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特征,生物,人体,安防,技术,身份,指纹。

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吴倩[1](2019)在《人体生物特征识别中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信息安全对人们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传统的身份识别及验证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要求。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主要基于人体的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和管理,得益于生物特征唯一、可靠和可采集的特点,具有传统身份验证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在这一基础之上,文章探讨了数据挖掘技术在人体生物特征识别中的应用,提出了两种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并详细描述了使用数据挖掘技术的人体生物特征采集和识别认证流程。(本文来源于《无线互联科技》期刊2019年08期)

钱俊升[2](2019)在《浅析信息安全领域基于人体生物特征的信息识别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确保信息安全是信息安全领域专家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生物特征的信息识别技术近些年来不断发展成熟,笔者对基于人体生物特征的信息识别技术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技术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及应用优势。(本文来源于《数字通信世界》期刊2019年01期)

李剑锋,何建波[3](2014)在《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涉密环境中应用的安全性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英文名为Biometrics,是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进行身份鉴别的一种安全认证技术。目前投入实际应用的身份鉴别方法主要从低到高分为叁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物品验证,即查看被鉴别者持有的证件、徽标等往往是静态的物品。第二层次是信息验证,即验证被鉴别者所应该了解的动态信息,例如军队中传达的口令或日常生活中设置的密码,或者盘问被鉴别者所应该知晓的单位情况。第叁层次是人体生物特征(本文来源于《保密科学技术》期刊2014年09期)

肖潇[4](2014)在《耕耘新蓝海,促进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与创新——专访长春鸿达集团副总裁王佳楠先生》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安防协会专家委于今年4月底在吉林省长春市举办了针对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安防实体防护、出入口控制领域中应用和标准化问题的学术演讲和实地参观活动。此次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促进我国安防实体防护和出入口控制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发展。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属于当今世界的高科技领域,随着国家大力推动第二代公民身份证的指纹采集和应用,指纹和其他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安防行业的广泛应用势在必行。会议期间,专家和企业代表参观了长春鸿达光电子与生物统计识别技术有限公司和已竣工投产的"鸿达光电(本文来源于《中国安防》期刊2014年14期)

贺志新[5](2010)在《计算机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进行身份识别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传统的身份识别技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我们急需一种更加方便、有效、安全的身份识别技术,这就是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本文就对计算机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特点、计算机实现过程以及安全性等方面逐一进行介绍。(本文来源于《集宁师专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宁振广[6](2009)在《人体掌形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利用人的生物特征来进行身份鉴别的技术,它的独特优势迎合了信息时代的需要,成为一种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身份识别方式。人体掌形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作为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一种,以其认证速度快、设备成本低、稳定性较高等优势在中和低安全级别的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该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在国内尚处于研究发展阶段,还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本文对人体掌形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从掌形图像的采集和预处理到掌形的特征提取与认证都做了认真的分析,最后对掌形识别技术中的核心问题即掌形特征提取算法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在综合了传统算法以及目前的诸多改进算法以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变换坐标域的掌形特征匹配算法,并利用PC机,数码相机,MATALAB7.0软件对算法过程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优化了传统算法,准确率有所提高;该算法同时成功的解决了掌形采集过程由于图像旋转、平移、伸缩带来的影响,采集过程也因此去掉了固定栓的束缚,使手掌摆放更加灵活了,采集系统更加的人性化;通过实验对比该算法的错误接受率和错误拒绝率也适中,运算速度也较快,综合效果存在较明显的优势,并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与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09-03-01)

[7](2007)在《全国安防标委会人体生物特征识别应用分技术委员会(SAC/TC100/SC2)成立大会暨一届一次会议在京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9月11-12日,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人体生物特征识别应用分技术委员会(SAC/TC100/SC2)在京召开了成立大会暨一届一次会议。(本文来源于《中国安防》期刊2007年10期)

吴作好,曾洁,邹娟,杨晓东,张尧[8](2007)在《几种人体生物特征的生物识别技术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公共安全和个人的自身信息安全要求的提高,生物识别技术成为了安全验证的首选方式,他是利用人体生物特征对人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高科技技术。简要介绍了生物识别技术出现的背景、生物识别技术的概念、生物识别的基本过程、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动态及前景。对当前比较流行的几种生物识别技术指纹识别、虹膜识别、视网膜识别、面部识别、签名识别、声音识别、基因识别等从原理及其特点上予以了论述和比较。(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07年14期)

宋超[9](2007)在《人体掌形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安全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身份认证己经成为了保证信息与网络安全的一种重要手段。传统的认证方法由于自身的种种缺陷(证件容易被仿造、密码容易被窃取)已不能满足需要,人的生理特征由于其唯一性和不变性己经成为身份认证的主要手段。掌形认证以其采集设备简单(相对于指纹,虹膜识别等)、认证速度快而成为继指纹识别之后的又一项生物特征识别方法。目前国外的生物特征识别商品市场份额上,掌形仪己经基本和指纹识别系统持平。但国内掌形识别和认证技术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本文采用PC机和摄像头,利用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和方法,实现了掌形图像的采集、预处理、特征提取以及匹配认证等一系列过程。对现有的多种掌形认证算法进行了研究,对传统的序贯相似性检测算法(SSDA)进行了改进。计算相似度采用了统计对齐点的算法,简化了计算过程,提高了运算速度;引入了手指方向角的概念,减少了掌形旋转引起的偏差;采用手指分块的方法,避免了手指本身非线性活动带来的误差;采用弹性因子的概念,解决了采集数据时手部压力带来的轻微形变导致的识别率降低问题。对模板匹配算法进行以上改进后,减少了对手部姿态的限制,降低了算法的拒识和误识率,提高了识别速度。(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期刊2007-03-01)

张强[10](2005)在《基于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智能系统研究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利用人体所固有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来进行个人身份鉴定。生物特征包括先天性的生理特征及后天性的行为特征。常用的生物特征包括:指纹、掌纹、虹膜、脸像、声音、笔迹等。而在同常生活中,人的脸部特征给我们提供了大量丰富的信息。对于人脸的研究因其在身份验证、档案管理和可视化通讯等方面的巨大应用前景,备受研究者关注,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但是,很多人脸研究工作都是假定图像中的人脸已经被检测和定位,而为了设计出自动进行人脸识别的智能系统,快速而高效的检测人脸是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是对单人正面人脸图像的定位、特征提取以及识别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个智能识别系统。 论文首先详细讨论了静态灰度图像中的人脸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基于表象的方法、基于特征的方法和基于模板的方法。然后,描述了人脸定位和识别的主要过程:人脸检测和图像归一化、人脸特征的提取、人脸识别。在对现有常见方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论文在第二章提出了结合人脸模板和人脸特征进行人脸检测的方法。本文考察了以下叁种方法:首先,对经过预处理的静态灰度图像,利用参数化的椭圆型人脸模板进行相似性判定,以初步确定人脸位置,并进行二值化。然后,对二值图象进行去噪处理、边缘检测后,再进一步修正人脸定位的结果。另外,根据象素灰度值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积分投影曲线,也可以确定人眼的位置及人脸的位置,然后将图像以瞳孔之间的间距为基准,(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5-04-20)

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如何确保信息安全是信息安全领域专家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生物特征的信息识别技术近些年来不断发展成熟,笔者对基于人体生物特征的信息识别技术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技术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及应用优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吴倩.人体生物特征识别中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9

[2].钱俊升.浅析信息安全领域基于人体生物特征的信息识别技术[J].数字通信世界.2019

[3].李剑锋,何建波.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涉密环境中应用的安全性探究[J].保密科学技术.2014

[4].肖潇.耕耘新蓝海,促进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与创新——专访长春鸿达集团副总裁王佳楠先生[J].中国安防.2014

[5].贺志新.计算机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探讨[J].集宁师专学报.2010

[6].宁振广.人体掌形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

[7]..全国安防标委会人体生物特征识别应用分技术委员会(SAC/TC100/SC2)成立大会暨一届一次会议在京召开[J].中国安防.2007

[8].吴作好,曾洁,邹娟,杨晓东,张尧.几种人体生物特征的生物识别技术比较[J].现代电子技术.2007

[9].宋超.人体掌形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

[10].张强.基于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智能系统研究与开发[D].四川大学.2005

标签:;  ;  ;  ;  ;  ;  ;  

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