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物理教学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邱永梅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尧头中心校051730

一位教育家说过:“一个差的教师教学生记住真理,而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物理教学中,展示知识产生的背景,可使学生从中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兴趣、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充分暴露知识的形成过程,可使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下面针对这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体会:

一、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

物理概念是从大量的物理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而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属经验型的,因此在概念教学中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采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式,再现概念的形成过程。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分析、概括能力。

如“速度”概念教学时,因学生对“运动”现象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为此我提出了如下三个问题:

1.同时启程的步行和骑车人,我们是怎样看出他们的快慢的?

2.同是百米运动员,我们是怎样比较其快慢的?

3.如果把我们的百米短跑同奥运会万米冠军的长跑比一比,看谁快谁慢,应当怎么办?

教师只要设法引导学生将这三个问题解决了,那么物体运动快慢由“路程”和“时间”两个量决定的结论就不难想象出来,进而“速度”的定义就水到渠成了。

二、重视规律的形成过程

初中物理中多数定律是实验定律,是前人经过多次反复的科学实验总结出来的。在物理教学中,如果能通过实验再现物理景象,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归纳、总结、概括出物理规律,重视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探求物理规律的方法。

如对于“惯性定律”的教学,教材就是从伽利略的“经验分析”到笛卡尔的“进一步补充”以至于后来牛顿的“总结概括”这一历史形成过程讲述的。

三、重视解题思路的思考过程

在学习物理过程中,不少学生虽然会做题,但往往对问题的思考过程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解题思路和思考方法。

例如:一个瓶子能盛一千克水,用这个瓶子能盛多少煤油?

对此例题的教学,教材做了如下分析:要知道瓶子能盛多少煤油,需知瓶子容积和煤油的密度。由瓶子能盛一千克水和水的密度可得水的体积,此体积即瓶子容积,也就是瓶子盛煤油的体积。水和煤油的密度可查表求得。

又如针对这样一道习题:“把烧瓶内的水烧开后,塞紧瓶塞倒立过来,稍待一会儿,向烧瓶瓶顶浇凉水,你会看到已停止沸腾的水又重新沸腾起来,这是什么原因?”这是一道实验习题,我做了演示实验,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我紧接着提出了如下思考题:

1.把凉水浇到烧瓶顶上后,顶部温度如何变化?为什么?

2.水面上水蒸气遇到顶壁后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3.水蒸气的密度和压强会发生什么变化?

4.沸点随压强的变化如何变化?

像这样,教师只要在典型例题分析时重视解题思路和思考过程的暴露,就能达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四、重视解题方法的探索过程

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探索得到的知识最深刻、最难忘。”因此教师在训练学生解题时,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什么具体的方法,而是引导他们去探索,暴露其解题方法的探索过程。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但能教学生学会,而且能让学生会学,达到培养其能力的目的。

标签:;  ;  ;  

物理教学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