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卫三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卫叁畏,苦力贸易,排华运动,契约华工
卫三畏论文文献综述
李彬[1](2018)在《白鸽长音:卫叁畏与美国排华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卫叁畏是晚清近距离观察和参与华工出国的代表人物。在美国排华运动中,卫叁畏通过公私信函、演讲、着书立说乃至集会抗议等形式,旗帜鲜明地反对过激的排华行为,为延缓排华法案的出台和客观保护华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卫叁畏对华工的态度是复杂的,对旅美华工的印象也存在负面因素,倾向于隐性的鸽派和缓式限华排华行为,其间也不乏为贩运华工的奥利芬公司隐言以及其他疏漏言论。而晚年卫叁畏的相关思想发生变化,对华工和中国的评价趋于公平客观。作为中美交往的和平鸽,卫叁畏的言行值得后人研究。(本文来源于《全球史评论》期刊2018年02期)
李彬[2](2018)在《卫叁畏与晚清华工出国》一文中研究指出卫叁畏是晚清时期近距离观察和参与华工出国的代表人物。他于鸦片战争后就在《中国丛报》对华工进行新闻跟踪,也曾思考过华工出国的原因。他成为美国驻华使馆秘书,或公使代办后,利用有限职权反对苦力贸易,尤其是澳门的猪仔贸易。他在中外华工外交之中起到了疏通中介作用,客观上有助于清政府保护华工。尽管卫叁畏在本国苦力贸易中也有过负面作用,但总体来看他在基督道德、现实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下,支持自由移民,反对猪仔拐卖,在近代中国保护华工史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在华期间的苦力贸易经历,也成为其归国后反对排华运动和汉学发展的一大基础。(本文来源于《基督宗教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黄涛[3](2018)在《论美国传教士介入对华外交的影响——以卫叁畏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早期外交重点是亚太地区,对华商贸和基督文化传播是其重要标志。继此之后,是美国对华政治外交的诉求,而传教士充当外交官的做法使美国获得了对华外交的主动,并将晚清置于不平等地位上。卫叁畏是典型的传教士外交官,在对华外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现为协助美国推行外交强权,和推动晚清外交近代化和中西文化交流。这种多面作用对中美关系发展的影响是长远的,而长期、友好和平等关系才是中美关系的实质,需要两国政治决策者和广大人民的精心呵护。(本文来源于《基督宗教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张强[4](2018)在《中国志怪小说的叙事重构:以卫叁畏英译《聊斋志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卫叁畏是最早将《聊斋志异》中的部分故事译介到英语世界的西方汉学家之一。本文探讨其散见于《中国总论》《拾级大成》以及《中国丛报》中的选译故事对中国志怪小说的叙事重构,并指出卫氏的翻译策略主要表现为文学文本的宗教化处理、直译形式下的意译改编,以及选译策略下的主题重构。其翻译策略有深刻的历史与现实原因:一方面,卫氏无视中西方读者对同一故事主题阐释视角的差异,从词语的选择、叙事视角的转换,以及情节的删减来引导读者的价值判断;另一方面,他的传教士身份使得其译本被贯注了很强的宗教价值导向,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原文的叙事重构,以期证明在中国传教的可行性、必然性及迫切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比较文学》期刊2018年03期)
李玉鹏[5](2018)在《卫叁畏的汉语教学研究简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传教士卫叁畏在华40多年,提倡汉语教学以词汇教学为主,以对比语言学为教学方法,从汉语方言学习逐渐转向官话,编纂了多部针对外国人的汉英对照词典,建构了19世纪美国汉语教学体系基本框架。同时,他还改变了以往片面重视汉语典籍研究、轻视语言实践的欧洲汉学传统,奠定了重视实用价值的美国中国学研究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东西南北》期刊2018年12期)
韩英[6](2018)在《卫叁畏与汉字西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系统地分析了19世纪着名汉学家卫叁畏的生平、汉学经历以及他的个人着作,并从卫叁畏汉学着作中研究汉字的内容入手,找到其中可供汉语国际教育借鉴的观点和内容。卫叁畏的汉字研究成果颇丰,主要体现在他编写的汉语教材和汉学着作中,在《拾级大成》、《中国总论》这两部着作中,他从汉字的起源与六书造字法、汉字的字根与部首以及汉字的书写工具等角度对汉字进行研究。本文对其上述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总结了他在汉字西传方面所作的贡献和学术影响。(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8-05-24)
刘丽丽[7](2018)在《在书信中与历史见面——评《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藏卫叁畏未刊往来书信集》》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藏卫叁畏未刊往来书信集》(Unpublished Letters from and to Samuel Wells Williams in Yale University Library,U.S.A)收录了迄今为止美国着名汉学家卫叁畏(Samuel Wells Williams,1812—1884年)最全面的书信原始档案,为研究美国汉学史、中国近代史及中美关系史、日本开国史及日美关系史叁方面的研究学者提供了珍贵的原始资料,但其并未得到国内学者的充分关注、重视和利用。(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张静河[8](2018)在《无言谁会凭阑意——耶鲁教授卫叁畏父子》一文中研究指出早期美国汉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产生了多对父子汉学家。研究清末社会运动的传教士李佳白(Gilbert Reid),儿子是加州柏克莱大学教授李约翰,以研究清末对外关系着名。传教士富善编撰多种语言学着作,儿子富路特是哥伦比亚大学汉学教授,与房兆楹主编《明代名人传记词典》。传教士芳泰瑞(Courtenay Hughes Fennel)编撰的汉语字典曾流行一时,儿子芳亨利是耶鲁大学汉语教材的主要撰写者。孙中山的好友林白克(Paul Myron Linebarger),其子林白乐是着名心理战专家和民国政治制度学者。赛珍珠的父亲赛兆祥着有(本文来源于《书屋》期刊2018年04期)
张颖[9](2017)在《卫叁畏与19世纪美国汉语教学的初创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卫叁畏以对汉语教学研究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的精神,倡导以培养汉语词汇交际能力为教学核心目标,采取比较语言学和文化情景的教学方法,从"语言-文化-人文精神"叁个维度构建美国汉语教学体系,凸显美国早期汉语研究、后期美国中国学研究模式注重解决现实问题的实用主义特征,奠定重视现实需要、强调实用价值的美国汉语教学模式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岭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丁晚霞[10](2017)在《卫叁畏与早期中美外交(1855-1876)》一文中研究指出卫叁畏是19世纪美国来华传教士之一。自1833年来华之后,他在中国生活了40余年,不仅仅是传教士、汉学家,也是一名外交官员。他的在华生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1833-1854)主要负责美国公理宗海外传道部在广州布道站的印刷与出版工作。在这期间,卫叁畏参与了中美《望厦条约》(1844)与日美《神奈川条约》(1854)的翻译和谈判,积累了一定的外交经验,为之后的外交生涯奠定了基础。后一阶段(1855-1876),卫叁畏担任美国驻华公使馆的翻译兼秘书,直接参与中美之间的外交事务,成为影响这一时期中美外交关系的关键人物之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他两次(1858、1859)随美国特命全权驻华委员赴天津、北京,并参与中美《天津条约》的谈判和签订。尽管没有得到驻华委员列威廉的支持,但在他的坚持要求之下,清政府最终同意在中美《天津条约》中加入宗教“宽容条款”。这一条款不仅使外国传教士,也使中国信徒脱离清政府的管辖,归于外国宗教团体的保护之下,从而使教会成为外国保护的‘国中之国’,对19世纪后半叶中外关系影响甚大。此后,美国援引最惠国待遇条款,紧随英法在北京设立了驻华公使团。卫叁畏在1862-1876年间一直担任美国驻华使团的秘书兼翻译,亲自督建了驻华公使的在京住宅和秘书处,长期负责使团的翻译和秘书工作,并多次代理公使职务,累计时间超过4年,对于美国驻华使团的维持和运转都起着重要作用。在代理公使期间,卫叁畏处理的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便是白齐文一案。为了中美之间的友好关系,卫叁畏主张将白齐文交予清政府审判。美国驻上海总领事西华以及大多数外国人却认为根据领事裁判权的规定,清政府无权审判白齐文,必须交由美国领事审判。不过在白齐文遇难以及卫叁畏本人遭到舆论批评后,他的态度又有了较大的转变。卫叁畏身兼传教士、汉学家、外交官等多重身份,这使得他对此案持持有复杂的态度。卫叁畏的外交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19世纪美国的在华传教士与外交官之间的密切关系。虽然他如此持久而又密切参与了这一时期的中美事务,但美国非职业的驻华外事机构和制度既给了卫叁畏进入外交领域的机遇,也限制了他上升的可能,使他得以传教士的身份进入外交领域,却只能以翻译兼秘书的身份结束二十余年的外交生涯。(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7-03-28)
卫三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卫叁畏是晚清时期近距离观察和参与华工出国的代表人物。他于鸦片战争后就在《中国丛报》对华工进行新闻跟踪,也曾思考过华工出国的原因。他成为美国驻华使馆秘书,或公使代办后,利用有限职权反对苦力贸易,尤其是澳门的猪仔贸易。他在中外华工外交之中起到了疏通中介作用,客观上有助于清政府保护华工。尽管卫叁畏在本国苦力贸易中也有过负面作用,但总体来看他在基督道德、现实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下,支持自由移民,反对猪仔拐卖,在近代中国保护华工史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在华期间的苦力贸易经历,也成为其归国后反对排华运动和汉学发展的一大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卫三畏论文参考文献
[1].李彬.白鸽长音:卫叁畏与美国排华运动[J].全球史评论.2018
[2].李彬.卫叁畏与晚清华工出国[J].基督宗教研究.2018
[3].黄涛.论美国传教士介入对华外交的影响——以卫叁畏为中心的考察[J].基督宗教研究.2018
[4].张强.中国志怪小说的叙事重构:以卫叁畏英译《聊斋志异》为例[J].中国比较文学.2018
[5].李玉鹏.卫叁畏的汉语教学研究简述[J].东西南北.2018
[6].韩英.卫叁畏与汉字西传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
[7].刘丽丽.在书信中与历史见面——评《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藏卫叁畏未刊往来书信集》[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8].张静河.无言谁会凭阑意——耶鲁教授卫叁畏父子[J].书屋.2018
[9].张颖.卫叁畏与19世纪美国汉语教学的初创体系[J].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
[10].丁晚霞.卫叁畏与早期中美外交(1855-1876)[D].四川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