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缆止荡系统论文和设计-郑晖

全文摘要

本公开的领域涉及钢缆止荡系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在作业期间对地质钢缆进行有效止荡,进而免去人工止荡作业的风险和需要。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钢缆止荡本体单元、包括该钢缆止荡本体单元的钢缆止荡联动调整装置以及使用该钢缆止荡联动调整装置对钢缆进行止荡的方法。在本体单元的壳体内部有彼此垂直布置的一对纵滑柱和一对横滑柱。由此,钢缆的上下摆动被纵滑柱对所抑制,左右摆动幅度则通过对横滑柱对的间隙的调整而被减小,而前后走向上的摆动则因钢缆与横纵滑柱之间的摩擦而被抑制。因而,钢缆在三个方向上的摆动幅度降低。所公开的本体单元、联动调整装置和钢缆止荡方法的用途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地质钢缆进行作业的场景。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钢缆止荡本体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壁(210)、下壁(230)、左壁(220)和右壁(240);以及在所述壳体内部彼此垂直布置的一对纵滑柱(215、235)和一对横滑柱(255、275),其中在所述上壁(210)和下壁(230)的每一个的内表面(21、23)处设置有一对弹性构件(211、212;231、232),所述一对纵滑柱(215、235)中的每一个纵滑柱的端部通过连接件(213、214、233、234)来与相应的一对弹性构件(211、212;231、232)的自由伸缩端连接,使得所述纵滑柱能够在所述壳体内上下滑动,并且其中在所述上壁(210)和下壁(230)的内表面(21、23)处设置有彼此相对布置的一对间距调整机构(260、280),每个间距调整机构(260、280)在相应的一对弹性构件(211、212;231、232)之间,所述一对横滑柱(255、275)的一端通过连接部(225、226)与一个间距调整机构连接,并且所述一对横滑柱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部与另一间距调整机构连接,所述间距调整机构(260、280)能够使得所述一对横滑柱(255、275)彼此靠近或背离;并且其中所述一对纵滑柱(215、235)和所述一对横滑柱(255、275)形成的中部空隙(290)能被钢缆穿过。

设计方案

1.一种钢缆止荡本体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壁(210)、下壁(230)、左壁(220)和右壁(240);以及

在所述壳体内部彼此垂直布置的一对纵滑柱(215、235)和一对横滑柱(255、275),

其中在所述上壁(210)和下壁(230)的每一个的内表面(21、23)处设置有一对弹性构件(211、212;231、232),所述一对纵滑柱(215、235)中的每一个纵滑柱的端部通过连接件(213、214、233、234)来与相应的一对弹性构件(211、212;231、232)的自由伸缩端连接,使得所述纵滑柱能够在所述壳体内上下滑动,

并且其中在所述上壁(210)和下壁(230)的内表面(21、23)处设置有彼此相对布置的一对间距调整机构(260、280),每个间距调整机构(260、280)在相应的一对弹性构件(211、212;231、232)之间,所述一对横滑柱(255、275)的一端通过连接部(225、226)与一个间距调整机构连接,并且所述一对横滑柱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部与另一间距调整机构连接,所述间距调整机构(260、280)能够使得所述一对横滑柱(255、275)彼此靠近或背离;

并且其中所述一对纵滑柱(215、235)和所述一对横滑柱(255、275)形成的中部空隙(290)能被钢缆穿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缆止荡本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调整机构(260、280)的每一者包括:

一对滑槽(267a、267b),所述滑槽垂直于所述壳体的开口面;

一对齿条(261a、261b),每个齿条(261a、261b)位于相应的一条滑槽(267a、267b)内,使得该齿条能够在该滑槽内移位;以及

一对连杆(263a、263b),每个连杆的一端与相应的一根齿条连接,每个连杆的另一端与相应的所述连接部(225、22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缆止荡本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211、212;231、232)为减震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缆止荡本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13、214、233、234)和所述连接部(225、226)为轴承、铰链、销轴、行星式滚柱丝杠或滚珠丝杠。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缆止荡本体单元,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一对齿条(261a、261b)之间的齿轮元件(269),所述齿轮元件(269)与所述一对齿条(261a、261b)啮合以使得所述齿条能够彼此在相反方向上移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缆止荡本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元件(269)有锁闭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钢缆止荡本体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261a、261b)的端面被形成为配对齿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缆止荡本体单元,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用于固定所述钢缆止荡本体单元的紧固部件(222、242)。

9.一种钢缆止荡联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缆止荡本体单元,所述钢缆止荡本体单元彼此之间在垂直于所述壳体的开口面的方向上并排地连接;

齿轮调整单元(310),所述齿轮调整单元(310)被配置成对所述钢缆止荡本体单元之一的齿轮元件(269)的传动进行调整;

其中毗邻的所述钢缆止荡本体单元的相应齿条(261a、261b)经由所述配对齿面首尾啮合以形成连续齿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钢缆止荡联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调整单元(310)采取以下形式之一:单个机械齿轮、机械齿轮组、电机控制的齿轮、电机控制的齿轮组。

11.一种钢缆止荡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钢缆止荡联动调整装置对钢缆进行止荡。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船用机械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止荡机械。

背景技术

潜水器(着陆器)的布放与回收是深海科考作业的重要环节。在现有技术中,地质钢缆从被定位在科考母船甲板上的牵引绞车延伸出去,并且经由吊架(例如A型架)上的大滑轮来与待布放或待收回的设备相连接。在潜水器(着陆器)的布放过程中,行进通过外摆的A型架的母船地质钢缆的缆头加装有吊钩,该吊钩进一步加装释放器(释放器通常为插销式,释放器夹扣扣紧后推入插销使其不能活动),释放器夹扣与着陆器释放缆连接。在布放作业时,着陆器两侧各有一组人员进行人工止荡作业,直至着陆器入水后,钢缆止荡绳才被解除,止荡作业方才停止。在回收过程中,科考母船靠近着陆器浮出水面的坐标位置,母船上的作业人员使用工具来勾回回收绳,并且在将回收绳连接着的着陆器引导至船尾之后再使用挂钩勾挂着陆器框体进行人工止荡作业。止荡作业从着陆器框体处于水中开始一直到利用起重挂钩和起重绳将框体回收至母船甲板为止。

在小型科考母船的场景中,由于甲板长度及其使用区域的限制,从牵引绞车的卷盘延伸出去的地质钢缆通常与被定位在位于甲板前端的A型架的中部的滑轮直接相连。因而,在着陆器的布放与回收作业中,对地质钢缆进行人工止荡是必需的作业步骤。参考图1,在大型科考母船的场景101中,通常在甲板上的牵引绞车出缆口105与A型架滑轮110吊点的中轴线上焊接有多个大直径的滑轮120,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沿中轴线对钢缆进行左右止荡的作用。然而,不论是人工止荡作业还是通过甲板上所焊接的滑轮对地质钢缆进行止荡,其止荡效果都是不理想的。

地质钢缆在作业过程期间受到拉应力、弯曲应力、挤压应力、扭转剪切应力等多种应力的作用。在传统作业方式中,当利用地质钢缆起吊载荷时,垂直段的钢缆受到拉应力的作用;当地质钢缆在吊架(例如A型架)的吊点处的滑轮上卷绕时,将因弯曲而产生弯曲应力,并且钢缆横截面上不同位置处的弯曲应力是不同的;在作业期间,在上述科考母船的情况下,当地质钢缆的外部与诸如母船甲板上的大直径滑轮和A型架吊点处的滑轮的轮槽、卷筒壁等表面接触时,钢缆上所承受的拉伸载荷将会使得钢缆与滑轮之间产生挤压应力,进而引起钢缆的外部磨损;由于风力等因素的影响,当地质钢缆在作业期间呈螺旋状态时,钢缆轴线方向上的拉应力还导致了钢缆拉直的趋势,进而致使钢缆遭受扭转,产生扭转剪切应力。

以上所描述的地质钢缆的受力状态导致钢缆直径以及寿命的减小。在进行布放与回收作业时,经磨损的钢缆在经受到风力、晃动、因载荷导致的吊点偏移等因素影响时容易发生断裂。断裂的钢缆甩摆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即使钢缆没有断裂,受上述因素影响的钢缆由于大幅度的摆动还可能在钢缆回收期间导致牵引绞车处盘缆不齐的发生,这进而加剧了钢缆的磨损。因而,需要提供一种能够在作业期间对地质钢缆进行有效止荡的装置和方法。

发明内容

提供本章节以便以非限制性的形式介绍以下将在具体实施方式章节中进一步描述的概念的选集。本章节并不旨在标识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亦非旨在用于限制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此外,所要求保护的主题不限于解决在本说明书的任一部分中提及的任何或所有缺点的实现。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钢缆止荡本体单元。

该钢缆止荡本体单元包括壳体,壳体包括上壁、下壁、左壁和右壁。该钢缆止荡本体单元还包括在壳体内部彼此垂直布置的一对纵滑柱和一对横滑柱。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壳体的上壁和下壁的每一个的内表面处设置有一对弹性构件,该对纵滑柱中的每一个纵滑柱的端部通过连接件来与相应的一对弹性构件的自由伸缩端连接,使得纵滑柱能够在壳体内上下滑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壳体的上壁和下壁的内表面处设置有彼此相对布置的一对间距调整机构,每个间距调整机构在相应的一对弹性构件之间,该对横滑柱的一端通过连接部与一个间距调整机构连接,并且该对横滑柱的另一端通过连接部与另一间距调整机构连接,间距调整机构能够使得该对横滑柱彼此靠近或背离。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对纵滑柱和该对横滑柱形成的中部空隙能被钢缆穿过。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钢缆止荡联动调整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钢缆止荡联动调整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任一上述实施例的钢缆止荡本体单元,这些钢缆止荡本体单元彼此之间在垂直于壳体的开口面的方向上并排地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钢缆止荡联动调整装置还包括齿轮调整单元,该齿轮调整单元被配置成对钢缆止荡本体单元之一的齿轮元件的传动进行调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毗邻的钢缆止荡本体单元的相应齿条经由配对齿面首尾啮合以形成连续齿条。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使用钢缆止荡联动调整装置对钢缆进行止荡的方法。

需要注意,所公开的钢缆止荡本体单元、联动调整装置和钢缆止荡方法的用途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地质钢缆进行作业的场景。

附图说明

此处所提供的附图用来帮助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通过审阅下一章节中参考附图所给出的本申请的优选及一般实施方式的具体描述,本申请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进一步显现。本申请的各实施例及其说明的目的是用来解释本申请的,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解说了现有技术中的对科考母船上正在作业的地质钢缆进行止荡的示意图;

图2示意性地解说了本申请的钢缆止荡本体单元的侧视图;

图3示意性地解说了两个毗邻的本体单元的间距调整单元的示图;

图4示意性地解说了包括了图2中的钢缆止荡本体单元的钢缆止荡联动调整装置的俯视图;以及

图5示意性地解说了将图4所例示的钢缆止荡联动调整装置应用于科考母船的场景的侧视图和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领会,贯穿本申请文本,当提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等方位词时,其旨在描述相关组件在相应附图中相对于彼此的布置和取向,并不旨在构成对相关组件的布置和取向的限制。

如图2所示,其示意性地解说了本申请的钢缆止荡本体单元的侧视剖面图。钢缆止荡本体单元(简称为本体单元)201,包括由刚性材料制成的壳体,壳体包括上壁210、下壁230、左壁220和右壁240。在一些实施例中,这四个侧壁210、220、230和240可以一体成型,或者可以注塑成型,抑或是可以焊接成型,等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制成这四个侧壁210、220、230和240的刚性材料可以是包括但不限于:轻质铁、铝合金、不锈钢、塑钢型材、或其他材料等。取决于不同的实施方式,可以将一对紧固部件222和242对称地设置在左壁220和右壁240的外表面上。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对紧固部件222和242分别被优选地设置在左右侧壁220和240的外表面的几何中心处。在一些实施例中,制成紧固部件222和242的材料可以是包括但不限于:轻质铁、铝合金、不锈钢、或其他材料等。在另一实施例中,紧固部件222和242的材料与本体单元201的四个侧壁210、220、230和240的材料相同。在一实施例中,紧固部件可与左、右侧壁一体成型。在一实施例中,紧固部件222和242被分别焊接到左右侧壁220和240。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紧固部件222和242呈圆环形的一部分,例如,吊耳。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紧固部件被配置成使得当本体单元201被架空时能够利用穿过紧固部件的绳缆来将本体单元系固在母船甲板或其他固定表面上的锚点处。

继续参考图2,本体单元201的内部包括四个侧壁210、220、230和240的内表面21、22、23和24。在上壁内表面21和下壁内表面23上对称地设置有四个弹性构件211、212、231和232。具体而言,弹性构件211、212和231、232关于上下侧壁210和230的中轴线镜面对称。进一步,弹性构件211、231和212、232关于左右侧壁220和240的中轴线镜面对称。更进一步,弹性构件211、212、231和232所处的公共平面与四个侧壁垂直。在一实施例中,弹性构件优选为减震弹簧。

如图2所示,在弹性构件211、212、231和232的自由伸缩端处分别附连着连接件213、214、233和234。进一步,纵滑柱215通过连接件213和214来与弹性构件211和212连接,并且纵滑柱235通过连接件233和234来与弹性构件231和232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213、214、233和234优选为轴承。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纵滑柱优选地与轴承彼此过盈配合。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优选为带有较强刚性和抗冲击能力的行星式滚柱丝杠或滚珠丝杠。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地质钢缆在垂直于本体单元201的前后侧(即,开口面)的方向上,即沿着垂直于纸面的方向行进穿过纵滑柱215和235之间的间隙h<\/i>。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弹性构件可以吸收地质钢缆上下摆动时所产生的不期望的能量,进而有效降低地质钢缆在上下方向上的摆动幅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中不使用地质钢缆进行布放与回收作业的初始状态下,弹性构件211、212、231和232的初始伸缩量被配置成使得纵滑柱215和235之间的间隙h<\/i>的大小等于地质钢缆的直径×(1±Δ),其中Δ可根据设计需求进行选择,例如0~50%,优选地可以为10%~20%。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可以取决于钢缆的粗细、钢缆的股数、钢缆的晃动幅度等因素来动态地调整间隙h<\/i>,或者可以在弹性构件的与其自由伸缩端相对的固定端处加装调节螺母,以便于配置弹性构件的初始状态。

仍参考图2,在上下侧壁210、230的内表面21、23处分别设置有彼此相对地布置的间距调整机构260和280。进一步,间距调整机构260和280被设置在相应的一对弹性构件211和212或者231和232之间。在间距调整机构260、280与相应内表面21、23之间仅提供有供间距调整机构的各组件活动用的必要间隙。优选地,该间隙在2 mm以下且填充有润滑脂。横滑柱255和275各自通过连接部来被连接到间距调整机构260和280。因而,在着陆器的布放和\/或回收作业期间,当地质钢缆在参考图2所示的左右方向上出现较大摆动时,可通过间距调整机构260、280来调整横滑柱255和275之间的间隙,从而有效抑制钢缆在左右方向上的摆动幅度。需要注意,图2所示的横纵滑柱的配置适用于其中地质钢缆在左右方向上的摆动幅度显著大于其在上下方向上的摆动幅度的作业场景。

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领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对调横纵滑柱及相应组件的布置,即,将图2所示的本体单元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以使得钢缆在上下方向上的较大摆动可通过经由间距调整机构调整横滑柱255和275(在该情形中,应被称为“纵”滑柱255和275)之间的间隙而得到止荡,并且由于钢缆在左右方向上的较小摆动对滑柱215和235的冲击而产生的能量可通过设置在左右侧壁上的弹性构件来被吸收。在一些实施例中,横滑柱与纵滑柱之间的最小距离为8-12 mm,优选为10 mm。在一些实施例中,横滑柱与纵滑柱可采取圆柱、正棱柱等形式。在一些实施例中,横滑柱与纵滑柱可以由铁、镍、铜、银等金属制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领会,如图2中所示的横滑柱与纵滑柱的前后位置关系可以互换。

现在参考图3,其示意性地解说了两个毗邻的本体单元的与横滑柱的上底面相对应的间距调整机构的示图。在图3中以俯视图的方式例示了由于侧视图的视野限制而未能在图2中示出的间距调整机构中所包含的部分组件。需要注意,图2的侧视剖面图的视角是在垂直于图4纸面的方向上从图4纸面的左侧向右侧观察到的。

如图3所示,示出了分别被包括在两个毗邻的本体单元201和201’中的两对横滑柱255、275和255’、275’。此处主要参考本体单元201来解说与本体单元201的横滑柱255和275的上底面相对应的间距调整机构260。应当理解,与本体单元201的横滑柱255和275的下底面相对应的间距调整机构280的配置与间距调整机构260完全相同,并且两者在图2的本体单元201的侧视图中关于左右侧壁220和240的中轴线镜面对称。

间距调整机构260包括一对齿条261a和261b、一对连杆263a和263b,以及一对滑槽267a和267b,其中连杆263a和263b的一端分别通过连接部265a和265b连接至齿条261a和261b。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横滑柱255和275的上底面分别通过连接部225和226(也在图2中示出)连接至连杆263a和263b的另一端。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杆263a和263b由刚性材料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225、226、265a和265b可以是包括但不限于:轴承、铰链、销轴、滚柱丝杠等。

横滑柱255和275进一步配备有相应的滑轨217和218(图2中未示出)。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滑轨217和218被定位成垂直于滑槽267a和267b,并且垂直于被定位在滑槽267a和267b中的齿条261a和261b。当齿条261a沿滑槽267a上下移位时,连杆263a与齿条261a之间所形成的锐角将大致在区间内变化,其中l<\/i>是滑轨217的靠近滑槽267a的端面与齿条261a之间的距离,L<\/i>是滑轨217的长度,R<\/i>是横滑柱255底面的半径,并且d<\/i>是连杆263a的长度。换言之,当齿条261a发生位移时,连杆263a将推动横滑柱255在滑轨217的长度方向上滑动靠近或者远离滑槽267a。类似地,当齿条261b沿滑槽267b上下移位时,连杆263b将推动横滑柱275在滑轨218的长度方向上滑动靠近或者远离滑槽267b。由此,通过横滑柱255、275与间距调整机构260之间的机械连接以及间距调整机构260对横滑柱255、275的机械传动,实现了对横滑柱255和275之间的间隙的调整。

图3下部示出的本体单元201’与本体单元201毗邻。同样地,与本体单元201’的横滑柱255’和275’的上底面相对应的间距调整机构260’采用与间距调整机构260相同的布置。在一实施例中,本体单元201和201’可经由四个侧壁的内外表面之间的厚度进行焊接连接、磁性连接、卡扣连接等。在另一实施例中,本体单元201和201’可通过滚轴(又称为轴承)连接。应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来估计钢缆止荡作业的区段的长度,并相应地基于此来选择合适数量的本体单元201进行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选择的待连接的本体单元201的数量为4到10个,优选为5到9个,更优选为6到8个。

现在参考图4,其示意性地解说了包括5个钢缆止荡本体单元的钢缆止荡联动调整装置301的俯视图,其中钢缆行进穿过联动调整装置的走向用箭头a和a’来指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为了能够确保对联动调整装置301中同侧的横滑柱(即,255、255’、255’’、255’’’和255’’’’以及275、275’、275’’、275’’’和275’’’’)进行一致性调整,在各个本体单元201、201’、201’’、201’’’和201’’’’中,间距调整机构260和280中所分别包括的两个上滑槽267a、267b和两个下滑槽(未示出)沿垂直于图2的纸面的方向从各本体单元的前侧延伸至后侧。由此,基于各个本体单元201、201’、201’’、201’’’和201’’’’内部的相同布置,可以在实现各本体单元的基本上无缝的连接时实现各本体单元的上下滑槽的基本上无缝的衔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滑槽采用与本体单元的侧壁相同的材料。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滑槽采用与本体单元相同的连接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促成一致性调整,各本体单元的上下四个滑槽中的齿条的端面可被形成为配对齿面,使得毗邻的本体单元的处于同方位的齿条经由配对齿面首尾啮合,进而获得能够在相应的基本上无缝衔接的滑槽中移位的“单根连续”齿条。

继续参考图4,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基本上无缝连接的滑槽(图4中被示为367a和367b)被配置成当如以上所描述的连续齿条361a和361b受到齿轮调整单元310的传动时分别为齿条361a和361b提供沿滑槽367a和367b的方向的位移空间。齿轮调整单元310被布置在连续齿条361a和361b之间并且被配置成与齿条361a和361b啮合,从而使得齿轮调整单元310的转动能够传动至齿条361a和361b。任选地,可以在每个本体单元的相应一对齿条之间配备有与该对齿条啮合的齿轮元件269,齿轮元件269可以是单个齿轮,也可以是齿轮组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其他传动元件。进一步,齿轮调整单元310被配置成控制各本体单元的相应齿轮元件与相应的齿条对之间的机械传动。

需要注意,图4仅示出了联动调整装置301的上部结构,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领会,在联动调整装置301的下部存在与上部完全相同(即,镜面对称)的构造。本文中所提及的“联动”旨在意指:一方面,调整装置301的同侧的横滑柱可以经由齿轮调整单元310来被一致地调整,另一方面,调整装置301的各本体单元201、201’、201’’、201’’’和201’’’’的各对横滑柱之间的间隙可以经由齿轮调整单元310来被一致地调整。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齿轮调整单元310可采取单个机械齿轮、机械齿轮组、电机控制的齿轮、电机控制的齿轮组等形式。在一些实施例中,齿轮调整单元310可包括锁闭机构,以使得当齿条受齿轮调整单元310的传动而滑动到滑槽的端部时,齿轮调整单元310和齿条进入锁闭状态(即,不致使齿条继续移位)。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齿轮调整单元与本体单元的上壁相连接。需要注意,出于使附图更为简洁的目的,图4中省略了图3中所描述的部分组件,例如,连杆、连接部等;然而,这种省略表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领会的。

图5示意性地解说了将图4所例示的钢缆止荡联动调整装置301应用于科考母船的场景,其中图上部501示出了该场景的侧视图,并且图下部502示出了该场景的俯视图。如图所示,地质钢缆10行进穿过联动调整装置301的各本体单元的由纵滑柱和横滑柱形成的中部空隙(参见图2的290)。可以分别将多个绳缆件125穿过位于联动调整装置301两端处的本体单元侧壁上的紧固部件,并且将该多个绳缆件系固在甲板的各锚点120上。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绳缆件可以由高强度材料制成,例如,大力马、凯夫拉等。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依地质钢缆走向的联动调整装置焊接到甲板上。应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吊耳的合适位置和数量并且选择绳缆件的材质。由此,相对于钢缆走向方向,钢缆在左右方向上的较大摆动以及在上下方向上的较小摆动可通过钢缆所穿过的联动调整装置来被有效止荡,而钢缆在走向方向上的轻微摆动则可以通过与横纵滑柱之间的摩擦来被抑制。因而,在科考作业时,着陆器得以平稳入水和回收,母船甲板上无需进行人工止荡作业,并且钢缆在作业期间因各种受力而产生的磨损减小且因而使用寿命增加。在实践中,可以将联动调整装置布置在甲板上的传统红区上方。这样,即便钢缆出现断裂,也不太会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失。具体而言,当断裂发生在联动调整装置内部时,由于重力的原因,钢缆会随联动调整装置降落到甲板的红区内,不会造成断裂的钢缆在红区四周到处甩摆的危险情况发生;而当断裂发生在联动调整装置外部时,由于断裂是发生在红区上空之外的,因而断裂的钢缆不至于甩到甲板上的相对较低处的作业人员和设备。另外,利用本申请的钢缆止荡联动调整装置,由于钢缆在三个方向上的摆动幅度被降低,因而在钢缆回收期间,牵引绞车处的盘缆不齐现象将相应地有所减少。这进而减小了钢缆的磨损,使得钢缆的使用寿命增加。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旨在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设计图

钢缆止荡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10686370.8

申请日:2019-07-29

公开号:CN110194245A

公开日:2019-09-03

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110194245B

授权时间:20191018

主分类号:B63B 23/50

专利分类号:B63B23/50

范畴分类:32D;16H;

申请人:上海彩虹鱼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上海彩虹鱼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海基六路218弄7号楼5楼

发明人:郑晖

第一发明人:郑晖

当前权利人:上海彩虹鱼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陈斌;杨洁

代理机构:31100

代理机构编号: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钢缆止荡系统论文和设计-郑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