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保持间隔论文_尹杰,袁祥勇,黄希庭

导读:本文包含了记忆保持间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记忆,间隔,电位,意向,容量,背景,作用。

记忆保持间隔论文文献综述

尹杰,袁祥勇,黄希庭[1](2016)在《意向保持间隔对时间性前瞻记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两个实验来探讨意向保持间隔对时间性前瞻记忆的影响。实验一通过嵌入前瞻目标的背景任务来操纵保持间隔,实验二通过在背景任务之前加入不同时长的填充任务来改变意向保持间隔。结果发现,(1)背景任务中的保持间隔越长,前瞻记忆成绩越差;(2)背景任务中的保持间隔和填充任务的时长对前瞻记忆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成绩最好的为15min-2min组,最差的为15min-15min组。结果表明,背景任务和填充任务阶段对于个体保持前瞻意向可能有不同的功能。(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刘中华,周曙[2](2013)在《不同信息保持时间间隔下空间位置记忆的容量和事件相关电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改变记忆信息时的保持时间分析空间位置记忆的行为绩效和事件相关电位(ERPs)时空模式变化,探讨空间位置记忆的容量及脑加工机制。方法 15名健康受试者在5种不同记忆信息保持时间间隔(ISI)下从事空间位置记忆的延迟匹配样本任务,通过记录反应正确率计算其空间记忆容量,同时记录19通道的ERPs并统计参数映像分析。结果 5种不同ISI值时,记忆容量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0)=8.418,P=0.001)。随ISI值增加,空间位置记忆容量逐渐减少。统计参数映像分析表明,ISI=100 ms与ISI=500、1 000、1 500 ms保持阶段中相同时间段显着性差异主要在保持阶段开始早期(120~160 ms)的前额叶和顶叶部位,以ISI=100 ms与ISI=1 500 ms组比较时最明显,与ISI=1 000 ms组比较其次。ISI=1 000 ms与ISI=1 500 ms比较显着性差异也主要在保持阶段初期(120~160 ms)的额叶以及中期(340~380 ms)的右侧顶枕部和后期(780~820 ms)的顶部处。结论视觉空间位置记忆存在容量限制,它随信息ISI的延长而减少。额叶和顶叶是视觉空间记忆保持阶段的重要脑功能区。(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3年15期)

马天梅[3](2003)在《关于内-外倾与记忆保持间隔交互作用的一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E.Walker的活动减量理论,H.Eysenck推论,由于内倾者与外倾者内在唤醒水平的不同,会导致外倾者的短时保持成绩好,而内倾者的长时保持成绩好,即在内外倾与记忆保持间隔期之间存在交互作用。Howarth和Eysenck 1968年的实验证实了这一假设,但文献显示,同期存在正、反两方面的实验证据。本研究拟再现这一交互作用,以检验Eysenck的假设。 研究采用EPQ挑选内、外倾被试。实验采用2×5设计,自变量1为人格维度,分内倾和外倾两个水平;自变量2为识记后的保持间隔期,共5个水平,分别是间隔0、1、5、30分钟和24小时;因变量为记忆保持量。研究结果基本支持Eysenck的假设,在内-外倾与记忆保持间隔之间存在显着交互作用,同时在记忆保持间隔上有主效应。 但本研究的结果与Howarth和Eysenck的实验结果亦有所不同,其原因可能是在实验细节上的差别造成的。本文分析了这些差别,讨论了交互作用形成的可能原因,还讨论了这一结果与记忆保持量随时间延长而减少的基本理论之间的协调。(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03-05-01)

记忆保持间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改变记忆信息时的保持时间分析空间位置记忆的行为绩效和事件相关电位(ERPs)时空模式变化,探讨空间位置记忆的容量及脑加工机制。方法 15名健康受试者在5种不同记忆信息保持时间间隔(ISI)下从事空间位置记忆的延迟匹配样本任务,通过记录反应正确率计算其空间记忆容量,同时记录19通道的ERPs并统计参数映像分析。结果 5种不同ISI值时,记忆容量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0)=8.418,P=0.001)。随ISI值增加,空间位置记忆容量逐渐减少。统计参数映像分析表明,ISI=100 ms与ISI=500、1 000、1 500 ms保持阶段中相同时间段显着性差异主要在保持阶段开始早期(120~160 ms)的前额叶和顶叶部位,以ISI=100 ms与ISI=1 500 ms组比较时最明显,与ISI=1 000 ms组比较其次。ISI=1 000 ms与ISI=1 500 ms比较显着性差异也主要在保持阶段初期(120~160 ms)的额叶以及中期(340~380 ms)的右侧顶枕部和后期(780~820 ms)的顶部处。结论视觉空间位置记忆存在容量限制,它随信息ISI的延长而减少。额叶和顶叶是视觉空间记忆保持阶段的重要脑功能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记忆保持间隔论文参考文献

[1].尹杰,袁祥勇,黄希庭.意向保持间隔对时间性前瞻记忆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6

[2].刘中华,周曙.不同信息保持时间间隔下空间位置记忆的容量和事件相关电位分析[J].广东医学.2013

[3].马天梅.关于内-外倾与记忆保持间隔交互作用的一项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

论文知识图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解剖位置引自Monte1995p.807向上...唤醒水平与作业表现的关系引自Monte199...艾森克的人格层次模型引自Monte1995p.8...外倾者就是先天注者的既然人类的基因型...

标签:;  ;  ;  ;  ;  ;  ;  

记忆保持间隔论文_尹杰,袁祥勇,黄希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