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一次性封排结构的真空灭弧室论文和设计-李新益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完全一次性封排结构的真空灭弧室,涉及高压电器,旨在解决现有的真空灭弧室触头相对易损坏,影响使用效果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触头组件以及连接触头组件的动静杆组,所述触头组件包括两个对称的分触头,所述分触头包括触头座、固定于触头座上的触头托、固定于触头座背离触头托一侧的触头,所述触头托连接动静杆组,且开设有朝向触头座一侧呈开口结构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一端抵接触头座,另一端抵接于在容纳腔远离触头座的一侧。本实用新型的完全一次性封排结构的真空灭弧室,其触头更佳不易损坏,从而使用效果更佳。

设计方案

1.一种完全一次性封排结构的真空灭弧室,包括壳体(1)、设置于壳体(1)内的触头组件以及连接触头组件的动静杆组(3),所述动静杆组(3)包括滑移连接于壳体(1)的动导电杆(31)以及固定于壳体(1)的静导电杆(32),所述触头组件包括两个对称的分触头(2),两个所述分触头(2)分别连接于动导电杆(31)和静导电杆(32),其特征在于:所述分触头(2)包括触头座(21)、固定于触头座(21)上的触头托(22)、固定于触头座(21)背离触头托(22)一侧的触头(23),所述触头托(22)连接动静杆组(3),且开设有朝向触头座(21)一侧呈开口结构的容纳腔(221),所述容纳腔(221)内设置有加强筋(24),所述加强筋(24)一端抵接触头座(21),另一端抵接于在容纳腔(221)远离触头座(21)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完全一次性封排结构的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座(21)、触头托(22)、触头(23)以及容纳腔(221)分别呈圆柱状,且同中心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完全一次性封排结构的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24)纵截面呈工型,且和触头托(22)同中心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完全一次性封排结构的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托(22)沿中心轴线穿设固定有连接螺杆(41),所述触头(23)沿中心轴线穿设有铆接销钉(42),所述连接螺杆(41)和铆接销钉(42)相向端连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完全一次性封排结构的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24)朝向触头座(21)的一端端面开设有调稳槽(241),所述调稳槽(241)朝向触头座(21)一侧呈开口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完全一次性封排结构的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221)远离触头座(21)的一侧开设有嵌设槽(222),所述嵌设槽(222)朝向触头座(21)的一侧连通容纳腔(221),所述加强筋(24)一端嵌设于嵌设槽(222)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完全一次性封排结构的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托(22)上开设有若干斜开道(223),所述斜开道(223)连通容纳腔(221)和触头托(22)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完全一次性封排结构的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呈中空结构的陶瓷外壳(11)以及设置于陶瓷外壳(11)内围设于触头组件的屏蔽铜套(17),所述屏蔽铜套(17)的外壁环绕成型有抵接环(171),所述陶瓷外壳(11)内壁环绕成型有契合抵接环(171)的限位环台(111),所述抵接环(171)抵接于限位环台(111)背离静导电杆(32)一侧。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电器,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完全一次性封排结构的真空灭弧室。

背景技术

高压真空的断路器是高压开关成套装置中的核心部件,是用于控制和保护电力系统的电器设备,真空灭弧室作为高压真空断路器的核心部件,通过高压真空断路器操作机构的动作,控制真空灭弧室内的动静触头件的接通、断开,从而实现断路器关合和断开电流。为提高生产真空灭弧室大多采用真空炉一次封排工艺,即在真空炉中排气、烘烤和器件封口一次完成。有些真空灭弧室采用零件总体装配和自定位结构设计,工艺简单,节省了钎焊和检漏的工作量,减小能耗提高效率。

公开号为CN102354632A的专利-真空灭弧室及采用该真空灭弧室的真空断路器,其包括由上端主触头和上弧触头构成的上触头和由下端主触头和下弧触头构成的下触头。上弧触头和下弧触头均采用抗熔焊的触头材料。上弧触头通过上导电杆与上端主触头连接,下弧触头固定在下端主触头上。上导电杆的一端固定有上弧触头,而下导电杆的一端固定有下端主触头。上导电杆通过其上的表带触指与上端主触头导通。在上导电杆的上端设置有限位垫,在限位垫上设置有上触头簧。

上述专利公开了一种真空灭弧室,其同市面存在的大多真空灭弧室,在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触头受合分闸产生的电流、电压以及动静触头碰撞力影响,相对易损坏的问题,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完全一次性封排结构的真空灭弧室,其触头更佳不易损坏,从而使用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完全一次性封排结构的真空灭弧室,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触头组件以及连接触头组件的动静杆组,所述动静杆组包括滑移连接于壳体的动导电杆以及固定于壳体的静导电杆,所述触头组件包括两个对称的分触头,两个所述分触头分别连接于动导电杆和静导电杆,所述分触头包括触头座、固定于触头座上的触头托、固定于触头座背离触头托一侧的触头,所述触头托连接动静杆组,且开设有朝向触头座一侧呈开口结构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一端抵接触头座,另一端抵接于在容纳腔远离触头座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触头托可以说呈杯状,分触头分属于纵向磁场触头,足够的纵向磁场作用下,使用时的电弧斑点在电极触头表面均匀分布,触头表面相对不会产生局部严重融化,从而有效减小分触头损坏的几率;又因为在容纳腔内设置有加强筋,所以可以利用其对触头座做支撑,所以当分触头发生碰撞时,可以利用加强筋做缓冲分力,减小触头座,即分触头的损坏几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触头座、触头托、触头以及容纳腔分别呈圆柱状,且同中心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分触头设置原柱状,是为了减小触头开断的电流,增大触头直径延缓电弧斑点形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筋纵截面呈工型,且和触头托同中心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的抵接支撑面相对更大,且因为其中心轴线和触头托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所以其支撑时受力更为均匀,支撑加强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触头托沿中心轴线穿设固定有连接螺杆,所述触头沿中心轴线穿设有铆接销钉,所述连接螺杆和铆接销钉相向端连接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触头的各部分通过连接螺杆和铆接销钉相互连接实现装配固定成为整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筋朝向触头座的一端端面开设有调稳槽,所述调稳槽朝向触头座一侧呈开口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即便触头座朝向加强筋的面存在部分位置不够平整,也因为调稳槽的存在可以缓解这一问题,防止加强筋和触头座抵接不够平整而影响支撑加强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纳腔远离触头座的一侧开设有嵌设槽,所述嵌设槽朝向触头座的一侧连通容纳腔,所述加强筋一端嵌设于嵌设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可采用嵌设于嵌设槽内和触头托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触头托上开设有若干斜开道,所述斜开道连通容纳腔和触头托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触头托可以产生多个感生磁场,并相互抵消削弱,以减小生成的感应电流,进一步减小分触头的损坏几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包括呈中空结构的陶瓷外壳以及设置于陶瓷外壳内围设于触头组件的屏蔽铜套,所述屏蔽铜套的外壁环绕成型有抵接环,所述陶瓷外壳内壁环绕成型有契合抵接环的限位环台,所述抵接环抵接于限位环台背离静导电杆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屏蔽铜套安装时,可以通过抵接环抵住限位环台的方式做初步固定,方便安装;同时抵接环可以被限位环台阻挡朝向静导电杆一侧移动,防止其和壳体的端部结构接触,而影响屏蔽效果并因为电传导而产生其他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触头包括两个分触头,分触头包括触头座以及设置在触头座上的触头托,触头托开设朝向触头座侧开口的容纳腔;由于触头托可以说呈杯状,分触头分属于纵向磁场触头,足够的纵向磁场作用下,使用时的电弧斑点在电极触头表面均匀分布,触头表面不会产生局部严重融化,从而有效减小分触头损坏的几率;

2、在容纳腔内设置加强筋,加强筋一端抵接触头座,另一端抵接触头托,从而增强触头的整体强度,减小触头座碰撞时的损坏几率,从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用以展示整体结构;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触头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纵剖面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以展示容纳槽的结构;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以展示限位环台和抵接环的结构。

图中:1、壳体;11、陶瓷外壳;111、限位环台;12、封接环;13、盖板;14、导向套;15、波纹管;16、波纹管屏蔽罩;17、屏蔽铜套;171、抵接环;2、分触头;21、触头座;22、触头托;221、容纳腔;222、嵌设槽;223、斜开道;23、触头;24、加强筋;241、调稳槽;3、动静杆组;31、动导电杆;32、静导电杆;41、连接螺杆;42、铆接销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完全一次性封排结构的真空灭弧室,参照图1,包括壳体1、设置于壳体1内的触头组件以及连接触头组件的动静杆组3。

壳体1包括呈中空管状的陶瓷外壳11,在陶瓷外壳11的上下端分别固定有封接环12,在封接环12上套设并于陶瓷外壳11上固定有盖板13。动静杆组3包括动分别沿陶瓷外壳11的中心轴线穿设盖板13的动导电杆31和静导电杆32,动导电杆31外套设有可相对滑动的绝缘的导向套14,导向套14固定于盖板13。动导电杆3外还套接有波纹管15,波纹管15套设于导向套14外,一端固定盖板13,另一端连接有固定有波纹管屏蔽罩16,波纹管屏蔽罩16一端套接固定动导电杆31。

参照图1和图4,触头组件包括两个呈上下(建立于图1)对称的分触头2,两个分触头2分别固定于动导电杆31和静导电杆32的相向端。壳体1还包括套设于触头组件外的屏蔽铜套17,屏蔽铜套17外壁环绕成型有抵接环171;在陶瓷外壳11的内壁环绕成型有契合抵接环171的限位环台111;抵接环171落在限位环台111背离静导电杆32的一侧。抵接环171和限位环台111的设置可以用于阻挡屏蔽铜套17朝向静导电杆32移动,并用于对屏蔽铜套17做初步定位,方便装配加工出本实用新型。

波纹管屏蔽罩16罩设于波纹管15的一端直径大于屏蔽铜套17的内径,阻止屏蔽铜套17朝向动导电杆31一侧移动,并配合限位环台111对屏蔽铜套17做限制。限制屏蔽铜套17朝向导电杆侧移动,可阻止其抵接封接环12,阻断感生电流的传导。

参照图2,分触头2包括触头座21,在触头座21的上部(建立于图2)设置有触头托22,在触头座21的下部设置有触头23。

其中触头托22背离触头座21的一侧固定于动\/静导电杆;在触头托22内开设有容纳腔221,容纳腔221朝向触头座21一侧呈开口结构,在容纳腔221内设置有加强筋24,加强筋24一端抵接于触头座21,另一端抵接于容纳腔221远离触头座21的一侧。

由于触头托22可以说呈杯状,分触头分属于纵向磁场触头,足够的纵向磁场作用下,使用时的电弧斑点在电极触头表面均匀分布,触头表面不会产生局部严重融化,从而有效减小分触头2损坏的几率;又因为在容纳腔221内设置有加强筋24,所以可以利用其对触头座21做支撑,所以当分触头2发生碰撞时,可以利用加强筋24做缓冲分力,减小触头座21,即分触头2的损坏几率。

参照图2,触头座21、触头托22、触头23以及容纳腔221分别呈圆柱状,且圆柱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之所以将分触头2设置原柱状,是为了减小触头开断的电流,增大触头直径延缓电弧斑点形成。

为了增强加强筋24的支撑加强效果,将其设置为工型(纵截面),且和触头托22同中心轴。此时加强筋24受力相对更均匀,从而支撑加强效果更佳。

参照图2,触头托22上沿中心轴穿设固定有连接螺杆41;在触头23上沿中心轴线穿设有铆接销钉42,铆接销钉42成型契合连接螺杆41的螺纹槽,两者于加强筋24内相互螺纹连接固定,以将分触头2的各个结构连接固定。由于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所以分触头装配加工方便。

参照图2,考虑到触头座21或加强筋24加工时端面平整度问题,在加强筋24朝向触头座21的一端开设有调稳槽241,调稳槽241朝向触头座21的一侧呈开口结构。此时加强筋24抵接触头座21时,两者接触面即便存在少许不平整,其也相对难以导致加强筋24端面倾斜于触头座21端面的问题,从而优化加强筋24的使用效果。

参照图2和图3,为防止加强筋24在容纳腔221内径向移动,在触头托22内开设有契合加强筋24远离触头座21一端的嵌设槽222,嵌设槽222朝向容纳腔221的一侧呈开口结构;加强筋24安装后一端嵌设于嵌设槽222内。

参照图2,在触头托22侧面开设多个斜开道223,斜开道223连通容纳腔221和的触头托22的外侧。斜开道223的开设,使得触头托22可以产生多个感生磁场,并相互抵消削弱,以减小生成的感应电流,进一步减小分触头2的损坏几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完全一次性封排结构的真空灭弧室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164972.9

申请日:2019-07-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895968U

授权时间:20200103

主分类号:H01H33/664

专利分类号:H01H33/664

范畴分类:38C;

申请人:旭格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旭格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1400 上海市奉贤区南奉公路2106号

发明人:李新益;高云雅

第一发明人:李新益

当前权利人:旭格威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代理人:谢绪宁;薛赟

代理机构:11508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完全一次性封排结构的真空灭弧室论文和设计-李新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