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防撞垫,包括用于套设在活塞杆上的防撞垫,防撞垫的中心处设有通孔,其特征在于,防撞垫上靠近端盖的一端通孔的内壁上沿着圆周方向设有抱紧凸起,抱紧凸起与活塞杆的壁面紧密贴合。本实用新型的防撞垫,在防撞垫底部靠近端盖的通孔内壁位置设计凸起,达到和活塞杆抱紧的作用,使得减振器下压过程中,防撞垫接触端盖变形时,被活塞杆限位,不会歪斜,使防撞垫能快速、准确、到位,能够有效的避免了防撞垫下压过程中的歪斜现象,减少了防撞垫与底部端盖内孔切割,提高了防撞垫的寿命和质量。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新型防撞垫,包括用于套设在活塞杆(1)上的防撞垫(2),防撞垫(2)的中心处设有通孔(3),其特征在于,防撞垫(2)上靠近端盖(7)的一端通孔(3)的内壁上沿着圆周方向设有抱紧凸起(6),抱紧凸起(6)与活塞杆(1)的壁面紧密贴合。
设计方案
1.一种新型防撞垫,包括用于套设在活塞杆(1)上的防撞垫(2),防撞垫(2)的中心处设有通孔(3),其特征在于,防撞垫(2)上靠近端盖(7)的一端通孔(3)的内壁上沿着圆周方向设有抱紧凸起(6),抱紧凸起(6)与活塞杆(1)的壁面紧密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防撞垫,其特征在于,防撞垫(2)上靠近防撞垫罩(5)的一端为防撞端,防撞端处通孔(3)内壁上设有排气槽(4),所述排气槽(4)沿着通孔(3)内壁贯穿防撞垫(2)的防撞端并沿着防撞垫(2)的端面径向方向贯穿防撞垫(2)的外壁,并沿着防撞垫(2)的外壁朝着远离防撞垫罩(5)方向开设,排气槽(4)位于通孔(3)的一端与通孔连通,排气槽(4)的另一端位于防撞端与防撞垫罩(5)接触形成的封闭空间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防撞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槽(4)设有多个,排气槽(4)沿着通孔(3)内壁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防撞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的内壁上沿着圆周方向设有环形连通槽,环形连通槽与排气槽(4)相连通。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撞垫,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防撞垫。
背景技术
防撞垫是减振器总成的关键零件之一,防撞垫一端一般压装在减振器防撞垫罩里,另一端为放开的悬臂结构,此结构在压缩时,由于其另一端的内壁与活塞杆配合处没有限位结构,因此防撞垫在受到压缩朝向端盖所在方向运动时,容易产生歪斜现象,从而导致装配于该零件上的防撞垫与底部端盖内孔切割,出现防撞垫损坏现象,导致产品寿命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由于其另一端的内壁与活塞杆配合处没有限位结构,因此防撞垫在受到压缩朝向端盖所在方向运动时,容易产生歪斜现象,从而导致装配于该零件上的防撞垫与底部端盖内孔切割,出现防撞垫损坏现象,导致产品寿命降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防撞垫,在防撞垫底部靠近端盖的通孔内壁位置设计凸起,通过增加凸点,达到和活塞杆抱紧的作用,使得减振器下压过程中,防撞垫接触端盖变形时,被活塞杆限位,防止歪斜,使防撞垫能快速、准确、到位。经过相关实验验证,本实用新型防撞垫能有效的避免了防撞垫下压过程中的歪斜现象,减少了防撞垫与底部端盖内孔切割,提高了防撞垫的寿命和质量。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防撞垫,包括用于套设在活塞杆上的防撞垫,防撞垫的中心处设有通孔,其特征在于,防撞垫上靠近端盖的一端通孔的内壁上沿着圆周方向设有抱紧凸起,抱紧凸起与活塞杆的壁面紧密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防撞垫,在防撞垫底部靠近端盖的通孔内壁位置设计凸起,通过增加凸点,达到和活塞杆抱紧的作用,使得减振器下压过程中,防撞垫接触端盖变形时,被活塞杆限位,防止歪斜,使防撞垫能快速、准确、到位。经过相关实验验证,本实用新型防撞垫能有效的避免了防撞垫下压过程中的歪斜现象,减少了防撞垫与底部端盖内孔切割,提高了防撞垫的寿命和质量。本实用新型的防撞垫套设在活塞杆上,其通孔靠近端盖的内壁上设置的抱紧凸起与活塞杆的壁面紧密贴合,从而起到抱紧活塞杆的作用,改善了防撞垫的歪斜,增加了防撞垫的使用寿命,适用于在不同类型的减振器上使用。
所述防撞垫上靠近防撞垫罩的一端为防撞端,防撞端处通孔内壁上设有排气槽,所述排气槽沿着通孔内壁贯穿防撞垫的防撞端并沿着防撞垫的端面径向方向贯穿防撞垫的外壁,并沿着防撞垫的外壁朝着远离防撞垫罩方向开设,排气槽位于通孔的一端与通孔连通,排气槽的另一端位于防撞端与防撞垫罩接触形成的封闭空间外。
传统的防撞垫由于需要压装在防撞垫罩里,防撞垫尺寸与防撞垫罩尺寸处相差不大,通常与防撞垫罩过盈配合,没有间隙,减振器在运动到下极限的过程中,防撞垫随之向下运动,下唇口逐渐靠近减振器端盖,当防撞垫与端盖接触后防撞垫内部形成一个密封空间,继续下压的过程中,内部气体迅速被压缩,无法有效排出,当防撞垫压缩后离开端盖时,压缩的气体瞬间释放产生气体异响声,对于敏感车型,在车内能清楚的听到该异响。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防撞垫,通过对防撞垫结构进行改进,对减振器中防撞垫提供有效排气路径,使其内部气体能够方便排出,消除防撞垫压缩过程中内部气体无法瞬间排出,从而达到避免产生异响声音的目的,适用于在不同类型的减振器总成上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防撞垫在被压缩时,其内部的气体能够沿着通孔内壁排气槽的端部,然后顺着排气槽的排气路径从防撞垫外壁排气槽的端部排出,从而实现内部气体的快速、准确排出,消除了限位内部气体产生异响的情况,提高了产品质量。
所述排气槽设有多个,排气槽沿着通孔内壁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使得内部气体能够均匀的从各个方向排出。
所述通孔的内壁上沿着圆周方向设有环形连通槽,环形连通槽与排气槽相连通,能够将各个排气槽通过环形连通槽进行连通,进一步保证内部气体的快速、准确排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防撞垫,在防撞垫底部靠近端盖的通孔内壁位置设计凸起,达到和活塞杆抱紧的作用,使得减振器下压过程中,防撞垫接触端盖变形时,被活塞杆限位,不会歪斜,使防撞垫能快速、准确、到位,能够有效的避免了防撞垫下压过程中的歪斜现象,减少了防撞垫与底部端盖内孔切割,提高了防撞垫的寿命和质量;
2、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防撞垫,通过对防撞垫结构进行改进,对减振器中防撞垫提供有效排气路径,使其内部气体能够方便排出,消除防撞垫压缩过程中内部气体无法瞬间排出,从而达到避免产生异响声音的目的,适用于在不同类型的减振器总成上使用;
3、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防撞垫,排气槽设有多个,排气槽沿着通孔内壁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使得内部气体能够均匀的从各个方向排出,通孔的内壁上沿着圆周方向设有环形连通槽,环形连通槽与排气槽相连通,能够将各个排气槽通过环形连通槽进行连通,进一步保证内部气体的快速、准确排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活塞杆,2-防撞垫,3-通孔,4-排气槽,5-防撞垫罩,6-抱紧凸起,7-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防撞垫,包括用于套设在活塞杆1上的防撞垫2,防撞垫2的中心处设有通孔3,防撞垫2上靠近端盖7的一端通孔3的内壁上沿着圆周方向设有抱紧凸起6,抱紧凸起6与活塞杆1的壁面紧密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防撞垫,在防撞垫底部靠近端盖的通孔内壁位置设计凸起,通过增加凸点,达到和活塞杆抱紧的作用,使得减振器下压过程中,防撞垫接触端盖变形时,被活塞杆限位,防止歪斜,使防撞垫能快速、准确、到位。经过相关实验验证,本实用新型防撞垫能有效的避免了防撞垫下压过程中的歪斜现象,减少了防撞垫与底部端盖内孔切割,提高了防撞垫的寿命和质量。本实用新型的防撞垫套设在活塞杆上,其通孔靠近端盖的内壁上设置的抱紧凸起与活塞杆的壁面紧密贴合,从而起到抱紧活塞杆的作用,改善了防撞垫的歪斜,增加了防撞垫的使用寿命,适用于在不同类型的减振器上使用。
优选的,防撞垫2上靠近防撞垫罩5的一端为防撞端,防撞端处通孔3内壁上设有排气槽4,所述排气槽4沿着通孔3内壁贯穿防撞垫2的防撞端并沿着防撞垫2的端面径向方向贯穿防撞垫2的外壁,并沿着防撞垫2的外壁朝着远离防撞垫罩5方向开设,排气槽4位于通孔3的一端与通孔连通,排气槽4的另一端位于防撞端与防撞垫罩5接触形成的封闭空间外。
传统的防撞垫由于需要压装在防撞垫罩里,防撞垫尺寸与防撞垫罩尺寸处相差不大,通常与防撞垫罩过盈配合,没有间隙,减振器在运动到下极限的过程中,防撞垫随之向下运动,下唇口逐渐靠近减振器端盖,当防撞垫与端盖接触后防撞垫内部形成一个密封空间,继续下压的过程中,内部气体迅速被压缩,无法有效排出,当防撞垫压缩后离开端盖时,压缩的气体瞬间释放产生气体异响声,对于敏感车型,在车内能清楚的听到该异响。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防撞垫,通过对防撞垫结构进行改进,对减振器中防撞垫提供有效排气路径,使其内部气体能够方便排出,消除防撞垫压缩过程中内部气体无法瞬间排出,从而达到避免产生异响声音的目的,适用于在不同类型的减振器总成上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防撞垫在被压缩时,其内部的气体能够沿着通孔内壁排气槽的端部,然后顺着排气槽的排气路径从防撞垫外壁排气槽的端部排出,从而实现内部气体的快速、准确排出,消除了限位内部气体产生异响的情况,提高了产品质量。
优选的,所述排气槽设有多个,排气槽沿着通孔内壁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使得内部气体能够均匀的从各个方向排出。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内壁上沿着圆周方向设有环形连通槽,环形连通槽与排气槽相连通,能够将各个排气槽通过环形连通槽进行连通,进一步保证内部气体的快速、准确排出。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6600.1
申请日:2019-01-0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0(成都)
授权编号:CN209587025U
授权时间:20191105
主分类号:F16F 9/32
专利分类号:F16F9/32
范畴分类:27C;
申请人:四川宁江山川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申请人:四川宁江山川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人地址: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泉驿区柏合镇)合志西路16号
发明人:何蓉;陈致有
第一发明人:何蓉
当前权利人:四川宁江山川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活塞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