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正常前列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前列腺,回波,磁共振,张量,蒙药,肉芽肿,生物碱。
正常前列腺论文文献综述
彭丽娜,张柏松,张健[1](2019)在《3.0T扩散张量成像与正常前列腺外周带的年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下正常成人前列腺外周带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及各项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与年龄变化的相关趋势。方法:根据年龄的不同分为3组:A组(15~30)岁,B组(31~50)岁,C组(≥51)岁,各搜集20例、共60例健康男性志愿者,分别行前列腺T2WI-FS扫描及DTI扫描,测量DTI扫描后外周带的ADC值和FA值,采用SPSS24.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不同年龄组间ADC和FA值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LSD法,ADC值和FA值与年龄相关性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3组前列腺外周带的平均ADC值和FA值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外周带的ADC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0.827,P<0.05),FA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796,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正常成人前列腺外周带的ADC和FA值有差异,且ADC值和FA值的变化与年龄具有相关性。(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药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郭亚收,徐晓峰,李楠,孙娜,段丽芳[2](2019)在《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低剂量镉对人类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低剂量镉作用于人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后其基因表达芯片数据的生物学网络调控及关键蛋白,为镉相关的前列腺癌发生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从基因芯片公共数据库(GEO)中下载19份基因芯片数据,其中经过低剂量镉处理的前列腺上皮细胞样本9例,对照10例,利用基因云-基因大数据分析(GCBI)实验平台、GenClip 2.0、Sytoscape 3.5.1等分析软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探讨差异基因的蛋白交互作用网络和生物学通路,从转录组角度阐述低剂量镉作用于正常人前列腺上皮细胞后其基因分子网络改变情况,及其可能涉及的分子生物学功能。结果:与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相比,共发现差异表达基因1 050(1.92%)个,主要涉及细胞生理过程、MAPK调节、细胞内信号转导的调控、免疫效应等生物学功能。HSP90AB1、BUB3和PRKAR1A基因为蛋白网络核心节点,且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与正常细胞的恶性转化有关。结论:低剂量镉作用于正常人前列腺上皮细胞后,能够导致基因改变,差异基因主要涉及细胞生理过程、MAPK调节、细胞内信号转导的调控、免疫效应等生物学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华男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张天明,李斌鑫,董玉,杨巧荷,赵昱[3](2018)在《蒙药复方协日嘎-4在正常和前列腺炎症模型大鼠血清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灌胃给予正常组和完全弗氏佐剂致前列腺炎症模型组大鼠相同剂量的蒙药复方协日嘎-4提取液,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小檗碱为对照品,在419nm波长处测定大鼠血清中总生物碱吸光度,计算并比较蒙药复方协日嘎-4在正常和完全弗氏佐剂致前列腺炎症模型大鼠血清中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显示3个批次正常组大鼠血清中总生物碱的平均含量分别是0.0639mg.mL-1、0.0658mg.mL-1、0.0673mg.mL-1;3个批次完全弗氏佐剂致前列腺炎症模型组大鼠血清中总生物碱的平均含量分别是0.0546mg.mL-1、0.0569mg.mL-1、0.0594mg.mL-1.说明蒙药复方协日嘎-4中总生物碱类成份对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症大鼠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为蒙药复方协日嘎-4治疗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张学平,宋超,李永响,乔梁[4](2018)在《PSA正常的黄色肉芽肿性前列腺炎伴前列腺增生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色肉芽肿性前列腺炎是一种前列腺良性疾病,有文献报道极少病例可转化为前列腺肿瘤。本文对PSA正常的黄色肉芽肿性前列腺炎伴前列腺增生一例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来源于《现代养生》期刊2018年08期)
徐全升,于明娟,张树良,李颖,郝慧苏[5](2017)在《公务员正常体检前列腺疾病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1 100例公务员正常体检前列腺疾病分析,提高公众无症状情况下健康体检意识。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体检中心受检的1 100例公务员前列腺疾病病例,所有病例根据有无主诉症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年龄分为40~49岁、50~59岁、60~69岁、70~82岁4个年龄段;体检结果以直肠超声(TRUS)、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直肠指检(DRE)叁者联合诊断为准,其中51例受检者接受前列腺穿刺术或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取得病理结果,总结不同组别不同年龄段的前列腺疾病的患病率及患病率的变化趋势。结果有症状组前列腺增生患病率较无症状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年龄增长重度增生明显增加,2组70~82岁前列腺增生患病率均达到100%,只是有症状组重度增生比例明显增加。2组前列腺钙化患病率随年龄增长都略有增加,无症状组40~49岁、60~69岁患病率比有症状组高,2组患病率在不同年龄组高低有交叉。2组总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前列腺囊肿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无增加趋势,有症状组患病率与无症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前列腺癌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明显增加,且2组均集中在60~69、70~82岁,有症状组患病率与无症状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健康生活方式对前列腺增生、前列腺钙化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不支持对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有明显影响;无症状组公务员受检者前列腺增生、前列腺钙化的高患病率应引起重视,在没有症状情况下每年前列腺常规检查是很有必要性的。(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7年20期)
P.J.De,Visschere,A.Vral,G.Perletti,E.Pattyn,M.Praet[6](2017)在《前列腺内正常、良性和恶性病变的多模态MR成像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目的确定正常、良性和恶性前列腺病变的多模态MR成像(mpMRI)特性。方法随机从10例前列腺癌(PC)病人中选择根治性切除的56个全包埋组织病理学标本,与相应的横断面mpMRI影像进行匹配。活检前进行的mpMRI包括T_2加权成像(T_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成像(DCE)和MR波谱成像(MRS)。结果每个前列腺标本都观(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7年04期)
张丹卉,时惠平,赵志强,李继元,宋宏涛[7](2017)在《正常成人前列腺外周带的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年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正常成人前列腺外周带扩散峰度成像(DKI)相关参数与年龄相关性变化趋势。方法将67名符合纳入标准的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成3组:A组(15~30岁,n=26),B组(31~50岁,n=20),C组(≥51岁,n=21)。对所有志愿者行MRI常规序列扫描及DKI扫描,应用扩散峰度模型分析得出平均扩散峰度(MK)、平均扩散系数(MD)及各向异性分数(FA)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前列腺外周带左、右两侧各参数之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ANOVA)及LSD法对各参数在不同年龄段前列腺外周带中的差异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各参数与年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MK、MD和FA值在左、右两侧前列腺外周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外周带的MK值分别为0.714±0.058、0.682±0.057、0.584±0.046;MD值分别为(1.781±0.183)、(1.937±0.234)、(2.323±0.314)μm~2/ms;FA值分别为0.207±0.033、0.183±0.016、0.154±0.026,不同年龄组外周带的MK、MD和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外周带MK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811,P<0.05),FA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691,P<0.05),而MD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0.785,P<0.05)。结论正常成人前列腺外周带的MK、MD和FA值与年龄相关,随年龄的增长,MK、FA值呈降低趋势,而MD值呈升高趋势。(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陈雯,张建飞,刘秀芹[8](2017)在《正常前列腺~(18)F-FDG PET/CT显像的FDG摄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正常前列腺~(18)F-FDG PET/CT显像中的放射性摄取范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6年1月于北京医院因非前列腺疾病而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的男性患者83例,年龄20~91岁,平均(60±18)岁。分析其PET/CT图像的影像学特征。采用感兴趣区(ROI)技术获得前列腺最大及平均FDG标准化摄取值(SUV)即SUVmax及SUVavg,并在最大横断层面测定前列腺直径。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对前列腺SUVmax、SUVavg与患者的年龄及前列腺大小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正常前列腺SUVmax平均值为2.3±0.4,SUVavg平均值为1.6±0.3,前列腺直径平均值为(4.4±0.7)cm。前列腺大小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r=0.365,P<0.05),而前列腺SUV值(SUVmax及SUVavg)与年龄、前列腺大小无显着相关关系(P>0.05)。结论正常前列腺体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但其在~(18)F-FDG PET/CT上的FDG摄取值并不受年龄及前列腺大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7年16期)
刘益洋[9](2017)在《请正视现在“正常”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一文中研究指出门诊时,有患者诉其现在的年龄是68岁,最近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之前是正常的)升高至5.2纳克/毫升。医生在一个月后又再次对他进行了化验,现在达到了正常的3.3纳克/毫升,问还有必要对此进行关注吗?人们对常规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本文来源于《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期刊2017年02期)
辛建英,邵显敏,门永超,高珊珊,王锡臻[10](2016)在《前列腺正常外周带ESWAN成像加龄性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正常男性前列腺外周带ESWAN成像的相位值、磁矩值、R2*值、T2*值随年龄的变化规律,探讨ESWAN评估外周带加龄性变化的可行性。方法:对65名正常男性行前列腺多回波采集重度T2*加权叁维梯度回波(ESWAN)成像,测量外周带的相位值、磁矩值、R2*和T2*值,研究对象按照年龄不同分为青年、中年及老年叁组,分析各组的ESWAN指标及其年龄相关性。结果:青、中、老年组外周带R2*值分别为15.43±2.71 Hz、16.49±3.53 Hz、20.67±5.30 Hz(F=9.402,P=0.000),T2*值依次为73.13±17.22 ms、65.56±20.15 ms、49.73±15.74 ms(F=8.433,P=0.001),磁矩值为1721.0±126.1、1489.3±247.7、1556.1±273.9(F=4.773,P=0.012);各组间相位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04,P=0.45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外周带R2*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0.477,P=0.000),而T2*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510,P=0.000)。同时相位值、磁矩值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均显示无相关性(r=-0.095,P=0.452;r=-0.126,P=0.316)。结论:正常男性前列腺外周带ESWAN成像与年龄具有相关性,R2*、T2*值能反映外周带的加龄性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正常前列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低剂量镉作用于人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后其基因表达芯片数据的生物学网络调控及关键蛋白,为镉相关的前列腺癌发生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从基因芯片公共数据库(GEO)中下载19份基因芯片数据,其中经过低剂量镉处理的前列腺上皮细胞样本9例,对照10例,利用基因云-基因大数据分析(GCBI)实验平台、GenClip 2.0、Sytoscape 3.5.1等分析软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探讨差异基因的蛋白交互作用网络和生物学通路,从转录组角度阐述低剂量镉作用于正常人前列腺上皮细胞后其基因分子网络改变情况,及其可能涉及的分子生物学功能。结果:与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相比,共发现差异表达基因1 050(1.92%)个,主要涉及细胞生理过程、MAPK调节、细胞内信号转导的调控、免疫效应等生物学功能。HSP90AB1、BUB3和PRKAR1A基因为蛋白网络核心节点,且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与正常细胞的恶性转化有关。结论:低剂量镉作用于正常人前列腺上皮细胞后,能够导致基因改变,差异基因主要涉及细胞生理过程、MAPK调节、细胞内信号转导的调控、免疫效应等生物学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正常前列腺论文参考文献
[1].彭丽娜,张柏松,张健.3.0T扩散张量成像与正常前列腺外周带的年龄相关性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9
[2].郭亚收,徐晓峰,李楠,孙娜,段丽芳.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低剂量镉对人类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9
[3].张天明,李斌鑫,董玉,杨巧荷,赵昱.蒙药复方协日嘎-4在正常和前列腺炎症模型大鼠血清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比较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张学平,宋超,李永响,乔梁.PSA正常的黄色肉芽肿性前列腺炎伴前列腺增生一例[J].现代养生.2018
[5].徐全升,于明娟,张树良,李颖,郝慧苏.公务员正常体检前列腺疾病现状分析[J].河北医药.2017
[6].P.J.De,Visschere,A.Vral,G.Perletti,E.Pattyn,M.Praet.前列腺内正常、良性和恶性病变的多模态MR成像特性研究[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7
[7].张丹卉,时惠平,赵志强,李继元,宋宏涛.正常成人前列腺外周带的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年龄相关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7
[8].陈雯,张建飞,刘秀芹.正常前列腺~(18)F-FDGPET/CT显像的FDG摄取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7
[9].刘益洋.请正视现在“正常”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2017
[10].辛建英,邵显敏,门永超,高珊珊,王锡臻.前列腺正常外周带ESWAN成像加龄性变化规律研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