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石家庄市人口发展情况论文

徐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石家庄市人口发展情况论文

摘 要:新中国成立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征程。70年来,石家庄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随着社会发展,石家庄市人口发展在数量、质量和结构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本文梳理了70年来石家庄市人口规模的发展脉络,重点研究人口转变过程中的增长模式、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以及城镇化聚集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石家庄;新中国成立70年;人口

一、 石家庄市人口发展历程

(一)人口总量发展趋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石家庄市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石家庄市常住人口达到1095.16万人,与1949年的370万人相比,人口总量翻了近三倍,1949—2018年均增长率为1.59%。纵观70年来石家庄市人口总量的发展变化,受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人口政策的影响,大致可分为六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1949—1957年,人口迅猛膨胀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思想和苏联鼓励人口增长政策的影响下,政府鼓励生育,人口迅猛膨胀。1952年到1957年,全市常住人口由390万增长到460.06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4万人,年均增长率高达3.36%,人口爆发性增长。同时,由于医疗卫生等条件比较落后,这一时期呈现高出生、高死亡、高自然增长的特点,1949—1959年石家庄市域平均人口出生率高达22.25‰,平均死亡率达8.39‰,平均自然增长率达13.86%。

图4(a)、4(b)和4(c)分别为旋流器内x=0平面三条特征线Z-1、Z-2和Z-3上的压力分布图。

2、第二阶段为1957—1964年,人口低速增长期

人口的快速膨胀给社会带来压力,计划生育政策开始萌芽,同时受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致使人口死亡率突增,出生率锐减,人口增长速度大幅降低。1958年到1964年,全市常住人口由470.61万人增长到506.89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25%,低于1952—1957年2.11个百分点。其中,三年自然灾害时期(1959—1961年),全市人口平均每年仅增加0.9万人,年均增速低至0.19%,低于1952—1957年3.17个百分点。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比较低,从而形成的一种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优势。国际上,普遍以人口抚养比,即(少儿人口+老年人口)/劳动年龄人口,来测量人口红利。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抚养比低于50%,就意味着其进入了人口红利获利期。石家庄市1990年劳动年龄人口528.12万人,抚养比为57.42%,意味着人口红利期即将到来。到2000年全市劳动年龄人口650.54万人,抚养比为46.74%,低于50%,已完全进入人口红利期。这一时期全市的劳动力资源富足,劳动力的社会负担相对较小,有足够多的时间投入到经济发展中,为全市经济的有效发展提供良好的促进作用。

3、第三阶段为1964—1982年,人口震荡增长期

在1990年人口快速增长给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带来极大压力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把计划生育工作摆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人口增长得到控制,这一时期的出生率控制在11‰—12‰之间。1990—2010年人口年均增长率降至1.17%,比1982—1990年降低0.93个百分点。

4、第四阶段为1982—1990年,人口高速增长期

1982年,计划生育被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并写入宪法。但由于50年代迅猛膨胀期出生的人口进入生育期,1982年的出生率仍高达18.8‰。同时,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发展,流动人口增加,这一时期石家庄市的人口增长再次掀起一场小高潮。全市常住人口从1982年的683.32万人增加到1990年的805.54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5.3万人,年均增长率达到2.08%。

5、第五阶段为1990—2010年,人口平稳增长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统一战线也拥有了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统一战线要以共同体思维谋划自身全面科学发展,持续构建稳定包容有序高效共同体,不断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为人类社会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年自然灾害过后,经济发展状况逐渐好转,人口发展的不正常状态也迅速得到改变,强烈的补偿性生育使人口逐渐恢复快速增长态势。1964年到1970年,石家庄市人口由506.89万人增加到572.52万人,平均每年增加10.9万人,年均增长率达到2.05%。面对人口无计划剧增和经济严重受挫的双重压力,政府将计划生育工作提上日程,严格控制生育第二个孩子和实施独生子女政策。1971—1982年人口年均增长率下降至1.42%,比1964—1970年下降0.63个百分点。

6、第六阶段为2010—2018年,人口缓慢增长期

由于计划生育的长期实施,育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同时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总量进入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时期。2018年出生率为11.17‰,死亡率为5.98‰,自然增长率为5.19‰,三率均为历史最低值。2010—2018年人口年均增长率仅为0.9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育意愿有所降低,在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人口出生率分别为12.62‰、13.4‰和11.17‰,人口出生率没有明显增加,仍处于缓慢增长阶段。

(一)制定合理的免疫方案 小鸡初免日龄最好先进行抗体检测,通常是7日龄ND-H120 一羽份点眼或滴鼻;21日龄新城疫IV2倍量饮水(如为蛋鸡,同时用新城疫灭活苗一羽份肌肉注射);35日龄、90日龄分别再2.5~3倍量各饮水免疫一次;蛋鸡在开产后每两个月用IV3倍量饮水免疫。

(二)人口结构演变过程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石家庄市的城镇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上升,人口城乡结构快速优化。1982年,全市城镇人口118.3万人,乡村人口557.7万人,城镇化率17.5%。到2018年,全市城镇人口发展到691.7万人,是1982年城镇人口的5.8倍;乡村人口403.46万人,比1982年减少154.2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3.16%,比1982年提高43.66个百分点。

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才紧缺,教育资源匮乏,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随后,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公办教育广泛展开,基础教育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到1982年,石家庄市6岁及以上人口中,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达到74.34%,大学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为0.7%,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24年。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人口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到2010年,全市6岁及以上人口中,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高达97.09%,比1982年提高22.75个百分点;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62年,是1982年平均受教育年限的1.84倍。进入21世纪后,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和在校生人数的增速明显加快,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迈向大众化、普及化。2010年大学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为13.68%,比1982年提高12.98个百分点。随着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质量不断提升,到2015年,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为0.75%,比2000年提高0.67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0.38个百分点。

图1:石家庄市常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变化(年)

2、年龄结构快速转变,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根据国际通用标准,按照反映人口年龄构成的指标,一般将人口总体划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三种类型。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在卫生保健等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而当时出生率仍维持在高水平,出生率的降低滞后于死亡率的下降,人口出现爆炸性增长。这部分增长人口从未成年到成年,然后到老年,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石家庄市的人口年龄结构从年轻型、成年型迅速到老年型的转变。

1964年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基本属于年轻型。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尤其是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伴随人口出生率的急剧下降,少儿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升高,使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转变加快。到1990年,人口年龄结构已变为典型的成年型。此后,人口年龄结构继续老化,到90年代后期,人口年龄结构开始向老年型转变。2000年全市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为6.65%,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9.95%,意味着石家庄市和全国一样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到2005年,全市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至7.71%,老少比达到45.23%,年龄中位数为35.25岁,年龄结构已正式完成向老年型的转变。

2018年全市60岁、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分别为18.54%、11.63%,与2000年相比,分别增加8.59个百分点、4.98百分点,表明全市的人口老龄化仍在不断发展。

表1:年龄构成类型划分标准

类 型 0-14岁人口比重(%)老少比(%)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年龄中位数(岁)年轻型 40以上 4以下 15以下 20以下成年型 30-40 4—7 15—30 20—30老年型 30以下 7以上 30以上 30以上

表2:石家庄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年份 0-14岁人口比重(%)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老少比(%)年龄中位数(岁)年龄结构类型1964年 41.05 3.28 7.99 22.33 年轻型1990年 28.93 5.51 19.04 29.14 成年型2000年 22.95 6.65 28.99 31.91 成年型2005年 17.06 7.71 45.23 35.25 老年型2010年 15.23 8.13 53.35 34.96 老年型2015年 16.04 9.16 57.11 34.98 老年型2018年 17.46 11.63 66.64 35.19 老年型

城镇化发展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动力机制。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石家庄市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建设上,加强城市道路、供水、住房等基础设施,恢复并发展各项经济生产,为城镇化的发展、城镇人口的聚集奠定基础。到20世纪90年代,石家庄市生物、纺织等工业企业的发展推动城镇化稳步发展,城镇化率从1990年的23.64%上升到2003年的39.24%,城镇人口由1990年的190.42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371.23万人。进入21世纪,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镇布局日趋合理,推动城镇化人口加速聚集。2003—2018年城镇人口年均增速达4.2%,城镇化率年均增速达1.59个百分点,比1982—1990年快0.82个百分点,比1990—2003年快0.39个百分点。

1、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文化素质大幅提升

图2:石家庄市城镇人口情况(万人)

3、人口城乡结构逐步优化,城镇人口加速聚集

2.1 超声微泡造影剂携RPM对T24细胞增殖的影响 对照组、RPM组和超声微泡造影剂携RPM组3组细胞的生长能力分别为1.065±0.026、0.816±0.021和0.512±0.013,可见,经过RPM和超声微泡造影剂携RPM处理过后的T24细胞生长能力明显下降,其中超声微泡造影剂携RPM组与空白对照组、RPM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

未来几十年是石家庄市经济增长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也是人口安全的高风险时期,人口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二、石家庄市人口发展面临的挑战

通过村规民约的进村入户,有效推动了基层治理的规范化。过去由于缺乏明确标准,一些村民为了申请村里的困难救助,经常到村委会“一哭二闹三上吊”,给村委会出难题。村规民约修订后,明确困难救助的范围和标准并严格执行,使得那些村民没有借口再来闹了,而让真正困难的村民能够得到及时帮助。村规民约的进村入户,还有效推动了基层治理的制度化。金山区金门村村规民约中制定了对丧事简办给予相关优惠的政策,鼓励村民破除丧葬陋俗,倡导文明风尚,现在村民基本都能做到丧事简办。张堰镇建农村广泛建立“民主议事堂”,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治理的“讨论者”“参与者”“决策者”。有了村规民约的规范,基层治理中的诸多难题都得以有效化解。

(一)人口红利逐渐弱化,劳动力供给矛盾更加突出

近年来,大坝的渗漏事件甚至对于大坝是否具备充分的安全可靠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是否能够防止大坝出现渗漏事件,科学采用混凝土防渗加固措施已经变得尤为重要了。混凝土防渗加固措施在目前的水利大坝工程中已得到广泛的使用,事实证明该措施也发挥其强大的防渗透效果。对于今后该措施更好的完善和改进,希望下文能对相关人士有借鉴之处。

随着出生率下降,老年人口的增加,石家庄市劳动力规模在持续多年的增长后,在2015年到达峰值,为800.43万人,随后开始呈下降趋势。2016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为766.73万人,比2015年减少33.7万人。同时老年人口增加,2016年全市60岁及以上人口、65岁以上人口分别为196.89万人、122.63万人,比2015年增加36.27万人、24.58万人。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和老年人口的增加两方面因素影响全市抚养比上升为50.34%,已高于50%,人口红利逐渐弱化。

例11 标准状况下,往100 mL0.2mol·L-1的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体积的Cl2,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有50%的Br-被氧化。则通入的氯气的体积是( )。

图3:石家庄市人口抚养比情况(%)

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弱化和经济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不断增加,劳动力供给矛盾将更加突出,需要给予更大和更多关注。一方面要加强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增加科技投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经济增长由依靠人口红利、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智力密集、科技管理创新转变。另一方面要加强人才培养,不断提升教育力度,推动人才质量的提升,进一步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红利加速向人才红利转变,以此来弥补人口红利弱化带来的影响,为石家庄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图4:石家庄市劳动年龄人口变化情况(万人)

(二)老年人口数量迅猛增长,社会保障负担加重

随着多年来生育水平的下降和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未来石家庄市将和全国一样,人口年龄结构类型从轻度老龄化快速转变成重度老龄化。老年人口规模迅速扩大,老龄化程度还将继续提高。2018年全市60岁及以上人口、65岁及以上人口分别为203.08万人、127.41万人,是2000年的2.21倍、2.07倍,平均每年增加6.17万人、3.66万人;占全部人口比重分别为18.54%、11.63%,分别比2000年提高8.89个百分点、4.98个百分点。2000—2018年60岁及以上人口、65岁及以上人口年均增长率为4.4%、4.1%,分别比2000—2018年全部人口增长率快3.55个百分点、3.18个百分点。

图5:石家庄市老年人口情况(万人)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发达国家的老龄化进程是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的,而中国的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有较大的时间差。庞大的老年人口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压力。妥善解决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和健康服务,任务相当艰巨。一方面要加快完善核心价值体系、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对老年人医学和人文关怀、多方面筹集养老保障资金,实行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同时,政府可以对经济困难老人和高龄老人,给予适当的家庭补助和高龄津贴。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老龄产业,开发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化、多元化的老龄产业和老龄服务业。通过各种税收等政策优惠,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积极参与老龄产业,如养老家政服务业和老年卫生保健服务业等,在满足老年人生活、心理、健康、交往等各个方面需求的基础上,把老龄产业逐步扩大为今后吸纳和促进就业的增长点。

2.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模式。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各个教学环节,以学生活动为主,加强情景创设,多联系生活实际,活化教材和课堂。使用网络增加课堂教学容量,使学生积极参与并展示他们的语言才华和计算机使用才华,同时也加强了课堂的吸引性。在必修1 Unit3 Travel journal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利用网络查阅了他们想去旅游的地方和已经旅游过的地方并且把国庆节期间拍的照片带到课堂,“英语课要总这样上就好了。”课后学生兴奋的抒发着他们对多元话英语阅读课程的兴趣。

(三)外来人口吸引力较弱,流动人口规模缩小

图6:石家庄市净流入人口变化情况(万人)

人口流动对城市劳动市场、经济结构转型以及经济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显示,从2015年开始,全国流动人口规模从此前的持续上升转为缓慢下降。石家庄市受京津虹吸效应影响,流动人口规模下降速度快于全国。全市净流入人口从2014年开始呈减少趋势。2014年全市净流入人口4.14万人,比2013年减少0.82万人;到2018年,全市净流入人口仅为1.52万人,2014—2018年净流入人口平均每年减少22.13%。

在未来,一个城市只有赢得人口、人才,才可能赢得长期发展。如何提高城市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和吸纳力,是石家庄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一要加快经济发展,积极培育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加快实施“4+4”产业发展战略,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持续深化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做大做强产业集群,不断提升城市的辐射力、影响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城市的竞争力。二要强化政策引导,使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的外来人口有序流入石家庄。正确认识“虹吸效应”,明确京津冀的发展定位。以市场为主导,完善顶层设计,培育新型的商业文化,健全劳动保障机制,从各方面逐步缩小、直至消除与京津的差异。三要稳定城市现有的流动人口,优化流动人口激励机制,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断加大民生投入,使其能够长期在城市工作、居住并实现举家迁移。保持、提高他们的劳动参与率,激发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

(注:文中石家庄市数据均包含辛集市)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37X(2019)07.0121-04

标签:;  ;  ;  ;  ;  ;  ;  ;  ;  ;  

徐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石家庄市人口发展情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