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藻胶论文_刘海超,李振铎,张健,王共明,赵云苹

导读:本文包含了褐藻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褐藻,多相,海藻,海星,活性,贻贝,食性。

褐藻胶论文文献综述

刘海超,李振铎,张健,王共明,赵云苹[1](2019)在《四株高效降解褐藻胶的海洋细菌的分离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海洋环境中筛选有效降解褐藻胶的菌株,以期为制备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褐藻胶寡糖提供参考,为海带的精深加工提供材料,提升海带的应用价值。通过仿刺参肠道微生物诱导实验、利用海藻酸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分别对健康仿刺参肠道、海胆肠道、海带及海水中的微生物进行初筛,以DNS法、紫外吸收法测定菌株褐藻胶裂解酶酶活力,利用16S rDNA测序对菌种进行鉴定。通过试验共筛选出四株具有较强褐藻胶降解能力的菌株,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菌株X11与微小杆菌属的海岸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aestuarii)有99%的相似性,菌株X14与弧菌属的产气弧菌(Vibrio gazogenes)有97%的相似性、菌株X17与肠杆菌属的霍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hormaechei)有100%的相似性,以及菌株X24与假交替单胞菌属的苯酚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phenolica)有100%的相似性、其酶活力分别为194.69U/mL、219.80U/mL、187.79U/mL和211.29U/mL,均有作为降解褐藻胶的工程菌的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吴丽云,朱艳冰,银小倩,李鹤宾,倪辉[2](2019)在《丁香假单孢菌重组褐藻胶裂解酶的酶学性质及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将丁香假单孢菌的褐藻胶裂解酶进行克隆表达和纯化,研究重组酶的酶学性质及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为进一步研究该酶的结构与功能奠定良好的基础。方法:利用PCR扩增褐藻胶裂解酶基因,将它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表达产物用亲和层析纯化,研究重组酶的酶学性质;通过测定酶解产物的还原能力和清除ABTS·+和·OH自由基的能力,分析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来自丁香假单孢菌的重组褐藻胶裂解酶的分子质量为40.8 ku。该重组酶专一性降解聚甘露糖醛酸,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30℃和7.5,温度低于50℃时稳定。除了SDS和DTT,重组酶对其它抑制剂和去垢剂具有较好的抗性。酶解产物对ABTS·+和·O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剂量IC50分别为1.56 mg/mL和0.56 mg/mL,还原能力较强。结论:该重组褐藻胶裂解酶的酶解产物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具有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律倩倩,张柯柯,朱巧云,刘伟治[3](2019)在《新型海洋褐藻胶裂解酶裂解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褐藻胶占海洋多糖的1/3以上,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生物多糖。AlyB是弧菌中发现的一种褐藻胶裂解酶,序列比对显示其含有两个结构域,CBM32和PL7催化结构域。CBM(Carbohydrate binding moduel)是多糖活性酶中常见的一类结构域,在底物识别、破坏不溶性多糖的结构、辅助催化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多糖裂解酶(Polysaccharide lyases,PL)家族中也发现了CBM,但尚未对其功(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8-08)

闫军军,陈朋,田朝玉,张同,朱玥明[4](2019)在《海洋细菌来源的新型耐碱褐藻胶裂解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褐藻胶是由α-L-古罗糖醛酸(Guluronicacid,G)和β-D-甘露糖醛酸(Mannuronic acid, M)两种糖单元通过糖苷键链接而成的线性多糖,分子内由聚M段、聚G段和M/G混合段交替排列。经褐藻胶降解形成的褐藻寡糖是一类聚合度为2-10功能低聚糖,具有多种特殊的生物活性,如免疫调节、降血脂、抗病毒、抗肿瘤以及抗氧化等。褐藻胶裂解酶能够通过β消除反应降解褐藻胶,可作(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8-08)

虞铭霞,张怡,张宾[5](2019)在《海藻糖和褐藻胶寡糖对冻藏紫贻贝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海藻糖和褐藻胶寡糖的低温保护活性,以紫贻贝为对象,评价了海藻糖和褐藻胶寡糖处理对冻藏紫贻贝肉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在6周冻藏过程中,相比于蒸馏水和空白组,海藻糖和褐藻胶寡糖显着(p<0.05)降低了紫贻贝肉解冻损失率,褐藻胶寡糖组解冻损失率低至14.28%,并维持了较好的弹性和咀嚼性等特性,同时有效抑制了紫贻贝肉中菌落总数的快速增加。此外,两种糖类浸泡处理维持了较好的肌原纤维蛋白Ca~(2+)-ATPase活力,肌原纤维蛋白Ca~(2+)-ATPase活力在0.019~0.021U/mgprot范围内,叁个处理组之间并无显着性差异(p>0.05)。微观观察发现,海藻糖和褐藻胶寡糖处理紫贻贝,组织结构相对较为完整、致密,细胞间隙冰晶颗粒面积较小,其组织结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焦磷酸钠处理效果。海藻糖和褐藻胶寡糖可作为一种高效的低温保护剂,用于保持紫贻贝及其制品品质及延长冻藏产品货架期。(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李倩,李悝悝,张付云[6](2019)在《褐藻胶降解酶产生菌的筛选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丰富褐藻胶降解酶产生菌的来源,该研究以褐藻胶为唯一碳源,从长兴岛采集的腐烂海带中筛选能够高效降解褐藻胶的菌株,并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经筛选和鉴定获得一株能够高效降解褐藻胶的水莱茵海默氏菌(Rheinheimera aquimaris),编号为E-10,其产褐藻胶降解酶活力为14 U/L。(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9年05期)

李昌明[7](2019)在《海参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及菌株s12~T褐藻胶裂解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褐藻胶大量存在于褐藻细胞壁中,是地球上一种储量丰富的可再生碳水化合物资源。褐藻胶及其降解产物褐藻寡糖都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经济价值,具有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的潜力。海洋环境蕴藏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海洋的极端环境条件使海洋微生物进化出了特殊且多样的代谢通路,能生产多种具有极高开发利用潜力的酶。海洋动物的肠道微生物不仅仅在动物肠道寄居,而且具有协助宿主消化食物的能力,因此海洋动物的肠道微生物是天然的降解酶资源库,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本文以海参肠道微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肠道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多样性分析——功能菌株筛选——褐藻胶裂解酶的表达及研究”为主线展开研究。取得的成果如下:1.对海参肠道内容物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与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相结合,分析海参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从海参肠道内容物中共分离到226株细菌,分布于4个门,49个属,102个物种中。在所有样品的可培养细菌中,占优势地位的是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在属层面,分离到芽孢杆菌属细菌的物种数量最多。16S rRNA高通量测序的结果显示,海参周围沉积物中的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最高,其次是海参肠道,最后是海参周围水样。海参肠道中优势的类群是变形菌门、绿弯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共占肠道菌群的90%左右。海参肠道微生物组成与沉积物微生物组成更为相似,但肠道中厚壁菌门、绿弯菌门和变形菌门的比例高于沉积物,而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的比例略低于沉积物。水样中疣微菌门和拟杆菌门的比例更高。2.从海参肠道中筛选到具有产褐藻胶裂解酶潜力的菌100余株,并对部分潜在高产菌株进行了验证和评估从两批海参肠道内容物中分离得到的可培养细菌中共筛选到潜在褐藻胶裂解酶产生菌株102株,其中有31株水解圈半径大于等于10 mm,高产菌株主要分布于弧菌属和芽孢杆菌属。对部分菌株进行复筛,有16株菌确定具有褐藻胶降解能力,但总体活性均低于实验室之前分离到的高产褐藻胶裂解酶菌株s12T。筛选出的菌株6-3-04的酶活能够达到菌株s12T的90%以上。在较长时间发酵实验中,菌株6-3-04的酶活整体低于菌株s12T。3.对菌株s12T的4个褐藻胶裂解酶基因进行异源表达、分离纯化和酶学性质研究对高效降解褐藻胶菌株s12T的4个潜在褐藻胶裂解酶基因alg3、alg7、alg9和alg10进行了异源表达,在给定的表达条件下,基因alg3、alg7表达产物主要以沉淀形式存在,检测到极微弱的褐藻胶裂解酶活性。基因alg9和alg10得到了可溶性表达,但基因alg9表达产物的活性较弱,基因alg10的表达产物检测出了明显的褐藻胶降解活性,将其产物命名为重组褐藻胶裂解酶rAlg10。使用镍柱亲和层析方法对重组酶rAlg10进行纯化,然后检测其酶学性质。重组酶rAlg10是具有Poly-G偏好性的双功能酶。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为7.4,最适盐度为300 mMNaCl,常见的其它金属离子都会降低其降解活性,最适条件下重组酶rAlg10的比酶活为106.1U/mg。4.对叁株分离于海洋环境的潜在新菌进行了多相分类鉴定通过包含系统发生学、基因组学、表型特征和化学分类学等手段在内的多相分类研究,确定菌株E4404T、YLY04T和SEH01T的分类地位。菌株E4404T代表变形菌门、Y-变形菌纲、弧菌目、弧菌科、弧菌属下的一个新种,命名为白色弧菌,学名为Vibrio albus sp.nov.,模式菌株为E4404T(=MCCC 1H00197T= KCTC 52890T)。菌株YLY04T代表变形菌门、a-变形菌纲、红杆菌目、红杆菌科、海棍菌属下的一个新物种,命名为舌齿鲈海棍菌,学名为Pelagivirga dicentrarchi sp.nov.,模式菌株为YLY04T(=MCCC 1H00334T=KCTC 62452T)。菌株SEH01T属于变形菌门、δ-变形菌纲、慢生单胞菌目、慢生单胞菌科,与菌株B210T共同组建一个新属,命名为卢金星菌属(Lujinxingiagen.nov.)菌株SEH01T代表卢金星菌属的一个新物种,命名为沉积物卢金星菌,学名为Lujinxingia sediminis sp.nov.,模式菌株为SEH01T(=KCTC 42950T=DSM 101859T)。(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8)

梁雯雯,郭建,汪秋宽,任丹丹,袁瑞[8](2019)在《均匀试验法优化褐藻胶-乳清分离蛋白可食性膜的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褐藻胶-乳清分离蛋白可食性膜幵对其工艺条件迚行优化。方法以褐藻胶(sodium alginate,SA)和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PI)为主要原料,甘油为增塑剂制得可食性膜。以溶胶温度、溶胶时间、SA和WPI浓度、钙化时间、钙离子浓度、甘油浓度、超声时间为因素迚行均匀试验,考察指标为溶胶黏度、膜的厚度、透光率、拉伸强度。结果可食性膜性能受WPI浓度、溶胶温度、溶胶时间、钙化时间、超声时间的影响较大,基本不受SA浓度、钙离子浓度和甘油浓度影响,所确定的最佳配比及工艺条件为:SA浓度1.1%、WPI浓度5.5%、溶胶温度65℃、溶胶时间105 min、钙化时间12 min,钙离子浓度1.1%、甘油浓度3.4%和超声时间30min。结论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褐藻胶-乳清分离蛋白可食性膜性能较好,需迚一步验证SA浓度、钙离子浓度和甘油浓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国晶晶,宋悦凡,何云海,武龙,汪秋宽[9](2019)在《高效产褐藻胶裂解酶菌株产酶条件优化及降解寡糖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高效产褐藻胶裂解酶菌株,以褐藻胶作为唯一碳源,在海星Asteroidea sp.内脏中筛选出一株产胞外褐藻胶裂解酶的菌株AlgX2,并进行了菌株鉴定、产酶条件优化及降解寡糖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经过菌株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鉴定,该菌株属于盐单胞菌属,命名为Cobetia AlgX2;以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测定的菌株酶活性为指标,对褐藻胶裂解酶菌株产酶活性进行正交试验显示,产褐藻胶裂解酶的菌株最适产酶培养基成分为褐藻胶14 g/L、硫酸铵4 g/L、NaCl 30 g/L、初始pH 6.0,优化产酶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2℃、接种量2%、装液量50 mL/250 mL、转速150 r/min;在最优产酶培养条件下进行10 L发酵罐产酶试验显示,发酵液酶活力最高为0.176 U/mL;利用粗酶液酶解制备褐藻胶寡糖,并对寡糖进行HPLC色谱检测显示,样品的聚合度为dp2~dp5。研究表明,Cobetia AlgX2菌株可用于扩大发酵生产,产酶效率高且褐藻胶裂解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大连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范素琴,陈鑫炳,代增英,法希芹,董健[10](2019)在《褐藻胶低聚糖的生物活性及其在水产制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近年来褐藻胶低聚糖在抑菌、抗肿瘤、调节免疫、促生长、抗氧化、保水保鲜等生物活性研究,并介绍其保水性在水产制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展望褐藻胶低聚糖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肉类工业》期刊2019年03期)

褐藻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将丁香假单孢菌的褐藻胶裂解酶进行克隆表达和纯化,研究重组酶的酶学性质及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为进一步研究该酶的结构与功能奠定良好的基础。方法:利用PCR扩增褐藻胶裂解酶基因,将它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表达产物用亲和层析纯化,研究重组酶的酶学性质;通过测定酶解产物的还原能力和清除ABTS·+和·OH自由基的能力,分析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来自丁香假单孢菌的重组褐藻胶裂解酶的分子质量为40.8 ku。该重组酶专一性降解聚甘露糖醛酸,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30℃和7.5,温度低于50℃时稳定。除了SDS和DTT,重组酶对其它抑制剂和去垢剂具有较好的抗性。酶解产物对ABTS·+和·O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剂量IC50分别为1.56 mg/mL和0.56 mg/mL,还原能力较强。结论:该重组褐藻胶裂解酶的酶解产物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具有应用潜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褐藻胶论文参考文献

[1].刘海超,李振铎,张健,王共明,赵云苹.四株高效降解褐藻胶的海洋细菌的分离鉴定[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2].吴丽云,朱艳冰,银小倩,李鹤宾,倪辉.丁香假单孢菌重组褐藻胶裂解酶的酶学性质及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J].中国食品学报.2019

[3].律倩倩,张柯柯,朱巧云,刘伟治.新型海洋褐藻胶裂解酶裂解机制研究[C].第十二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4].闫军军,陈朋,田朝玉,张同,朱玥明.海洋细菌来源的新型耐碱褐藻胶裂解酶研究[C].第十二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5].虞铭霞,张怡,张宾.海藻糖和褐藻胶寡糖对冻藏紫贻贝品质的影响[J].现代食品科技.2019

[6].李倩,李悝悝,张付云.褐藻胶降解酶产生菌的筛选与鉴定[J].中国酿造.2019

[7].李昌明.海参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及菌株s12~T褐藻胶裂解酶研究[D].山东大学.2019

[8].梁雯雯,郭建,汪秋宽,任丹丹,袁瑞.均匀试验法优化褐藻胶-乳清分离蛋白可食性膜的工艺[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9].国晶晶,宋悦凡,何云海,武龙,汪秋宽.高效产褐藻胶裂解酶菌株产酶条件优化及降解寡糖结构分析[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9

[10].范素琴,陈鑫炳,代增英,法希芹,董健.褐藻胶低聚糖的生物活性及其在水产制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肉类工业.2019

论文知识图

褐藻胶裂解酶ALYIII叁级结构...褐藻胶裂解基因的PCR扩增及连接...(a)β-D-露糖醛酸(M),(b)α-L...多糖1H-NMR图谱海带综合利用路线图(武文洁和樊文乐...在唯一碳源培养基...

标签:;  ;  ;  ;  ;  ;  ;  

褐藻胶论文_刘海超,李振铎,张健,王共明,赵云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