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演替过程土壤生态酶计量学及关键生物类群演变特征

植被演替过程土壤生态酶计量学及关键生物类群演变特征

论文摘要

由于人类活动的直接干预,导致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使之成为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所以研究黄土高原植被恢复进程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本研究以黄土高原子午岭植被恢复过程中6种恢复阶段:农田、草地、灌木、山杨、混交林和辽东栎为研究对象,模拟植被次生演替阶段,通过研究土壤生态酶计量学、土壤线虫群落、土壤AMF和nirH两种微生物群落以及土壤酶动力学温度敏感性特征,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恢复的后期阶段土壤酶活性要显著大于前期阶段(P<0.05),但是单位MBC下土壤酶BG,LAP和ALP活性随着植被恢复进程逐渐减少,说明随着植被恢复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逐渐减小;植被恢复过程的所有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N限制,且土壤微生物N养分限制越来越弱,P养分限制越来越强。(2)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线虫的多样性指数越来越高,均匀度指数缓慢增长,丰富度指数降低;土壤线虫的后期恢复阶段林地的代谢足迹要大于前期恢复阶段,在向顶级群落演变过程中,真菌通道变弱,细菌通道变强。(3)植被恢复显著改变了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的chao1和谱系多样性,但是对土壤nirH群落影响不显著(P<0.05)。冗余分析后得出:NO3--N是丛枝菌根真菌和nirH微生物群落谱系多样性和chao1的共同影响因子。植被恢复显著改变了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和nirH微生物群落结构,TP和NO3--N是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和nirH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变的共有驱动因子。(4)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酶动力学参数Km减小,对温度的敏感性增强,土壤酶对底物的亲和力变强,对土壤酶的催化效率影响不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土壤生态酶计量学研究进展
  •     1.2.2 土壤酶温度敏感性及其动力学曲线研究进展
  •     1.2.3 土壤微生物食物网与土壤线虫研究进展
  •     1.2.4 丛枝菌根和固氮菌群落的研究进展
  •   1.3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第二章 实验内容与实验设计
  •   2.1 研究内容和目标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区概况
  •     2.2.2 实验设计与样品采集
  •     2.2.3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测定
  •   2.3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植被恢复过程对土壤生态酶计量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研究方法
  •     3.2.1 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测定
  •     3.2.2 数据分析
  •   3.3 结果分析
  •     3.3.1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生态酶活性及化学计量学
  •     3.3.2 影响土壤酶活性和酶化学计量的因素
  •     3.3.3 生态酶计量稳态和TER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植被恢复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研究方法
  •     4.2.1 线虫的提取以及指标的计算方法
  •     4.2.2 统计分析
  •   4.3 结果分析
  •     4.3.1 不同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线虫群落的变化
  •     4.3.2 不同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线虫代谢足迹的变化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植被恢复对土壤AMF和 nirH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研究方法
  •     5.2.1 球囊霉素类相关蛋白(GRSP)的测定
  •     5.2.2 DNA的提取、扩增和测序
  •     5.2.3 生物信息学分析
  •   5.3 结果分析
  •     5.3.1 植被恢复对土壤AMF和 nirH群落的影响
  •     5.3.2 植被恢复对土壤AMF和nirH群落结构影响
  •     5.3.3 植被恢复过程中AMF和 nirH的共生网络分析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第六章 植被恢复对土壤酶动力学热力学特征的影响
  •   6.1 引言
  •   6.2 研究方法
  •     6.2.1 土壤样品的培养
  •     6.2.2 土壤酶动力学曲线和温度敏感性的测定
  •     6.2.3 数据分析
  •   6.3 结果分析
  •     6.3.1 植被恢复对土壤酶动力学参数伴随着温度的影响
  •     6.3.2 植被恢复对土壤酶催化效率的影响
  •     6.3.3 土壤酶动力学参数的热力学特征
  •   6.4 讨论
  •   6.5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吴阳

    导师: 薛萐

    关键词: 植被恢复,酶计量学,土壤线虫,丛植真菌菌根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771557),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16YFC0501707)

    分类号: Q948.113

    总页数: 72

    文件大小: 3034K

    下载量: 210

    相关论文文献

    • [1].昆明市海口林场矿山植被恢复中的造林技术探究[J]. 绿色科技 2020(03)
    • [2].浅析古蔺废弃砂石厂的植被恢复治理[J]. 广西农业机械化 2020(03)
    • [3].西北地区光伏电站植被恢复模式研究综述[J]. 水土保持通报 2017(03)
    • [4].海岛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与重建——以福建省莆田市南日岛为例[J]. 林业勘察设计 2015(01)
    • [5].国内部分煤矿排土场植被恢复成果[J]. 草原与草业 2020(02)
    • [6].植被恢复的“穿衣法则”[J].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6(01)
    • [7].《宁夏干旱风沙区植被恢复模式示范推广》项目[J]. 宁夏林业 2020(04)
    • [8].澜沧江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J]. 绿色科技 2014(05)
    • [9].采石场阶段植被恢复设想[J]. 科技资讯 2008(11)
    • [10].废弃铁矿区植被恢复不同模式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 林业勘察设计 2019(04)
    • [11].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潜力研究[J]. 地理学报 2017(05)
    • [12].晋西北风沙区长期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下土壤物理特征分析[J]. 山西农业科学 2017(11)
    • [13].中国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研究进展[J]. 浙江林业科技 2016(01)
    • [14].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植被恢复设计的原则[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27)
    • [15].山西省植被恢复治理模式探讨——以晋中市榆次区为例[J]. 山西林业 2010(05)
    • [16].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紫色土植被多样性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J]. 广西农业科学 2009(12)
    • [17].典型喀斯特洼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碳氮储量动态及其对极端内涝灾害的响应[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0(03)
    • [18].晋北丘陵风沙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J].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6)
    • [19].京郊荒滩地短期植被恢复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5)
    • [20].汉中市建筑用石灰岩矿山植被恢复方案[J]. 陕西林业科技 2018(03)
    • [21].三岔河镇异地植被恢复造林初步设计[J]. 绿色科技 2015(12)
    • [22].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特征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 2010(04)
    • [23].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适生植物的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0(05)
    • [24].非煤矿山植被恢复综述[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8(11)
    • [25].石嘴山市惠农采煤沉陷区植被恢复造林技术[J]. 宁夏农林科技 2016(09)
    • [26].矿山废弃地生态植被恢复探究[J]. 中国农业信息 2014(23)
    • [27].建平县矿区植被恢复状况调查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13(07)
    • [28].宁夏干旱风沙区几种植被恢复模式下的土壤养分特性[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1(12)
    • [29].我国石质困难地植被恢复与重建[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30].徐州石灰岩山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健康的影响[J]. 江苏林业科技 2010(03)

    标签:;  ;  ;  ;  

    植被演替过程土壤生态酶计量学及关键生物类群演变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