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高强:神秘主义视域下的阳明学研究论文

罗高强:神秘主义视域下的阳明学研究论文

摘 要:目前,神秘主义视角下的阳明学研究虽已有少许,但未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无论以何种方式切入阳明学,都无法回避一个问题——阳明学如何描绘宇宙和世界的真实面貌。讨论宇宙和世界的真实面貌不是为了理论性的 认识,而是为成圣实践展开的理论说明。阳明学关于宇宙与世界真实面貌的论述表现出消除对立的整体性世界观,即对象世界与关乎对象世界的意识是合一的,不存在主客、内外、有无等分别。存在这类观念并不稀奇,相信这类观念并从此获得改造自身行为的动力才显得至关重要。对阳明学而言,“相信”世界作为整体性存在便将阳明学拽入神秘主义视域中。因此,我们从这类观念如何让人相信以及如何获取两个方面对阳明学的神秘主义进行探讨。

关键词:阳明学;神秘主义;相信;意志上的领悟

研究阳明学(包括阳明后学)的进路众多,目前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便是神秘主义(冥契主义、密契主义或神契主义)。这类研究已经积累了不少成果,其中较为主流的倾向便是神秘主义可以当作理解阳明学的重要途径,甚至是必要的方式。

(二)让学生大胆尝试“小老师”的味道,创设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景。成功是求知的有力支柱。在教学中的某个片段,教师可鼓励学生担任“小老师”,帮助老师进行辅导和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样训练了“小老师”们的逻辑表达能力,学生们也对所学知识和问题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尝试到了学习的甜头,增强了求知的欲望。

若承认神秘主义研究进路的重要性,那么应该如何合理地使用这一概念呢?根据W.R.Inge(1860—1954年)的研究,“神秘主义”的定义至少有三十余项。(1)Rev.W.R.Inge曾在1899年的Bampto演讲中列举了26种神秘主义定义,后来又在“Mysticism in Religion”一书现加上了6种。参见.W.R.Inge的《Mysticism in Religion》(London: Rider & Company, 1969)第31页。 除此之外,新的定义还在不断地冒出。这些定义几乎都不相同,甚至有些还相互矛盾。温带维的博士论文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学者预先抱有的目的和旨趣有关,并将这些目的分成四类:(1)为要人进入更高层次的信仰生活中,如Inge、Evelyn Underhill;(2)介绍某一传统的特性,如秦家懿、陈来;(3)进行宗教间的对话,如Denise L. Carmody、John T. Carmody;(4)检视神秘主义的哲学(特别是形上学及知识论)的相干性,如W. T. Stace、Wainwright、Alasdair MacIntyre。(温带维:《程明道与圣德里的威廉的密契主义思想之比较研究》)由此可见,神秘主义并没有客观的本质性定义,诸学者皆可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提出自己的操作性定义。或许这是某些学术概念难逃的“宿命”。因此,为了清楚且有效地讨论阳明学,我们也应该给出可操作的定义:即神秘主义是透过非理性的方式(如直觉、静坐等)体悟终极真实并以此获得具有创造力的信念来改造人生的理论和实践。给出神秘主义的操作性定义并不是为了剪裁阳明学,恰恰是为了更好地理解阳明学。

无论以何种方式切入阳明学,都无法回避一个问题——阳明学如何描绘宇宙和世界的真实面貌,也称之为阳明学的本体论问题。这个问题的回应在学界几乎成了常识,被概括成“心本论”“心体论”“良知本体”等一些抽象概念。这个问题仅是阳明学的开端,而且还是一个不完整的开端。如果终极存在的追问仅仅成为思的对象或者说认识对象,那么这样的追问对阳明学的终极追求是无意义的。因为心学家的终极追求便是“成圣”,故阳明学的本质就在于讨论成圣实践的可能性及其理论前提。因此,讨论宇宙和世界的真实面貌便不是为了理论性的认识,而是为成圣实践展开的理论说明。

阳明学关于宇宙与世界真实面貌的论述很多,如“心外无物”“心即理”“万物一体”等。这些命题在不同语境中或有其他意涵,但在指涉何谓世界真实这一问题时,皆表现出消除对立的整体性世界观,即对象世界与关乎对象世界的意识是合一的,不存在主客、内外、有无等分别。存在这些观念并不稀奇,相信这些观念并从此获得改造自身行为的动力才显得至关重要。对阳明学而言,“相信”世界作为整体性存在便将阳明学拽入神秘主义视域中。探讨终极真实的开端处便是要相信终极真实存在,其次才是相信终极真实以何种方式存在。既然阳明学提出世界(宇宙)是内外一体的整体性存在,那么这种提法如何让人相信呢?当然对于阳明学而言,这种“相信”并不是理性的认同,如相信一加一等于二,而是愿意相信,即带有一定的价值选择性地相信世界与宇宙真实面貌是内外一体的整体性存在。相信“本体”—世界和宇宙终极真实是一切阳明学的开始,如同王阳明当年提出“益信良知真足以忘患难,出生死”[1],“信得及,直下便是圣贤”[2]。

(二)根植实践,又指导实践,具有深厚的实践性。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实践性和指导性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显著特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植于十八大以来5年、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7年的艰辛探索和生动实践,是在伟大的创造性实践中形成的科学理论,指引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篇充满思想真理性和实践创造力的新时代“实践论”,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这个看家本领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光辉典范。

接下来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获得这种对“本体”的信念,这成为阳明学第二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获得这种信念不可能如同获得对知识的信念一般,可以依靠外力—科学家的经验及理论总结,而是需要拥有这种信念者实际的悟证。这里所指涉的本体是心物一源、内外无别的整体性存在,所以拥有这样信念的心灵就必然已经参加这种信念的建立。简言之,若没有证悟“仁者万物一体”的整体性,那么如何让其相信自身与他人、心与物、心与理是同体相关、一气相连,从而仁者爱人呢?

对于阳明学学者如何建立内外合一、万物一体的整体性存在的信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讨论:一是王阳明如何建立此类信念;二是阳明学其他学者如何建立。早年王阳明对“析心理为二”耿耿于怀,直至龙场悟道之后,才打通心理对峙,确立起“吾性自足”内外一体的整体性世界观。从王阳明的学思经历来看,早年格物的外向求知无法建立起“内外一体”的信念,无法体验“仁者万物一体”的精神。这说明对王阳明而言,理性知识无法打通内与外、心与理的隔阂,建立起内外一体、心理一如的具有实践力量的精神信念。后来,由于长期的宗教实践,如道家导引术、静坐等,让王阳明在特定环境中获得神秘体验——龙场之悟,奠定了其“合内外、一知行”的良知学。由此可知,王阳明对整体性存在信念的建立来自于他的神秘体验。除了王阳明本人依靠神秘体验建立内外合一整体性存在的世界观,其弟子和后学中也存在着大量案例,依靠特殊的神秘体验确立整体性的世界观。徐爱“恍若有见,已而大悟”[3],道体与此心此学合一而在;聂双江“狱中闲久静极,忽见此心真体,光明莹彻,万物皆备”;罗念庵“恍然觉吾此心虚寂无物,贯通无穷……无内外可指、无动静可分,上下四方,往古来今,浑成一片,所谓无在而无不在……仁者浑然与物同体。同体也者,谓在我者亦即在物,合吾与物而同为一体”[4];万廷言“忽觉此心推移不动……觉得光明在内,虚空在外,以内合外”[5];胡直“心忽开悟,自无杂念,洞见天地万物皆吾心体。喟然叹曰:‘予乃知天地万物非外也’”[6];蒋道林“忽觉洞然宇宙,浑属一身,呼吸痛痒,全无间隔,乃信明道所谓‘廓然大公无内无外’是如此,‘自身与万物平等看’是如此”[7]。这些案例只能证实蕴含“合一性”的神秘体验可能有助于体验者获得世界整体性的感受和信念,并因此生发出道德实践的动力,而无法证明神秘体验是建立具有实践动力的关于世界整体性的信念的唯一方式。从阳明学的历史现象来看,的确并非所有阳明学学者都需要依靠神秘体验帮助他们建立起内外无别、万物一体的世界整体性信念。因此,就实现阳明学的目标——成就一个拥有“仁者万物一体”的精神境界和实践状态的生命(成圣)而言,不仅要讨论可能的实现方式,也需要讨论实现方式的可能性。换言之,神秘主义体验或许是建立世界整体性的可能方式,但是相比其他方式而言,这种可能性极高,也表现出极大优势。

成圣是儒者努力的终极目标,达成这种目标的理论前提就是理解圣人本质是什么,而实践前提则是领悟圣人本质并在领悟中获得展开成圣实践的动力。在阳明学中,圣人本质通常被理解成“致良知”,其实这只是实事现象,而不是圣人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若仅以“致良知”指示圣人本质,那么良知从何而来,为何良知能知是知非,良知所知为何等诸问题依旧未能辩明。从王阳明体悟经验来看,成圣的基础在于自足的“吾性”,那么什么是“自足的”呢?从儒学的思想脉络来说,其“自足的”无疑是成就一切德性的可能性(宋明儒学语,就是“天理”)。既然吾性中天理自足,那么“吾性”必然与“天”合一同体,而非天外有性,性外有天,即天(外)性(内)合一。因此,圣人本质便是与“天”合一同体。对王阳明而言,这或许是其领悟的结果,但对阳明后学而言,便是理论预设。一旦成为阳明后学知解的对象,那么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后学“领悟”(既是思想上的,也是行为上)圣人本质的道路。领悟并非知识上的,而是意志上的。对于仅从知识上了解阳明学,王阳明本人就曾表示了担忧,也提出过警告。

为什么领悟是意志上的呢?因为意志上的领悟(用王龙溪语便是“证悟”)不同于理性上的知解,如懂得一加一等于二,而是感受到并相信其存在,如佛教中所言的“信、受”。就实现而言,意志上的领悟具有巨大的优势便是行动上的真诚和力量感。回到阳明学来说,阳明后学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行动上的盲目性;二是信念上的虚假性。这两个问题的缓解之道或可从神秘主义体验中找到。如前文所述,神秘主义有几个特性:一是体验终极真实;二是非理性的体验方式;三是获得呈现终极真实的信念和动力。就阳明学成圣之路——成圣指引下的生活实践而言,首先,需要领悟圣人之所以为圣的终极奥义;其次,在领悟中获得成圣的坚定信念以及在成圣信念指引下的实践动力。阳明后学中行动上的盲目性无非是领悟圣之所以为圣的终极真实时出现了问题;而信念上的虚假性也不过是信念薄弱,如所谓“信得不及”“非真信”。对阳明学而言,这两个问题是关联是在一起的,不可能只解决其中之一就行。如果仅强调理性的作用,虽然可以有知识上给出“仁者万物一体”“性天合一”等假设,但无法让接受者获得具有行动力的信念。简言之,如果道德行为需要从整体性世界观的深渊中长出来,那么连接在这种世界观上的道德意识就不可能仅靠理性之光照临,更需非理性之水——神秘主义来滋养。

1.1 文献纳入标准 ①研究设计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②纳入对象为经临床诊断为CP,其年龄和国籍不限;③纳入研究试验组的干预措施为单独针刺,对照组的干预措施为除针刺以外的其他治疗措施,包括中成药、中药汤剂、中药坐浴、西药、微波和假针刺治疗;④结局指标: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CP症状指数(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y Chronic Prostatitis Symptom Index,NIH-CPSI)评分变化量、白细胞降低有效率。

参考文献:

[1]年谱[M]//王阳明全集:卷三十四.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411.

[2]答梁文叔[M]//王阳明全集:卷三.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53.

[3]钱明.赠薛子尚谦序[M]//徐爱·钱德洪·董澐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77.

[4]罗洪先集:卷八[M]. 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298-299.

[5]书见罗卷兼赠思默[M]//王畿集:卷十六. 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474.

[6]困学记[M]//胡直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895.

[7]柳东伯.贵州等处提刑按察司副使蒋公信行状[M]//国朝献征录:卷一百零三.焦竑,编. 上海:上海书店,1987:4649.

TheStudyofYang-mingSchoolinthePerspectiveofOccultism

LUO Gao-qiang

(School of Marxism,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Chongqing 401120, China)

Abstract:At present, although there are a few Yangming stu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ccultism, they have not received due attention from the academic circles. Whatever way we approach Yangming School, we can not avoid the question of how Yangming School depicts the real face of the universe and the world. Discussing the real face of the universe and the world is not for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but for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of the practice of sanctification. Yangming's exposition of the real face of the universe and the world shows a holistic world outlook that eliminates the opposition, that is, the object world and the consciousness related to the object world are unified, and there is no such distinction as subject and object, inside and outside, and whether there is or not. It is not uncommon for such ideas to exist, and it is essential to believe in such ideas and thereby gain the motivation to transform one's own behavior. For Yangming School, believing in the world as a whole brings Yangming School into the field of occultism. Therefor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ccultism of Yangming School from two aspects: how to make people believe this concept and how to obtain it.

Keywords:Yangming school; occultism; believing; comprehension of will

中图分类号:B2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133(2019)04-0009-03

[收稿日期]2019-03-13

[作者简介]罗高强(1986-),男,江西进贤人,西南政法大学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明代哲学。

[责任编辑 何志玉]

标签:;  ;  ;  ;  ;  ;  ;  ;  ;  ;  ;  

罗高强:神秘主义视域下的阳明学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