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风险知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知觉,风险,驾驶人,生民,体育,旅游,消费行为。
风险知觉论文文献综述
胡荣,朱诗辰[1](2019)在《民宿消费的知觉风险维度研究——以南京大学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民宿消费具有不同于普通民宿消费的市场特征和消费者行为,对大学生民宿消费知觉风险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民宿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文章探索了大学生民宿消费知觉风险维度,并对各维度的知觉风险进行了测量。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民宿消费的知觉风险包含时间风险、生理风险、绩效风险、心理风险、财务风险和社会风险六个维度;其中社会风险是首次提出,并被证实是大学生在网上预订民宿时知觉到的风险水平中较高的因素。(本文来源于《江苏商论》期刊2019年07期)
初鑫男[2](2019)在《基于视知觉特性认知的驾驶人违规使用手机行为安全风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出现“机不离手”、“手不离机”的现象。手机无处不在,如影随形,为人们提供诸多便利,但也带来诸多困扰,如驾驶车辆时违规使用手机。该行为严重占据驾驶人的视觉资源,近年来驾驶时违规使用手机已成为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现阶段,驾驶使用手机对驾驶行为及安全研究存在缺少与个体属性相关性分析、手机操作内容不全面、视觉表征参数少、安全评估不完善等问题。为此,本文以违规使用手机驾驶安全性为研究对象,以驾驶使用手机现状调查与个体相关性分析为理论依据,揭示驾驶人违规使用手机时对应的视觉行为特征,构建驾驶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集,研究驾驶时违规使用手机的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研究成果在规范驾驶人行车行为、减少因违规使用手机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和安全辅助驾驶系统设计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为了解驾驶人驾驶过程中使用手机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违规使用手机数据,对使用手机现状与受访者个体属性进行Person相关分析,以此识别驾驶人使用手机的影响因素。其次,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分析,选取正常驾驶、拨打电话、收发信息、看视频、刷朋友圈等与手机相关的5种驾驶状态,制定违规使用手机的驾驶实验方案,获取不同驾驶状态下的视觉参数,依据视觉参数数据特征,采用拉依达准则剔除异常数据;结合数据特点,引入联合频数分布直方图,为驾驶人注视区域的动态划分奠定基础。然后,对动态视觉行为理论进行了梳理,选取适合本实验的注视与扫视的区分标准,初步选取视觉参数;在数据预处理基础上,将k-means聚类算法和层次聚类算法运用于注视区域的划分,通过对比分析,优选动态注视区域划分的划分方案;基于此,从注视、扫视、眨眼及瞳孔等4个维度分析违规使用手机对驾驶人视觉行为的影响,并以此构建驾驶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集。最后,以5种驾驶状态对视觉参数的影响为基础,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研判不同驾驶过程的安全等级;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实现对不同驾驶状态的检测;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和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构建使用手机驾驶实时安全风险评估模型。(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5)
姜梅英[3](2019)在《基于体育旅游风险知觉消费行为的测量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加快完成我国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目标,全面分析我国居民在体育旅游过程中的出现的各种消费行为,大幅度推动我国体育消费发展,文章对城镇居民的体育旅游风险知觉消费行为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体育旅游消费风险知觉在性别和婚姻两个方面上未出现明显差异,在教育文化层次方面上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体育旅游消费者的风险知觉水平与其性别、婚姻的关联不显着,与其教育文化层次的关联则较为显着。本文研究结论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更好地满足我国旅游者在体育层面的消费需求。(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家》期刊2019年04期)
王晓磊,蒋雨潼,韦鑫,朱诗辰[4](2019)在《大学生民宿消费的知觉风险现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假日经济的蓬勃发展,国民大众的消费观念转型提升,民宿行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此同时,民宿业消费问题也日益增多,如何规范行业发展,如何保证消费者的民宿消费权益,也成了社会关心的一大问题。本文从大学生视角出发,通过对南京地区大学生民宿消费情况调查研究,提出改善民宿发展的相关建议及对策,为开发大学生消费市场,改进民宿的营销模式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本文来源于《市场周刊》期刊2019年04期)
郑进[5](2018)在《社会距离:化工区民众环境风险知觉折扣及其生成——以湘中X市Z化工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受环境问题影响核心区域民众的环境风险知觉偏低现象受到学界关注,已有结构化解释虽建树颇多但力有未逮之处。通过对Z地50年来民众与化工区的互动及变迁历程考察发现,基于化工区的生产后果所产生的社会距离意识对环境风险知觉的折扣起着关键作用。对化工生产结果的感知、个体生活经验和所得、所处结构性位置是影响工农群体调整与化工区空间距离意识的重要变量。因化工生产及排放物对于工农群体的生活具有改善效果而意图进入化工厂及影响场域之中,有益无害的化工认知使得民众的风险意识处于蛰伏之态;在逐步靠近化工区过程中污染影响日益突出,工农群体采取技术安全认知并调整生活策略从而将化工区的消极后果排斥于生活空间、环境风险意识之外,通过剥离个体与化工负面影响的关系使得风险知觉出现了折扣效应。(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评论》期刊2018年02期)
钟伟芳,郭永兴[6](2018)在《心理弹性对戒毒人员复吸风险的影响:压力知觉和抑郁感的链式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理弹性对戒毒人员复吸风险的影响,以及压力知觉、抑郁感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CD-RISC-10)、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PSS)、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10)和毒品复吸高危量表对255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调查。结果:(1)心理弹性与压力知觉、抑郁感及复吸风险均显着负相关;压力知觉、抑郁感、复吸风险两两之间均显着正相关。(2)心理弹性可以直接负向预测复吸风险,也可以通过抑郁感的中介作用,以及压力知觉和抑郁感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复吸风险。结论:心理弹性可以直接负向影响戒毒人员的复吸风险,也可以通过抑郁感的中介作用,以及压力知觉和抑郁感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地负向影响戒毒人员的复吸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徐茂一[7](2018)在《城镇居民体育旅游风险知觉消费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如今,各种旅游风险呈上升趋势,使旅游被害风险也成为研究新焦点。旅游业是一个环境敏感的产业,这种敏感性表现在易受外界突然事件的冲击,从而影响游客的旅游决策行为。(本文来源于《旅游纵览(下半月)》期刊2018年09期)
秦奎元,李文强,陈宏玉,李瑛[8](2018)在《飞行员风险知觉:概念、测量及研究理论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风险知觉是飞行员进行正确风险管理的核心,对保证航空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对不同研究者对飞行员风险知觉的概念进行综述,又与传统的知觉和危险知觉进行了区分。其次,文章简明地介绍了飞行员风险知觉的测量方法,包括外显的主观评价法、飞行模拟器测验、内隐联想测验等方法,分析各种方法的内容与其优缺点。最后,本文分别从认知理论取向和组织文化理论取向两个方面来探讨飞行员风险知觉的研究,并针对两种理论取向,提出相应的未来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吴磊[9](2018)在《新时期电视购物消费知觉风险降低与购物新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媒体时代,网络购物吸引了大量人群,以天猫购物节为代表的网售特卖活动更是交易额年年屡创新高。相比之下,以往传统电视购物的发展则遇到了瓶颈,本文分析了传统电视购物模式下知觉风险这一电视购物消费者的心理阻碍,并介绍了进入媒介融合时代电视购物通过新技术、新模式在新局面开展上进行的有益尝试。(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8年10期)
郭瑞强[10](2017)在《降低消费者购买知觉风险策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类型知觉风险,并最大程度来降低知觉风险。本文就消费者在购买中产生知觉风险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降低消费者购买中知觉风险提出相应策略。(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7年23期)
风险知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出现“机不离手”、“手不离机”的现象。手机无处不在,如影随形,为人们提供诸多便利,但也带来诸多困扰,如驾驶车辆时违规使用手机。该行为严重占据驾驶人的视觉资源,近年来驾驶时违规使用手机已成为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现阶段,驾驶使用手机对驾驶行为及安全研究存在缺少与个体属性相关性分析、手机操作内容不全面、视觉表征参数少、安全评估不完善等问题。为此,本文以违规使用手机驾驶安全性为研究对象,以驾驶使用手机现状调查与个体相关性分析为理论依据,揭示驾驶人违规使用手机时对应的视觉行为特征,构建驾驶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集,研究驾驶时违规使用手机的安全风险评价方法。研究成果在规范驾驶人行车行为、减少因违规使用手机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和安全辅助驾驶系统设计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为了解驾驶人驾驶过程中使用手机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违规使用手机数据,对使用手机现状与受访者个体属性进行Person相关分析,以此识别驾驶人使用手机的影响因素。其次,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分析,选取正常驾驶、拨打电话、收发信息、看视频、刷朋友圈等与手机相关的5种驾驶状态,制定违规使用手机的驾驶实验方案,获取不同驾驶状态下的视觉参数,依据视觉参数数据特征,采用拉依达准则剔除异常数据;结合数据特点,引入联合频数分布直方图,为驾驶人注视区域的动态划分奠定基础。然后,对动态视觉行为理论进行了梳理,选取适合本实验的注视与扫视的区分标准,初步选取视觉参数;在数据预处理基础上,将k-means聚类算法和层次聚类算法运用于注视区域的划分,通过对比分析,优选动态注视区域划分的划分方案;基于此,从注视、扫视、眨眼及瞳孔等4个维度分析违规使用手机对驾驶人视觉行为的影响,并以此构建驾驶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集。最后,以5种驾驶状态对视觉参数的影响为基础,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研判不同驾驶过程的安全等级;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实现对不同驾驶状态的检测;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和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构建使用手机驾驶实时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风险知觉论文参考文献
[1].胡荣,朱诗辰.民宿消费的知觉风险维度研究——以南京大学生为例[J].江苏商论.2019
[2].初鑫男.基于视知觉特性认知的驾驶人违规使用手机行为安全风险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3].姜梅英.基于体育旅游风险知觉消费行为的测量与分析[J].社会科学家.2019
[4].王晓磊,蒋雨潼,韦鑫,朱诗辰.大学生民宿消费的知觉风险现状研究[J].市场周刊.2019
[5].郑进.社会距离:化工区民众环境风险知觉折扣及其生成——以湘中X市Z化工区为例[J].生态经济评论.2018
[6].钟伟芳,郭永兴.心理弹性对戒毒人员复吸风险的影响:压力知觉和抑郁感的链式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
[7].徐茂一.城镇居民体育旅游风险知觉消费行为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
[8].秦奎元,李文强,陈宏玉,李瑛.飞行员风险知觉:概念、测量及研究理论取向[J].心理科学.2018
[9].吴磊.新时期电视购物消费知觉风险降低与购物新模式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
[10].郭瑞强.降低消费者购买知觉风险策略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7
论文知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