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工艺规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工艺,应力,磁控溅射,中药,电耗,规律,参数。
工艺规律论文文献综述
程秀全,晏畅,程思竹,夏琴香[1](2019)在《工艺参数对激光冲击诱导表面残余应力洞的影响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建立残余应力洞数学模型,引入残余应力洞的相对洞深、相对洞宽及应力损失比等概念,采用经过试验验证的有限元模型来定量分析激光冲击能量(1.0~3.0J)、光斑直径(1.0~3.0mm)、冲击次数(1~5次)、光斑搭接率(30%~70%)等工艺参数对残余应力洞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的工艺参数范围内,由残余应力洞所造成的应力损失比都很小,都小于3%,相对洞宽均小于20%,而相对洞深的变化范围较大,为0~70%,相对洞深是影响表面残余应力分布均匀性的主要因素;为改善表面残余应力分布的均匀性,当单个残余应力洞的相对洞深超过10%时,应采用光斑搭接方式进行冲击强化,且相邻光斑中心的距离应等于残余应力洞的洞口半径。(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材料》期刊2019年11期)
成洋洋,刘靖,杨华,蔺理平,王云平[2](2019)在《硅质量分数对CSP生产DP600相变规律及工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C-Si-Mn-Cr-Mo系600MPa级热轧双相钢的组分,设计了不同硅质量分数(0.55%和1.17%)的两种试验钢。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测定了两种试验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分析了硅质量分数对试验钢连续冷却过程中组织转变的影响,并研究了硅质量分数对短流程生产中温卷取型热轧双相钢生产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w(Si)=1.17%,w(Si)=0.55%使铁素体开始转变温度降低40~50℃,明显缩短了铁素体转变的孕育期,并增加了铁素体的体积分数。在CSP线上生产时,低硅钢的终轧温度可控制为820~830℃,低的终轧温度使铁素体相变时间增加2.2s左右,铁素体转变量增加,且后续相变过程中可避免非马氏体组织的出现。因此,低硅钢适合在CSP短流程线上生产中温卷取型热轧双相钢。(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期刊2019年11期)
刘星,王明娥,孙刚,马国佳[3](2019)在《不同工艺对TiN薄膜性能影响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采用中频磁控溅射、可控阴极弧及两者复合方式制备了四组TiN薄膜,采用朗缪尔探针对不同方式沉积环境等离子密度进行测试,并采用扫描电镜、XRD、纳米压痕、划痕仪及摩擦磨损实验仪对薄膜微观形貌、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及磨损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发现等离子密度分布与薄膜沉积场源有直接关系,同时不同加工方式直接影响涂层的致密度、力学及磨损性能,其中采用可控阴极弧与磁控溅射源共沉积方式下制备的TiN薄膜质量明显优于单纯磁控溅射或弧沉积,薄膜致密度最高,表面粗糙度为0.056微米,硬度35GPa,磨损寿命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TFC'19第十五届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9-11-15)
沈丽琴,杨晗,李胜华,高羽,徐翔[4](2019)在《地黄不同工艺炮制过程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地黄在常压一次蒸制工艺和"九蒸九晒"工艺炮制过程中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黄不同工艺炮制品中梓醇、毛蕊花糖苷、地黄苷A、5-羟甲基糠醛(5-HMF)和葡萄糖的含量。结果:在常压一次蒸制和"九蒸九晒"工艺过程中,随着炮制程度的加深,梓醇、地黄苷A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下降幅度较大,5-HMF和葡萄糖的含量逐渐增加,且不同炮制工艺会使熟地黄中主要成分含量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变。结论:常压一次蒸制16 h熟地黄与"九蒸九晒"熟地黄在主要成分含量上有很大差异,炮制过程中增量成分5-HMF可以作为评价地黄炮制质量的一个辅助指标。(本文来源于《亚太传统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王宏丹,夏文堂,任兵芝,孙亚峰,邓佑明[5](2019)在《工艺条件对电解铜粉过程能耗的影响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解过程是铜粉生产能耗最高的环节,而工艺条件对电解能耗有着重要影响,需要深入研究和优化。采用电解法制备铜粉,研究了极间间隙、Cu~(2+)浓度、硫酸浓度、电解液温度、电流密度和刮粉周期对电解铜粉过程槽电压、电流效率和直流电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Cu~(2+)浓度、电解液温度和刮粉周期,有利于降低槽电压和提高电流效率,进而减少直流电耗;增大极间间隙,电解铜粉的槽电压、电流效率和直流电耗均增加;而增大硫酸浓度,电解铜粉的槽电压、电流效率和直流电耗均减少;增大电流密度,电解铜粉的槽电压显着提高,电流效率略有下降,导致直流电耗显着增加。电解铜粉最佳的工艺参数为:极间间隙20~40 mm、Cu~(2+)浓度10~15 g/L、硫酸浓度约150 g/L、电解液温度40~50℃、电流密度约1 500 A/m~2、刮粉周期45 min左右。(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工业》期刊2019年04期)
郑智聪[6](2019)在《铸铁型材水平连铸拉坯工艺参数控制规律与自适应整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铸铁型材在重工业中需求量大,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机床、印刷、农业机械等支柱行业。拉坯工艺参数设置是铸铁型材生产中的关键环节,设置不合理会导致拉漏、拉断等生产事故和产生表面裂纹等铸造缺陷。现有铸铁型材生产企业拉坯工艺参数控制技术参差不齐,尚无完整的理论体系。为了深入研究上述问题,本文以铸铁型材拉坯工艺为研究对象,研究拉坯工艺参数控制规律,拉坯工艺参数自适应整定问题,以便解决生产事故与铸件缺陷问题,为生产企业提供一定的理论体系指导。采用数值模拟与非线性拟合方法进行拉坯控制规律研究。基于ProCast软件建立铸铁型材水平连铸模型,以结晶器出口凝壳厚度和铸件成裂指数为约束条件,获取不同型材的拉坯工艺参数,依据控制变量法得出拉坯工艺参数(拉坯速度、拉停比、拉坯周期)与铸造工艺参数(浇注温度、铸坯宽度、一冷强度、二冷强度)之间存在非线性,强耦合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控制规律。由于铸铁型材拉坯工艺参数控制系统具有非线性和强耦合的特点,而且无法建立数学模型,采用BP、GA-BP神经网络算法进行拉坯工艺参数自适应整定研究。基于Matlab软件建立以铸造工艺参数为输入,拉坯工艺参数为输出的控制模型。仿真实验表明本文建立的拉坯工艺参数GA-BP神经网络控制模型可以用于拉坯工艺参数自适应整定,所获得拉坯工艺参数能够用于实际生产系统,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铸铁型材水平连铸拉坯生产。(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许周礼,陈天赋,张运军,胡志力[7](2019)在《6082铝合金转向节模锻工艺及变形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铝合金转向节的生产为例,介绍了目前铝合金转向节的生产工艺流程。使用Deform-3D软件模拟转向节模锻成形的主要工步,采用450,500和535℃(固溶时的温度)不同加热温度,研究锻造加热温度对成形过程中温度、应力、应变及金属流动等因素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加热温度升高可降低锻造过程应力值,提升金属流动,降低设备所需打击力,但由于模锻过程尤其是预锻中摩擦生热较大,促使锻件局部温度上升,加热温度过高,局部易过烧。综合相关因素的影响,选取加热温度在450~500℃之间,既可降低所需载荷力大小、提高塑性,也可避免发生局部过烧,保证产品质量。取样观察450℃加热温度下试制成品,发现组织呈规则有序的纤维状,成形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陈思阳,李文姣,樊启猛,王韧,杨岩涛[8](2019)在《中药提取工艺的超分子“印迹模板”作用规律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适宜的中药提取工艺是中药制剂制备过程的关键环节,也是行业人员关注的热点。近年来,中药提取原理不断创新,技术不断完善发展,新思路与新方法不断涌现,面对着各式各样的中药提取方法,如何针对中药多成分群的特点,选择或创新适宜的提取方法高效提取中药有效成分是经常遇到的难题。因此亟需对目前中药提取工艺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对中药多成分间相互作用特征进行探讨,并提出一套适应多成分目标优化提取方法。基于此,引进超分子化学,结合超分子"印迹模板"理论,从"分子社会"间作用层面上提出适宜中药有效成分特点的中药定性定量提取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旨在推动中药提取工艺研究的发展,促进中药制剂生产工艺的进步,加快实现中药制药现代化进程。(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12期)
孙永兴,曲馨,王引真,冯涛,焦震[9](2019)在《工艺参数对电火花电解复合加工过程的影响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火花电解(EDM/ECM)复合加工方法进行割缝加工时,加工效率和割缝宽度作为评价复合加工割缝的两个重要指标,但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往往难以同时达到要求。使用自行研制的水包油工作液,利用单因素法探究电火花电解复合加工时工艺参数(电流、脉冲宽度、脉冲间隙、电极盘转速)对复合加工效果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正交实验分析不同工艺参数对电火花电解复合加工的影响程度,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组合。最终通过正交试验,综合考虑加工效率及缝宽这两个评价指标选择缝宽最优1 (A_1B_1C_3D_1),即确定工艺参数组合电流40 A,脉冲间隙10μs,电极盘转速400 r/min,脉冲宽度44μs为水包油工作液复合加工的最优参数。(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9年11期)
逯承承[10](2019)在《中低温煤焦油预处理工艺及氮化合物的脱除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低温煤焦油通过加氢可制备清洁轻质燃料油,对缓解我国石油短缺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加氢过程中,煤焦油中的铁和氮杂原子容易引起设备腐蚀和催化剂中毒失活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煤焦油中富含大量结构复杂的含氮化合物,其赋存形态和脱除规律尚不明确。因此,在加氢前需对煤焦油进行预处理以脱除这些杂质组分。首先,采用酸精制法对煤焦油进行预处理,重点研究煤焦油中铁、氮杂原子的脱除规律。其次,采用酸中和-柱层析法对<360℃煤焦油馏分中的碱氮和非碱氮化合物进行富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其进行表征,考察不同酸浓度对含氮化合物富集效果的影响,研究出一种适合<360℃馏分中氮化合物的富集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预处理前后<360℃馏分中氮化合物的赋存形态和脱除规律。最后,利用电喷雾电离源(ESI)结合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技术,研究预处理前后>360℃馏分油中碱氮和非碱氮化合物的赋存形态和脱除规律。所得结论如下:(1)煤焦油最佳预处理条件为:添加5 wt%H_2SO_4水溶液于煤焦油中,质量比为0.5:1,再加入200μg/g的P_2破乳剂,在80℃下搅拌60 min,60℃下静置120 min。在此条件下,铁、氮的脱除率分别可达70.29%和72.16%。该预处理技术对于煤焦油中铁、氮的脱除具有较好的效果。(2)<360℃馏分中苯胺类、喹啉类与吡啶类等碱氮含量的比值约为1:4:1,吲哚类、吡唑类和吡咯类等非碱氮含量的比值为5:8:1。预处理后,<360℃馏分中总氮的脱除率为74.54%,碱氮和非碱氮化合物脱除的难易程度分别为:喹啉类>吡啶类>苯胺类、吲哚类>吡咯类>吡唑类。其中容易造成催化剂失活的碱氮被大量脱除,苯胺类、吡啶类和喹啉类化合物的脱除率分别为93.75%、83.70%和80.95%。非碱氮类化合物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脱除,如吡唑类化合物的脱除率可达73.91%。(3)>360℃馏分中碱氮和非碱氮均主要有N_1、N_2、N_3和N_4四种类型。碱氮的相对丰度从高到低为N_1>N_2>N_3>N_4,其中N_1类主要为吡啶类和喹啉类化合物;非碱氮的相对丰度从高到低为N_4>N_2>N_1>N_3,其中N_4类主要为吡唑类化合物。预处理后,>360℃馏分中总氮的脱除率为70.35%,碱氮的相对丰度从高到低为N_1>N_2>N_4>N_3,其中N_1类主要是恶嗪类化合物,主要以NOS类存在,被大量脱除的碱氮化合物主要为喹啉类、吡啶-醇类、哌啶硫胺类、吡嗪类和嘧啶类化合物。预处理后非碱氮化合物的相对丰度从高到低为N_2>N_4>N_1>N_3,其中N_2类主要是吲哚类和吡唑类化合物,非碱氮化合物中主要被脱除的是吲哚类、咔唑类和吡唑类。以上研究成果为煤焦油加氢工艺提供理论基础,对杂原子化合物的脱除提供参考依据,对于煤焦油的加工利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工艺规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C-Si-Mn-Cr-Mo系600MPa级热轧双相钢的组分,设计了不同硅质量分数(0.55%和1.17%)的两种试验钢。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测定了两种试验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分析了硅质量分数对试验钢连续冷却过程中组织转变的影响,并研究了硅质量分数对短流程生产中温卷取型热轧双相钢生产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w(Si)=1.17%,w(Si)=0.55%使铁素体开始转变温度降低40~50℃,明显缩短了铁素体转变的孕育期,并增加了铁素体的体积分数。在CSP线上生产时,低硅钢的终轧温度可控制为820~830℃,低的终轧温度使铁素体相变时间增加2.2s左右,铁素体转变量增加,且后续相变过程中可避免非马氏体组织的出现。因此,低硅钢适合在CSP短流程线上生产中温卷取型热轧双相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工艺规律论文参考文献
[1].程秀全,晏畅,程思竹,夏琴香.工艺参数对激光冲击诱导表面残余应力洞的影响规律[J].机械工程材料.2019
[2].成洋洋,刘靖,杨华,蔺理平,王云平.硅质量分数对CSP生产DP600相变规律及工艺的影响[J].中国冶金.2019
[3].刘星,王明娥,孙刚,马国佳.不同工艺对TiN薄膜性能影响规律研究[C].TFC'19第十五届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9
[4].沈丽琴,杨晗,李胜华,高羽,徐翔.地黄不同工艺炮制过程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9
[5].王宏丹,夏文堂,任兵芝,孙亚峰,邓佑明.工艺条件对电解铜粉过程能耗的影响规律研究[J].粉末冶金工业.2019
[6].郑智聪.铸铁型材水平连铸拉坯工艺参数控制规律与自适应整定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7].许周礼,陈天赋,张运军,胡志力.6082铝合金转向节模锻工艺及变形规律[J].锻压技术.2019
[8].陈思阳,李文姣,樊启猛,王韧,杨岩涛.中药提取工艺的超分子“印迹模板”作用规律探讨[J].中草药.2019
[9].孙永兴,曲馨,王引真,冯涛,焦震.工艺参数对电火花电解复合加工过程的影响规律[J].机床与液压.2019
[10].逯承承.中低温煤焦油预处理工艺及氮化合物的脱除规律研究[D].西北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