该地区在建特色旅游小城镇的成功案例进行了剖析,以此得出当地政府特色旅游小城镇发展模式,对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旅游城镇发展路径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借鉴。目前,我国政府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将有利于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尤其民族地区的特色小镇发展将在资金及政策中给予相当大的支持。因此,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少数民族特色旅游小城镇的提出是建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上所提出的,无论从发展目标还是发展方式上,特色旅游小城镇建设与其他特色城镇发展模式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同,对加快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统一;二是特色旅游小城镇发展作为城镇化发展的一条新的途径,标示着其发展需要系统化、标准化、特色化。同时坚持以政府主导为原则,通过政府规划与引导,从而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刘源[5](2019)在《环洞庭湖区小城镇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益阳南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发环洞庭湖区域小城镇旅游,是实现环洞庭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利用环洞庭湖区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小城镇旅游,对洞庭湖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环洞庭湖区和南县研究区概况,采用SWOT方法分析南县旅游业发展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提出南县旅游发展模式,以此指导环洞庭湖区旅游开发建设,为湖南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一条湖区之路。(本文来源于《中外建筑》期刊2019年02期)

毕瑜菲[6](2018)在《“城市修补”背景下小城镇步行交通系统发展模式研究——以云南省临沧市平村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城镇化和机动化进程不断加快,小城镇作为城乡二元结构的过渡空间,其交通方式由传统的步行化逐渐向机动化转变,步行空间不断被压缩,既有的交通系统难以满足多层次的交通需求,从而引发了交通拥堵、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小城镇步行交通系统的概念、发展演变和构成要素及分类,以云南省临沧市平村乡为例,结合当前现状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探究"城市修补"背景下如何改善步行交通条件,修补步行交通系统发展模式,并为平村乡提供实践应用策略,构建有序、安全、高效和以人为本的小城镇步行环境。(本文来源于《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9小城镇规划)》期刊2018-11-24)

王思源[7](2018)在《慢行城市,留住乡愁——对环京小城镇发展模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进入发展新时代,环京小城镇特色缺失、宜居性不高等城市问题逐渐显现,传统的环京小城镇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对生活品质、生态环境、城市文化品质的需求。分析环京小城镇发展趋势及城镇发展特色,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提出"慢行城市"发展模式,探索如何在城镇发展过程中"展现乡愁,留住乡愁",复兴传统生活方式,维护特色城镇风貌。以河北省大厂县县城为例,通过重塑城市空间肌理、连通慢行交通网络、复兴街区生活、引导建筑风貌等规划策略,全面提升大厂县城的物质空间、生态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践行"慢行大厂",展现独特的环京小城镇魅力。(本文来源于《北京规划建设》期刊2018年06期)

席芳园[8](2018)在《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建设与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城镇与乡村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通过分析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与其腹地乡村的经济、产业、城镇乡村建设、居民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特点,了解城镇化过程中小城镇与乡村之间存在的依附、矛盾、竞争等关系,分析如何根据城镇化的不同阶段处理好小城镇发展与乡村振兴,探讨对两者有利的的发展模式。(本文来源于《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期刊2018年31期)

甘新越,陈建滨[9](2018)在《以工业园区为依托的特色小城镇“产镇融合”发展模式及策略研究——以德阳市罗江县金山镇总体规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工业园区为依托的特色小城镇普遍存在推动产业升级、改善城镇空间、优化人居环境的发展需求,基于"产城融合"理论提出的"产镇融合"发展思路,对其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将"产镇融合"发展思路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策略与特色小城镇产业、空间、文化、设施和政策的发展需求相结合,总结出"产业发展引领特色、城镇空间支撑特色、人居环境优化特色"的发展模式。以国家级特色小城镇金山镇总体规划为例,宏观层面通过区域合作、产业升级和交通对接,突出"军民融合"产业特色;中观层面通过引山融水、功能复合、文化缝补,打造富有"军民融合"内涵的空间特色;微观层面通过完善配套、服务升级、环境优化,塑造优美宜人的环境特色,以实现金山镇"产镇融合"特色发展。(本文来源于《2018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期刊2018-07-26)

尹帅[10](2018)在《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城市群和小城镇——基于区域结构动力角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要以城市群为主体、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来进一步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本文用动态均衡方法分析中国城镇化的动力演进机制,指出中国依靠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重新配置来发展城镇化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从区域结构动力角度阐述了城市群和小城镇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期刊2018年14期)

小城镇发展模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城镇发展模式是小城镇区域总体发展情况的特征概括,是其在一定地域背景下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格局。围绕小城镇发展模式地域分类路径,探讨其分类范围、思路及原则。通过具体实例展示如何在小城镇地域类型划分原则指导下,运用相关技术方法,合理划分小城镇地域类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城镇发展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刘威,王丹丹,谢奋羽,尹思琪.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产城融合发展模式的探索——以保定市满城区为例[J].河北企业.2019

[2].雷旭升.基于小城镇发展模式地域分类的路径研究[J].城市住宅.2019

[3].徐如意,陈田.边境特色小城镇发展模式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19

[4].刘作.呼伦贝尔地区特色旅游小城镇发展模式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9

[5].刘源.环洞庭湖区小城镇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益阳南县为例[J].中外建筑.2019

[6].毕瑜菲.“城市修补”背景下小城镇步行交通系统发展模式研究——以云南省临沧市平村乡为例[C].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9小城镇规划).2018

[7].王思源.慢行城市,留住乡愁——对环京小城镇发展模式的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2018

[8].席芳园.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建设与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

[9].甘新越,陈建滨.以工业园区为依托的特色小城镇“产镇融合”发展模式及策略研究——以德阳市罗江县金山镇总体规划为例[C].2018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2018

[10].尹帅.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城市群和小城镇——基于区域结构动力角度[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

标签:;  ;  ;  ;  ;  ;  ;  

小城镇发展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