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病论文_祝鸿范,周浩,蔡兰坤

导读:本文包含了青铜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青铜,闭塞,电池,孔穴,氧化银,锌粉,氯化物。

青铜病论文文献综述

祝鸿范,周浩,蔡兰坤[1](2002)在《青铜病的闭塞孔穴腐蚀特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求符合文物保护要求的青铜器保护处理方法,对青铜病形成的过程和原因进行了模拟小孔腐蚀实验研究。对青铜模拟闭塞电池内的化学和电化学状态的变化,进行了不同Cl~-浓度和不同的pH值溶液条件下的电化学测试。实验结果证明,青铜闭塞孔穴腐蚀能导致蚀孔内Cl~-浓缩,pH值降低,腐蚀电流增大,局部腐蚀的加速,导致青铜病的形成。青铜病的闭塞孔穴腐蚀特征的研究,对进一步探求符合文物保护要求的青铜器保护处理方法具有较好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期刊2002年S1期)

许淳淳,张玉忠[2](2000)在《模拟闭塞电池法研究青铜病的发展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模拟闭塞电池法、模拟闭塞溶液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青铜病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 ,青铜孔蚀闭塞区内 pH值随通电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最终可达 3 7;pH值与电荷对数呈线性关系 ,即 pH =6 5 5 - 1 82·lgQ ;阴离子发生浓集 ,阳极腐蚀速度增大 ;青铜中Sn优先溶解 ;由于Sn2 +的水解造成的金属表面pH值的失控和阴离子的竞争吸附 ,闭塞区内电极表面的腐蚀速率波动较大。(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0年04期)

张玉忠[3](2000)在《“青铜病”的机理及防治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动电位极化曲线方法研究了Cl~-、HCO_3~-和SO_4~(2-)对青铜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青铜来说,Cl~-和SO_4~(2-)是活性离子,HCO_3~-对青铜有一定的缓蚀作用。当Cl~-单独作用下,只有当Cl~-浓度大于0.05M时,青铜才可能发生孔蚀。当Cl~-和HCO_3~-共存时,随HCO_3~-浓度的增大,体系的孔蚀敏感性增大,但诱导期可能更长。在Cl~-和SO_4~(2-)共存时,体系不发生孔蚀。但在Cl~-和HCO_3~-体系中加入SO_4~(2-)能使体系的钝化区增大,增加青铜的孔蚀敏感性。 采用模拟闭塞电池法和模拟闭塞区溶液法研究了青铜在0.01M NaCl+0.01MNaHCO_3+0.01M Na_2SO_4溶液中的孔蚀发展情况。发现在青铜的腐蚀中,电极电位较低的锡优先溶解。金属离子的水解造成局部pH值的降低,造成表面氧化膜的破裂,形成孔蚀点。随着腐蚀的进行,活性阴离子Cl~-的浓度增大,使孔内金属的溶解过程发生改变,腐蚀加速。但随着闭塞区溶液中SO_4~(2-)的增浓,与Cl~-发生竞争吸附,会使蚀孔内的腐蚀速度受到抑制。 采用模拟闭塞电池法和模拟闭塞区溶液法研究了在0.01M NaCl+0.01MNaHCO_3+0.01M Na_2SO_4溶液中加入Na_2MoO_4对青铜孔蚀发展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a_2MoO_4的加入能抑制Cl~-向闭塞区的迁移,减缓闭塞区溶液pH值的降低,从而有效的减缓青铜的腐蚀。 研究了BTA和Na_2MoO_4的复配对青铜的保护的作用。结果表明,它们具有协同效应。加入少量的Na_2MoO_4就能有效的降低BTA的使用量,但阳极钝化膜型的缓蚀剂Na_2MoO_4的加入量并非越多越好,其协同效应的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00-05-15)

祝鸿范[4](1998)在《青铜病的发生与小孔腐蚀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青铜病的产生与青铜器铸件本身的缺陷所产生的小孔腐蚀有一定的关系,小孔腐蚀可以解释青铜病的腐蚀现象。根据小孔腐蚀的特征,采用激振除锈垢和化学溶液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提高对青铜病的处理效果。进一步深入对小孔腐蚀的研究是解决青铜病问题的方向。(本文来源于《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期刊1998年01期)

V.C.Sharma,Uma,Shankar,Lal,M.V.Nair,刘恩迪[5](1996)在《锌粉处理——控制文物青铜病的一种有效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出土文物在接触到空气中过量的氧气和水分时,在某些被含有氯化物土壤复盖着的铜器上,碱式氯化铜形成互不相连的小凸起,这些凸起物的来源是不稳定的氯化亚铜,其最里层与金属基体相接触。通常的保(本文来源于《中国博物馆》期刊1996年02期)

潘路,冯耀川[6](1994)在《综述青铜病的化学问题和相对湿度的影响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历史和化学的角度对青铜病形成过程所提出的某些理论做了综合评述。文章提到了极为重要的腐蚀产物氯化亚铜,以及它与其它一些铜合金的重要腐蚀产物,如碱式氯化铜的相互关系。本文讨论了氯化亚铜转变的临界相对湿度,并就青铜器的保存环境和已经发掘出的青铜器上氯化亚铜可能存在的各种环境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原文物》期刊1994年01期)

DAVID,A,SCOTT,关育龙,杜敏[7](1993)在《青铜病:回顾一些化学问题和相对湿度所起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1 历史介绍用化学方法调查青铜器的腐蚀,至少已有150年的历史。早在1826年,Davu 进行了一项青铜头盔的调查,头盔来自靠近 Corfu 的海中,在头盔的锈壳层中检测到铜的低价氧化物(氧化亚铜:赤铜矿)、碳酸盐的绿锈(碱或碳酸铜:孔雀石)和铜的碱式氯化物(碱式氯化铜:可能是(本文来源于《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期刊1993年01期)

赵晋保,张建华,杨国庆[8](1985)在《青铜病的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青铜病是青铜器上的一种锈蚀,这种锈蚀为淡绿色,疏松膨胀呈粉末状。这种病一旦在铜器中传播蔓延,器物就会溃烂、穿孔,甚至全部解体。这种锈蚀对铜器的危害性极大,俗称青铜病又叫粉状锈。消除这种锈(本文来源于《中原文物》期刊1985年01期)

青铜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用模拟闭塞电池法、模拟闭塞溶液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青铜病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 ,青铜孔蚀闭塞区内 pH值随通电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最终可达 3 7;pH值与电荷对数呈线性关系 ,即 pH =6 5 5 - 1 82·lgQ ;阴离子发生浓集 ,阳极腐蚀速度增大 ;青铜中Sn优先溶解 ;由于Sn2 +的水解造成的金属表面pH值的失控和阴离子的竞争吸附 ,闭塞区内电极表面的腐蚀速率波动较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青铜病论文参考文献

[1].祝鸿范,周浩,蔡兰坤.青铜病的闭塞孔穴腐蚀特征的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2

[2].许淳淳,张玉忠.模拟闭塞电池法研究青铜病的发展过程[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3].张玉忠.“青铜病”的机理及防治方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0

[4].祝鸿范.青铜病的发生与小孔腐蚀的关系[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98

[5].V.C.Sharma,Uma,Shankar,Lal,M.V.Nair,刘恩迪.锌粉处理——控制文物青铜病的一种有效方法[J].中国博物馆.1996

[6].潘路,冯耀川.综述青铜病的化学问题和相对湿度的影响作用[J].中原文物.1994

[7].DAVID,A,SCOTT,关育龙,杜敏.青铜病:回顾一些化学问题和相对湿度所起的作用[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93

[8].赵晋保,张建华,杨国庆.青铜病的防治[J].中原文物.1985

论文知识图

青铜器的锈蚀层截断面示意图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古代人群的地理分布一1粉状锈腐蚀结构图相对湿度对纸张抗拉强度的影响把青铜剑残片断面的SEM形貌张家口地区某年枯水期浅层地下水流场图...

标签:;  ;  ;  ;  ;  ;  ;  

青铜病论文_祝鸿范,周浩,蔡兰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