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虽然庄子属于唯心主义者,但他的思想在各个方面都能凸显其价值和意义。在追求宇宙世界的真理中,给中国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视野。庄子的思想来自于老子和《易经》的部分要点,文章以对比的方法可以更直观的认识到庄子思想的构成及其美学价值。
关键词:庄子;美学价值;“道”;逍遥游
一、老子与庄子
(一)关于“道”和“气”
关于宇宙发生,老子提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天下万物生于“无”,“无”即“道”,“道”产生“气”,“气”分化为“阴”和“阳”,在阴阳中产生一切。那么“象”,也就是物的形象,只能伴随“道”、“气”存在。这关于“道”、“气”、“象”的论述,对后世的审美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在作品外篇的《知北游》中讨论了“道”。第一,在文中对于“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2)做出了回答,也就是如果你不去想它,也不去考虑它,就能够明白它。庄子将“道”放置于最高地位,是不通过人的感觉去感知的,人所能感觉到的所有都不是真正的“道”。“道”是客观存在的、最高的、绝对的。所以庄子主张“无为”,要顺“道”而自然而然的发展。
第二,庄子认为“道”即是最高的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3)中的“大美”即“道”。而圣人之所以“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这是对天地的深入细致的观察,即对“道”进行了观照。在《田子方》中如是说“吾游心于物之初”,也体现出了对“道”的观照。因此,为了实现对“道”的观照,就必须抛弃“有己”,因为只有达到“无己”才能真正的实现对“道”的观照。但在庄子看来,能达到“无己”的只有“圣人”。
第三,关于“气”庄子也进行了描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4)即人是由于气的聚合而产生的,所以说由“气”聚合形成生命,“气”消散为死亡。事物的形成和灭亡就是“气”的聚合和消散,这和老子的“气”有共通之处。
第二,利用机会,克服自身“短板”。要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九大政策优势,引进国内外先进医疗机构、高端医疗人才和先进的医疗器械、前沿医疗技术,提升海南高端医疗服务的能力,为医疗旅游产业发展奠定基础。而私立医疗机构是高端医疗旅游产品供给的主力军,要出台相关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及海外资本投资医疗机构、医疗器械等相关领域。
(二)游“道”的精神状态
老子在认识论中提出“涤除玄览,能无疵乎?”(5)这其中“涤除玄览”,要人们先将内心排除杂念、保持虚静,后而在内心中到达对于“道”的观照,也就是对世间万事万物最初本体的观照。老子在十六章如是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6)认为只有排除所有物质功利概念的干扰,保持心灵安静的状态,才能观察到“道”的循环、发展和变化。后期,该观点无论是在哲学方面,还是文艺、美学、审美方面都得到的更大更广的发展。
在老子的思想延续下,庄子提出了“心斋”和“坐忘”的思想。要求不用耳朵去听,而是用心去领悟;不用心去领悟,而是用虚无空寂的气去感应。只有这虚无空寂的气才是虚无空寂的心境,才能实现对物(也就是“道”)的观照。这虚无空寂的心境,在庄子看来就叫做“心斋”。
庄子认为人们通过感官所感觉到的认识只能把握有限的事物,经过“心”的理性思考所达到的是对有限事物深层次的认识,即本质的认识,而这些认识是无法触及到无限的“道”的。无限的“道”必须经过无限的“气”来观察它,所以庄子在作品《大宗师》中提出:“外天下”、“外物”、“外生”。只有不考虑世间的一切,忘万事万物与自身的存在,才能达到清澈明亮的心境,才能观照体悟到“道”。同时,庄子在《大宗师》中提出“坐忘”,让人们要忘记自己有形体,也放弃自己的聪明,摆脱形式和智慧方面的束缚,然后与大道融通为一体。
响应时间为10 ms的时间。完整模型控制器的结构框图为7所示,需要注意的是控制器包含参考输入的一个具有微分作用的前馈环节。参考信号为正弦信号,并且可以通过解析形式推导出来。三相LC滤波器作为电压源的一部分,其参数应该保持大致稳定,变化的幅度不应过大,滤波器的参数需要符合稳定的条件。反之,负载则认为可能产生非常大的变化,当其参数在大范围进行变化而不影响系统的性能时,则可认为系统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关于游“道”,老子和庄子都认为只有清澈宁静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体悟“道”。庄子将“坐忘”与“心斋”相结合,摆脱外在的东西和自身的局限,保持虚无空寂的心境,才能从外到内与“道”相融合,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也就是庄子所讲的“逍遥游”。
庄子在《田子方》中提到,能够实现对“道”的观照,便可以达到“至美至乐”的境界——这是高度自由的境界,即最大的快乐就是没有快乐,最大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这种高度自由的境界也就是庄子所说的“游”,一种“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游”。这种“游”正如席勒、斯宾塞提出的“游戏说”一样,具有其无功利性和无目的性。正是这种无功利性和无目的性,抛弃一切的利益繁杂,使人的内心以及精神世界变得单纯,才给美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二、《周易》与庄子
(一)《周易》中的“象”
在《系辞》上下篇中有许多处都提及了关于“象”的说法。首先,在《周易•系辞上》中说道:“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谓之象。”(7)也就是说,圣人看到了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复杂性,因此有必要衡量一切事物的形式,并将其归纳为八个基本卦,来象征与一切事物所适宜的物象,这就叫做“象”。这里的“象”是通过对世间万事万物的观察、模拟而得出的适合于万事万物的物象,这就是“观物取象”。不论是“观”还是“取”,都是围绕着万事万物的“象”。
其次,《周易•系辞上》中又说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8)圣人是通过“立象”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象”在《易经》中常用的含义便是一切事物的形象。这就表明,通过“言”和“书”不能完全表意时,只有借助形象才能尽述其意。
庄子将重点放置于审美主体,突出对审美主体的要求。审美主体先要“外天下”、“外物”、“外生”,才能对“道”进行观照,即在审美艺术中进行的审美观照。
“多互动”是指多方面互动,包括老师和学生之间、同学之间、老师之间的互动。在线上教学平台上可以开展直播课堂、网络实时答疑、在线头脑风暴、在线教师研讨会等,弥补了传统课堂上展开交互性的教学活动受课时限制的不足。
(二)庄子的“象”
首先,庄子论如何得“道”。在《天地》一文中,庄子将“道”比作“玄珠”。之后,还用“知”、“离朱”、“吃诟”、“象罔”这四个不同的虚构形象,来表现四种不同的求“道”方式。他认为只有不去思考、不用眼看、没有言语、或有形或无形的人(即“象罔”)才能获得“道”。“象罔”指的是有形和无形的结合,也可以说是虚与实的结合。故而,只有这样有形和无形结合的人才能够获得“道”。
其次,庄子对老子的思想一脉相承。在这里所提出的“象罔”也是有和无的统一,同时也是虚和实的统一。而且,在老子看来,作为事物形象的“象”,只能伴随“道”“气”而产生存在。因此,得“道”的方式便是“象罔”,伴随着“气”才能在有无、虚实相生中通以达“道”。
(4)供求关系严重失衡,人员素质不高。建筑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生产能力明显过剩,过度竞争导致了无序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
中农控股办公室主任冯庆凤作了开班致辞,强调了本次培训的目的和意义,对各单位通讯员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给予了肯定,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三、美学价值
(一)“道”之美
《易经》中提到“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10)这庄子关于“道”的美,便是属于形而上之美。
在《知北游》中如是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11),这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美才是真正的、最高的大美。这最高的“美”便是属于“道”层次的美,属于形而上的美。同时,对于“大”,庄子在《天道》中表明只有天地是最为伟大的,突出了美的方向性:以“大”为美。这也展现出“道”的“美”,因为天地是由“道”而生,“道”的无限大便是“大美”所追求的无限大,所以说“道”即是绝对的“美”。
通过本实验认为:早产儿暂时性低甲状腺素血症与脑损伤相关标志物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对两组早产儿行NNNS神经行为评估后发现,THOP对早产儿神经系统有一部分影响,可能是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不良的信号,但对其远期神经系统发育的评估,需要更多的数据进一步研究。
(六)仔猪合理补饲 仔猪出生后,应让其及早(15 min内)吃上初乳,获得被动免疫保护。及时补铁,则可有效防治仔猪营养性贫血,增强仔猪抵抗力。在7日龄左右,仔猪即开始补喂全价饲料,在保证仔猪生长发育所需的必需氨基酸条件下,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应控制在19%以下。在断奶前后,避免突然变换饲料引起应激性腹泻。仔猪饲料中适当补充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有机酸、复合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等,可提高饲料蛋白质的消化率,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加快仔猪生长发育,有效地预防和降低仔猪腹泻。
(二)“游”之美
最后,《周易•系辞下》中总结道:“是故《易》者,像也;象也者,像也。”(9)将《易经》的内容总结为对一切事物形象的描述,《易经》的卦象,就是对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形象进行的模仿和演绎。在《易经》中,“象”处于一个重要的位置,因为只有通过形象我们才能得到义理。此外《易经》中“观物取象”和“立象以尽意”的思想,也都对其后的认识和理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美学和艺术方面。
(2) 《老子•庄子》(春秋)李耳著,(战国)庄周著;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314页。
另一方面,是崇高的自由。庄子重视内在的“德”的修养,在文章《德充符》中说“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通过精神世界有“德”去发现世间的“大美”。这里的“德”可联系到“崇高”,这里的“崇高”指至高,主要指内心精神世界是充满力量的、是具有至高道德的。《庄子》一书中曾提到一些外貌丑陋或者畸形的人,通过外在的丑更能够表现出内心精神世界的崇高和力量,正如《巴黎圣母院》中面相丑陋但内心善良的卡西莫多。只有内心的真正存有“德”的人,才能达到精神上崇高的自由。
注释:
最后,庄子通过《天地》强调了“象罔”,与《易经》中对于“立象以尽意”的提出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将“象”的重要性提了出来,并都强调了只有通过这种既真实又虚幻的形象,才能以获得义理并通“道”。
(1) 《老子•庄子》(春秋)李耳著,(战国)庄周著;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92页。
一方面,是审美的自由。例如在《养生主》中,通过庖丁前后不同解牛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首先是从故事中透露出来的是实用目的,受到了外在利益的束缚;其次是经过无数次的实践与磨练,取消两者之间的对立,才从创造的自由达到的技术的自由,在精神上获得了愉悦感;最后到达了超越实用目的的审美境界。反观,在艺术家或者文学家进行创作的时候,只有达到了自由的境界,才能把握美的规律,从而在作品中达到美的境界,在此将这称之为“审美的自由”。
(3) 《老子•庄子》(春秋)李耳著,(战国)庄周著;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314页。
有音乐相关内容描写的赋虽然占少数,但也向我们说明了音乐之盛况,如曹植《七启》里说:“洞庭琴瑟交挥,……箫管齐鸣,”[6]可见当时音乐盛行的状况。不管从诗还是赋的数量上,都以曹氏兄弟创作的最多,这也与他们在政治上的领袖地位密切有关。
(4) 《老子•庄子》(春秋)李耳著,(战国)庄周著;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314页。
(5) 《老子•庄子》(春秋)李耳著,(战国)庄周著;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26页。
(6) 《老子•庄子》(春秋)李耳著,(战国)庄周著;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38页。
(7) 《周易通解》金景芳著;长春:长春出版社,2007,135页。
(8) 《周易通解》金景芳著;长春:长春出版社,2007,156页。
(9) 《周易通解》金景芳著;长春:长春出版社,2007,163页。
(10) 《周易通解》金景芳著;长春:长春出版社,2007,156页。
(11) 《老子•庄子》(春秋)李耳著,(战国)庄周著;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314页。
取综合护理干预策略能有效减少VAP的发生。护理干预策略需要集中有循证基础的证据,即集中于该领域临床研究和专家支持的成本低-效益高的有效干预措施,这些干预策略需集合成一个整体,时时刻刻、精确完整地实施于每一个患者才能产生最大成效,如单独采取一两项措施或间断执行,其效果将会大大降低。
作者简介:魏雅慧(1995.08-),女,汉族,山西武乡人,黑龙江大学2018级哲学学院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美学专业,审美文化方向。
标签:庄子论文; 周易论文; 庄周论文; 易经论文; 老子论文; 《北方文学》2019年第18期论文; 黑龙江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