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柔性电子器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柔性,电子器件,薄膜,穿戴,材料,栅极,疲劳。
柔性电子器件论文文献综述
冯奕嘉[1](2019)在《液态金属柔性电子器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了基于镓的液态金属作为柔软和可拉伸的电子器件。液态金属是引人注目的材料,理论上它们在可无限变形的同时,保持金属的导电性。液态金属已用于可拉伸的导线、可重新配置的天线、软传感器和自修复电路。与Hg(汞)相比,蒸汽压小,且低毒的基于镓的液态金属被认为是安全的。大多数液态金属呈现球状,以实现最小的表面能。金属上存在的表面氧化物,使人们可以用各种技术,包括流体注射和3D打印把图案化成有用的形状。液态金属还可用于形成完全由软材料制成的存储器件、传感器和二极管。考虑这些材料的特性,它们在柔性电子器件中拥有极大的应用发展空间。(本文来源于《科学咨询(科技·管理)》期刊2019年12期)
王灏珉,何茂帅,张莹莹[2](2019)在《碳纳米管薄膜的制备及其在柔性电子器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柔性电子器件的发展日新月异。以碳纳米管为代表的碳纳米材料,尤其是其组装成的宏观结构碳纳米管薄膜具有良好的柔性和优异的导电性,且具有化学稳定、热稳定、光学透明性等优点,在柔性电子领域展现了极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碳纳米管薄膜在柔性电子器件领域的研究进展。首先详细介绍了碳纳米管薄膜的两类主要制备方法,分别为干法制备和湿法制备;继而介绍了碳纳米管薄膜在多种柔性电子器件的组装、性能与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碳纳米管薄膜基柔性电子领域的发展现状,并讨论了该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及其未来前景。(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于翠屏,刘元安,李杨柳,郭霞[3](2019)在《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从提出、发现、实现到应用,在近10年内得到迅速发展,其强可折迭性、多能力复合结构等特性对未来信息技术发展和系统应用的影响巨大。对比了两种主流的柔性实现方式,即材料引入柔性和结构引入柔性,分析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基础结构、工艺和潜在应用方向,总结了目前面临的技术难题。依据基础研究现状,未来柔性电子器件将会有成熟的应用技术创新成果,形成新的可穿戴通信、可穿戴计算、分布式能源、环境感应、共形显示设备和装置。(本文来源于《物联网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冯卫东[4](2019)在《美用亚麻纤维“织成”晶体管》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讯(记者冯卫东)美国塔夫茨大学官网近日发布公告称,该校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由亚麻纤维制成的晶体管,利用这些晶体管制成的全柔性电子器件可编织成织物佩戴在皮肤上,甚至(理论上)可通过外科手术植入体内进行诊断监测。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应用材料与界(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08-26)
王瑞平[5](2019)在《纳米纤维素与聚合物复合用于柔性电子器件基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柔性电子器件具有质量轻,便携,可以折迭、卷曲等优点,是未来电子产品发展的方向。其中基底材料的选取至关重要,基底对柔性电子器件起支撑和保护作用,是电子器件实现柔性化的关键。目前最常见的用作柔性基底的材料是高分子聚合物,如环氧树脂、聚酰亚胺、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但聚合物材料作为柔性电子器件基底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聚合物热稳定性差、力学性能不佳等。因此,为了使聚合物更好的用作柔性电子器件的基底材料,本课题选用纤维素纳米纤丝(Cellulose Nanofibrillated,CNF)作为增强相,通过纤维素纳米纤丝与聚合物复合的方法有效改善了聚合物性能。在常用聚合物中,环氧树脂固化方便、透明、成本低、物理机械性能和电绝缘性能优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然而它具有韧性不足、耐热性能不高的缺点。根据环氧树脂热膨胀系数高、温度变化时热稳定性不佳,而CNF透明、热稳定性能良好的特性,用制得的CNF透明薄膜浸渍环氧树脂获得了新的复合基底材料。与纯环氧树脂相比,复合膜的热膨胀系数由46ppm/K下降至19ppm/K,透光率可达89%,表面平滑(粗糙度2.15nm),机械性能良好。在此基础上,在复合基底上制备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导电电极,将制得的电极分别在70℃和-15℃环境下放置3h,然后对其进行了表面形貌、电导率等测试,结果表明,温度变化时电极材料与基底结合良好无开裂,电导率稳定(829~852S/cm)。聚芳酯(PAR)是综合性能良好的高分子聚合物,然而仍存在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不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改善聚芳酯的力学、热学性能,扩大聚芳酯的应用范围,我们采用CNF与聚芳酯复合。一方面,由于CNF与聚合物两相相容性差,采用接枝改性的方法在CNF表面接枝聚己内酯得到接枝产物P-CNF,改变CNF的极性及亲水性,然后与聚芳酯复合。研究表明,P-CNF的添加提高了聚芳酯的力学性能(当P-CNF含量为4%时,弹性模量和抗张强度分别提高了38%、34%),在低添加量时,复合膜依然具有较高的透明性,且表面平滑。另一方面,由于CNF的羟基可与聚芳酯的羰基形成氢键,将未改性的CNF与聚芳酯复合,增强了CNF与聚芳酯之间的结合,阻碍了聚芳酯高分子链的自由移动,改善了聚芳酯的热学性能。纯PAR的起始热分解温度在462℃左右,随着CNF含量的增加,复合膜的初始分解温度提高,当含量增加到4%时,起始分解温度是479℃,当CNF的含量达到5%,热分解温度为481℃。相比于纯聚芳酯,当CNF含量为4%时,弹性模量和抗张强度分别提高了46%、41%。4%CNF含量复合膜的表面平整,厚度均匀,起伏较小,粗糙度为2.97nm。可操作温度比纯PAR提高了15℃左右。在4%CNF含量复合膜上镀PEDOT:PSS导电层并120℃高温干燥后,在不同温度及折迭次数下电导率均保持在1300S/cm左右,说明透明导电阳极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及柔性,能耐高低温环境。在CNF/PAR基底上制备的ITO导电层方块电阻仅为25Ω/sq,而且CNF/PAR-ITO光学性能良好,在600nm处的透光率为79%。(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4)
郑思学[6](2019)在《柔性电子器件用金薄膜的疲劳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以高性能、便携、质轻、可弯曲、甚至可以变形成任意形状为特点的柔性电子器件在各个领域(如太阳能电池、可穿戴设备、柔性显示屏、生物医疗传感器等)得到广泛的应用。柔性电子器件在日常使用中,会受到循环弯曲和拉压变形。在循环载荷作用下,材料会产生疲劳损伤,最终导致器件和材料发生疲劳失效。金属薄膜作为柔性电子器件中重要的电极或金属互连线材料,其机械稳定性是柔性电子器件正常服役的基本前提。电子设备的外观尺寸在不断减小而其集成度却在不断增加,导致其所用材料的特征尺度也随之减小到微米甚至纳米尺度。当薄膜材料特征尺寸减小到微米尺度以下时,其疲劳行为不同于块体材料。澄清在微米尺度以下金属薄膜的疲劳行为及其变形机制是当前材料疲劳研究领域中有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此外,当材料晶粒尺寸减小到纳米尺度时,其微观结构变得不稳定,材料很容易发生晶粒长大,进而影响材料的疲劳性能。目前,纳米晶薄膜材料在循环加载下的晶粒长大机制尚不清晰,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磁控溅射法在聚酰亚胺基体上沉积微米厚度的纳米晶金薄膜,通过自行搭建的动态弯曲疲劳测试平台测试了金薄膜的疲劳性能,结合多种微观结构表征手段研究了循环加载下金薄膜的疲劳损伤行为和晶粒长大行为。设计并搭建动态弯曲疲劳测试平台,用于评价金属薄膜的弯曲疲劳性能。该实验方法通过直接观察临界疲劳裂纹萌生位置来确定给定周次下金属薄膜的临界疲劳失效应变幅,最终获得金属薄膜的外加应变幅-疲劳寿命曲线。对930 nm厚沉积态金薄膜在动态弯曲疲劳载荷作用下的疲劳损伤行为研究发现,随着外加应变幅的降低和循环周次的增加,金薄膜的疲劳损伤行为由表面挤出损伤逐渐转变为沿晶裂纹损伤。表面挤出高度随着外加应变范围和循环周次的增加而增大,而沿晶裂纹密度随着外加应变范围的减小和循环周次的增加而增大。疲劳损伤行为与薄膜在循环变形过程中的位错湮灭和空位形成密切相关。通过在1 μm厚的退火态金薄膜和PI基体之间加入10 nm厚的钛结合层,可以有效地抑制应变局部化,提高薄膜的断裂应变和疲劳性能。对930 nm厚沉积态金薄膜在动态弯曲疲劳载荷作用下的晶粒长大行为研究发现,薄膜疲劳过程中发生两种不同的晶粒长大行为。在远离疲劳裂纹(未开裂)区域,晶粒没有发生明显晶体取向改变,长大晶粒的平均晶粒尺寸在亚微米尺度,且随着累积循环应变的增加而增大。Hall-Petch效应引起的弹性应变能差是该区域晶粒长大的主要驱动力。然而,在疲劳裂纹尖端附近,异常长大的晶粒发生明显的<001>择优取向(沿加载轴方向),平均晶粒尺寸达到微米量级。裂纹尖端高应力是该区域晶粒长大的主要驱动力,而金的弹性各向异性和裂纹尖端塑性区位错不可逆滑移引起的晶格旋转是该区域晶粒取向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证明了两个区域内的晶粒长大行为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4-18)
李晓丽[7](2019)在《碳纳米管在柔性电子器件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纳米管由于其独特的电学特性,近些年得到了广泛研究与应用。采用碳纳米管制作而成的电子设备,比碳芯片设备体积更小,速度更快,并且还具备很好的节能有点。随着电子学发展,柔性电子应运而生,在碳纳米管电子特性基础上,详细探讨了碳纳米管在柔性应变器、柔性导线以及超级电容器等电子器件中应用进展,最后指出了碳纳米管在柔性电子器件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和趋势。(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期刊2019年04期)
国瑞,姚思远,孙旭阳,刘静[8](2019)在《基于半液态金属选择性黏附机理的滚动涂覆与转印技术(SMART):普适性柔性电子器件快速制备(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液态金属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在现代柔性电子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半液态金属墨水及其在不同基底表面的选择性粘附机理,提出了一种具有普适性的柔性电子超快速制造技术.该技术成本低,可用于制备大面积高精度液态金属线路,且制造速率远远超过经典电子制造及液态金属电路打印技术.本文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优良的电学稳定性和适应性的柔性、可拉伸电路,如多层电路、大面积电路以及拉伸传感器等.此外,基于该技术制备的液态金属电路具有可回收的优点.该技术的实施无需复杂设备,有望在今后的工业生产和个人消费电子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Science China Materials》期刊2019年07期)
师岩,张一慧[9](2018)在《结构屈曲在柔性电子器件和微尺度自组装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屈曲在柔性电子器件设计和制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常见的"岛-桥结构"设计即利用屈曲型导线设计,使得结构变形主要由导线承担,进而实现整体结构的卓越的拉伸/弯曲性能。现有的研究主要以连续条带(薄膜)结构的屈曲问题为研究对象,对离散型(点阵)结构的后屈曲问题还鲜有研究。在屈曲诱导的折纸结构设计中,结构屈曲对叁维折纸结构的装配过程和成品形态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现有研究主要针对半导体和高分子薄膜材料的弹性屈曲过程,目前尚缺乏对于金属薄膜材料的弹塑性后屈曲行为以及其对叁维折纸结构形态影响等方面的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柔性表面等离子体装置和叁维金属薄膜自组装结构在设计和制备中的结构屈曲问题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与结构后屈曲行为相关的力学建模、构型调控以及结构优化设计等问题。(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期刊2018-11-23)
殷亚飞,李宇航[10](2018)在《考虑时滞效应的柔性电子器件/皮肤组织集成系统的瞬态传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柔性电子器件与人体柔软组织的力学性质相似的特点,这种新型电子器件可与人体皮肤组织直接集成,实时监测人体的生理信息。在与人体皮肤组织直接集成时,系统的热管理成为其应用的重要挑战之一。由于人体皮肤组织还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新陈代谢等生物传热特性,传统的傅里叶热传导理论已无法使用,本文考虑人体的生物特性,针对柔性电子器件采用傅里叶热传导理论,根据生物传热理论考虑人体皮肤组织,并在此基础上考虑时滞效应的影响,建立瞬态传热理论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这一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实验拟合出人体皮肤的时滞系数,该系数可以更加精确地描述直接集成在人体皮肤组织上柔性电子器件的瞬态传热过程。(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期刊2018-11-23)
柔性电子器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柔性电子器件的发展日新月异。以碳纳米管为代表的碳纳米材料,尤其是其组装成的宏观结构碳纳米管薄膜具有良好的柔性和优异的导电性,且具有化学稳定、热稳定、光学透明性等优点,在柔性电子领域展现了极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碳纳米管薄膜在柔性电子器件领域的研究进展。首先详细介绍了碳纳米管薄膜的两类主要制备方法,分别为干法制备和湿法制备;继而介绍了碳纳米管薄膜在多种柔性电子器件的组装、性能与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碳纳米管薄膜基柔性电子领域的发展现状,并讨论了该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及其未来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柔性电子器件论文参考文献
[1].冯奕嘉.液态金属柔性电子器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
[2].王灏珉,何茂帅,张莹莹.碳纳米管薄膜的制备及其在柔性电子器件中的应用[J].物理化学学报.2019
[3].于翠屏,刘元安,李杨柳,郭霞.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的应用[J].物联网学报.2019
[4].冯卫东.美用亚麻纤维“织成”晶体管[N].科技日报.2019
[5].王瑞平.纳米纤维素与聚合物复合用于柔性电子器件基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6].郑思学.柔性电子器件用金薄膜的疲劳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7].李晓丽.碳纳米管在柔性电子器件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9
[8].国瑞,姚思远,孙旭阳,刘静.基于半液态金属选择性黏附机理的滚动涂覆与转印技术(SMART):普适性柔性电子器件快速制备(英文)[J].ScienceChinaMaterials.2019
[9].师岩,张一慧.结构屈曲在柔性电子器件和微尺度自组装结构设计中的应用[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2018
[10].殷亚飞,李宇航.考虑时滞效应的柔性电子器件/皮肤组织集成系统的瞬态传热分析[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下).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