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短肢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混凝土,剪力墙,节点,塑性,预应力,型钢,性能。
短肢墙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葛[1](2016)在《钢管束混凝土短肢墙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管束混凝土短肢墙是一种新型的钢—混凝土组合构件。它通过由不同截面尺寸的U型钢焊接连接,钢管束腔体内浇筑混凝土制作而成,具有钢管壁薄、施工速度快、标准化制作、可进行装配化等优点;相比钢管束混凝土剪力墙空间布置灵活,可以与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及剪力墙等组合使用,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对两片钢管束混凝土短肢墙进行了低周往复荷载试验,观察了构件在低周往复荷载下的试验现象,并分析了钢管束混凝土短肢墙的破坏机理、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力、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结果表明:试验构件破坏模式为底部钢管束严重屈曲,混凝土被压碎;滞回曲线饱满,延性在2.5以上,抗震性能良好;当构件的轴压比增大时,构件的承载能力和延性会有一定程度降低;构件的最终粘滞阻尼系数在0.25-0.3之间,轴压比较小时黏滞阻尼系数稍大。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得到的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钢管束混凝土短肢墙的参数化分析,通过改变构件的钢板厚度、混凝土强度、钢板强度、轴压比、剪跨比、U型钢尺寸等,分析了这些参数对钢管束混凝土短肢墙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板厚度的提高对试件承载力提高最有效;混凝土等级提高或者钢板厚度增加时,构件的延性提高;轴压比增大时,延性降低,黏滞阻尼系数较小;轴压比较小时,轴压比对试件承载能力的影响不大,当轴压比大于0.7时,构件的承载力降低超过15%。根据试验测得的应变,验证了钢管束混凝土短肢墙截面应变符合平截面假定。基于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与迭加理论,进行了钢管束混凝土短肢墙正截面承载力的公式推导,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吻合良好,据此给出了钢管束混凝土短肢墙的压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建立了钢管混凝土细长柱、钢管束混凝土组合异形柱、钢管束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有限元模型,并与钢管束混凝土短肢墙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随着钢管束混凝土构件截面长度的减小,构件耗能能力一定程度下降;L型等异形构件相较于一字截面的构件抗震性能好。结合相关规范及工程设计经验,提出了钢管束混凝土组合短肢墙构件的设计与工程应用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11-01)
刘萍昌[2](2016)在《大开间短肢墙结构及其预应力楼板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例实例对七度区高层住宅大开间短肢墙结构有关结构布置、短肢墙设计、楼板设计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设计建议。(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6年24期)
李瑞文[3](2015)在《T型截面短肢墙SRC异型边节点抗震性能研究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现代建筑的发展,结构平面布置和竖向体型日趋于益复杂化,造成建筑结构出现大量异型节点。节点是保障结构受力和体现抗震性能优劣的关键部位,目前关于节点的研究主要集中常规节点和RC异型节点,但缺少对SRC异型节点研究,也缺少相应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标准。本文基于4个等比例模型试验,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手段,对T型截面短肢墙SRC异型边节点的抗震性能与受力机理进行了研究与分析,主要内容与成果概括如下:1.基于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试验SRC异型边节点进行模拟,将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有限元方法分析此类节点的正确性和有效性。2.建立30个考虑混凝土塑性损伤因子模型,分析混凝土强度等级、节点区型钢腹板厚度和节点区配箍率参数对此类节点抗震性能影响,结果表明:节点区型钢腹板厚度改变对抗震性能影响较为显着;分析配置短肢墙对此类节点破坏模式、破坏特征和滞回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短肢墙对此类节点提供约束效应,改变破坏模式,改善抗震性能。3.考虑混凝土塑性损伤积累影响,分析节点区型钢与钢筋应变分布特点,拟合得到短墙肢对此类节点的约束系数,对改进此类节点抗裂、抗剪承载力公式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白国良,李瑞文,朱佳宁[4](2014)在《短肢墙对型钢混凝土异型边节点抗震性能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大型型钢混凝土结构主厂房为原型,采用ABAQUS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研究配置不同方向的短肢墙对SRC异型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程度.数值分析表明:配置纵向短肢墙可以改善该类异型边节点延性与破坏机制,避免"柱铰型"破坏机制出现;配置横向短肢墙可以大幅度提高该类异型边节点承载力与刚度,并有效地降低了刚度退化率;配置双向短肢墙可以明显地增大该类异型边节点滞回面积,改善抗震性能.(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赵鑫,姜旸[5](2013)在《剪力墙结构(含少量短肢墙)结构体系探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剪力墙结构、短肢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叁种结构形式在结构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对比,对以后设计人员选用剪力墙结构(含少量短肢墙)结构形式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3年16期)
苏益声,柯晓军,陈宗平,蓝文武[6](2012)在《型钢高强混凝土短肢墙—连梁锚固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动力作用下型钢高强混凝土短肢剪力墙—连梁节点的锚固性能,设计了2个型钢高强混凝土短肢剪力墙—连梁节点试件和1个高强混凝土短肢剪力墙—连梁节点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节点内钢筋和型钢分别采用直线锚固和自然锚固(端部不设锚固件)的方式均能满足锚固要求,钢筋和型钢翼缘表面的粘结应力呈指数分布,建议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宜小于25d,若按现行混凝土规范计算是偏于安全的,型钢的锚固长度不宜小于525 mm。(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苏益声,郑述芳,全金云,凌湘[7](2012)在《型钢高强混凝土T形短肢墙承载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型钢高强混凝土短肢剪力墙较普通钢筋混凝土短肢剪力墙具有承载力高、延性好等优点。为了研究型钢高强混凝土T形截面短肢剪力墙的正截面受力性能及不同型钢骨架形式对其性能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两个含实腹式型钢骨架和一个含桁架式型钢骨架的型钢高强混凝土T形截面短肢剪力墙试件进行正截面偏心压力作用下的试验研究,以揭示该类构件的工作机理、破坏形态和极限承载力。试验研究表明:型钢高强混凝土T形截面短肢剪力墙的破坏过程与普通短肢剪力墙相似,横截面的平均应变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型钢与混凝土能够保持协同工作,两种配钢形式的构件受力性能差别不大。(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蔡小宁,孟少平,陈佳佳,孙巍巍[8](2011)在《预应力预制混合装配短肢墙受力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新型预应力预制混合装配短肢墙(PPHSW),以有限元软件DRAIN-2DX为分析平台,编制相应的程序对其进行建模及分析。首先研究张拉预应力筋在连梁中建立轴压力的情况,再对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张拉顺序对连梁中最终建立的轴压力的大小无影响;受墙肢底部固端约束,预应力筋张拉后传递到1层连梁的轴力值较小,固端约束效应在1层以上迅速衰减;结构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延性较好,侧移曲线为弯剪形。为尽可能延迟连梁预应力筋屈服状态,在加载过程中,结构的耦联率基本保持不变,耦联率不宜过大。(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1年01期)
吴敏哲,杨玉东,艾兵[9](2010)在《内填砌体短肢墙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1榀4层单跨内填砌体短肢墙结构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研究,分析了这类结构的延性、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及刚度退化等问题。研究表明:砌体的存在大幅提高了结构的初始刚度和极限承载力。内填砌体短肢墙结构具有双功能结构的优点,是一种新型抗震控制剪力墙。根据试验中发现的问题,为工程设计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0年05期)
张瑞林,刘安平[10](2009)在《高层住宅短肢墙结构体系抗震概念设计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工作实践,对高层住宅短肢墙结构体系抗震概念设计进行初步探讨。(本文来源于《民营科技》期刊2009年08期)
短肢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例实例对七度区高层住宅大开间短肢墙结构有关结构布置、短肢墙设计、楼板设计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设计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短肢墙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文葛.钢管束混凝土短肢墙抗震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6
[2].刘萍昌.大开间短肢墙结构及其预应力楼板设计[J].科技经济导刊.2016
[3].李瑞文.T型截面短肢墙SRC异型边节点抗震性能研究与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4].白国良,李瑞文,朱佳宁.短肢墙对型钢混凝土异型边节点抗震性能影响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5].赵鑫,姜旸.剪力墙结构(含少量短肢墙)结构体系探索研究[J].科技传播.2013
[6].苏益声,柯晓军,陈宗平,蓝文武.型钢高强混凝土短肢墙—连梁锚固性能试验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7].苏益声,郑述芳,全金云,凌湘.型钢高强混凝土T形短肢墙承载力试验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8].蔡小宁,孟少平,陈佳佳,孙巍巍.预应力预制混合装配短肢墙受力性能分析[J].工业建筑.2011
[9].吴敏哲,杨玉东,艾兵.内填砌体短肢墙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0
[10].张瑞林,刘安平.高层住宅短肢墙结构体系抗震概念设计初探[J].民营科技.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