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指标论文_杜刚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灌溉指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指标,节水灌溉,定额,水分,漫灌,精确,支持系统。

灌溉指标论文文献综述

杜刚锋[1](2019)在《灌溉方式和灌水量对棉花冠层结构指标及群体光合生产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新疆属典型大陆性干旱气候,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适宜棉花生长,但新疆水资源短缺,传统栽培条件下,新疆棉花多采用大水漫灌方式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低,限制了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随着膜下滴灌植棉技术的形成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推进了新疆棉花生产的快速发展。前人针对膜下滴灌棉花节水增产机理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开展了大量研究,明确了膜下滴灌棉花节水高产的机理,并发展膜下滴灌棉花栽培技术体系。然而针对膜下滴灌和传统漫灌所引起水分分布变化,比较研究传统漫灌和膜下滴灌对棉花冠层结构特性影响的研究仍有欠缺。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设置不同灌溉方式和灌水量处理,从棉花冠层结构变化及产量形成的角度,比较灌溉方式对棉花冠层结构及光合物质生产力的影响,总结两种灌溉方式下土壤水分差异及对棉花生长的影响,明确膜下滴灌和传统漫灌下棉花群体冠层结构差异,探讨进一步发挥膜下滴灌棉花节水增产潜力的技术途径。【方法】试验设两种灌溉方式:膜下滴灌(Drip irrigation)和传统漫灌(Flood irrigation),2个灌水量处理:3900 m~3·hm~(-2)和6000 m~3·hm~(-2),共4个处理(FI-3:将膜下滴灌水量进行传统漫灌,水量3900m~3·hm~(-2);FI-6:传统漫灌,水量6000 m~3·hm~(-2);DI-3:膜下滴灌,水量3900 m~3·hm~(-2);DI-6:将传统漫灌水量进行膜下滴灌,水量6000 m~3·hm~(-2))。通过测定株高、叶面积指数、光吸收率、群体光合生产力、生物量及产量构成等指标,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对棉花冠层结构及群体光合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1)膜下滴灌棉花土壤水分主要集中在0-60 cm土层,且水分变化稳定,波动小;60 cm以下土层,随土壤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对灌溉的响应逐渐降低;传统漫灌棉花在0-100cm土层水分波动较大,80-100土层土壤含水量对灌溉水有明显响应,水分供应不稳定,影响棉花生长发育。研究表明,棉株高度对两种灌溉方式响应的敏感性有较大差异,随灌水量增加,2年中传统漫灌棉株分别增加了6.68 cm和6.10 cm,而膜下滴灌棉花仅增加了1.74 cm和0.7 cm;棉花主茎节数和果枝数的变化与株高变化趋势相同,膜下滴灌棉花在灌水量增加到6000 m~3·hm~(-2)后,主茎节数和果枝数没有显着增加,而传统漫灌棉花的主茎节数和果枝数呈显着增加趋势。(2)随灌水量增加,灌溉水利用效率呈现降低趋势,膜下滴灌3900 m~3·hm~(-2)处理棉花灌溉水利用效率显着高于其他处理;棉花生育中后期植株叶铃配置合理,群体光合生产力高,有利于光合产物向产品器官转运和累积,有利于产量形成,单铃重较大。2年中膜下滴灌3900 m~3·hm~(-2)处理棉花籽棉产量均最高,传统漫灌6000 m~3·hm~(-2)处理棉花产量次之,膜下滴灌棉花过量灌水量不利于产量形成,而传统漫灌棉花增产显着。(3)盛铃后期,膜下滴灌3900 m~3·hm~(-2)处理的棉花上部叶面积指数维持在2~2.5之间,中下部在1~1.5之间;同时,上部透光率良好,中下部光吸收量提高,叶面积垂直分布均匀,叶铃配置适宜,有利于光合产物生产。相同水量,在传统漫灌条件下棉花受旱,植株叶片脱落严重,虽然上部透光良好,但中下部叶面积不足,截获光能少,光合生产不足,产量低。传统漫灌棉花随灌水量增加,土壤含水量快速上升,冠层上部叶片增多,整株叶面积指数显着上升,下部光损失得到改善,但生育后期中部叶片急剧脱落的情况仍没有改变,棉株整体的叶铃配置与光能分布比例匹配不佳,群体光合生产力不足,与膜下滴灌3900 m~3·hm~(-2)处理棉花产量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结论】膜下滴灌相对于传统漫灌,土壤水分波动较小,向棉株供应的水分相对稳定,能够塑造适宜株高、多果枝、多主茎节数的优势株型,为生育后期优良的冠层结构奠定了基础。盛铃期开始,传统漫灌棉花各层叶面积指数低,光截获较少,群体光合生产力弱,同时单株结铃数和单铃重不足,造成干物质累积少,产量不高;膜下滴灌棉花上部有足够叶面积,整体光能吸收强,中下部光损失少,群体光合生产力强,并且各层结铃分布均匀,为产量形成奠定了基础。灌水量增加到6000m~3·hm~(-2),膜下滴灌棉花营养生长时间延长,光合产物向生殖器官累积时间不足,收获期青铃比例仍较高,产量降低;传统漫灌棉花上部和下部叶面积增加,光截获能力得到改善,群体光合能力提高,上部结铃比例增加,增产显着。适宜膜下滴灌水量,易于塑造更优良的冠层结构,有利于群体光合生产;盛铃期,源库比例合理,单株结铃数多,单铃重大,光合产物累积速度快,有利于棉花高产。因此,新疆棉区要进一步提高产量,在保证中下部稳定结铃的同时,增加棉株冠层上部结铃量,并保留适宜叶面积。(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9-06-01)

梁新书,廉晓娟,王艳,杨军,王正祥[2](2019)在《天津市滨海地区制种黄瓜适宜滴灌灌溉指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天津滨海地区制种黄瓜合理的滴灌制度,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5种灌溉制度(常规畦灌ck_1处理、常规滴灌ck_2处理、节水滴灌T_1处理、节水滴灌T_2处理及节水滴灌T_3处理)对制种黄瓜种子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畦灌(ck_1),采用滴灌方式,灌水量控制在288~630 mm,可以实现节水13.9%~54.4%,种子产量增加15.8%~57.9%,灌溉水利用率提高61.9%~153.7%,增收12.0万~52.0万元/hm~2;采用滴灌方式,灌水量减少(T_2和T_3处理)虽然会提高水分利用率,但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植株生长,造成黄瓜种子减产,不利于增产增收;灌水量增加(ck_2处理)也会造成黄瓜种子一定程度减产,不利于水分利用率的提高,也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综合来看,采用节水滴灌T_1处理,采用滴灌方式,待黄瓜长至5~6片叶时,在授粉之前每次适宜灌溉量12 mm,授粉之后每次适宜灌溉量18 mm,灌水间隔为3 d,整个生育期灌溉总量为438 mm,可实现制种黄瓜节水增效增收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9年03期)

高阳[3](2019)在《大洼灌区稻田预测指标及控肥节水灌溉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洼灌区是以稻田为主的灌区,农业用水以水稻为主。为预测水稻耗水量,须分析育苗期、稻田期和生长期耗水量等定额。采用水稻生态肥控节水灌溉技术和节能灌溉技术,使灌区水稻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0%~15%和15%~20%。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利用率,减少深层渗漏,降低土壤酸化和地下水污染的风险,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良性循环,实现精准化和产业化经营。对保证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2019年01期)

何靖,董起广[4](2018)在《节水灌溉工程后评价指标的定义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节水灌溉工程后评价指标有很多,不同专家学者对同一指标的理解不尽相同。为了能够对节水灌溉工程后评价工作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便捷,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已有经验,对节水灌溉工程后评价所需指标进行了定义,以期为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后评价的后续发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8年24期)

苏志军,楼骏,金玮佳[5](2018)在《水稻种植区多指标综合精确灌溉决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低,节水灌溉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水稻种植区的精确灌溉建立在科学的决策基础上,通过气象历史数据建立的气象预测模型,再结合水稻作物的生理特性、土壤水分监测数据等多项指标综合建立水稻灌溉数学模型。利用这些模型对水稻需水量进行科学分析,从而确立水稻的节水灌溉制度,再结合实时降雨量调整并优化灌水计划,最终实现对水稻种植区的精确灌溉决策。(本文来源于《杭州农业与科技》期刊2018年06期)

何靖,董起广[6](2018)在《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目前节水灌溉发展的指标有很多,但是都不能综合、合理地反应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的优缺性。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已有经验,以及节水灌溉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提出了完善的节水灌溉后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节水灌溉项目后评价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8年22期)

狄帆[7](2018)在《汾河流域节水灌溉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是进行节水灌溉发展水平评价的重要环节。各个指标权重直接影响着评价体系的合理性。文中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相结合的赋权方法,确定了山西省汾河流域节水灌溉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结果表明,此赋权方法计算出的权重值准确、可信,接近汾河流域节水灌溉的真实水平。因此,该评价指标权重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可以为类似指标体系权重分析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山西水利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苏志军,楼骏,金玮佳[8](2018)在《水稻种植区多指标综合精确灌溉决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低,节水灌溉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水稻种植区的精确灌溉建立在科学的决策基础上,通过气象历史数据建立的气象预测模型,再结合水稻作物的生理特性、土壤水分监测数据等多项指标综合建立水稻灌溉数学模型。利用这些模型对水稻需水量进行科学分析,从而确立水稻的节水灌溉制度,再结合实时降雨量调整并优化灌水计划,最终实现对水稻种植区的精确灌溉决策。(本文来源于《农业技术与装备》期刊2018年09期)

赵彦波,尹娟,程良,吴军斌[9](2018)在《不同种植模式下灌溉定额对枸杞生长指标与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宁夏中部旱区灌溉水资源短缺问题,开展枸杞大田试验,研究覆膜与不覆膜两种种植模式下不同灌溉定额对枸杞产量和生长指标的影响,以及同一灌溉定额条件下覆膜与不覆膜种植枸杞生长指标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在覆膜与不覆膜种植条件下,灌溉定额均设7个处理,均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3个重复,共42个试验小区。结果表明:以宁杞7号作为研究对象,在覆膜与不覆膜条件下通过方差分析灌溉定额对地径、冠幅、枝条数和产量的影响关系,指出枸杞生长指标和产量随灌溉定额有增大而增大的趋势,但过度增加灌溉定额反而会影响枸杞产量;当灌溉定额为1 620 m3/hm2时,覆膜与不覆膜枸杞产量均达到最大,分别为10 400.7 kg/hm2和9 923.4kg/hm2;同一灌溉定额条件下,覆膜枸杞产量均高于不覆膜,覆膜能有效保存土壤水分,提高枸杞产量;覆膜与不覆膜枸杞生长指标地径、冠幅和枝条数之间相关性显着,地径、冠幅与产量之间相关性不显着,而枝条数与产量之间相关性显着。综上所述,灌溉定额为1 620 m3/hm2且采取覆膜种植是一种最优的节水灌溉模式,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18年06期)

孙梦欣[10](2018)在《黑龙江省灌溉用水效率评价指标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性资源,也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作为一个农业大省,黑龙江省农田灌溉用水量占全省总用水量的比例高达85%;农田灌溉用水作为农业用水的主体部分,其利用率的高低关系粮食生产效益,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是缓解水资源矛盾和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而采用何种指标对灌溉水利用效率做出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分别从作物对灌溉水吸收利用效率和转化产出效率两个角度,选取灌溉水利用系数和水分生产率指标对黑龙江省灌溉用水效率进行评价分析。(1)以黑龙江省样点灌区为研究对象,分析2007-2015年不同规模灌区和全省平均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规律,并对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期间的自然气候、工程状况、管理水平等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全省平均灌溉水利用系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07-2011年,由于各灌区处在建设时期,不同规模灌区灌溉水利系数变化不稳定,2012-2015年趋于平稳。空间分布规律,总体表现为中部和东部高,西部和南部低;通过主要影响指标相关趋势分析,降水与灌溉水利用系数相关性并不明显,而灌溉工程技术指标与灌溉水利用系数的空间变化趋势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在对灌溉水利用系数年增长的定量分析中,灌溉定额和渠道防渗率贡献度最高。(2)为研究灌溉水利用系数空间变异规律,将分形理论应用到影响因素分析中,利用Horton水系定律分析黑龙江灌区渠系分形状况并揭示其对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四级和叁级灌区灌溉利用系数随着分维值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其中>15万亩灌区和<1万亩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与分维增量呈正相关关系,1-15万亩灌区相对呈负相关关系,小于5万亩的四级和二级灌区经由渠系改造灌溉水利用系数提升潜力最大。(3)对黑龙江省水稻和粮食水分生产率进行计算,并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以水稻为研究对象分析水分生产率表征了农作物对灌溉水的利用情况,粮食水分生产率可以反映区域粮食用水可节约灌溉水量。结果表明:由于水分生产率决定因素包含产量和用水两部分,水稻和粮食作物水分生产率年际间波动变化较大,但整体呈上升趋势。空间变化角度:水稻水分生产率和粮食水分生产率的极差和变异系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地市间各指标值在不同年份空间变化趋势不同。水稻水分生产率总体上表现为东西和中部地区高,南北较低;粮食水分生产率总体上表现为西南和中部地区较高,东南部和北部较低。(4)采用通径分析法对水分生产率的空间差异性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利用LMDI分解法推导了水分生产率变化量分解公式,定量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对水分生产率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平均气温、化肥使用量和灌溉水利用系数对粮食水分生产率的直接影响最大,相对湿度、灌溉水利用系数和腾发量是水稻水分生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2007-2015年全省粮食水分生产率增加了0.166 kg/m~3,粮食生产效应、灌溉工程效应、灌溉技术效应、气候变化效应分别为0.375 kg/m~3、-0.372 kg/m~3、0.275 kg/m~3、-0.110 kg/m~3。(5)利用水分生产率提升潜力指标和区域可节约蓝水比例指标对粮食生产用水现状进行分析。基于迭代修正原理,将灌溉水利用系数和水分生产率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综合评价模型可以修正单一方法评价结果出现的差异,使评价结果更具说服力;综合几项评价结果,研究期间绥化市灌溉用水效率最高,牡丹江市灌溉水利用效率较低。(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灌溉指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天津滨海地区制种黄瓜合理的滴灌制度,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5种灌溉制度(常规畦灌ck_1处理、常规滴灌ck_2处理、节水滴灌T_1处理、节水滴灌T_2处理及节水滴灌T_3处理)对制种黄瓜种子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畦灌(ck_1),采用滴灌方式,灌水量控制在288~630 mm,可以实现节水13.9%~54.4%,种子产量增加15.8%~57.9%,灌溉水利用率提高61.9%~153.7%,增收12.0万~52.0万元/hm~2;采用滴灌方式,灌水量减少(T_2和T_3处理)虽然会提高水分利用率,但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植株生长,造成黄瓜种子减产,不利于增产增收;灌水量增加(ck_2处理)也会造成黄瓜种子一定程度减产,不利于水分利用率的提高,也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综合来看,采用节水滴灌T_1处理,采用滴灌方式,待黄瓜长至5~6片叶时,在授粉之前每次适宜灌溉量12 mm,授粉之后每次适宜灌溉量18 mm,灌水间隔为3 d,整个生育期灌溉总量为438 mm,可实现制种黄瓜节水增效增收的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灌溉指标论文参考文献

[1].杜刚锋.灌溉方式和灌水量对棉花冠层结构指标及群体光合生产力的影响[D].石河子大学.2019

[2].梁新书,廉晓娟,王艳,杨军,王正祥.天津市滨海地区制种黄瓜适宜滴灌灌溉指标的研究[J].种子.2019

[3].高阳.大洼灌区稻田预测指标及控肥节水灌溉技术探讨[J].地下水.2019

[4].何靖,董起广.节水灌溉工程后评价指标的定义探讨[J].绿色科技.2018

[5].苏志军,楼骏,金玮佳.水稻种植区多指标综合精确灌溉决策研究[J].杭州农业与科技.2018

[6].何靖,董起广.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绿色科技.2018

[7].狄帆.汾河流域节水灌溉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J].山西水利科技.2018

[8].苏志军,楼骏,金玮佳.水稻种植区多指标综合精确灌溉决策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8

[9].赵彦波,尹娟,程良,吴军斌.不同种植模式下灌溉定额对枸杞生长指标与产量的影响[J].节水灌溉.2018

[10].孙梦欣.黑龙江省灌溉用水效率评价指标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梯度带V各因子影响程度空间分异Fig....冬小麦节水灌溉气象等级指标构建流程1农田排水资源利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结...6 农村经济6-25 分乡(镇、办事处)社会经济...6 农村经济6-25 分乡(镇、办事处)社会经济...6 农村经济6-25 分乡(镇、办事处)社会经济...

标签:;  ;  ;  ;  ;  ;  ;  

灌溉指标论文_杜刚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