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变电站的除湿设备,该除湿设备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控制器、半导体制冷芯片、散热器、冷凝器、集液设备以及电源;其中,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气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散热器和冷凝器电气连接;电源与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控制器、半导体制冷芯片、散热器以及冷凝器分别电气连接;集液设备设置在冷凝器的出液口下方;散热器的第一侧设置有热管,散热器的第一侧通过导热膏体与半导体制冷芯片的热端物理连接;冷凝器的第一侧设置有热管,冷凝器的第一侧,半导体制冷芯片的冷端通过导热膏体与冷凝器的第一侧物理连接。实施本实用新型能提高除湿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用于变电站的除湿设备,所述除湿设备设置在所述变电站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设备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控制器、半导体制冷芯片、散热器、冷凝器、集液设备以及电源;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散热器和所述冷凝器电气连接;所述电源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控制器、半导体制冷芯片、散热器以及冷凝器分别电气连接;所述集液设备设置在所述冷凝器的出液口下方;所述散热器的第一侧设置有热管,所述散热器的第一侧通过导热膏体与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的热端物理连接;所述冷凝器的第一侧设置有热管,所述冷凝器的第一侧,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的冷端通过导热膏体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一侧物理连接;所述除湿设备还包括液位感测设备,所述液位感测设备设置在所述集液设备中,用于感测所述集液设备的液面高度;所述液位感测设备与所述控制器电气连接;所述除湿设备还包括报警设备,所述报警设备与所述控制器电气连接,用于在所述集液设备的液面高度大于预设阈值时进行报警。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于变电站的除湿设备,所述除湿设备设置在所述变电站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设备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控制器、半导体制冷芯片、散热器、冷凝器、集液设备以及电源;其中,
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气连接;
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散热器和所述冷凝器电气连接;
所述电源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控制器、半导体制冷芯片、散热器以及冷凝器分别电气连接;
所述集液设备设置在所述冷凝器的出液口下方;
所述散热器的第一侧设置有热管,所述散热器的第一侧通过导热膏体与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的热端物理连接;所述冷凝器的第一侧设置有热管,所述冷凝器的第一侧,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的冷端通过导热膏体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一侧物理连接;
所述除湿设备还包括液位感测设备,所述液位感测设备设置在所述集液设备中,用于感测所述集液设备的液面高度;
所述液位感测设备与所述控制器电气连接;所述除湿设备还包括报警设备,所述报警设备与所述控制器电气连接,用于在所述集液设备的液面高度大于预设阈值时进行报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变电站的除湿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以及冷凝器的上方,所述风扇与所述电源电气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变电站的除湿设备。
背景技术
清洁而干燥的良好运行环境是保证电气设备长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的基本保障条件,同时也是确保电力系统长期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变电站端子箱是室外电气设备与室内测控、保护、通信等设备连接的中间环节,一般就地安装在设备旁。电缆地沟进出线敷设,相对封闭空气流通不畅,且由于封堵不严密及地下返潮等原因容易进湿气,一般地沟相对湿度值在70%-95%之间,地沟产生的湿气向上蒸发,通过开关柜底的缝隙进入开关柜。当环境湿度高且温差较大时,空气中的水份易于在柜内凝结成露水,导致母线桥架顶部凝露现象较为严重,长期如此,带电体的绝缘强度降低,易引发局部放电现象,对电气设备运行存在安全隐患。
为保证电气设备的长期安全运行,电力系统对柜内防潮、防凝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常用的除湿方法是加热型除湿器和风机型除湿方法。加热型除湿器通过提高柜内温度降低柜内相对湿度,并未降低柜内空气的含水量,一旦环境温度变化时,潮湿空气会迅速凝露。风机型除湿器通过空气的对流与外界干燥的空气进行交换达到降低室内湿度,当环境湿度较大时不能解决凝露问题,并易造成尘土、污秽进入柜体。
因此,亟待提出一种用于变电站的高效除湿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变电站的除湿设备,所述除湿设备设置在所述变电站内,所述除湿设备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控制器、半导体制冷芯片、散热器、冷凝器、集液设备以及电源;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散热器和所述冷凝器电气连接;所述电源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控制器、半导体制冷芯片、散热器以及冷凝器分别电气连接;所述集液设备设置在所述冷凝器的出液口下方;所述散热器的第一侧设置有热管,所述散热器的第一侧通过导热膏体与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的热端物理连接;所述冷凝器的第一侧设置有热管,所述冷凝器的第一侧,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的冷端通过导热膏体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一侧物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用于变电站的除湿设备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以及冷凝器的上方,所述风扇与所述电源电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用于变电站的除湿设备还包括液位感测设备,所述液位感测设备设置在所述集液设备中,用于感测所述集液设备的液面高度;所述液位感测设备与所述控制器电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用于变电站的除湿设备还包括报警设备,所述报警设备与所述控制器电气连接,用于在所述集液设备的液面高度大于预设阈值时进行报警。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变电站的除湿设备,通过半导体制冷片通直流电后,冷端吸收热量和热端放出热量,冷端和热端具有一定的温度差,散热片以进行高效散热,由于冷热端保持一定温差,冷端温度得以快速下降。冷端连接的冷凝器,当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时,冷凝器表面即可形成凝露,当凝露水汇集至集液设备,实现了变电站内的高效除湿过程。
附图说明
并入到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这些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类似的要素。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变电站的除湿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变电站的除湿设备,所述除湿设备设置在所述变电站内,所述除湿设备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控制器、半导体制冷芯片、散热器、冷凝器、集液设备以及电源;其中,当直流电通过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串联成的电偶时,在电偶的两端即可分别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可以实现制冷的目的。吸收热量的端定义为冷端,放出热量的端定义为热端。
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气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散热器和所述冷凝器电气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感测的温度及湿度信号,并在温度、湿度大于对应的阈值时,控制散热器和冷凝器工作,并在在温度、湿度小于对应的阈值时,控制散热器和冷凝器停止工作。
所述电源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控制器、半导体制冷芯片、散热器以及冷凝器分别电气连接;所述电源作为整个除湿设备的供电电源,为除湿设备的各个用电器件进行供电。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并没有完全画出电源与各个用电器件的连接关系,仅仅画出了部分用电器件与电源的连接关系,不应做限定性解释。
所述集液设备设置在所述冷凝器的出液口下方;图1中比较粗的连接线表示物理连接关系,集液设备具体可以与冷凝器的出液口物理连接。
所述散热器的第一侧设置有热管,所述散热器的第一侧通过导热膏体与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的热端物理连接;所述冷凝器的第一侧设置有热管,所述冷凝器的第一侧,所述半导体制冷芯片的冷端通过导热膏体与所述冷凝器的第一侧物理连接。优选地,所述的用于变电站的除湿设备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散热器以及冷凝器的上方,所述风扇与所述电源电气连接。半导体制冷芯片热端散发的热量经过导热膏体、热管迅速传递到散热器内部,散热器经过风扇气流强制散热,散热器快速的从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吸收热量,使得半导体制冷芯片热端温度得以高效的降低。半导体制冷芯片热端散发的热量经过导热膏体、热管迅速传递到散热器内部,散热器经过风扇气流强制散热,散热器快速的从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吸收热量,使得半导体制冷芯片热端温度得以高效的降低。
优选地,所述的用于变电站的除湿设备还包括液位感测设备(图中未示出),所述液位感测设备设置在所述集液设备中,用于感测所述集液设备的液面高度;所述液位感测设备与所述控制器电气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用于变电站的除湿设备还包括报警设备(图中未示出),所述报警设备与所述控制器电气连接,用于在所述集液设备的液面高度大于预设阈值时进行报警。
本实施例通过半导体制冷片通直流电后,冷端吸收热量和热端放出热量,冷端和热端具有一定的温度差,热端安装散热片以进行高效散热,由于冷热端保持一定温差,冷端温度得以快速下降。冷端连接的冷凝器,当低于空气的露点温度时,冷凝器表面即可形成凝露,当凝露水汇集至集液设备,实现了变电站内的高效除湿过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者部分步骤\/单元\/模块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实施例各单元中对应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碟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89500.X
申请日:2019-03-0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5(内蒙古)
授权编号:CN209709393U
授权时间:20191129
主分类号:H02B1/28
专利分类号:H02B1/28;H02B1/24;H02B1/56
范畴分类:37C;
申请人: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
第一申请人: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
申请人地址:010000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锡林南路8号
发明人:韩俊飞;王宇强;杨宝峰;苏日娜;吴京铠
第一发明人:韩俊飞
当前权利人: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
代理人:邢江峰
代理机构:11582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