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张纸平版胶印机偏心上摆式递纸装置运动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杨奔奔[1](2020)在《高速包装机取纸装置的凸轮连杆机构研究与优化》文中研究表明取纸装置是高速包装设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取纸装置的取纸机构将堆叠在一起的纸板一个个单独取下并送出,工作频率高,对运动轨迹和机构的运动平稳性要求高。因此该机构的性能对设备的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为获得一种运动学性能优良的取纸机构,在本团队已有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凸轮连杆组合形式的取纸机构,进行了该机构的分析与综合、机构设计、运动学分析和运动学性能优化等工作。分析了取纸机构末端输出件在取纸过程中的运动,得出了在这一过程中执行件的位置和姿态要求。对各种机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取纸机构执行件位置和姿态要求得出的自由度条件,推导了机构原始运动链和机构拓扑图。通过对原始机构链进行演化和分析,最终得到了双凸轮共轭控制五杆机构的组合机构形式。这种逆向推导的方法可为机构设计人员提供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根据得到的双凸轮-五杆的组合构型方案,结合部分尺寸约束和已有研究成果,对构件基本尺寸关系进行了定义,完成了机构的尺度综合。在UG中建立机构仿真模型,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最后完成了机构的运动学建模及其数学表达。总结得出:在该构型方案中,对执行件的位姿实现分开控制,能够简化计算,提高控制精度,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为能够改善机构的运动学性能,确立了以加速度最大值最小为目标的机构优化目标。通过对取纸机构的运动学公式的深入分析,确定了优化设计的独立变量,并把这些独立变量对加速度最大值及压力角最大值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合变量的约束范围、凸轮机构正常运动的条件等7个线性与非线性约束条件,建立了多目标非线性约束优化设计的模型。最后利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计算得出优化解。计算结果表明:与优化前相比,杆3和杆5的最大加速度降低31.5%,杆2和杆4的最大加速度降低44.8%。在取纸动作已实现的基础上,完成了取纸功能的气路设计。在UG环境下,通过参数化建模完成了零部件的设计和三维模型的建立;最后,将建好的零件模型按照零件间的约束关系装配成了虚拟样机,并归纳了实际装配时的技术关键点。
高煦尧[2](2018)在《印刷检品机取纸机构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产品的包装纸盒盒片在印刷后需经过检品机进行质检,为此需将整摞堆垛状态的纸盒盒片逐个取出并放置于传送带上。国内市场上的同类产品目前多为中低速,高速平稳设备的技术被国外所垄断,国内只能依靠进口而无法研发出高速自动化的取纸机构。根据国内现状和对取纸机构的初步设想,给出了以下要求:整体设备转速较高,可平稳实现每分钟1200次作业;其取纸吸盘在凸轮连杆机构的带动下,可实现复杂的运动轨迹,既不会与料仓发生干涉,又能在取纸时能完全贴合料仓并保持停顿配合气路提供负压,保证取纸过程的顺畅、可靠。结合要求给出了三种方案设想,通过优劣对比最终确定为“两凸轮—五连杆”的组合机构。根据需要,首先设计出吸盘所需要的运动轨迹,根据运动轨迹得出连杆的相应位置和摆杆的摆动角度,摆角由凸轮廓线的变化来提供,所以再通过摆角的大小,采用反转图解和解析公式拟合两钟方法交替使用得出两个凸轮廓线。两凸轮固定不动,五杆机构绕着凸轮转动,在设备的一周安置6组杆机构,每分钟转200转便可实现1200次作业。之后在UG上进行三维建模,将主要零部件导入到Solidworks里利用Motion插件进行运动学仿真。通过运动仿真对吸盘的轨迹、速度等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该设计的可行性。之后对整个设备的其它非标准零件进行设计,主要包括机架轴承座、轴、转盘等,这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便是对真空气路的设计。设备在高速运转中,如何能够保证吸盘在需要的时刻吸纸和放纸,全部要靠在真空气路中设计的气阀来完成。气阀装置大致由阀针和端面凸轮构成,阀针在气路中用来当做阀门,它的一端被端面凸轮的廓线顶住,随着廓线的高低变化一进一出从而使得气路一开一闭。最后经过标准件的选择,整个设备在设计完善后,便可进行样机的加工制造,在参与了部分加工过程包括三个凸轮的加工和装配的全部过程后,一代样机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导致设备并不能良好运行。经过探讨和研究发现问题主要包括加工的粗糙,精度不够和配合关系的选择失误以及设计时考虑的不完善。最后在反思与改进后,进行了二代样机的试制,发现初步的运行结果良好,现在已经让企业将二代样机在外观,密封、润滑和零件材质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之后便可正式的投入生产使用。
李乾[3](2017)在《试卷袋密封签定制印刷与自动贴封关键机构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研究开发试卷袋封口、密封签定制印刷、自动粘贴密封等关键技术以及集成创新形成的自动化生产设备,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水平,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特别是密封签采用在线定制印刷,一个试卷袋配套一个密封签,防止封口签的外泄和替代,实现试卷袋的防伪的唯一性,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的同时,研发的产品可明显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国内外在试卷袋密封印刷与自动化贴封工艺研究与设计还处于空白阶段,主要还是人工完成,主要是因为试卷袋密封印刷与自动贴合设备属于非标准设备,社会需求量不是太大。截止到今,全国总共有23家印刷企业获得国家保密印刷资格,国外因为人口基数不是很大,且相同一个考试一年可以举行多次,都利用数字设备进行考试,比如考生通过考试端电脑访问服务器端电脑进行考试,但是中国人口基础特别大,硬件设备无法满足参与考试的要求。因此,需要进行印刷试卷进行考试,试卷袋密封定制印刷与自动属于复杂的机电一体化设备,论文通过调研确定主要的工艺,利用TRIZ理论对能目前具有能实现该工序的机构进行创新,找出比较合适的机构,并对关键的机构或零件进行仿真分析。首先,对试卷袋密封签定制印刷与贴封工艺进行分析,划分主要的工艺,总结目前试卷袋主要的封装方式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在政府政策支持及自动化发展成熟的今天,研究能完成该试卷袋密封签定制印刷与自动贴封工艺。其次,基于TRIZ理论的矛盾矩阵表,找出改善参数与恶化参数,利用发明原理进行机构创新,并通过三维建模软件Pro/e完成建模。对一些关键如印刷机滚筒的刚度进行数学公式进行推导。再者,针对所设计的机械机构或关键零件,进行仿真分析。尤其是印刷机滚筒的壁厚与滚筒的扰度关系,裁切机构的上切刀片的静力学分析及模态分析,对叼牙机构运动仿真分析。这对试卷袋密封与自动贴合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孙万杰[4](2015)在《印刷机机械特性与印刷特性的耦合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印刷机机械振动影响印刷机的印刷精度及运行可靠性,振动将使印刷机加速磨损、精度降低,而在保证印刷质量的同时,提高印刷速度和生产效率一直是印刷行业关注的问题,这对印刷机动态设计和振动控制提出新要求。近几年我国印刷机械与国外相比滞后日益明显,为增加市场竞争力,对印刷机各项性能和质量指标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印刷机的动态特性是决定印刷质量的关键因素。印刷机动态特性是指印刷机在高速运行时,系统输入量、系统传递特性以及系统输出之间的关系,分为机械特性和印刷特性。印刷机机械特性包括运动精度、动态载荷、振动响应以及噪声响应等参数;印刷特性主要是衡量印刷品质量的参数,如印刷品密度、套印精度、网点扩大率等参数。本文基于对印刷机动态特性研究,分析印刷机机械特性与印刷特性之间的关系,选择前规机构和压印滚筒机构的驱动、传动、执行机构及传动链为研究对象,理论与试验相结合,进行机械特性研究,结合印刷精度检测数据,分析机械特性与印刷精度之间的关系。1.分析了某一型号印刷机前规机构的运动规律,使用加速度传感器和B&K采集系统采集前规的振动信号,并通过Matlab软件设计高通滤波器消除测试信号的低频趋势项,积分得到速度和位移信号,分析得到其运动循环图。2.建立前规机构的多自由度动力学模型。根据集中质量法的等效替代原则,把多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等效为单自由度模型,建立其振动微分方程,将其振动分为主振和余振两个阶段,前规残余振动是影响定位稳定性的关键因素,通过Matlab软件仿真不同印刷速度下的主振和余振,并通过实验测试得到的振动信号特性对其验证。分析前规振动对输纸准确度和输纸精密度的影响,实验检测不同印刷速度下的输纸准确度和精密度,分析得出前规残余振动与输纸精密度之间呈线性关系,当印刷速度为15000S/h时前规振动过大,引起输纸准确度和精密度发生故障。3.分析印刷机斜齿轮传动系统的动态激励类型,包括刚度激励、误差激励和啮合冲击等。建立单级斜齿轮传动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及其振动微分方程,数值模拟斜齿轮啮合的刚度激励、误差激励和内部综合激励的作用。以压印滚筒为执行机构,建立二级斜齿轮传动动力学系统模型,模拟压印滚筒径向和轴向振动特性,实验测试压印滚筒轴承座径向和轴向振动信号,与理论仿真分析对比验证。检测不同印刷速度下的压印均匀性和稳定性数据,分析压印滚筒振动对印刷品压印均匀性和压印稳定性的关系,分析得出当印刷速度从12000S/h升到15000S/h时,由压印滚筒振动引起的压印均匀性变化缓慢,而压印稳定性急剧变化,当印刷速度为15000S/h时,压印均匀性符合标准要求,压印稳定性超出标准要求,出现印刷故障。
李凡[5](2014)在《高速印铁机前规及滚筒设计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对高速印铁机的前规定位和滚筒结构优化技术做了分析和研究。对印刷滚筒和前规定位机构进行了三维建模,对前规定位铁皮的运动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并进行了基于最优前规运动规律下的驱动凸轮轮廓线的设计。对滚筒压印过程中的印刷压力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并对压印滚筒进行了结构有限元分析和优化设计。首先,根据高速印铁机的性能要求,对印铁机的总体布局和组成进行了方案设计。分析了印铁机前规、滚筒性能要求,探讨了典型的前规、印刷滚筒结构特点以及其对印刷质量的影响。运用Solidworks建立了滚筒的三维模型,并基于前规基本原理和运动规律的分析,得到前规定位铁皮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其次,运用Solidworks motion对前规定位铁皮的运动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在不同的前规运动规律下,铁皮的运动学特性以及在不同的铁皮运动规律下,前规的运动学特性。对比分析不同的运动规律对前规、铁皮的运动特性以及接触力的影响,得到了最优前规和铁皮的运动规律,并基于最优前规运动规律,设计了驱动凸轮的轮廓线。最后,根据印刷滚筒的结构,运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对铁皮印刷过程进行显示动力学分析,得到了橡皮布等效应力随时间变化规律。讨论了橡皮布上轴向和周向应力在稳定印铁时间段内的分布规律,并对路径上选定的节点应力随时间变化作了研究。对压印滚筒进行了结构分析和优化设计,通过优化分析,减小了滚筒的变形和应力,改善了滚筒的受力性能,提高滚筒变形的均匀性。
付辉[6](2013)在《印刷机纸张传递机构的动态特性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印刷机作为印刷品的实现设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整个印刷行业当中,递纸机构一直以来都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重点。本文通过对某型号印刷机递纸系统的研究分析,为该印刷机递纸机构的优化改进和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文本首先对印刷机的下摆式递纸机构进行运动分析,通过计算选取七次多项式作为凸轮从动件推导规律,然后对凸轮机构进行反求推导,得出了从动件的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并根据计算得出递纸牙凸轮轮廓曲线。在对递纸机构分析当中穿插对高点开牙机构的运动过程分析能更好的理解整个递纸系统的运动分析。在Pro/E中创建印刷机递纸机构各零件的三维模型并进行装配,然后ADAMS环境中进行运动仿真,得到了递纸牙摆臂各运动参数(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的曲线和凸轮-滚子的接触力曲线,验证了前一章所选从动件运动规律和所求凸轮的正确性。本文还利用B&K振动测量系统对印刷机递纸机构和开闭牙机构的递纸牙轴、递纸凸轮摆杆、墙板、传纸滚筒轴承座等部位进行振动测试,其运动规律与仿真结果一致,并推断出递纸凸轮摆杆振动过大是由墙板导致,除此之外初步推断高频信号的产生是由于和振动过程中某频率发生共振动或者是凸轮磨损造成的。最后应用小波变换理论中的小波阈值去噪和多分辨分析思想对递纸牙轴和传纸滚筒轴承座的振动测试的信号进行深入分析,除了验证仿真结果和测试结论外,还推断出振动冲击产生的高频信号是由于主凸轮与所接触的滚子在高速运转下产生的。
李晶[7](2012)在《数字印刷机测试与动态设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数字印刷技术融合了印刷技术发展过程中的精华,它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印刷出版流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未来印刷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因此,本文通过对Hp Indigo1050数字印刷机的反求测绘及原理分析,得出递纸吸嘴的运动轨迹,利用振动测试的手段,对数字印刷机进行动态分析和研究,提取出反映结构运动状态的敏感振动特征。通过模态分析方法,研究机械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研究结果可以为数字印刷机进行结构动态特性分析以及振动故障诊断提供参数依据。本课题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反求研究得出递纸吸嘴机构中凸轮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根据递纸吸嘴从动件的运动规律,采用矢量法对递纸吸嘴机构进行了分析,得到递纸吸嘴机构的运动轨迹,以及输出系统的动态角位移、角速度以及角加速度,从而可以直观地评价系统的动态性能;(2)在ADAMS环境下建立了递纸吸嘴机构的三维模型,并对其进行运动仿真分析,得出递纸吸嘴的运动轨迹;利用ANSYS有限元模态分析方法和试验模态分析方法对数字印刷机墙板进行模态分析,获取结构的模态频率和模态振型,确定了系统振动的薄弱环节;(3)利用B&K振动与噪声测量系统,完成了数字印刷机递纸系统的振动测试与噪声测试。从测试数据中提取与机器运动状态相关性较大的振动信号,通过分析,总结出数字印刷机递纸吸嘴机构、墙板和印刷滚筒的振动特征。总之,本文从理论与实验的角度对数字印刷机递纸机构进行动态特性分析与研究,可以为数字印刷机递纸机构的研究和设计提供新的方法。
段纯[8](2010)在《高速胶印机递纸牙机构关键零部件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高速胶印机的递纸牙机构是机器的核心机构之一。它将纸张从输纸机构传递到印刷机构,通过它的往复摆动将纸张从静止状态加速到机器的高速状态,并在高速状态下将纸张进行交接,是印刷机的咽喉部位。因此,它的工作稳定性关系到印刷机的工作精度。目前很多印刷机是通过仿制得到的,机构的运动状态并不理想。本文以现有的仿制机型为例,针对其递纸机构的不稳定性进行研究,分析并找到了原有递纸牙机构的工作缺陷。根据对凸轮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的比较,选择了合适的运动规律。根据运动规律对机构中各杆件的运动规律进行求解,重新设计了新的凸轮轮廓曲线,并对新设计的递纸牙装置进行了模拟仿真。为了保证新的递纸牙机构能够具有良好的动力学性能,对新的递纸牙装置进行了动态静力学分析。为了研究高速状态下递纸牙质量和机器速度对递纸牙位移偏差的影响,还对递纸牙机构进行了动力学分析。
韩玄武,郑莉,向继平[9](2009)在《高速印刷机变速重叠输纸机构数值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纸张到达定位装置时给予相应的稳纸时间,是保证高速印刷机精确套准的必备条件,设计具有一定变速比的输纸机构能满足该运动要求。偏心齿轮机构实现了纸张变速传输,减缓纸张到达前规定位的冲击和震动,保证精确套准需要的稳纸时间。采取建立模型,编程计算,以动态静力分析取代静力分析的数值方法确定机构构件及相关点的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其变化规律。根据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找到满足运动要求,且具有良好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的机构类型,使其动力学特性最佳,实现印刷机在满足运动要求下高速度、高质量运转。
申晶晶[10](2009)在《印刷机下摆式缓冲型前规的分析和研究》文中认为单张纸胶印机的前规矩机构是保证机器套印精准的关键部件,对套印精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在对现有下摆式缓冲型前规机构进行运动性能分析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下摆式缓冲型前规机构中的驱动凸轮,使其在高速状态下运动性能优良,保证定位精度,同时对下摆式缓冲型前规机构进行缓冲时间的优化和整个机构的参数化设计,为单张纸胶印机的前规设计研究提供参考。本课题的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对现有机构的分析,分析了弹簧力封闭凸轮的诸多不足,引入采用几何封闭的共轭凸轮机构。根据机构参数选择的标准,重新选取凸轮机构的主要参数。新设计机构可以弥补原机构的不足,从而保证高速下下摆式缓冲型前规机构的运动平稳和定位精准。(2)选取下摆式缓冲型前规驱动机构(凸轮-从动件机构)的运动规律,并采用数值分析法对前规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3)运用刚体动力学和弹性动力学的知识对共轭凸轮驱动的前规机构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研究了其在高速下的运动性能。(4)对于下摆式缓冲型前规运动中的缓冲时间所对应的凸轮转角进行优化,保障机构运动平稳,无突变。(5)设计下摆式缓冲型前规机构的参数化软件。软件操作简单,可方便地进行下摆式缓冲前规机构的设计和机构的运动性能分析,以数据和图形进行输出,简单明了,为前规机构的设计和改进提供参考。本课题从生产实际出发,设计下摆式缓冲型前规机构,保证了纸张在高速下的定位精准,为下摆式缓冲型前规机构应用于高速印刷机提供理论依据,为印刷机的应用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二、单张纸平版胶印机偏心上摆式递纸装置运动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单张纸平版胶印机偏心上摆式递纸装置运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高速包装机取纸装置的凸轮连杆机构研究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2 取纸机构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凸轮连杆机构发展现状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设计要求 |
1.3.3 研究难点 |
1.3.4 研究方法 |
2 机构的构型分析与综合 |
2.1 取纸机构取纸过程位置、姿态要求分析 |
2.2 机构分析与综合 |
2.2.1 机构分析 |
2.2.2 取纸机构构型综合 |
2.3 本章小结 |
3 机构的尺度综合及运动分析 |
3.1 机构尺度综合 |
3.1.1 机构尺寸综合的方法 |
3.1.2 机构构件基本尺寸设计 |
3.1.3 主凸轮设计 |
3.1.4 副凸轮设计 |
3.2 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及仿真 |
3.2.1 机构运动学建模 |
3.2.2 各杆件运动学公式 |
3.2.3 仿真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机构的运动学性能优化 |
4.1 优化目标的确定 |
4.2 设计变量分析与选择 |
4.2.1 主凸轮设计变量分析与选择 |
4.2.2 副凸轮设计变量分析与选择 |
4.3 优化设计约束条件分析 |
4.3.1 主凸轮优化设计约束条件分析 |
4.3.2 副凸轮优化设计约束条件分析 |
4.4 机构的优化实现 |
4.4.1 优化数学模型建立 |
4.4.2 基于matlab的优化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5 取纸装置的结构设计 |
5.1 旋转气塔式取纸结构说明 |
5.2 吸纸机构设计 |
5.2.1 吸纸机构原理简介 |
5.2.2 气阀控制运动循环的的确定 |
5.2.3 吸纸机构关键构件设计 |
5.2.4 校核计算 |
5.3 虚拟样机的创建 |
5.3.1 凸轮的参数化建模 |
5.3.2 其它模型的建立 |
5.3.3 三维模型的装配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2)印刷检品机取纸机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1.2 印刷机取纸机构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
1.1.3 凸轮连杆机构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设计任务 |
1.3.2 设计要求 |
1.3.3 研究难点 |
1.4 本章小结 |
2 旋转气塔取纸装置的方案分析 |
2.1 设计要求及原始参数 |
2.2 方案简述 |
2.2.1 方案一 |
2.2.2 方案二 |
2.2.3 方案三 |
2.3 方案对比 |
2.4 本章小结 |
3 转塔式取纸机构的设计及分析 |
3.1 取纸吸头复合运动的实现 |
3.1.1 运动过程简述 |
3.1.2 设计过程 |
3.1.3 摆杆A角位移确定 |
3.1.4 摆杆B角位移确定 |
3.1.5 计算凸轮廓线 |
3.2 吸纸配气机构与取纸吸头的运动协调 |
3.3 各凸轮的初始位置相位的确定 |
3.4 校核计算 |
3.5 本章小结 |
4 凸轮连杆组合机构仿真 |
4.1 SolidworksMotion插件概述 |
4.2 运动仿真的准备 |
4.2.1 机构简化 |
4.2.2 装配关系的建立 |
4.2.3 由理论阔线建立凸轮模型的方法 |
4.2.4 运动仿真参数设置 |
4.3 仿真结果 |
4.3.1 运行仿真 |
4.4 小结 |
5 转塔式取纸机构的结构设计 |
5.1 吸纸配气机构 |
5.2 标准件选择 |
5.3 样机装配图及主要零件图 |
5.3.1 杆机构 |
5.3.2 凸轮机构 |
5.3.3 轴与转盘 |
5.3.4 机架(轴承座) |
5.3.5 装配 |
5.4 本章小结 |
6 样机试制 |
6.1 一代样机 |
6.1.1 凸轮加工 |
6.1.2 轴和转盘的加工 |
6.1.3 其它零件 |
6.1.4 初步装配 |
6.2 二代样机 |
7 总结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试卷袋密封签定制印刷与自动贴封关键机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来源 |
1.2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3 论文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
1.4 试卷袋保密封装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
1.4.1 保密印刷所涉及的领域 |
1.4.2 试卷的保密特性 |
1.4.3 印刷企业在试卷印制中采取的保密措施 |
1.4.4 试卷印刷采用的印刷技术 |
1.4.5 试卷袋封口与密封签印刷及粘贴技术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TRIZ理论的归纳与总结 |
2.1 TRIZ理论概述 |
2.2 TRIZ理论的九大理论体系内容 |
2.2.1 最终理想解 |
2.2.2 40个发明原理 |
2.2.3 39个通用技术参数及经典冲突矩阵 |
2.2.4 物理冲突和四大分离原理 |
2.2.5 物场模型分析 |
2.2.6 发明问题的标准解 |
2.2.7 发明问题的解决方法 |
2.2.8 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 |
2.2.9 科学效应和知识库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试卷袋密封签定制印刷与自动贴封机构创新 |
3.0 第一施胶机构 |
3.1 基于TRIZ理论对折盖机构创新 |
3.1.1 折盖机构问题分析 |
3.1.2 折盖机构技术冲突 |
3.1.3 选择发明原理 |
3.1.4 折盖机构的构思 |
3.1.5 折盖机构的辅助装置 |
3.1.6 折盖机构的评价 |
3.2 基于TRIZ理论对压合机构创新 |
3.2.1 压合机构问题分析 |
3.2.2 压合机构的技术冲突 |
3.2.3 选择发明原理 |
3.2.4 折盖机构的构思 |
3.2.5 压合机构的评价 |
3.3 二次施胶机构 |
3.4 基于TRIZ物场模型分析方法对定长绵纸切纸机构创新 |
3.4.1 定尺寸切纸机构问题描述 |
3.4.2 物场模型分析解决步骤 |
3.4.3 理想纸卷展开过程的力学分析 |
3.4.4 纸带自由展开过程的动力学分析 |
3.5 基于TRIZ矛盾冲突矩阵对送纸机构创新 |
3.5.1 送纸机构设置要求及归纳 |
3.5.2 送纸机构问题分析 |
3.5.3 发明原理的选择 |
3.5.4 机构评价及工作原理 |
3.6 印刷机的设计 |
3.6.1 印刷机的发展 |
3.6.2 印刷机滚筒机构创新 |
3.6.3 橡皮滚筒叼牙设计 |
3.7 干燥装置设计 |
3.8 章节总结 |
第四章 机构仿真与分析 |
4.1 印版滚筒的分析 |
4.1.1 印刷滚筒刚度理论分析 |
4.1.2 滚筒静力学分析 |
4.2 上切纸刀片的仿真分析 |
4.2.1 Pro/MECHANICA简介 |
4.2.2 上刀片的静态分析 |
4.2.3 失稳分析 |
4.2.4 模态分析 |
4.3 基于Pro/E5.0对叼牙机构的运动学仿真 |
4.3.1 Pro/E仿真分析概述 |
4.3.2 机构运动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4)印刷机机械特性与印刷特性的耦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印刷机机械特性 |
1.2.2 印刷机印刷特性 |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印品质量检测 |
1.3.1 印刷精度 |
1.3.2 试验条件 |
1.4 课题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1.4.1 研究目的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前规机构运动学分析 |
2.1 前规机构运动规律 |
2.2 前规机构运动分析 |
2.3 基于振动测试的前规运动特性 |
2.3.1 振动数据测试系统 |
2.3.2 信号时域积分算法 |
2.3.3 高通滤波消除趋势项 |
2.3.4 前规振动数据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前规机构机械特性与印刷特性关系分析 |
3.1 前规动力学模型 |
3.1.1 集中质量法等效代替原则 |
3.1.2 前规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3.2 前规振动仿真 |
3.3 基于振动测试的前规振动分析 |
3.3.1 高通滤波处理 |
3.3.2 振动测试信号分析 |
3.4 前规振动与印刷精度的关系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齿轮传动系统机械特性与印刷特性关系分析 |
4.1 印刷机齿轮传动动态激励 |
4.1.1 刚度激励 |
4.1.2 误差激励 |
4.1.3 啮合冲击激励 |
4.2 印刷机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 |
4.2.1 齿轮副振动模型分析 |
4.2.2 齿轮副内部动态激励数值模拟 |
4.3 印刷机齿轮传动系统内部激励响应 |
4.3.1 斜齿轮作用力分析 |
4.3.2 斜齿轮传动系统响应分析 |
4.4 印刷机齿轮传动系统动态特性测试 |
4.5 压印滚筒与印刷精度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主要研究成果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1 |
附录 2 |
(5)高速印铁机前规及滚筒设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印铁机发展概况 |
1.3 铁板胶印基本原理 |
1.3.1 铁板胶印工艺流程 |
1.3.2 印铁工艺的特点 |
1.4 胶印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胶印机前规定位技术研究现状 |
1.4.2 滚筒结构分析和优化设计研究现状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2 印铁机关键部件结构设计 |
2.1 印铁机的组成和布局 |
2.2 滚筒结构性能分析 |
2.2.1 滚筒结构对印刷质量的影响 |
2.2.2 典型滚筒结构形式 |
2.2.3 滚筒初始结构方案 |
2.3 印刷滚筒结构设计 |
2.3.1 确定滚筒几何参数 |
2.3.2 滚筒三维模型的确定 |
2.4 前规的结构形式和运动分析 |
2.4.1 前规定位基本原理 |
2.4.2 典型前规结构形式 |
2.4.3 前规运动要求 |
2.4.4 前规结构方案 |
2.5 本章小结 |
3 前规定位铁皮接触过程仿真分析 |
3.1 前规定位铁皮的三维建模 |
3.2 前规定位铁皮运动学分析 |
3.2.1 前规运动学分析 |
3.2.2 铁皮运动学分析 |
3.2.3 定位过程中接触力分析 |
3.3 基于最优前规运动规律的凸轮设计 |
3.3.1 凸轮运动规律分析 |
3.3.2 前规凸轮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4 压印过程中印刷压力的计算与数值模拟分析 |
4.1 前言 |
4.2 印刷压力的理论计算与分布规律 |
4.2.1 压力的理论计算 |
4.2.2 压力分布的理论分析 |
4.3 铁皮印刷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
4.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4.3.2 材料属性的定义 |
4.3.3 参数的设置 |
4.3.4 边界条件和载荷的设置 |
4.3.5 仿真计算结果的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压印滚筒有限元结构分析和优化设计 |
5.1 滚筒的扰度计算 |
5.2 滚筒结构静力学分析 |
5.2.1 滚筒在不同相位上的应力分析 |
5.2.2 滚筒在不同相位上的变形分析 |
5.3 滚筒优化设计基本理论 |
5.4 滚筒结构参数优化分析与计算 |
5.4.1 滚筒优化模型 |
5.4.2 滚筒灵敏度分析 |
5.5 滚筒结构的优化方案 |
5.5.1 滚筒优化算法 |
5.5.2 滚筒优化方案的提出 |
5.6 滚筒优化模型的验证 |
5.7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印刷机纸张传递机构的动态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印刷机递纸系统简介 |
1.2.1 递纸机构概述 |
1.2.2 开闭牙机构概述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3.1 印刷机递纸机构研究现状 |
1.3.2 印刷机测试技术研究现状 |
1.3.3 存在问题 |
1.4 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印刷机递纸系统运动分析 |
2.1 下摆式递纸机构运动分析 |
2.1.1 下摆式递纸机构运动条件 |
2.1.2 递纸牙从动件运动过程分析 |
2.1.3 递纸牙从动件运动规律 |
2.1.4 递纸牙连杆机构运动规律 |
2.2 推导递纸牙凸轮轮廓 |
2.2.1 求解递纸牙凸轮参数 |
2.2.2 凸轮理论轮廓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印刷机递纸机构动力学分析 |
3.1 建立递纸机构三维模型 |
3.2 用 ADAMS 对递纸系统动力学分析及仿真 |
3.2.1 递纸机构的 ADAMS 仿真 |
3.2.2 ADAMS 仿真结果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递纸系统的动态特性测试 |
4.1 递纸系统振动测试传感器及采集系统 |
4.1.1 振动测试传感器 |
4.1.2 振动测试数据采集系统 |
4.2 振动测试的方案 |
4.3 递纸系统振动测试及结果分析 |
4.3.1 递纸机构振动测试及结果分析 |
4.3.2 开闭牙机构振动测试及结果分析 |
4.4 基于小波变换的振动信号分析 |
4.4.1 小波变换 |
4.4.2 测试结果的小波分析 |
4.4.3 小波变换分析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 |
(7)数字印刷机测试与动态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言 |
1.1 概述 |
1.2 数字印刷机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
1.2.1 国内外数字印刷机设备 |
1.2.2 国内外数字印刷机应用 |
1.2.3 国内外印刷机振动测试 |
1.2.4 发展趋势 |
1.3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
1.4 课题的内容 |
第二章 数字印刷机递纸吸嘴机构的运动分析 |
2.1 递纸吸嘴机构凸轮从动件运动规律的确立 |
2.1.1 递纸吸嘴机构凸轮理论廓线的确定 |
2.1.2 由凸轮理论廓线确定从动件运动规律 |
2.2. 递纸吸嘴机构的运动分析 |
2.2.1 递纸吸嘴机构模型的建立 |
2.2.2 递纸吸嘴运动规律的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 ADAMS 递纸吸嘴机构的运动仿真 |
3.1 ADAMS 简介 |
3.2 递纸吸嘴机构的工作原理 |
3.3 递纸吸嘴机构的建模 |
3.3.1 递纸吸嘴机构凸轮的建模 |
3.3.2 其他构件建模及装配 |
3.4 递纸吸嘴机构的运动仿真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数字印刷机递纸吸嘴机构及滚筒振动测试 |
4.1 振动测量传感器及采集系统 |
4.1.1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 |
4.1.2 电涡流式位移传感器 |
4.1.3 机械振动测试数据采集系统 |
4.2 测试方案的确定 |
4.3 递纸吸嘴机构的振动测试 |
4.3.1 递纸吸嘴的振动测试 |
4.3.2 递纸吸嘴处墙板振动测试 |
4.4 印刷滚筒振动测试 |
4.4.1 滚筒的轴向振动测试 |
4.4.2 印刷速度对滚筒振动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数字印刷机墙板的模态分析 |
5.1 模态分析概述 |
5.1.1 模态分析的基本概念 |
5.1.2 模态分析的方法 |
5.2 基于 ANSYS 有限元模态分析 |
5.2.1 数字印刷机实验台模型结构 |
5.2.2 ANSYS 有限元模态分析过程 |
5.3 基于 B&K 测试系统的试验模态分析 |
5.3.1 试验模态分析过程 |
5.3.2 试验模态参数和振型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高速胶印机递纸牙机构关键零部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递纸牙机构目前的研究状况 |
1.3 递纸牙机构的类型和特点 |
1.3.1 递纸牙机构的类型 |
1.3.2 递纸牙机构的工作特点 |
1.4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4.1 问题的来源和分析 |
1.4.2 问题的提出和意义 |
1.4.3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
1.5 小结 |
第二章 递纸牙从动件运动规律的分析和选择 |
2.1 递纸机构的简化 |
2.2 递纸牙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
2.3 递纸牙从动件运动规律的选择 |
2.4 递纸牙从动件运动规律的求解 |
2.5 边界条件的分析和优化 |
2.6 小结 |
第三章 递纸牙凸轮设计与运动参数仿真 |
3.1 递纸牙连杆机构运动规律的求解 |
3.1.1 分析方法概述 |
3.1.2 递纸牙连杆机构原动件运动规律求解 |
3.2 凸轮运动规律的求解 |
3.2.1 基本参数的求解 |
3.2.2 凸轮轮廓的求解 |
3.3 递纸牙机构运动仿真 |
3.3.1 仿真的特点和步骤 |
3.3.2 运动仿真与结果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递纸牙机构动态静力学分析 |
4.1 概述 |
4.2 动态静力学分析 |
4.2.1 分析原理 |
4.2.2 杆件 ABE 的受力分析 |
4.2.3 杆件 BC 的受力分析 |
4.2.4 杆件 CDG 的受力分析 |
4.3 结果分析 |
4.3.1 求解方程 |
4.3.2 结果分析 |
4.4 小结 |
第五章 递纸牙机构弹性动力学分析 |
5.1 凸轮-从动件系统的振动原因 |
5.2 凸轮-从动件系统的力学模型 |
5.2.1 模型建立的方法概述 |
5.2.2 递纸机构中的动力学模型 |
5.3 递纸牙机构力学模型的简化 |
5.3.1 参数的转化 |
5.3.2 递纸牙机构单自由度力学模型 |
5.4 凸轮从动件系统的动态分析 |
5.4.1 动力学方程 |
5.4.2 求解与结果分析 |
5.5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6.1 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 |
6.2 进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项目 |
(9)高速印刷机变速重叠输纸机构数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变速传动机构的数值分析 |
1.1 偏心齿轮的传动性质[5] |
1.2 传动比与偏心率的分析 |
1.3 齿轮角位移和传动比的计算 |
2 纸张输送和各定位部件的关系[6-8] |
2.1 匀速重叠式输纸运动分析 |
2.2 变速重叠式输纸运动分析[11-12] |
3 结论 |
(10)印刷机下摆式缓冲型前规的分析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前规机构及其研究现状 |
1.1.1 前规机构的作用 |
1.1.2 前规机构的分类 |
1.1.3 前规驱动机构研究现状 |
1.2 下摆式缓冲型前规机构 |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2 J2204型下摆式缓冲型前规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
2.1 J2204型下摆式缓冲型前规的运动规律的确定 |
2.1.1 J2204型下摆式缓冲型前规的运动要求 |
2.1.2 J2204型下摆式缓冲型前规凸轮从动件运动规律选择及确定 |
2.2 有缓冲与无缓冲前规机构摆杆运动对比分析 |
2.3 J2204型下摆式前规机构中各构件运动规律的分析 |
2.3.1 建立位移方程 |
2.3.2 建立速度方程 |
2.3.3 建立加速度方程 |
2.4 J2204型下摆式前规运动特性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共轭凸轮驱动前规机构的设计 |
3.1 共轭凸轮1设计及分析 |
3.1.1 共轭凸轮1几何尺寸的确定 |
3.1.2 滚子摆动从动件共轭凸轮轮廓确定 |
3.1.3 共轭凸轮轮廓曲线及分析 |
3.2 凸轮2的设计及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共轭凸轮驱动前规机构的刚体动力学分析研究 |
4.1 概述 |
4.2 刚体动力学分析 |
4.2.1 各杆件质心的运动学分析 |
4.2.2 建立各杆件的力平衡方程 |
4.3 计算结果及分析说明 |
4.4 本章小结 |
5 共轭凸轮驱动前规机构的弹性动力学分析研究 |
5.1 概述 |
5.2 凸轮-从动件系统动态特性 |
5.2.1 凸轮-从动件系统动态运动偏差 |
5.2.2 凸轮-从动件系统的振动 |
5.3 下摆式缓冲型前规机构的动力模型 |
5.3.1 实际机构简化思路 |
5.3.2 凸轮-从动件系统动力学模型 |
5.3.3 构件等效动力学模型 |
5.3.4 下摆式缓冲型前规机构动力学模型建立 |
5.4 高速凸轮机构动态分析 |
5.4.1 理论激振运动的计算 |
5.4.2 工作端的运动方程式 |
5.4.3 工作端的动态响应 |
5.4.4 动态误差合成(F点) |
5.4.5 结果分析和说明 |
5.5 本章小结 |
6 下摆式缓冲型前规缓冲时间的优化 |
6.1 现用机构的问题 |
6.2 优化过程 |
6.2.1 数学模型建立和分析计算 |
6.2.2 优化结果及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7 下摆式缓冲型前规参数软件的设计 |
7.1 开发工具 |
7.2 参数化软件主要功能 |
7.3 参数化软件设计 |
7.3.1 软件功能需要分析 |
7.3.3 应用程序内容及功能模块开发 |
7.3.4 参数软件具体内容 |
7.4 本章小结 |
8 总结与展望 |
8.1 课题总结 |
8.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单张纸平版胶印机偏心上摆式递纸装置运动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速包装机取纸装置的凸轮连杆机构研究与优化[D]. 杨奔奔. 陕西科技大学, 2020(02)
- [2]印刷检品机取纸机构设计研究[D]. 高煦尧. 陕西科技大学, 2018(12)
- [3]试卷袋密封签定制印刷与自动贴封关键机构研究与设计[D]. 李乾. 昆明理工大学, 2017(01)
- [4]印刷机机械特性与印刷特性的耦合关系研究[D]. 孙万杰. 北京印刷学院, 2015(03)
- [5]高速印铁机前规及滚筒设计技术研究[D]. 李凡. 南京理工大学, 2014(07)
- [6]印刷机纸张传递机构的动态特性研究[D]. 付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10)
- [7]数字印刷机测试与动态设计方法研究[D]. 李晶. 北京印刷学院, 2012(09)
- [8]高速胶印机递纸牙机构关键零部件分析[D]. 段纯. 合肥工业大学, 2010(06)
- [9]高速印刷机变速重叠输纸机构数值分析[J]. 韩玄武,郑莉,向继平. 轻工机械, 2009(04)
- [10]印刷机下摆式缓冲型前规的分析和研究[D]. 申晶晶. 西安理工大学, 200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