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水解聚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动态光散射,Fe~(3+),水解,聚合
水解聚合论文文献综述
陈锦,张虎,宁勇智,王妍[1](2019)在《盐酸溶液中Fe~(3+)的水解聚合边界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模拟Pu~(4+)水解聚合行为,采用动态光散射法研究了盐酸溶液中Fe~(3+)水解聚合边界条件,并采用热力学软件HSC Chemistry 6.0模拟计算了水解聚合过程中一些热力学函数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在Fe~(3+)发生水解聚合反应时,溶液中的c_0(H~+)、c(Fe~(3+))和温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提高Fe~(3+)浓度和升高温度会促进Fe~(3+)水解聚合反应;聚合胶体粒径随着Fe~(3+)浓度和温度升高而分布越广,且测得中值粒径在100~1 000 nm。(本文来源于《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期刊2019年03期)
丁欣怡,陈世昌,张先明,陈文兴[2](2018)在《己内酰胺连续水解聚合过程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Polymer Plus聚合模拟软件建立己内酰胺(CPL)一段式常压VK管水解聚合合成聚己内酰胺(PA 6)的聚合模型,模拟了生产PA 6的连续聚合过程,将PA 6相对分子质量(M_n)、CPL单体转化率(X_(CPL))和可萃取物含量(W_(EV))及环状二聚物(CD)含量(W_(CD))等模拟结果与文献实际数据比较,优选模型参数;考察了进料量、进料含水率、醋酸含量、单釜温度以及全釜温控对X_(CPL),M_n,W_(EV),W_(CD)等聚合物反应及聚合物质量关键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文献实际值相差不大,随着进料量的增加,PA 6的M_n,X_(CPL),W_(CD)均降低,W_(EV)增加,当进料量为2 250 kg/h,水的质量分数约2.5%时,PA 6的M_n,X_(CPL),W_(CD)均趋于恒定;随着醋酸含量的增加,M_n明显降低,X_(CPL)几乎不变,W_(CD)略微降低;对于预聚釜(CSTR1)、缩聚釜(STR2)及后聚釜(PFR),其中CSTR1温度对M_n的影响最显着,PFR温度对W_(CD)和X_(CPL)的影响最显着;VK管的温控模式采用先升温后降温(255,260,255℃),所得PA 6的质量最好。(本文来源于《合成纤维工业》期刊2018年01期)
丁欣怡[3](2017)在《己内酰胺连续水解聚合数值模拟及流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模拟软件Polymer Plus是解决聚合物工业方案的有效途径,在计算机上以单元模块对实验或者聚合物工艺流程进行“再现”,使用严格和高效的计算方法,进行单元和全过程的计算。进行工艺参数的分析,研究过程参数对聚合物性质的影响趋势。提高产品质量,优化装置,也可节省时间、大量资金和操作费用。尼龙6(PA6)作为纺织材料和工程塑料广泛应用于服装、汽车、电子和航空航天等领域。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人们开发了用Polymer Plus聚合物模拟软件仿真PA6的聚合生产过程,其中己内酰胺水解开环聚合是生产PA6技术最成熟的一个工艺过程,根据水解常压连续聚合(一段式聚合)工业流程在Polymer Plus聚合物模拟软件中进行建模分析。以国内外相对成熟的动力学和热力学为研究基础,确定聚合反应动力学数据,热力学计算采用聚合物非随机二液相活度系数模型(PolyNRTL),并选取适当单元模块,对参数进行数据拟合。在验证模型准确性的前提下,进行工艺参数条件的灵敏度分析与操作参数的优化。本文在Polymer Plus系统模块中,建立一段式己内酰胺连续水解熔融聚合过程,根据实际工业生产工艺建立一段式己内酰胺常压连续聚合仿真模型,以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为基础,用两个连续搅拌器(CSTR1、CSTR2)和活塞流反应器(PFR)串联组合的模式来仿真叁段加热的直形Vereinfacht Kontinuerlich(VK)管内的反应过程,拟合动力学和热力学数据,与工业数据结果进行对比,调整参数,进行模型准确性验证。在验证模型准确性的基础上,分析温度类型对聚合物主要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程序控温(TCP)温度形式下,聚合物PA6的主要性能呈现的结果最优;TCP温度形式下,VK管中顶部和底部温度相同时,升高中间釜温度,导致单体转化率(X_(CL)%)值下降,且随着停留时间的延长,X_(CL)%值趋于恒定;温差较大且整体温度偏高有利于数均分子量(Mn)的提高,同时也造成萃物含量(EV%)和环状二聚体(CD%)值的增加。最后,以TCP控温模式为基础,研究聚合工艺参数:分子量稳定剂用量、进料水含量、聚合塔各段温度、进料量等对单体转化率X_(CL)%,PA6聚合物分子量Mn、二聚体含量CD%的影响趋势,研究结果显示:分子量稳定剂醋酸含量对PA6的分子量有显着影响;后聚釜PFR反应温度对CD%值和X_(CL)%的影响最为明显;聚合物分子量Mn则受预聚釜CSTR1温度影响较大,且VK管中TCP温控模式为(255 ~℃,260 ~℃,255 ~℃)时,所得到的PA6产品性质最好。(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7-12-15)
刘庆备,梅李超,叶柳冰[4](2017)在《间苯二甲酰氯在DMAC中的水解行为以及对聚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芳纶1313聚合的主要工艺之一是由间苯二甲酰氯和间苯二胺在DMAC中缩聚。实验发现,其聚合单体间苯二甲酰氯容易水解为间酰氯苯甲酸或间苯二甲酸,温度越高,则水解行为越快。研究表明,这两种水解产物和原料间苯二甲酰氯中可能存在的含氯间苯二甲酰氯对芳纶1313聚合的相对分子的质量和分布有很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高科技纤维与应用》期刊2017年03期)
张春龙,朱礼洋,何辉,洪哲,刘新华[5](2017)在《核燃料后处理厂钚的水解聚合及应对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核燃料后处理是提取钚的重要途径,钚在后处理PUREX工艺流程中主要以溶液形式存在。钚溶液化学行为非常复杂,工艺运行过程中疏忽或瞬间不稳定的条件都有可能导致钚的水解和聚合。而聚合物一旦形成就很难破坏,会严重干扰萃取分离等工艺指标,同时也会导致潜在的工业安全问题和核临界安全风险。本文介绍了钚水解聚合领域的研究结果,结合核燃料后处理工艺的特点,分析了钚水解聚合的影响因素和安全风险,并提出了应对措施。(本文来源于《核科学与工程》期刊2017年03期)
柯水洲,涂家勇,朱佳,韦伟[6](2017)在《聚合铝水解形态对混凝效果及絮体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微量滴定法制备不同碱化度的聚合铝,并测定其铝形态分布,通过其对腐殖酸-高岭土水样进行烧杯实验,依据絮体的Zeta电位、浊度、UV254及絮体强度因子及恢复因子等参数,以综合评价聚合铝水解形态的混凝机理及其絮体特性。结果表明:聚合铝投加前后铝形态分布存在很大差异,碱化度越低影响越明显,碱化度为0.5的聚合铝中Ala含量由原来的69.57%变为4%左右,而其Alc由9.36%变为50%左右;预制铝的中聚体和高聚体形态在混凝过程中相对比较稳定,而低聚合度的Ala变化显着;Alb电中和能力强,对溶解性有机物去除效果好,其絮体成长速度慢但絮体强度高;Alc具有较强的吸附架桥能力,能促进浊度的去除;预制Alc的吸附架桥能力强于水解生成的Alc,但其絮体恢复性能差。(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李文志,卢文昱,吴昊,刘启予[7](2017)在《酸预处理中纤维素聚合度变化的数学模型及对水解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滤纸作为纤维素模型物,探究稀盐酸预处理过程中稀盐酸浓度、预处理温度、预处理时间对纤维素聚合度的影响及改变聚合度对纤维素水解制备葡萄糖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预处理初期纤维素聚合度快速地由1088降低到小于300,随着预处理条件的进一步加强,纤维素聚合度缓慢地降至约120;随着聚合度从1088降低到120,葡萄糖产率由9.2%增大至约14.5%。利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以稀盐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为变量的纤维素聚合度(DP)变化的数学模型,DP=1088-23.5C-20.67T-7.8t+1.71CT+0.56Ct-13.24Tt+4.32C~2+0.02T~2+0.51t~2,分析3个变量对纤维素聚合度变化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王亚斌,黄玉东,亓玉台[8](2016)在《电化学和水解-缩合方法制备具有防腐蚀和活化铜表面的多功能聚合纳米薄膜(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恒电流技术和水解-缩合方法,在铜表面制备均叁嗪二硫醇硅烷单钠盐多功能聚合纳米薄膜,该纳米薄膜能够防腐蚀和活化铜表面。采用电化学测试来评价该薄膜的防腐蚀性能;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FT-IR)和接触角技术监测纳米薄膜表面功能团的变化;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研究聚合纳米薄膜的化学组成和形貌特征。结果表明:在整个制备过程,电化学聚合形成的二硫单元优先保护铜表面;紧接的水解(缩合)作用使得该薄膜形成新的、具有防腐蚀和活化铜的多功能聚合纳米薄膜。该界面(聚合纳米薄膜)使得其他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可能在铜表面键合,且能够应用在高要求的研究和工业中。(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6年11期)
陈镯[9](2016)在《强制水解与自发水解所得聚合氯化铝的絮凝性能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絮凝剂在絮凝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聚合氯化铝是应用广泛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之一。按照水解方式可将聚合氯化铝的制备方法分为强制水解法和自发水解法两种。强制水解法制得的主要产物有K-Al13([AlO4Al12(OH)24(H2O)12]7+)和Al30([Al2O8Al28(OH)56(H2O)26]18+),它们的结构中包含AlO4四面体,而自发水解的主要产物P-Al13(Al13(OH)24(H2O)37Cl15)结构中不包含AlO4,全部为A106八面体。在絮凝过程中,含K-Al13的溶液应用广泛,含Al30的溶液应用较少,而P-Al13未被应用。本论文主要对强制水解产物K-Al13、Al30与自发水解产物P-Al13的絮凝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并揭示絮凝机理的差异。本文首先以缓慢滴碱法制得高K-Al13含量的PAC溶液,再通过硫酸盐一氯化钡沉淀置换法制备絮凝剂纯K-Al13溶液。结果表明,制备条件不同时,产物有两种,分别为S-K-Al13 (Al13H55O56S3)与Na-K-Al13(Na[AlO4Al12(OH)24(H2O)12](SO4)4·10H2O)。经探索确定了Na-K-Al13制备的最佳条件为:将0.25mol/L氢氧化钠溶液以033mL/min速度滴加到0.50mol/L的氯化铝溶液中,反应温度为80℃,继续陈化1h时间后得到碱化度为2.4的高K-Al13含量的PAC溶液,随后加入0.50mol/L硫酸钠溶液获得沉淀后通过氯化钡置换制得纯K-Al13溶液。其次,论文探索并确定了以相同反应原料制备高A130含量溶液的条件。其条件为:将缓慢滴碱法制得的碱化度为2.4的高K-Al13含量的PAC溶液,升温至95℃继续陈化48h后,由0.50mol/L硫酸钠溶液沉淀后通过氯化钡置换制得高Al30溶液。絮凝剂P-Al13的制备是在AlC13-Al2O3-H2O叁元体系25℃相图的指导下,以一定量的铝粉、浓盐酸和蒸馏水发生自发水解一聚合反应后,在室温下蒸发结晶得到含量高达95%的P-Al13固体产物。本论文以pH分别为6.5,7.5,8.5的SiO2微球模拟水样为絮凝对象,研究了高Al13含量的PAC溶液、纯K-Al13溶液、高Al30含量溶液与P-Al13溶液及其固体的絮凝效果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投加P-Al13固体絮凝效果最好,高Al30含量溶液次之,K-Al133溶液最差。P-Al13的絮凝机理以吸附架桥和卷扫网捕作用为主, K-AAl13溶液絮凝机理以吸附架桥和吸附电中和为主,而对于Al30溶液,吸附架桥、吸附电中和与卷扫网捕共同作用达到最佳絮凝效果。此外,本论文在制备Al30过程中,获得了单晶,通过单晶衍射法解析了结构,结果表明其为Al30,为文献报道的Al30结构在其腰部四个局部碱化度对称性上最不均衡的铝核上再连接两个(AlO6)0.5构成。(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6-05-03)
杜敏,李新平,陈立红,王志杰,李鸿魁[10](2015)在《酶水解过程中纤维素聚合度和结晶度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采用复合纤维素酶Celluclast 1.5L和内切纤维素酶Novozym 476对漂白针叶木纤维进行水解,通过分析酶水解后纤维素聚合度和结晶度的变化情况,研究2种纤维素酶对纤维素聚合度和聚集态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漂白针叶木纤维经2种纤维素酶分别水解后,随着酶用量的增加,纤维素聚合度都逐渐降低,当Celluclast 1.5 L用量为3.0 FPU/g时,纤维得率为94.34%,纤维素聚合度降至862,较原样(1 164)下降了25.95%;而Novozym 476用量为50.0 U/g时,纤维得率为94.93%,纤维素聚合度降至711,较原样下降了38.92%。由此可见,在得率相同的情况下,经Novozym 476水解的纤维素较经Celluclast 1.5 L水解的纤维素具有更低的聚合度,说明内切葡聚糖酶是导致纤维素聚合度下降的主要因素。随着复合纤维素酶Celluclast 1.5 L用量的增加,纤维素结晶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再降低的M型变化;随着内切纤维素酶Novozym 476用量的增加,纤维素结晶度呈现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的变化。(本文来源于《林产化学与工业》期刊2015年05期)
水解聚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Polymer Plus聚合模拟软件建立己内酰胺(CPL)一段式常压VK管水解聚合合成聚己内酰胺(PA 6)的聚合模型,模拟了生产PA 6的连续聚合过程,将PA 6相对分子质量(M_n)、CPL单体转化率(X_(CPL))和可萃取物含量(W_(EV))及环状二聚物(CD)含量(W_(CD))等模拟结果与文献实际数据比较,优选模型参数;考察了进料量、进料含水率、醋酸含量、单釜温度以及全釜温控对X_(CPL),M_n,W_(EV),W_(CD)等聚合物反应及聚合物质量关键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文献实际值相差不大,随着进料量的增加,PA 6的M_n,X_(CPL),W_(CD)均降低,W_(EV)增加,当进料量为2 250 kg/h,水的质量分数约2.5%时,PA 6的M_n,X_(CPL),W_(CD)均趋于恒定;随着醋酸含量的增加,M_n明显降低,X_(CPL)几乎不变,W_(CD)略微降低;对于预聚釜(CSTR1)、缩聚釜(STR2)及后聚釜(PFR),其中CSTR1温度对M_n的影响最显着,PFR温度对W_(CD)和X_(CPL)的影响最显着;VK管的温控模式采用先升温后降温(255,260,255℃),所得PA 6的质量最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解聚合论文参考文献
[1].陈锦,张虎,宁勇智,王妍.盐酸溶液中Fe~(3+)的水解聚合边界条件[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2019
[2].丁欣怡,陈世昌,张先明,陈文兴.己内酰胺连续水解聚合过程数值模拟研究[J].合成纤维工业.2018
[3].丁欣怡.己内酰胺连续水解聚合数值模拟及流程分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7
[4].刘庆备,梅李超,叶柳冰.间苯二甲酰氯在DMAC中的水解行为以及对聚合的影响[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17
[5].张春龙,朱礼洋,何辉,洪哲,刘新华.核燃料后处理厂钚的水解聚合及应对措施[J].核科学与工程.2017
[6].柯水洲,涂家勇,朱佳,韦伟.聚合铝水解形态对混凝效果及絮体特性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7
[7].李文志,卢文昱,吴昊,刘启予.酸预处理中纤维素聚合度变化的数学模型及对水解效率的影响[J].太阳能学报.2017
[8].王亚斌,黄玉东,亓玉台.电化学和水解-缩合方法制备具有防腐蚀和活化铜表面的多功能聚合纳米薄膜(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6
[9].陈镯.强制水解与自发水解所得聚合氯化铝的絮凝性能对比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
[10].杜敏,李新平,陈立红,王志杰,李鸿魁.酶水解过程中纤维素聚合度和结晶度的变化[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