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腔隙性梗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断层,蕲蛇,计算机,脑梗塞,基底,丹参,阿妈。
腔隙性梗塞论文文献综述
黄超[1](2017)在《腔隙性梗塞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腔隙性脑梗患者248例,依靠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检查结果,将伴有微出血灶的患者设定为观察组(n=102),其余未伴有微出血灶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n=146)。对两组患者开展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腔隙性脑梗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可知,患者是否合并高血脂、高血压、抗血小板治疗、脑白质疏松程度以及腔隙性脑梗死数目与自身病情存在相关性(P<0.05或P<0.01);通过多因素分析可知,腔隙性脑梗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为合并高血压、脑白质疏松程度以及腔隙性脑梗死数目(P<0.05或P<0.01)。结论腔隙性脑梗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为合并高血压、脑白质疏松程度以及腔隙性脑梗死数目。(本文来源于《白求恩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杨强[2](2014)在《GE16排螺旋CT在脑组织腔隙性梗塞检查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GE16排螺旋CT在脑组织腔隙性梗塞的临床诊断作用。方法:选取从2012年7月到2014年7月收治于我院的170例脑卒中病例,对本组患者进行GE16排螺旋CT头颅扫面,观察诊断情况结果:通过GE16排螺旋CT共检测119例脑组织腔隙性梗塞患者,其中发现腔隙病灶165例,单发病灶82例,两个病灶患者31例,叁病灶3个,四病灶3个。经由腔隙病灶线测量结果显示,最短直径为2mm,最长为20mm,平均(10.2±4.8)mm,中以5-15mm比例最高,占76.6%,左侧75例,右侧77例,双侧13例,分布频率为基底节区(尾状核17例,内囊56例,丘脑33例)、顶叶3例,脑干5例、小脑2例,额颞1例。形态大多呈类圆形的低密度病灶,边界清晰,但因病灶较小,占位较轻,通常仅存在相邻脑室的局部受压,大多未见中线结构移位。结论:GE16排螺旋CT对于脑组织腔隙性梗塞的诊断价值显着,具特异性,在临床诊断与疗效观察中均具有一定价值,可发现基底节区、额叶及脑干等各处的20mm以下的微小型病灶,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大家健康(学术版)》期刊2014年22期)
张涛[3](2014)在《阿那齐根联合松龄血脉康治疗腔隙性梗塞的临床观察及病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阿奇那根来治疗脑梗塞病人并评价其有效性安全性,以期为后续用药提供依据,并分析腔隙性梗塞病因。方法:收集确诊为腔隙性脑梗塞,发病多由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病人分为两组进行随机对照试验。观察治疗前后进行对比,判断疗效。结果:针对病人进行临床指标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经两样本间均数比较得出结论,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提示试验组治疗腔隙性梗塞效果不够显着,应继续临床研究。结论:临床指标有所改善患者自诉有好转。(本文来源于《药物与人》期刊2014年08期)
唐国强,邱雄[4](2013)在《CT检查对腔隙性梗塞质量控制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腔隙性梗塞CT检查技术质量控制,提高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应用GE prospeedFⅡ型CT机对116例临床拟诊为脑梗塞进行CT检查。采用常规CT扫描和常规CT扫描加薄层扫描及图像放大技术对比诊断评价。结果:116例常规10mm层厚扫描所得图像诊断为脑梗塞的76例,占65.5%(76/116),其中基底节区脑腔梗57例,占脑梗的75%(57/76)。常规平扫图像加薄层扫描及图像放大技术,诊断脑梗塞为103例,占到89.65%(103/116),诊断阳性符合率明显高于平扫检查。结论:CT质量控制可以提高腔隙性梗塞的诊断准确率。(本文来源于《影像技术》期刊2013年01期)
鹿士春[5](2012)在《浅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腔隙性梗塞30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腔隙性卒中病人及对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我们采用了清代王清任补阳还五汤加味对30例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疗程2~6周。结果治愈26例(占86.7%),显效4例(占13.3%)总有效率100%,同时血液流变学也有明显改变。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效果非常明显,疗效令人是满意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产业》期刊2012年31期)
许忠曦,欧陕兴[6](2008)在《基底节区腔隙性梗塞CT检查质量控制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基底节腔隙性梗塞CT检查技术质量控制,以期提高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应用PICKER-2000型CT机对116例临床拟诊为脑梗塞进行CT检查。采用常规CT扫描和常规CT扫描加叁种图像处理两种技术对比诊断评价。结果116例常规10mm层厚扫描所得图像诊断为脑梗塞的76例,占65.5%(76/116),其中基底节区脑腔梗57例,占脑梗的75%(57/76)。常规平扫图像加叁种综合技术,诊断脑梗塞为103例,占到89.65%(103/116),其中27例均为基底节区经叁种处理后发现的微小病灶,脑腔梗为84例,占脑梗的81.55%(84/103),诊断阳性符合率明显高于平扫检查。结论CT质量控制可以提高基底节区腔隙性梗塞的诊断准确率为患者的治疗赢取时间。(本文来源于《中国CT和MRI杂志》期刊2008年05期)
刘柱仁[7](2008)在《多发性脑腔隙性梗塞怎样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老友》专家门诊:我近期检查诊断有脑内多发腔梗和脑萎缩,血压、血糖、血脂等都较正常。请问:我应怎样进行治疗?南昌市·武××武××同志:根据你寄来的资料分析,你神经系统的病主要是:1、脑内多发性腔隙性梗塞(动脉硬化性);(本文来源于《老友》期刊2008年07期)
胡晓灵[8](2008)在《沈宝藩教授诊治腔隙性梗塞经验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沈宝藩教授认为腔梗的发生本五藏亏虚、气血不足,标为痰浊瘀阻,并且脑络胃病,久病缠绵。临床中沈师将其分为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肝阳风动痰火瘀阻,气虚血瘀痰阻脉络,阴虚火动或挟痰挟瘀,体现"百病兼痰"、"百病兼瘀"、"痰瘀同源"的思想。因此,治疗中强调以下几个方面:1.痰瘀致病互为因果,治疗过程中治瘀勿忘治痰,治痰应当活血。2.分清寒热虚实:活血药有凉血祛瘀药、破血消瘀药、温经活血药、益气通络药、养血活血药;祛痰药按证情不同可选用:涤痰开窍、清化热痰、温化寒痰、润燥化痰、健脾化痰等药,临证时可辨证选用。3.注意配伍理气药:气行血行,活血化瘀药与理气药配伍选用,可加强血液的流通而助于痰散血行。4.按证情的标本缓急而灵活加减应用。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按中医辨证为本虚标实证,当病属急性期一般均呈现痰瘀互结证候,治疗时当采用痰瘀同治法,但该法属消法范畴,在急性期应用时注意攻邪勿伤正。或当中病即止,即在标时之证缓解时机配用扶正固本之品,当病久呈现体虚证为甚时,更要注意扶正为主,不但以益气助阳或养阴补血为主,而且活血药应选用益气养血活血药,化痰药也应按证选用健脾化痰或清润化痰之品。(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成立大会暨2008年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期刊2008-06-27)
温扬智[9](2005)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腔隙性梗塞的临床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腔隙性梗塞简称腔梗,是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其临床表现从西医的角度来看,有五种类型,如单纯运动障碍型:多为轻度的偏瘫:混合型:感觉、运动障碍;构音障碍一手笨拙综合症:表现为中枢性面轻瘫或舌瘫,伴有语言不清, 吞咽反呛,手精细运动欠灵,指鼻试验欠稳等:单纯感觉障碍型:仅见半身感觉异常 (多如蚁行感)或丧失:共济失调性轻偏瘫:表现为共济失调与无力,且下肢重于上肢等症。(本文来源于《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次神经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期刊2005-10-01)
郭敏[10](2003)在《蕲蛇酶治疗腔隙性梗塞4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腔隙性梗塞是发生于豆纹动脉、丘脑穿通动脉和基底动脉旁中央深部穿通支供应范围 (基底节和内囊、中脑和丘脑、桥脑 )的小梗塞 ,即中医中风之中经络范畴。笔者 1998年至今运用蕲蛇酶治疗腔隙性脑梗塞 41例 ,治疗效果满意 ,尤以急性期疗效最好 ,对恢复期、(本文来源于《实用中医内科杂志》期刊2003年02期)
腔隙性梗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GE16排螺旋CT在脑组织腔隙性梗塞的临床诊断作用。方法:选取从2012年7月到2014年7月收治于我院的170例脑卒中病例,对本组患者进行GE16排螺旋CT头颅扫面,观察诊断情况结果:通过GE16排螺旋CT共检测119例脑组织腔隙性梗塞患者,其中发现腔隙病灶165例,单发病灶82例,两个病灶患者31例,叁病灶3个,四病灶3个。经由腔隙病灶线测量结果显示,最短直径为2mm,最长为20mm,平均(10.2±4.8)mm,中以5-15mm比例最高,占76.6%,左侧75例,右侧77例,双侧13例,分布频率为基底节区(尾状核17例,内囊56例,丘脑33例)、顶叶3例,脑干5例、小脑2例,额颞1例。形态大多呈类圆形的低密度病灶,边界清晰,但因病灶较小,占位较轻,通常仅存在相邻脑室的局部受压,大多未见中线结构移位。结论:GE16排螺旋CT对于脑组织腔隙性梗塞的诊断价值显着,具特异性,在临床诊断与疗效观察中均具有一定价值,可发现基底节区、额叶及脑干等各处的20mm以下的微小型病灶,值得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腔隙性梗塞论文参考文献
[1].黄超.腔隙性梗塞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研究[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7
[2].杨强.GE16排螺旋CT在脑组织腔隙性梗塞检查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
[3].张涛.阿那齐根联合松龄血脉康治疗腔隙性梗塞的临床观察及病因分析[J].药物与人.2014
[4].唐国强,邱雄.CT检查对腔隙性梗塞质量控制的探讨[J].影像技术.2013
[5].鹿士春.浅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腔隙性梗塞30例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
[6].许忠曦,欧陕兴.基底节区腔隙性梗塞CT检查质量控制的探讨[J].中国CT和MRI杂志.2008
[7].刘柱仁.多发性脑腔隙性梗塞怎样治疗[J].老友.2008
[8].胡晓灵.沈宝藩教授诊治腔隙性梗塞经验探微[C].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成立大会暨2008年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8
[9].温扬智.中西医结合治疗腔隙性梗塞的临床体会[C].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次神经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2005
[10].郭敏.蕲蛇酶治疗腔隙性梗塞41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