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分子质量聚丙烯论文-王丽英,张旭,孙俊民,张永锋,曹珍珠

超高分子质量聚丙烯论文-王丽英,张旭,孙俊民,张永锋,曹珍珠

导读:本文包含了超高分子质量聚丙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两性聚丙烯酰胺,超高相对分子质量,顺丁烯二酸,合成

超高分子质量聚丙烯论文文献综述

王丽英,张旭,孙俊民,张永锋,曹珍珠[1](2014)在《新型超高相对分子质量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及顺丁烯二酸(MA)为聚合单体,偶氮二异丁咪唑啉盐酸盐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两性聚丙烯酰胺(APAM),研究了单体浓度、单体摩尔比、引发剂用量、聚合温度以及反应体系pH值对聚合的影响,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APAM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总单体质量分数为20%,n(AM)/n(DMDAAC)/n(MA)为10∶80∶10,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05%,温度为50℃,反应体系pH值为7时,APAM的相对分子质量最高达到4.28×107。当用于处理模拟废水时,在pH值为3~10的环境中,APAM均能产生絮凝效果,说明产品适应的pH值范围较宽。(本文来源于《合成树脂及塑料》期刊2014年02期)

滕倩,刘家林,周雅萍,陈旭[2](2012)在《聚丙烯酰胺超高相对分子质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SY/T 5862–2008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测量方法,测量了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经过对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测量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和评定,不确定度的来源主要是试样目标液配制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其次是相对分子质量测量重复性、试样固含量的测定以及温度所引入的不确定度。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测定结果为(2500.6±32.6)×104,k=2。(本文来源于《化学分析计量》期刊2012年06期)

叶茂,桓秀颖[3](2011)在《相容剂作用下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增韧聚丙烯共混体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不同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线形低密度聚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增容聚丙烯/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PP/PE-UHMW)共混体系,对比不同相容剂作用下PP/PE-UHMW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差异,并研究了PP/PE-UHMW/相容剂共混体系的亚微相结构,进一步探讨了微观结构对PP/PE-UHMW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相容剂的叁元共混体系的结晶颗粒呈细化趋势;相容剂ABS的增容效果较好,PP/PE-UHMW/ABS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最高可达113.31J/m,并可保持PP原有的拉伸强度,但其断裂伸长率有较大幅度的降低。(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1年11期)

武世新,杨红丽[4](2011)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超高分子质量聚丙烯酰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聚丙烯酰胺,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合成反应条件如下:反应温度为30℃、油水体积比为1∶1、引发剂加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15%、反应时间为4 h。进一步通过单因素实验对油水体积比和引发剂加量进行优化,在单体含量为15%、油水体积比为1.2∶1、引发剂加量为0.13%时,制得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达1.79×106的聚丙烯酰胺。(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生物工程》期刊2011年09期)

古力,安媛,李艳梅,杨伟[5](2011)在《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聚丙烯共混物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PE-UHMW)与聚丙烯(PP)共混物的研究进展。介绍了PE-UHMW/PP共混物的制备方法,性能(加工流变性能、力学性能、摩擦磨损性能)及结晶和微观形态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PE-UHMW/PP共混物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工程塑料应用》期刊2011年07期)

陶磊,张娜,杜灿敏,张志振[6](2009)在《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酰胺特性粘数测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流变性和粘弹性越来越复杂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以牛顿流体为理论基础的毛细管粘度计测定特性粘数的方法误差越来越大。从分析胜利油田现场用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的流变性能入手,通过测定聚合物溶液的粘温曲线、流变曲线和固定剪切速率下的粘度,确定了流变仪法在低剪切速率、低浓度下测定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特性粘数的实验条件。结果表明,流变仪法测定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的特性粘数值与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更加接近,sηp/C~C和lnrη/C~C曲线线性好,测定结果准确可靠。(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黄英珠,信春玲,付中玉,何亚东[7](2009)在《聚丙烯/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共混物的结晶动力学及发泡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含有不同含量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的聚丙烯进行测试和表征,采用Ozawa方法、莫志深方法和Kissinger方法分析了该体系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利用自行研制的超临界流体挤出发泡实验装置,对含有UHMWPE的PP进行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挤出发泡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含有PE-UHMW的PP在较高的温度下开始结晶,且由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大分子链的存在,与聚丙烯分子链发生缠结,阻碍聚丙烯分子链排入晶格,降低了结晶速率,结晶温区拓宽,有利于聚丙烯挤出发泡成型;加入PE-UHMW后,PP的发泡效果明显改善,泡孔平均直径减小,泡孔尺寸分布更加均匀,PE-UHMW的含量为5份时,表观密度达到0.03 g/cm3。(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09年02期)

司小娟,陈建军,程丹丹,Jeong,Cheol,Kim,王依民[8](2008)在《超高分子质量聚丙烯冻胶纤维的结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冻胶纺丝法制备超高分子质量聚丙烯纤维(UHMWPP),并在不同的拉伸温度下对其进行拉伸。研究了在相同的拉伸倍率下,拉伸温度对UHMWPP纤维结晶性能、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UHMWPP纤维结晶晶体间存在很多间隙;纤维的结晶性能和耐热性能都随拉伸温度的提高而提高。(本文来源于《合成技术及应用》期刊2008年04期)

韩晓兰,马喜平,钟枢[9](2008)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酰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羟甲基丙烯酰胺为助引发剂,在近似常温下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丙烯酰胺。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助引发剂用量、单体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产物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过硫酸铵用量0.13%,N-羟甲基丙烯酰胺用量0.58%,丙烯酰胺用量6%,反应温度30℃。(本文来源于《精细石油化工进展》期刊2008年06期)

秦雪峰,孙俊全[10](2005)在《复合引发体系合成超高相对分子质量水解聚丙烯酰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主引发剂、AIBN和低温引发剂F2为辅助引发剂,组成复合引发体系,研究了引发剂浓度、聚合温度、氨水浓度、尿素浓度、络合剂含量对水解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通过正交法筛选出了合成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的最佳条件。在实验室合成了相对分子质量超过2.5×107的水解聚丙烯酰胺。(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化工》期刊2005年05期)

超高分子质量聚丙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SY/T 5862–2008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测量方法,测量了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经过对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测量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和评定,不确定度的来源主要是试样目标液配制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其次是相对分子质量测量重复性、试样固含量的测定以及温度所引入的不确定度。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测定结果为(2500.6±32.6)×104,k=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高分子质量聚丙烯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丽英,张旭,孙俊民,张永锋,曹珍珠.新型超高相对分子质量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合成[J].合成树脂及塑料.2014

[2].滕倩,刘家林,周雅萍,陈旭.聚丙烯酰胺超高相对分子质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J].化学分析计量.2012

[3].叶茂,桓秀颖.相容剂作用下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增韧聚丙烯共混体系的研究[J].中国塑料.2011

[4].武世新,杨红丽.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超高分子质量聚丙烯酰胺[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1

[5].古力,安媛,李艳梅,杨伟.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聚丙烯共混物研究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11

[6].陶磊,张娜,杜灿敏,张志振.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酰胺特性粘数测定方法[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09

[7].黄英珠,信春玲,付中玉,何亚东.聚丙烯/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共混物的结晶动力学及发泡性能研究[J].中国塑料.2009

[8].司小娟,陈建军,程丹丹,Jeong,Cheol,Kim,王依民.超高分子质量聚丙烯冻胶纤维的结晶性能研究[J].合成技术及应用.2008

[9].韩晓兰,马喜平,钟枢.水溶液聚合法制备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酰胺[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8

[10].秦雪峰,孙俊全.复合引发体系合成超高相对分子质量水解聚丙烯酰胺的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5

标签:;  ;  ;  ;  

超高分子质量聚丙烯论文-王丽英,张旭,孙俊民,张永锋,曹珍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