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二糖论文_李晓丹,范立强,陈启明,秦臻,赵黎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壳二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蟹壳,油酸,离子,液体,性质,甲壳素,论文。

壳二糖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丹,范立强,陈启明,秦臻,赵黎明[1](2017)在《壳二糖通过减少脂吸收和抑制脂肪酸合成改善油酸诱导的HepG2脂变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壳寡糖有利于维持血脂正常水平,在体内外实验中具有潜在的降脂效果。而不同聚合度的壳寡糖影响肝脂质代谢的效果差别仍是未知的。在本实验中我们研究了不同聚合度壳寡糖对油酸诱导的HepG2的肝脂质变性模型的影响和潜在的机制,包括胞内脂积累量的测定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分析。结果表明油酸可以显着引起HepG2细胞的脂积累和甘油叁酯增加,且显着提高分化抗原簇36(CD36)和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2(DGAT2)。不同聚合度的壳寡糖中,壳二糖改善油酸引起的脂肪变性效果最佳,在与油酸共处理或后处理组中都减少了脂积累和甘油叁酯的量,同时CD36和DGAT2的表达量下调。这表明壳二糖可以通过下调CD36表达抑制脂肪酸吸收,同时抑制DGAT2表达抑制甘油叁酯合成,从而有效减轻脂质变性。因此壳二糖能够有效缓解脂肪肝症状,具有改善脂肪肝的潜在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九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1-08)

郭潇潇[2](2017)在《甲壳素酶的分离纯化、酶学性质及乙酰化壳二糖制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甲壳素,又名几丁质(chitin),是自然界中含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天然多糖,主要存在于虾、蟹、昆虫等甲壳的外壳、真菌和植物的细胞壁中。甲壳素的分子链中分布许多羟基、氨基及乙酰氨基,形成大量分子间及分子内氢键,致使其结晶度较高,化学性质十分稳定,直接利用较为困难。离子液体对纤维素和甲壳素等生物大分子具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因此可以利用离子液体预处理虾蟹壳,减弱分子内分子间氢键作用,再用甲壳素酶特异性水解甲壳素链中β-1,4糖苷键,得到水溶性的甲壳寡糖或N-乙酰氨基葡萄糖。与工业上强酸强碱处理甲壳素制备壳寡糖类产品相比,该方法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Paenibacillus pasadenensis CS0611为出发菌株,蟹壳粉末作为培养基唯一碳源,在适宜条件下培养48 h。发酵液经离心、硫酸铵盐析、透析除盐后得到粗酶液;利用Hi Trap DEAE FF离子交换层析和HiLoad 26/600 Superdex 200pg凝胶过滤层析对该粗酶液进行分离纯化,以得到电泳纯甲壳素酶。所制备甲壳素酶比活力为10.28 U/mg,最终纯化倍数为5.30,酶活得率为15.70%。SDS-PAGE结果表明该甲壳素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9.0 kDa。后经MALDI-TOF-MS鉴定,该酶部分肽段和来源于另一株Paenibacillus pasadenenss的甲壳素酶(accession No:gi655151624)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进一步证实所纯化蛋白为甲壳素酶。对上述纯化的甲壳素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C,在20-35°C内有较好的稳定性,50°C以上热稳定性较差;最适pH为5.0,在pH 4.0-11.0间具有较高稳定性,表明该酶具有很好的耐碱性;检测的金属离子对该酶的催化活性没有明显的激活作用,表明该酶为非金属酶。同时,对该酶的底物特异性进行研究,发现该酶对胶体甲壳素和甲壳素水解能力较强,对淀粉和纤维素无水解能力,对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的水解程度随脱乙酰度不同而变化,表明该酶只能特异性识别并降解GlcNAc-GlcNAc之间的糖苷键;以胶体甲壳素为底物时,米氏常数Km为4.41 mg/mL,最大反应初速度为1.08 mg/min,水解效率远高于甲壳素;利用薄板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对酶解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甲壳素酶对甲壳素的降解产物主要是(GlcNAc)2。在咪唑类离子液体中选择预处理效果最好的[BMIm]Ac,在最适条件100°C、1 h预处理蟹壳。甲壳素酶在35°C条件下水解重生的蟹壳7 h,产物含量最高达2.88 mg/mL,而胶体甲壳素产物含量只有0.86 mg/mL,产物经质谱鉴定为乙酰化壳二糖。经FTIR、XRD、SEM分析可知与胶体甲壳素结晶度降低不同,蟹壳经离子液体预处理后,发生脱乙酰作用,原有组织破坏,在水中分散性提高,利于与酶的接触,而结晶度并没有降低。本研究不仅丰富了甲壳素酶酶学基础理论知识,而且开辟了由蟹壳直接制备乙酰化壳二糖的新途径。(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7-04-20)

壳二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甲壳素,又名几丁质(chitin),是自然界中含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天然多糖,主要存在于虾、蟹、昆虫等甲壳的外壳、真菌和植物的细胞壁中。甲壳素的分子链中分布许多羟基、氨基及乙酰氨基,形成大量分子间及分子内氢键,致使其结晶度较高,化学性质十分稳定,直接利用较为困难。离子液体对纤维素和甲壳素等生物大分子具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因此可以利用离子液体预处理虾蟹壳,减弱分子内分子间氢键作用,再用甲壳素酶特异性水解甲壳素链中β-1,4糖苷键,得到水溶性的甲壳寡糖或N-乙酰氨基葡萄糖。与工业上强酸强碱处理甲壳素制备壳寡糖类产品相比,该方法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Paenibacillus pasadenensis CS0611为出发菌株,蟹壳粉末作为培养基唯一碳源,在适宜条件下培养48 h。发酵液经离心、硫酸铵盐析、透析除盐后得到粗酶液;利用Hi Trap DEAE FF离子交换层析和HiLoad 26/600 Superdex 200pg凝胶过滤层析对该粗酶液进行分离纯化,以得到电泳纯甲壳素酶。所制备甲壳素酶比活力为10.28 U/mg,最终纯化倍数为5.30,酶活得率为15.70%。SDS-PAGE结果表明该甲壳素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9.0 kDa。后经MALDI-TOF-MS鉴定,该酶部分肽段和来源于另一株Paenibacillus pasadenenss的甲壳素酶(accession No:gi655151624)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进一步证实所纯化蛋白为甲壳素酶。对上述纯化的甲壳素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C,在20-35°C内有较好的稳定性,50°C以上热稳定性较差;最适pH为5.0,在pH 4.0-11.0间具有较高稳定性,表明该酶具有很好的耐碱性;检测的金属离子对该酶的催化活性没有明显的激活作用,表明该酶为非金属酶。同时,对该酶的底物特异性进行研究,发现该酶对胶体甲壳素和甲壳素水解能力较强,对淀粉和纤维素无水解能力,对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的水解程度随脱乙酰度不同而变化,表明该酶只能特异性识别并降解GlcNAc-GlcNAc之间的糖苷键;以胶体甲壳素为底物时,米氏常数Km为4.41 mg/mL,最大反应初速度为1.08 mg/min,水解效率远高于甲壳素;利用薄板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对酶解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甲壳素酶对甲壳素的降解产物主要是(GlcNAc)2。在咪唑类离子液体中选择预处理效果最好的[BMIm]Ac,在最适条件100°C、1 h预处理蟹壳。甲壳素酶在35°C条件下水解重生的蟹壳7 h,产物含量最高达2.88 mg/mL,而胶体甲壳素产物含量只有0.86 mg/mL,产物经质谱鉴定为乙酰化壳二糖。经FTIR、XRD、SEM分析可知与胶体甲壳素结晶度降低不同,蟹壳经离子液体预处理后,发生脱乙酰作用,原有组织破坏,在水中分散性提高,利于与酶的接触,而结晶度并没有降低。本研究不仅丰富了甲壳素酶酶学基础理论知识,而且开辟了由蟹壳直接制备乙酰化壳二糖的新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壳二糖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晓丹,范立强,陈启明,秦臻,赵黎明.壳二糖通过减少脂吸收和抑制脂肪酸合成改善油酸诱导的HepG2脂变性[C].2017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九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7

[2].郭潇潇.甲壳素酶的分离纯化、酶学性质及乙酰化壳二糖制备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Ⅰ在CMSepharoseFastFlow色谱柱上...两个分离乙酰化壳叁糖组分的ESI/MS谱...壳寡糖的二级质谱裂解规则两种部分N-乙酰化壳叁糖和初始壳叁糖...氨基葡萄糖、壳二糖-壳六糖混合...治疗效应中珊西烟发病情况

标签:;  ;  ;  ;  ;  ;  ;  

壳二糖论文_李晓丹,范立强,陈启明,秦臻,赵黎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