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行为论文_聂文君,邢丽,刘奋成,柯黎明,樊浩

导读:本文包含了旋转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蜂窝,摩擦,在线,角形,汽轮发电机,材料,焊丝。

旋转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聂文君,邢丽,刘奋成,柯黎明,樊浩[1](2019)在《旋转摩擦挤压法制备CNTs/5A06铝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添加体积分数3%碳纳米管(CNTs),应用旋转摩擦挤压(RFE)法制备了CNTs/5A06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其显微组织、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并与RFE加工前后5A06铝合金的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RFE加工后铝合金组织由RFE加工前的粗大长条状晶粒变为细小等轴晶,但显微硬度增幅不明显,复合材料的晶粒进一步细化,硬度明显增加;RFE加工对铝合金摩擦因数与磨损率的影响较小,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与磨损率则分别比RFE加工前铝合金的降低了17.6%,34.7%;复合材料磨损表面光滑完整,存在塑性变形和少量犁沟,磨损机制为表面塑性变形和轻微的磨粒磨损,RFE加工前后铝合金的磨损表面均存在较多凹坑和犁沟,磨损机制为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材料》期刊2019年04期)

王睢[2](2018)在《考虑主应力轴旋转的Q_2黄土静动力变形行为及本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西部地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黄土路基工程,黄土路基在交通荷载作用下,路基土体单元主应力轴发生持续的循环旋转,而主应力轴的循环旋转会导致土体强度降低,引发路基产生沉降变形。因此,开展考虑主应力轴旋转等复杂应力路径的黄土的静动力试验并提出相应的强度准则和本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采用室内试验和理论建模方法对Q_2黄土开展了考虑主应力轴旋转的静动力试验;建立了考虑主应力轴旋转的重塑黄土的叁维各向异性强度准则;基于提出的强度准则建立了考虑主应力轴旋转的各向异性本构模型。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通过主应力轴方向固定不变的定向剪切试验,分别探讨了主应力轴方向角α(0°、15°、30°、45°、60°、75°、90°)和中主应力比b(0、0.5、1)对离石地区Q_2重塑黄土和原状黄土的强度、孔压以及非共轴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对于重塑黄土,当中主应力比相同时,强度比随着主应力偏转角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并在α=45°时取得最小值,本文的重塑黄土建议其广义剪应变6.5%时作为其应变破坏标准。原状黄土达到破坏时的广义应变值较小,达到峰值强度的广义剪应变值也较小,通常为2%左右达到峰值强度,然后迅速发生较大变形而破坏。两类黄土都具有明显的强度各向异性和非共轴性。(2)开展了饱和状态和常含水率(最优含水率)下的重塑黄土在不同偏应力和不同中主应力比下的主应力轴纯旋转试验,分别研究了主应力幅值和中主应力比对重塑黄土的孔压(饱和)、应变累积的变化规律;基于试验数据,计算了不同工况下的重塑黄土的非共轴角,获得了不同应力路径下非共轴角随主应力旋转角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着主应力轴的连续旋转,饱和重塑黄土的孔压呈现规律性循环累积增大,且在相同偏应力条件下不同中主应力比的孔压累积规律一致但大小不同,孔压的增长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大累积速率减小。低偏应力水平时,材料硬化处于循环安定状态,应变分量随着主应力轴的连续旋转保持稳定,应变路径的面积变小,最终大小稳定。高偏应力水平时,材料强度循环弱化,应变分量随着主应力轴的连续旋转逐渐累积,应变路径在γ_(zζ)-(ε_z-ε_ζ)平面内呈螺旋线逐渐扩大直到破坏,随着中主应力的增大,其应变发展速度加快,破坏提前。(3)实现了交通荷载作用下的“心形”波形应力路径,分别探讨了含水率、循环正应力和循环剪应力对Q_2重塑黄土的变形、孔压等累积效应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相对于常规叁轴振动,主应力发生旋转时的应变累积速率加快,总应变累积变大,滞回圈宽度明显增大,回弹刚度减小。轴向应变在循环次数较低时,累积效应明显,塑性应变发展较迅速,后期应变基本保持稳定,并具有一定的回弹应变,且回弹应变的大小随着扭剪应力的增大而增大,扭剪应力的存在导致更多的应变累积,加速试样的破坏。(4)基于动力试验结果,获得了不同含水率下所研究振动次数的塑性应变随综合应力比的变化规律,基于此,将塑性应变的变化分为稳定区、亚稳定区和不稳定区,得到了不同区域的区间综合应力比。针对双对数坐标系下塑性轴向应变的非线性关系,提出了长期荷载作用下考虑轴向应力比和扭剪应力的累积沉降方程。(5)推导了Lade准则和Mises准则的形函数,通过引入线性系数,提出了统一非线性各向同性强度准则(UNS),分别用土材料和岩石材料的强度数据验证了该强度准则的正确性。基于颗粒材料的组构演化规律,获得了各向异性函数,将该函数引入UNS准则,提出了统一非线性各向异性强度准则(AUNS),并合理预测了重塑黄土定向剪切的破坏强度。(6)基于统一非线性各向同性强度准则(UNS)和临界状态理论,将UNS准则作为屈服面,推导了可考虑中主应力和材料非线性的叁维本构模型,并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将提出的统一非线性各向异性叁维强度准则(AUNS)作为各向异性屈服面,并将各向异性系数分别引入硬化规律和剪胀方程中,推导了可考虑中主应力、材料非线性和强度各向异性的本构模型。结合重塑黄土的定向剪切试验数据,合理预测了重塑黄土的应力应变曲线。(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11-01)

王宝金[3](2018)在《水平管内轴向受压柔性旋转梁动力学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平管内柔性旋转梁是化工过程机械、石油钻采机械中的重要结构,其在充满流体的管壁内旋转,承受拉、压、弯、扭等复杂载荷,柔性旋转梁与管道内壁产生多向碰撞接触,同时在中空旋转细长梁内部以及外部环空有流体作用,构成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固液耦合系统。水平管内轴向受压柔性旋转梁的振动包括轴向振动、扭转振动以及横向振动叁种,而在复杂工作状态下叁种振动会两两耦合或全耦合,这种耦合振动会威胁到柔性旋转梁的使用安全,因此开展水平管内柔性旋转梁在复杂条件下叁种振动方式的全耦合振动研究,对于柔性旋转梁的结构优化设计、工艺参数的选取与优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考虑到多种条件下耦合振动模型的复杂性,本文在进行定量分析之前基于旋转壳理论建立了简化的水平管内轴向受压柔性旋转梁动力学方程,而后采用伽辽金法离散运动偏微分方程,得到了水平管内轴向受压柔性旋转梁的非线性控制方程,并采用多尺度法得到了运动方程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分析柔性旋转梁在复杂环境下的动力学响应,得到轴向激励、扭转激励、侧向激励对柔性旋转梁耦合振动的动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在定性分析得到激励源对柔性旋转梁动力学行为影响规律的基础上,依据无量纲化过程以及相似性理论,并考虑柔性梁与管壁的接触、流体的作用、轴向与扭转激励以及柔性梁执行端的复杂载荷对柔性旋转梁动力学行为的影响,并且针对定性分析中的耦合振动区域,基于扩展的汉密尔顿原理建立水平管内轴向受压柔性旋转梁的动力学模型,并运用有限元法将其离散到叁维空间单元中,得到系统的运动方程,运用Newmark法进行微分方程的数值积分,采用高斯求积法对积分过程进行优化,并采用逐次超宽松法作为迭代收敛准则求解运动方程的数值解,得到柔性旋转梁中每个单元六个自由度的位移、速度以及加速度向量。利用建立的数值模型,研究了轴向激励和扭转激励对水平管内柔性旋转梁的动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得到水平管内轴向受压柔性旋转梁的动力学行为。而后,根据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果,基于相似性理论研制出一套水平管内轴向受压柔性旋转梁动力学行为测试系统,其可模拟柔性旋转梁内外流体作用、与管壁的碰摩、扭转与轴向激励以及其末端执行机构载荷,实现对水平管内柔性旋转梁的叁向位移、转速以及轴向力的测量。最后根据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果,并依托于研制的水平管内轴向受压柔性旋转梁动力学行为测试系统进行数值仿真结果的验证试验,通过改变扭转激励与轴向激励(柔性旋转梁顶部驱动转速和初始轴向压力)分析了水平管内轴向受压柔性旋转梁在不同激励源变化的情况下动力学行为的变化规律,验证数值分析结果,为柔性旋转梁工作过程中各关键参数的选择提供了科学指导。(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8-09-20)

贾朋刚,程广福,文道维,刘玉鑫,侯世璞[4](2018)在《常用大轴材料旋转弯曲疲劳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台湾产HT-8120型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研究了汽轮发电机转子锻件材料25Cr2Ni4MoV和水轮机大轴材料20SiMn的旋转弯曲疲劳性能。结果表明,常用转轴材料25Cr2Ni4MoV与20SiMn的疲劳极限σ-1明显大于0.27(R_(p0.2)+R_m),设计中选用0.27(R_(p0.2)+R_m)作为的疲劳极限进行计算时,转轴的安全系数会高于实际值。大型转轴试样表面和内部的碳化物和氧化物夹杂容易萌生疲劳源,其中表面的碳化物和氧化物夹杂对疲劳性能的降低相近,内部的碳化物和氧化物夹杂对疲劳性能的降低亦相近,内部夹杂危害性小于表面夹杂。(本文来源于《大电机技术》期刊2018年03期)

杨志东[5](2018)在《缆式焊丝气保焊电弧旋转及熔滴过渡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大型结构件和厚板制造对生产效率高、质量可靠、生产成本低和适应性强的焊接方法和工艺提出了迫切需求。熔化极气保焊具有质量可靠、生产成本低和适应性强等优点在很多行业被广泛应用,但现有的熔化极气保焊焊接效率仍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研制高效、优质、低耗和操作简单方便的熔化极气保焊方法成为焊接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性课题。本文以高效化焊接为目标,研究了缆式焊丝气保焊方法,采用7根分焊丝经过特殊绞合形成1根大直径缆式焊丝,送丝机连续送进的焊丝不断熔化,致使6根外围分焊丝端部阳极区围绕中心分焊丝端部阳极区同步旋转,形成自主旋转焊接电弧。该方法将改变焊丝结构引起焊丝熔化速度快和产生旋转电弧的优点结合起来,从而实现高效、优质和低耗的焊接。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缆式焊丝气保焊电弧旋转行为、熔滴过渡行为、熔池流动行为、熔敷特性、焊缝成形规律和工艺性能,从而为缆式焊丝气保焊工艺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构建了缆式焊丝气保焊电弧高速摄像系统和电信号同步采集系统相结合的综合试验平台,研究了缆式焊丝气保焊电弧耦合与旋转行为。根据缆式焊丝气保焊电弧特点,研究了缆式焊丝上电流流经路径和焊丝端部电磁力对电弧收缩的影响;建立了缆式焊丝气保焊电弧耦合与旋转模型,电弧直径与弧长的平方成反比关系,与各分焊丝之间的距离成正比关系;电弧的旋转频率与送丝速度成正比关系,与缆式焊丝的螺旋升角和焊丝半径成反比关系。本文研究了缆式焊丝气保焊不同焊丝端部电弧的引弧行为,分析了缆式焊丝端部不平整、端部平整和端部平整并预热叁种不同情况下的焊接引弧时间特点,建立了缆式焊丝气保焊引弧时间数学模型,在缆式焊丝成分、直径和焊丝伸出长度一定条件下,引弧电流越大、焊丝端部与工件接触面积越小和焊丝端部温度越高,引弧时间越短。焊丝端部不整齐、端部平整、端部平整并预热叁种条件下的引弧时间分别为14ms、20ms和11ms。在相同焊接条件下,焊接电流增加会引起电弧直径减小;焊接电压和焊丝伸出长度的增加均会引起弧长增加。缆式焊丝气保焊熔滴过渡随焊接电流的增加依次呈排斥过渡、颗粒过渡和射滴过渡特征,熔滴过渡频率从18.17Hz增加到119.05Hz,熔滴直径由焊丝直径的1.5倍减小到0.3倍。根据缆式焊丝气保焊熔滴过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相同焊接速度下,熔滴过渡频率随着焊接电流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焊接电流下,熔滴过渡频率随焊接电压的增加而变化较小;在相同焊接电流和焊接电压下,熔滴过渡频率随保护气体的变化而变化。本文研究了缆式焊丝气保焊熔池流动特点,缆式焊丝气保焊熔池液态金属流动由熔池中心流向熔池的两侧,再由熔池两侧流向熔池尾部中心;当熔池液态金属流向熔池两侧母材时,将熔池中心的热量带入母材使之熔化;当熔池液态金属由熔池两侧流向熔池尾部中心时,熔池液态金属的温度逐步降低,对母材的熔化会逐渐减小;电弧旋转力能够促进熔滴稳定地过渡到熔池中,对熔池流动具有搅动作用,有利于熔池中气体的逸出,细化晶粒,提高焊接接头质量。本文根据缆式焊丝的产热特点,建立了缆式焊丝熔化速度模型。分析了缆式焊丝气保焊熔敷特性与能耗特点,在相同焊接电流时,直径3.6mm的缆式焊丝CO_2气保焊比直径4.0m单丝埋弧焊焊丝熔化速度和熔敷速度高30%以上,节约电能10%以上;熔化相同直径7根分焊丝组成的缆式焊丝,缆式焊丝CO_2气保焊电弧功率仅为单丝焊丝CO_2气保焊电弧功率的2.4倍。通过研究缆式焊丝气保焊焊缝熔深、熔宽和余高与焊接电流的相关性,发现焊接电流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缆式焊丝气保焊熔深变化相对较小,这是由于随着焊接电流的增加,使得电弧旋转力和熔滴下落的旋转力使熔池表面热量向熔宽方向扩展更快,从而形成较宽的熔宽。基于上述研究分析,采用缆式焊丝CO_2气保焊工艺进行板厚10mm船用A36钢平板对接焊试验。研究表明:缆式焊丝CO_2气保焊只需两道焊缝完成试板对接焊,比单丝CO_2气保焊少焊两道焊缝;缆式焊丝CO_2气保焊接头的焊缝区比单丝气保焊接头焊缝区晶粒组织细小;缆式焊丝气保焊焊接接头拉伸断裂部位均在母材,抗拉强度平均值高于单丝气保焊,焊缝各区域的冲击功以及弯曲性能结果均合格,接头硬度值小于HV355,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CCS船级社标准要求。(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8-04-28)

郭芳,刘有智,郭强[6](2018)在《旋转填料床中活性炭上间苯二酚的脱附行为及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旋转填料床为脱附设备,采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研究了间苯二酚在活性炭上的脱附行为及动力学,并与传统固定床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温度20℃、液体流量50 L/h、超重力因子32.63及pH值11、脱附剂乙醇40wt%、脱附时间90 min的优化条件下,间苯二酚脱除率达93.90%,比传统固定床提高了58.54%,超重力强化了液固传质,对脱附有利;脱附速率常数随液体流量和超重力因子增大而增大,由以超纯水为脱附剂时的13.27×10~(-3) g/(mg×min)提高到以乙醇为脱附剂时的25.48×10~(-3)g/(mg×min).(本文来源于《过程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王迪,姚泽昊,朱文利[7](2018)在《旋转流变仪在线研究聚合物结晶行为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利用旋转流变仪在线研究聚合物结晶行为的工作原理,对近几年国内外利用旋转流变仪在线研究聚合物结晶行为的成果进行了综述,最后展望了旋转流变仪在聚合物结晶行为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8年01期)

李锋,薄路铖,陈景福,郭红,张桂林[8](2018)在《关节软骨与髋关节陶瓷材料往复旋转运动摩擦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半髋置换的磨损问题,采用天然关节软骨与髋关节陶瓷材料在往复运动试验机上进行摩擦学试验研究.将关节材料测试领域常见的往复运动方式变为往复旋转运动方式以更加接近仿生.研究中还对摩擦时间、负载、速度和润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对材料形貌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载荷的增大摩擦系数相应减小,随着载荷从10 N增至22 N,软骨与陶瓷球头之间的摩擦系数从0.068降至0.049.随着速度增大摩擦系数增大,载荷为10 N时,速度从10 mm/s增至20 mm/s时,配副摩擦系数从0.068增至0.093.经过长时间试验,往复旋转运动方式下关节软骨表面出现磨损.透明质酸溶液作为润滑剂可以有效降低摩擦.试验后软骨表面粗糙度有小幅度增大,磨损形式是磨粒磨损和表面疲劳磨损两种方式.(本文来源于《摩擦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卢子兴,武文博[9](2018)在《基于旋转叁角形模型的负泊松比蜂窝材料面内动态压溃行为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升蜂窝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在旋转叁角形变形构型基础上,针对不同旋转角建立了对应的蜂窝结构模型。利用这些蜂窝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数值模拟了不同旋转角的蜂窝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面内动态压溃行为;同时考虑冲击速度的影响,研究了旋转角和冲击速度对其变形模式以及平台应力的影响规律,并对比分析了旋转叁角形蜂窝的吸能特性。结果表明:旋转叁角形蜂窝的变形过程一般可分为旋转变形和坍塌变形两个阶段,其应力-应变曲线具有"两段式应力平台"特征,且表现出明显的动态拉胀效应;当旋转角增大或冲击速度提高到某个临界值后,其应力-应变曲线只具有一个平台段,动态拉胀效应逐渐减弱;在不同冲击速度下,通过与相对密度相同的正六边形蜂窝相比较,旋转叁角形蜂窝具有更好的能量吸收能力。(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许东,龙肇,李安平,肖华西,吴伟[10](2017)在《基于单分子成像技术研究纳米颗粒在液固界面上吸附/解吸附过程中的旋转动力学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入了解纳米颗粒在液固界面上的吸附和解吸附过程对纳米材料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我们开发了双偏振通道显微成像技术实时观测到了单个金纳米棒和棒状量子点在液固界面上的旋转行为,获得了史无前例的信息。单个纳米颗粒吸附在界面上后空间位置不发生明显改变,但是纳米颗粒仍然可以转动,在特定条件下我们捕捉到了四种旋转模式—不发生任何转动(S1),面内转动(S2),面外转动(S3),高速转动(S4)。增加纳米颗粒和界面的吸附力,纳米颗粒会从溶液中被吸附到界面上,转动模式依次从S4转变为S3,然后S2,最后S1。而解吸附时纳米颗粒的转动状态则由S1逐渐变为S4状态,最后离开界面。我们的单分子旋转成像技术将会成为研究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事件的重要工具。(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二分会:功能微纳米材料》期刊2017-07-24)

旋转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西部地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黄土路基工程,黄土路基在交通荷载作用下,路基土体单元主应力轴发生持续的循环旋转,而主应力轴的循环旋转会导致土体强度降低,引发路基产生沉降变形。因此,开展考虑主应力轴旋转等复杂应力路径的黄土的静动力试验并提出相应的强度准则和本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采用室内试验和理论建模方法对Q_2黄土开展了考虑主应力轴旋转的静动力试验;建立了考虑主应力轴旋转的重塑黄土的叁维各向异性强度准则;基于提出的强度准则建立了考虑主应力轴旋转的各向异性本构模型。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通过主应力轴方向固定不变的定向剪切试验,分别探讨了主应力轴方向角α(0°、15°、30°、45°、60°、75°、90°)和中主应力比b(0、0.5、1)对离石地区Q_2重塑黄土和原状黄土的强度、孔压以及非共轴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对于重塑黄土,当中主应力比相同时,强度比随着主应力偏转角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并在α=45°时取得最小值,本文的重塑黄土建议其广义剪应变6.5%时作为其应变破坏标准。原状黄土达到破坏时的广义应变值较小,达到峰值强度的广义剪应变值也较小,通常为2%左右达到峰值强度,然后迅速发生较大变形而破坏。两类黄土都具有明显的强度各向异性和非共轴性。(2)开展了饱和状态和常含水率(最优含水率)下的重塑黄土在不同偏应力和不同中主应力比下的主应力轴纯旋转试验,分别研究了主应力幅值和中主应力比对重塑黄土的孔压(饱和)、应变累积的变化规律;基于试验数据,计算了不同工况下的重塑黄土的非共轴角,获得了不同应力路径下非共轴角随主应力旋转角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着主应力轴的连续旋转,饱和重塑黄土的孔压呈现规律性循环累积增大,且在相同偏应力条件下不同中主应力比的孔压累积规律一致但大小不同,孔压的增长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大累积速率减小。低偏应力水平时,材料硬化处于循环安定状态,应变分量随着主应力轴的连续旋转保持稳定,应变路径的面积变小,最终大小稳定。高偏应力水平时,材料强度循环弱化,应变分量随着主应力轴的连续旋转逐渐累积,应变路径在γ_(zζ)-(ε_z-ε_ζ)平面内呈螺旋线逐渐扩大直到破坏,随着中主应力的增大,其应变发展速度加快,破坏提前。(3)实现了交通荷载作用下的“心形”波形应力路径,分别探讨了含水率、循环正应力和循环剪应力对Q_2重塑黄土的变形、孔压等累积效应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相对于常规叁轴振动,主应力发生旋转时的应变累积速率加快,总应变累积变大,滞回圈宽度明显增大,回弹刚度减小。轴向应变在循环次数较低时,累积效应明显,塑性应变发展较迅速,后期应变基本保持稳定,并具有一定的回弹应变,且回弹应变的大小随着扭剪应力的增大而增大,扭剪应力的存在导致更多的应变累积,加速试样的破坏。(4)基于动力试验结果,获得了不同含水率下所研究振动次数的塑性应变随综合应力比的变化规律,基于此,将塑性应变的变化分为稳定区、亚稳定区和不稳定区,得到了不同区域的区间综合应力比。针对双对数坐标系下塑性轴向应变的非线性关系,提出了长期荷载作用下考虑轴向应力比和扭剪应力的累积沉降方程。(5)推导了Lade准则和Mises准则的形函数,通过引入线性系数,提出了统一非线性各向同性强度准则(UNS),分别用土材料和岩石材料的强度数据验证了该强度准则的正确性。基于颗粒材料的组构演化规律,获得了各向异性函数,将该函数引入UNS准则,提出了统一非线性各向异性强度准则(AUNS),并合理预测了重塑黄土定向剪切的破坏强度。(6)基于统一非线性各向同性强度准则(UNS)和临界状态理论,将UNS准则作为屈服面,推导了可考虑中主应力和材料非线性的叁维本构模型,并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将提出的统一非线性各向异性叁维强度准则(AUNS)作为各向异性屈服面,并将各向异性系数分别引入硬化规律和剪胀方程中,推导了可考虑中主应力、材料非线性和强度各向异性的本构模型。结合重塑黄土的定向剪切试验数据,合理预测了重塑黄土的应力应变曲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旋转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聂文君,邢丽,刘奋成,柯黎明,樊浩.旋转摩擦挤压法制备CNTs/5A06铝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J].机械工程材料.2019

[2].王睢.考虑主应力轴旋转的Q_2黄土静动力变形行为及本构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8

[3].王宝金.水平管内轴向受压柔性旋转梁动力学行为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

[4].贾朋刚,程广福,文道维,刘玉鑫,侯世璞.常用大轴材料旋转弯曲疲劳行为研究[J].大电机技术.2018

[5].杨志东.缆式焊丝气保焊电弧旋转及熔滴过渡行为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8

[6].郭芳,刘有智,郭强.旋转填料床中活性炭上间苯二酚的脱附行为及动力学[J].过程工程学报.2018

[7].王迪,姚泽昊,朱文利.旋转流变仪在线研究聚合物结晶行为进展[J].中国塑料.2018

[8].李锋,薄路铖,陈景福,郭红,张桂林.关节软骨与髋关节陶瓷材料往复旋转运动摩擦行为研究[J].摩擦学学报.2018

[9].卢子兴,武文博.基于旋转叁角形模型的负泊松比蜂窝材料面内动态压溃行为数值模拟[J].兵工学报.2018

[10].许东,龙肇,李安平,肖华西,吴伟.基于单分子成像技术研究纳米颗粒在液固界面上吸附/解吸附过程中的旋转动力学行为[C].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二分会:功能微纳米材料.2017

论文知识图

事件相关去同步(左)和事件相关同步(右...旋转流变仪(平行板式)原理图生物集群行为[30]治疗组与对照组旋转行为变化趋...一2治疗组与对照组移植前旋转行为准原位EBSD观察热疲劳再结晶初期亚晶...

标签:;  ;  ;  ;  ;  ;  ;  

旋转行为论文_聂文君,邢丽,刘奋成,柯黎明,樊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