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伴随模态分析论文-吴玲娟

拓展伴随模态分析论文-吴玲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拓展伴随模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拓展伴随模态分析,淡水羽,盐度锋面,季节变化

拓展伴随模态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吴玲娟[1](2007)在《孟加拉湾表层盐度季节变化和ENSO循环的拓展伴随模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析和拓展伴随模态分析方法研究孟加拉湾表层盐度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其主要特征是西北淡水羽(位于湾的西北部)和东北淡水羽(位于湾的东北部)的季节性演变。西北淡水羽始于7月初,8月底达到峰值,10月底转变为湾形淡水羽;湾形淡水羽集中分布在孟加拉湾的西北和东北沿岸附近,并在第2年1月转变为东北淡水羽。孟加拉湾北部的环流(地转流+Ekman漂流)对淡水羽的形成和演变起重要作用。Sverdrup环流,代表对风应力的正压响应,能部分解释除了秋季湾形淡水羽的东支之外淡水羽的形成机制和演变过程。海表淡水通量与淡水羽在空间上分布不一致:当孟加拉湾东北部的海表淡水通量急剧增加(减少)时,西北淡水羽(湾形淡水羽的东支)产生,所以海表淡水通量不是淡水羽的形成和演变的主要原因。此外,孟加拉湾周边河流的径流量可能只是淡水羽的主要淡水来源,而与淡水羽的形成和演变关系不大。初步研究了孟加拉湾北部盐度对海面高度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Ekman抽吸对孟加拉湾的海面高度异常起着主要作用,热量通量和淡水通量起次要作用。7-12月,孟加拉湾北部的淡水通量决定北部的海面比容高度异常;1-3月,热量通量对海面比容高度异常起主要作用;4-6月,热量通量和淡水通量在不同时空对孟加拉湾北部的海面比容高度异常起不同的作用。同样,采用拓展伴随模态分析方法研究ENSO循环的暖位相——El Nino,表明必须将中低纬度印度洋和太平洋海气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El Nino;证实了正是直接来自南北中纬度太平洋的异常西风爆发和海面风辐聚所驱动的近赤道异常表层海水东移和经向辐聚,而不是Kelvin波,造就了El Nino现象的增温信号。El Nino事件中海洋和大气具有明显不同的性态:气候系统中并不存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热带太平洋大气变异,但是的确存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热带太平洋海洋变异。总体上而言:El Nino事件早期主要是大气驱动海洋,晚期主要是海洋驱动大气。研究结果显示拓展伴随模态分析方法是研究ENSO循环和海洋水文特征形成机制的有力工具。(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07-05-01)

崔茂常,莫军,俞永强[2](2003)在《ENSO事件的拓展伴随模态分析(摘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研究ENSO事件的形成机理,本文再次对1979年以来太平洋及其相关海域的月平均海平面气压、海面水温、海面风应力和降水量资料实施拓展伴随模态分析。结果表明:厄尔尼诺事件意味着需要巨大能量使几乎整个太平洋范围的海面水温再分布,这样巨大的能量只有通过涵盖大部分太平洋的海气相互作用才能获得;正是直接来自中纬度海域的西风爆发和海面风幅聚而不是凯尔文波造就了厄尔尼诺所特有的增温信号;可能由温带爆发性气旋的平均降水减压效应引起的南、北中纬度太平洋的异常低压和主要源自南半球并受到亚洲大陆有限影响的中高纬度异常高压向亚澳大陆桥的移动是促成ENSO事件发生的叁大要素,叁者相互作用在中纬度太平洋形成异常西风导致较高到较低纬度的表层海水降温,在热带太平洋形成西风爆发和海面风幅聚导致近赤道中东太平洋显着增温,其结果是波及整个太平洋的异常暖水舌和钳形低温啮合在一起的海面水温再分布;总体上而言:ENSO事件的前期主要是大气驱动海洋,后期主要是海洋驱动大气。(本文来源于《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分会论文集》期刊2003-12-01)

崔茂常,乔方利,莫军[3](2003)在《厄尔尼诺现象与拓展伴随模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ENSO事件的形成机理,该文应用拓展伴随模态分析的新方法于1979年以来太平洋及其相关海域的月平均海平面气压、海面水温、海面风应力和降雨量资料。结果表明:厄尔尼诺事件意味着需要巨大能量的几乎整个太平洋范围的海面水温再分布,这样巨大的能量只有通过涵盖大部分太平洋的海气相互作用才能获得;正是直接来自中纬度海域的西风爆发和海面风幅聚而不是凯尔文波造就了厄尔尼诺所特有的增温信号;可能由温带爆发性气旋的平均降水减压效应引起的南、北中纬度太平洋的异常低压和主要源自南半球并受到亚洲大陆有限影响的中高纬度异常高压向亚澳大陆桥的移动是促成ENSO事件发生的叁大要素, 叁者相互作用在中纬度太平洋形成异常西风导致较高到较低纬度的表层海水降温艾克曼输送、在热带太平洋形成西风爆发和海面风幅聚导致近赤道中东太平洋显着增温,其结果是波及整个太平洋的异常暖水舌和钳形低温啮合在一起的海面水温再分布;总体上而言:ENSO事件的前期主要是大气驱动海洋、后期主要是海洋驱动大气。(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期刊2003-06-30)

拓展伴随模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深入研究ENSO事件的形成机理,本文再次对1979年以来太平洋及其相关海域的月平均海平面气压、海面水温、海面风应力和降水量资料实施拓展伴随模态分析。结果表明:厄尔尼诺事件意味着需要巨大能量使几乎整个太平洋范围的海面水温再分布,这样巨大的能量只有通过涵盖大部分太平洋的海气相互作用才能获得;正是直接来自中纬度海域的西风爆发和海面风幅聚而不是凯尔文波造就了厄尔尼诺所特有的增温信号;可能由温带爆发性气旋的平均降水减压效应引起的南、北中纬度太平洋的异常低压和主要源自南半球并受到亚洲大陆有限影响的中高纬度异常高压向亚澳大陆桥的移动是促成ENSO事件发生的叁大要素,叁者相互作用在中纬度太平洋形成异常西风导致较高到较低纬度的表层海水降温,在热带太平洋形成西风爆发和海面风幅聚导致近赤道中东太平洋显着增温,其结果是波及整个太平洋的异常暖水舌和钳形低温啮合在一起的海面水温再分布;总体上而言:ENSO事件的前期主要是大气驱动海洋,后期主要是海洋驱动大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拓展伴随模态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吴玲娟.孟加拉湾表层盐度季节变化和ENSO循环的拓展伴随模态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

[2].崔茂常,莫军,俞永强.ENSO事件的拓展伴随模态分析(摘要)[C].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分会论文集.2003

[3].崔茂常,乔方利,莫军.厄尔尼诺现象与拓展伴随模态分析[C].第十七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2003

标签:;  ;  ;  ;  

拓展伴随模态分析论文-吴玲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