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阻挡论文_杜文娇,朱文超,郭自清,李文矛

导读:本文包含了介质阻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介质,等离子体,挥发性,有机物,微秒,丝状,光斑。

介质阻挡论文文献综述

杜文娇,朱文超,郭自清,李文矛[1](2019)在《基于可见光图像空间结构的介质阻挡放电均匀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了一种利用放电图像相邻放电斑点最小距离的频次分布特征来定性识别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的丝状放电模式和均匀放电模式,以及定量评价丝状放电的相对均匀性的方法。均匀放电相邻放电斑点的最小距离平均值为0,而丝状放电最小距离平均值不为0,故可以利用相邻放电斑点的最小距离平均值来识别两种DBD放电模式。随着曝光时间增加最小距离减少,表明最小距离这个特征能够反映放电次数的变化。固定曝光时间下,随着外加电压和频率的增大,相邻放电斑点的最小距离平均值和标准差均减小,表明固定时间内放电次数增加,放电更加剧烈,且放电位置更加弥散,相对均匀性增加。故可以利用相邻放电斑点的最小距离平均值和标准差评价丝状放电的相对均匀性。(本文来源于《机电信息》期刊2019年36期)

薛晓娟,杨帆,许子牧,傅松玲[2](2019)在《线-筒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失活水华鱼腥藻和同步降解鱼腥藻毒素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线-筒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失活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guas)及同步降解鱼腥藻毒素(anatoxin-a)的效果和相关机制,选取水华鱼腥藻及鱼腥藻毒素为研究对象,以处理后藻悬液中的藻细胞浓度、藻毒素浓度及活性基团浓度为考察指标,进行不同等离子体输入功率及空气流量下的单因子实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输入功率为50 W,空气流量为100 L·h~(-1)时,10 min处理即可失活藻悬液中超过5 log10·mL~(-1)浓度的水华鱼腥藻,与此同时藻悬液中鱼腥藻毒素的浓度同步降低了99%以上。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水华鱼腥藻的失活及对鱼腥藻毒素的降解效果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输入功率和空气流量的增加而大幅提高。此外,等离子体处理后藻悬液中活性基团(H_2O_2和O_3)的浓度显着提升,可能在藻细胞失活和藻毒素同步降解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陶婉秋,胡伟[3](2019)在《介质阻挡放电降解挥发性有机物混合物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具有直接与间接的危害。本文研究所使用的介质阻挡放电(DBD)技术除解决这些问题之外,处理VOCs的副产物也大大减少,所以近年来在环境领域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研究了DBD降解甲苯、丙酮及乙酸乙酯及叁者混合物的相关参数(外施电压、气流停留时间和污染物初始浓度)对降解效率、矿化度和颗粒物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大放电电压和降低污染物初始浓度均能避免生成气溶胶和气态副产物,而停留时间对颗粒物生成的影响可能与污染物种类有关。联合降解即能提高降解率又可以避免产生颗粒物。(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研究》期刊2019年13期)

肖俊,陈荣,雷宇,俞志敏,朱承驻[4](2019)在《介质阻挡放电诱发185 nm紫外光结合Bi_2WO_6/NMO催化降解CS_2》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采用水热法制备了Bi_2WO_6/天然锰矿(natural manganese ore,NMO)复合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BET、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对样品进行了表征。以自制介质阻挡放电诱发紫外光(combination of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 with UV light photolysis,CDBDP)联合Bi_2WO_6/NMO考察了催化剂对CS_2的催化降解活性。结果表明:当Bi_2WO_6与NMO质量比为0.2∶1、前驱体溶液pH=3,煅烧温度为400℃时,制备的复合催化剂活性最佳;在输入功率80 W、停留时间0.5 s时,初始质量浓度为150 mg/m~3的CS_2气体去除率及矿化率分别可达93.1%、75.2%;Bi_2WO_6与NMO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了对CS_2的催化降解活性及矿化。(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0期)

吴兰兰,任甲泽,吴将有,华绍广,王锐[5](2019)在《介质阻挡放电技术在VOCs治理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VOCs治理逐渐成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中心工作之一,各种VOCs治理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相关工程。介质阻挡放电(DBD)技术作为现阶段前瞻性的治理技术之一,其主要是利用DBD放电技术与前处理工艺和后处理工艺相结合的工艺对废气进行处理,特别适用于浓度低、风量小、排放特殊气味的气体(如H_2S、NH_3、含氮和硫的有机物)且间歇操作的工厂。介绍了DBD技术的放电类型、工作原理,及其在VOCs治理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当前市场应用情况及其应用工艺流程。目前该技术在恶臭治理方面应用较为广泛,且成果显着,废气排放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本文来源于《现代矿业》期刊2019年10期)

任甲泽,王锐[6](2019)在《介质阻挡放电技术在某涂料厂废气净化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某涂料厂废气净化系统的净化效率,针对介质阻挡放电技术在处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采用介质阻挡放电技术结合活性炭,达到了90%以上的VOCs处理效率,实施后涂料厂车间内部工作环境明显改善,排放浓度低于国家标准。研究表明,介质阻挡放电技术应用于有机废气处理工程时,有处理效率高、投资运行成本低和无二次污染的优点,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现代矿业》期刊2019年10期)

王世强,王聪,马恒驰,刘全桢,唐诗雅[7](2019)在《施加电压和放电单元数对柱状阵列式介质阻挡放电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温等离子体富含高活性荷能、荷电粒子和自由基,并伴随着较强的短脉冲自生电场,在降解VOCs领域表现出很大的优势,且等离子体废气处理装置具有设备投资小、工艺简单、处理速度快、降解效率高等优点。文中基于介质阻挡放电原理,设计了一种循环水电极柱状阵列式等离子体反应器,搭建等离子体特性实验平台,研究不同电压幅值及不同放电单元数目下DBD的光、电特性,包括电压与电流波形、谐波情况、放电功率、放电图像、发射光谱等。研究发现:随着电压幅值的增大,电流脉冲数量明显增加,偶次谐波含量逐渐减弱至消失,放电更加均匀,特征谱线相对强度和氮分子振动温度均随之增大;且放电功率随电压的增大和放电单元数目的增多而增加,无功功率呈现负值。研究结果为优化等离子体反应器运行参数、提高实际大通量VOCs处理效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高压电器》期刊2019年10期)

郭丽婷,董丽芳,王朝阳,孙浩洋,于广林[8](2019)在《介质阻挡放电中白眼超点阵同心圆环发光斑图》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介质阻挡放电系统中首次发现了白眼超点阵同心圆环发光斑图。采用光电倍增管和高速照相机等仪器对该斑图的时空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斑图由奇数圈的点阵圆环和偶数圈的白眼圆环嵌套而成。将奇数圈的点阵记作O(Odd number,O),偶数圈的白眼中心点记作E(Even number,E),白眼晕记作H(Halo,H)。O在电压上升沿的第一个脉冲全部放电且在电压下降沿部分放电,H在电压上升沿的包络处放电,E在电压下降沿放电。用两个光电倍增管对O和E的时间相关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O与E在电压下降沿的放电顺序随机。用高速录像机拍摄的瞬时照片表明该斑图的每个体放电都伴随着沿面放电。H在奇数圈的随机放电导致了部分O在电压下降沿的放电,沿面放电对壁电荷的重排作用导致了O与E放电顺序的随机性。(本文来源于《发光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戴阳,万良淏,万京林,刘彦余,吴光前[9](2019)在《便携式检测仪研究介质阻挡放电降解正丙醇废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快速探索不同参数下介质阻挡放电降解正丙醇的规律,搭建了废气处理实验装置,采用便携式VOC和CO检测仪对介质阻挡放电处理的正丙醇废气进行了快速定性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便携式检测仪能够快速实时的响应出结果,放电功率、气体流量、初始浓度对正丙醇降解率有重大影响。随着放电功率的增加,处理后的正丙醇气体浓度逐渐下降,CO浓度逐渐上升,表明正丙醇降解率不断提高;随着气体流量增加,处理后正丙醇先迅速变大然后稳定,CO浓度逐渐下降,表明正丙醇降解率明显下降;随着正丙醇浓度的增加,处理后正丙醇浓度与处理前浓度成正比,CO浓度与VOC检测比值迅速变小后稳定,表明正丙醇降解率迅速下降。(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9年18期)

李雪林,刘峰,方志[10](2019)在《叁维共面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及放电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介质阻挡放电(DBD)和共面(CDBD)处理叁维或不规则材料的不足,文中设计一种由小型微秒脉冲电源驱动的叁维CDBD处理装置,在箱体内部由多个单面CDBD反应器组合形成空间环绕式等离子体。通过光学和电学诊断手段测量了装置的放电功率、发光图像以及发射光谱等,研究了电源工作参数对放电均匀性、产生活性粒子强度以及能量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源电压的升高,放电区域变大,放电均匀性增强,当电压达到11 kV时能够激励整个放电区域,形成较均匀的等离子体。相同电压下,活性粒子强度随频率升高而提高,在5 kHz工作频率下产生的活性粒子强度最强,能量效率随工作频率升高有所下降,工作频率为1 kHz时能量效率最高为40.1%。通过对木块进行表面亲水改性,来验证装置的叁维材料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处理后木块各个表面的亲水性均得到增强,处理1 min后,达到稳态时的表面水接触角由30°下降至10°,并且由初始值下降至30°以下的液滴静置时间减少了70%以上。(本文来源于《高压电器》期刊2019年09期)

介质阻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线-筒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失活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guas)及同步降解鱼腥藻毒素(anatoxin-a)的效果和相关机制,选取水华鱼腥藻及鱼腥藻毒素为研究对象,以处理后藻悬液中的藻细胞浓度、藻毒素浓度及活性基团浓度为考察指标,进行不同等离子体输入功率及空气流量下的单因子实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输入功率为50 W,空气流量为100 L·h~(-1)时,10 min处理即可失活藻悬液中超过5 log10·mL~(-1)浓度的水华鱼腥藻,与此同时藻悬液中鱼腥藻毒素的浓度同步降低了99%以上。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水华鱼腥藻的失活及对鱼腥藻毒素的降解效果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输入功率和空气流量的增加而大幅提高。此外,等离子体处理后藻悬液中活性基团(H_2O_2和O_3)的浓度显着提升,可能在藻细胞失活和藻毒素同步降解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介质阻挡论文参考文献

[1].杜文娇,朱文超,郭自清,李文矛.基于可见光图像空间结构的介质阻挡放电均匀性分析[J].机电信息.2019

[2].薛晓娟,杨帆,许子牧,傅松玲.线-筒式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失活水华鱼腥藻和同步降解鱼腥藻毒素的效果[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9

[3].陶婉秋,胡伟.介质阻挡放电降解挥发性有机物混合物的实验研究[J].当代化工研究.2019

[4].肖俊,陈荣,雷宇,俞志敏,朱承驻.介质阻挡放电诱发185nm紫外光结合Bi_2WO_6/NMO催化降解CS_2[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吴兰兰,任甲泽,吴将有,华绍广,王锐.介质阻挡放电技术在VOCs治理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现代矿业.2019

[6].任甲泽,王锐.介质阻挡放电技术在某涂料厂废气净化系统中的应用[J].现代矿业.2019

[7].王世强,王聪,马恒驰,刘全桢,唐诗雅.施加电压和放电单元数对柱状阵列式介质阻挡放电特性的影响[J].高压电器.2019

[8].郭丽婷,董丽芳,王朝阳,孙浩洋,于广林.介质阻挡放电中白眼超点阵同心圆环发光斑图[J].发光学报.2019

[9].戴阳,万良淏,万京林,刘彦余,吴光前.便携式检测仪研究介质阻挡放电降解正丙醇废气[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

[10].李雪林,刘峰,方志.叁维共面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及放电特性研究[J].高压电器.2019

论文知识图

高频高压交流电源Fig.2-2Thehighfreq...同轴电极内径与电场不均匀系数的关系)和INRA=45°的结构示意图(b)NL=3.5+...电极结构3.5+2/2.5/0°(NL/ID/INRA...针间距对甲醛降解率的影响低温等离子体中基本化学反应进程

标签:;  ;  ;  ;  ;  ;  ;  

介质阻挡论文_杜文娇,朱文超,郭自清,李文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