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研究碱矿渣混凝土的受压应力-应变关系,分别制作单轴受压混凝土棱柱体标准试件和钢管约束条件钢管混凝土试件,开展单轴受压条件和钢管约束条件下碱矿渣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单轴受压条件下,碱矿渣混凝土立方体强度和棱柱体强度关系仍可采用现行规范建议式表示,采用无量纲两段式应力-应变关系模型拟合的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关系与试验曲线结果吻合良好;钢管约束条件下,碱矿渣混凝土极限强度和极限应变均较单轴条件下有了明显提高,表明钢管约束作用能够较好地提高核心混凝土的强度和韧性性能;采用已有钢管约束核心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模型拟合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较好.结果表明:现有普通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模型对单轴受压条件和钢管约束条件下碱矿渣混凝土仍然适用.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袁晓辉,王士革,李永强,闫启方
关键词: 碱矿渣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单轴受压,钢管约束
来源: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03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无机化工,建筑科学与工程
单位: 信阳师范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82102310878),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8A560020,19B560008)
分类号: TU528
页码: 492-497
总页数: 6
文件大小: 749K
下载量: 137
相关论文文献
- [1].重组竹轴向应力-应变关系模型[J]. 复合材料学报 2018(03)
- [2].薄壁圆板有限元模拟破坏前的应力-应变关系[J]. 钢结构 2009(12)
- [3].循环加载条件下钢管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模型[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10(03)
- [4].拉压下不锈钢三阶段应力-应变关系的逆表达式[J]. 钢结构 2011(05)
- [5].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的一种描述模式[J]. 工程地质学报 2010(06)
- [6].加、卸荷应力路径对粉土应力-应变关系影响的试验研究——基于平面应变条件[J]. 福建建筑 2019(02)
- [7].钢筋混凝土楼板均质化有限元模型[J]. 特种结构 2017(03)
- [8].异质金属层状复合板分层应力-应变关系研究[J]. 塑性工程学报 2018(01)
- [9].压电驱动器电压及其频率对驱动速度的影响[J]. 现代电子技术 2014(13)
- [10].压实黄土非线性压缩应力-应变关系在地基沉降计算中的应用[J]. 岩土力学 2015(04)
- [11].较高温度下混凝土的一般应力-应变关系曲线[J]. 钢结构 2008(05)
- [12].考虑弱化特性的风积土动应力-应变关系研究[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3(06)
- [13].配筋混凝土轴向拉伸试验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研究[J].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 [14].淡水冰单轴受压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J]. 工程力学 2011(07)
- [15].坑侧土体卸荷的侧向应力-应变关系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0(S1)
- [16].新书介绍:《屈服准则与塑性应力-应变关系理论及应用》[J]. 锻压技术 2014(12)
- [17].新书介绍:《屈服准则与塑性应力-应变关系理论及应用》[J]. 锻压技术 2014(09)
- [18].《屈服准则与塑性应力-应变关系理论及应用》[J]. 锻压技术 2014(10)
- [19].《屈服准则与塑性应力-应变关系理论及应用》介绍[J]. 塑性工程学报 2014(05)
- [20].木材横纹压缩应力-应变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林产工业 2018(11)
- [21].小麦堆压缩模量的三轴试验研究[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 [22].一种新的循环荷载作用下考虑损伤累积应力-应变关系[J]. 建筑结构 2013(S1)
- [23].考虑广义边界条件的混凝土应变软化[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05)
- [24].生物酶改性膨胀土室内三轴试验研究[J]. 中国科技论文 2017(06)
- [25].纳米压痕法确定TSV-Cu的应力-应变关系[J]. 金属学报 2014(06)
- [26].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受压性能及应力-应变关系研究[J]. 工业建筑 2020(03)
- [27].生物酶改良膨胀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归一化特性[J].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9(05)
- [28].FRP约束混凝土圆柱应力-应变关系模型[J]. 建筑结构 2016(S1)
- [29].粗粒土剪胀性大型三轴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 2014(11)
- [30].复合桩基水泥土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模型[J]. 福建地质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