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加速度论文_王亚磊,崔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振动加速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加速度,传感器,加速度计,阵列,测试,噪声,构型。

振动加速度论文文献综述

王亚磊,崔磊[1](2019)在《环境振动检测仪振动计权加速度级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环境振动检测仪校准项目中,其各测量点输出值与理论值的偏差是关键参数。本文针对环境振动检测仪计量特性,选用低频振动校准装置进行校准,以"环境振动检测仪振动计权加速度级"为例给出了不确定评定实例。(本文来源于《计量与测试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余龙焕,邱志成,张宪民[2](2019)在《基于加速度反馈的平面3-■柔性并联机器人自激振动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平面3-■柔性并联机器人在精密定位、物料搬运、宏微结合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其在运行到某些区域时容易产生自激振动,这极大地影响了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为了有效抑制并联机器人的自激振动,在并联机器人试验平台上搭建了振动加速度测量系统,利用加速度传感器和伺服电动机实现闭环反馈以及自激振动主动控制。对平面3-■柔性并联机器人特定奇异位置自激振动的机理进行分析,考虑加速度信号滤波以及信号传输和处理等因素引起的相位滞后,采用移相技术,给出了基于加速度反馈的控制算法,对平面3-■柔性并联机器人的自激振动进行了主动控制试验研究。理论和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加速度反馈的主动控制方法能够在奇异位置处有效抑制并联机器人的自激振动。(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21期)

胥梓夏[3](2019)在《关于改善谐振梁加速度计振动特性的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惯导系统应用环境往往十分恶劣,主要表现为高强度振动、快速温变等。该环境对加速度计的综合测试性能带来较大影响。针对改善振动性能的问题,对谐振梁加速度计力学模型和压膜阻尼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减小阻尼间隙可增大压膜阻尼,且压膜阻尼是影响振动性能的主要因素。保持敏感质量与上下阻尼板之间阻尼间隙的一致或减小阻尼间隙可提高振动性能,对改善谐振梁加速度计的环境适应性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孙魁,程绍革,朱毅秀[4](2019)在《既有混凝土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动力特性及加速度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抗震设防水平不高、抗震构造措施设置不足且已经服役多年的低延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模型为研究对象,为捕捉在低强度振动中砌体填充墙与主体框架开裂行为以及框架自身发生开裂导致动力特性变化,采用强度小、持时短的白噪声进行扫频。采用自然激励技术和特征系统实现算法对试验加速度信号进行分析,识别出试验模型完备模态;采用小波变换提取各阶模态的楼层加速响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特征系统实现算法适用于低强度振动中的动力特性识别;高阶模态对既有框架结构加速度响应贡献显着。(本文来源于《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期刊2019-10-18)

刘胜军,程成,沈辰,龚乐乐,蔡新景[5](2019)在《用振动法监测变压器铁心状况时加速度传感器的最佳位置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铁心松动是变压器的常见故障。当铁心松动时,由硅钢片磁致伸缩引起的铁心振动信号发生变化,传递到箱体表面的振动信号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可通过分析箱体表面振动信号(即振动法)来监测变压器铁心状况。本文采用加速度传感器对一台空载调压器进行多测点振动特性测试,分析了典型测点振动信号的频谱特性,根据箱体上振动信号幅值与电压平方关系,找到监测铁心状况时最佳传感器的布置区域。由于调压器的结构类似一般绕线式异步电动机,且使其工作于制动状态下,故其作用原理与变压器基本原理相似。因此,本文的分析和结论可为振动法监测变压器运行状况的现场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电气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闫琦,杨冬梅,张凤云,武彦君,张建红[6](2019)在《基于CEEMDAN-SSA的MEMS加速度计振动噪声抑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以MEMS加速度计制成的倾角传感器在倾角测量中易受到载体振动噪声干扰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自适应噪声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和奇异谱分析(SSA)结合的MEMS加速度计信号降噪方法。CEEMDAN方法能够按照信号自身尺度自适应地进行信号分解,保留趋势分量后使用模态相关准则分离噪声层和信号层。使用SSA方法对信号层内低频噪声进行处理,根据奇异值所占比例选择有效秩阶数进行信号去噪,最后将去噪后信号与趋势分量相加得到降噪后的加速度计信号。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其他方法的对比证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消除噪声的干扰恢复原始信号。(本文来源于《火力与指挥控制》期刊2019年08期)

赵天贺,汪伟,陈海龙[7](2019)在《平面叁轴加速度传感器阵列振动测试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加速度传感器阵列测试高频多维线振动与角振动共同存在的复杂六自由姿态振动过程中,立体空间内配置的传感器阵列占用空间较大,多个单轴加速度传感器的应用引入多个安装误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在平面内配置的应用叁轴加速度传感器的阵列方案。设计了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角速度解算模型,载体坐标系叁轴角速度解算误差平均为为10~(-5) g左右,标准差为10~(-3) g,符合解算标准。通过针对振动测试系统设计的相关试验,验证了系统的实用性,并针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了下一步工作方向,在传感器振动测试相关研究方面提供了借鉴。(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9年15期)

王体强,王永志,袁晓铭,汤兆光,王海[8](2019)在《基于振动台试验的加速度积分位移方法可靠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体应变变形是土工测试技术的重要难题之一,加速度积分位移是目前动荷载下原位监测和模型试验中认识土体剪应变响应的一种普遍方法,但缺乏验证与可靠性研究。设计砂质边坡-摇臂-质量块振动台模型试验,实测两地震荷载下多组工况的质量块加速度与位移响应时程,探讨了4种代表性方法求解动态、永久位移的可靠性及偏转影响。结果表明,动态位移求解采用高通滤波是一种可靠途径且受积分方式影响较小,各方法在动态位移工况中积分位移与实测相比,峰值平均误差小于等于25%;双拟法积分位移发生严重偏离,与函数形式和处理过程相关。永久位移求解采用高通滤波导致加速度低频成分缺失而无法得到永久位移;双拟法积分位移与实测相比吻合较好,两地震荷载中误差分别为7%和5%;偏转对动态位移求解可靠性影响较小,但对永久位移影响严重,双拟法呈现发散而失真。试验方法与结论,对认识加速度积分位移求取土体剪应变的可靠性和合理选取数据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S1期)

张丹,吴志坚,梁庆国,赵多银,梁超[9](2019)在《黄土斜坡坡面位移和加速度响应特性的振动台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平凉崆峒区黄土塬斜坡为原型,开展含裂隙黄土斜坡和不含裂隙黄土斜坡的对比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地震荷载作用下黄土斜坡坡面位移和加速度响应规律。通过叁维光学测量分析系统,高精度、实时获得斜坡表面的变形量。试验表明:随着输入地震荷载的增加,含裂隙黄土斜坡和不含裂隙黄土斜坡坡面PGD均呈现出随着坡高的增加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在相同地震波输入下,水平向加载作用下坡面峰值位移略大于垂直向加载,有裂隙斜坡坡肩处位移值约为无裂隙斜坡的1.5倍。通过对比坡面不同高度处的PGA放大系数,表明两类斜坡水平向的加速度放大效应大于垂直向放大效应,并在坡肩达到最大值,呈现出高程效应与趋表效应;有裂隙斜坡坡肩处的PGA放大系数明显大于无裂隙斜坡。(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2期)

赵天贺,汪伟,陈海龙[10](2019)在《基于平面加速度传感器阵列振动测试的可拆卸传感器安装板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加速度传感器阵列系统进行姿态测试在航空航天、机器人和振动测试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传感器的安装是工程应用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加速度传感器阵列安装板存在体积大、构型不可调节等不足,严重影响传感器阵列在工程中的应用。通过对传统安装结构进行分析,设计了一种基于平面加速度传感器阵列姿态测试的可拆卸传感器安装板。该安装结构包括传感器固定底座和阵列支撑板,能够实现灵活调整平面内加速度传感器阵列构型的目的。将安装有加速度传感器的安装板固定在角速度旋转台上,得到了稳定可靠的传感器电压输出,验证了安装板的实用性。该安装板的设计对构型设计及系统的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新技术新工艺》期刊2019年05期)

振动加速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平面3-■柔性并联机器人在精密定位、物料搬运、宏微结合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其在运行到某些区域时容易产生自激振动,这极大地影响了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为了有效抑制并联机器人的自激振动,在并联机器人试验平台上搭建了振动加速度测量系统,利用加速度传感器和伺服电动机实现闭环反馈以及自激振动主动控制。对平面3-■柔性并联机器人特定奇异位置自激振动的机理进行分析,考虑加速度信号滤波以及信号传输和处理等因素引起的相位滞后,采用移相技术,给出了基于加速度反馈的控制算法,对平面3-■柔性并联机器人的自激振动进行了主动控制试验研究。理论和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加速度反馈的主动控制方法能够在奇异位置处有效抑制并联机器人的自激振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振动加速度论文参考文献

[1].王亚磊,崔磊.环境振动检测仪振动计权加速度级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研究[J].计量与测试技术.2019

[2].余龙焕,邱志成,张宪民.基于加速度反馈的平面3-■柔性并联机器人自激振动控制[J].机械工程学报.2019

[3].胥梓夏.关于改善谐振梁加速度计振动特性的方法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9

[4].孙魁,程绍革,朱毅秀.既有混凝土框架结构振动台试验动力特性及加速度响应[C].第2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2019

[5].刘胜军,程成,沈辰,龚乐乐,蔡新景.用振动法监测变压器铁心状况时加速度传感器的最佳位置选择[J].电气技术.2019

[6].闫琦,杨冬梅,张凤云,武彦君,张建红.基于CEEMDAN-SSA的MEMS加速度计振动噪声抑制方法[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9

[7].赵天贺,汪伟,陈海龙.平面叁轴加速度传感器阵列振动测试方法研究[J].电子测量技术.2019

[8].王体强,王永志,袁晓铭,汤兆光,王海.基于振动台试验的加速度积分位移方法可靠性研究[J].岩土力学.2019

[9].张丹,吴志坚,梁庆国,赵多银,梁超.黄土斜坡坡面位移和加速度响应特性的振动台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9

[10].赵天贺,汪伟,陈海龙.基于平面加速度传感器阵列振动测试的可拆卸传感器安装板设计[J].新技术新工艺.2019

论文知识图

滚筒截割顶板层摇臂摆动时域波形图水下航行器模型(BeTSSi-Sub)示意图分量1PF(t)和2PF(t)的瞬时频率谱参考轴瞬时转速第2个PF分量的包络阶次谱第1个PF分量的包络阶次谱

标签:;  ;  ;  ;  ;  ;  ;  

振动加速度论文_王亚磊,崔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