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无政府共产主义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无政府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者,无政府,郭沫若,克鲁。
无政府共产主义派论文文献综述
韩翠娥[1](2018)在《19世纪欧洲无政府共产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及局限性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十九世纪下半叶整个国际工人运动的历程中,克鲁泡特金作为无政府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其思想体系具有完整性,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也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形式上的科学性,而巴枯宁的思想虽然具有个人主义的色彩,但是更强调集体的利益,可被称为无政府共产主义的直接推动者。他们二人同为俄国重要的革命家,思想各异却又互相交叉,都对未来社会蓝图进行了独特构想,其设想具有思想上的进步性,但根本上缺乏现实可行性,对整个欧洲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来源于《黑河学刊》期刊2018年02期)
黄金凤[2](2014)在《早期中国共产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关系之研究——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与改组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受苏俄和共产国际策略的影响,早期社会主义青年团主要由共产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两支重要力量组成。共产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在建团初期有过密切合作,但随着共产党创立工作的展开,双方的分歧越来越大,最终导致青年团的改组以及共产主义者对无政府主义的抛弃。(本文来源于《中共党史研究》期刊2014年06期)
董永祥[3](2013)在《共产主义道路的抉择——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之间发生了叁次论战,其中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之间的论战可说是革命派内部的一次论战。论战双方在共产主义道路的选择上针锋相对,论战焦点主要在革命中阶级斗争的组织方式和革命后社会的组织方式上,论战的实质则是手段与目的的问题,是权力集中的问题。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执着于集权专制,有对中国现实的深刻体认;无政府主义者坚持自由平等则源于对社会问题复杂性的认识,但是双方的观点都呈现出一定的偏激性和空想性。(本文来源于《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刘敏[4](2012)在《论广州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与无政府主义之争》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史出现了较多的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都是其中主要的社会思潮,随其衍生的广州共产主义小组与广东"共产党",或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二者经历了合作—冲突—决裂的转变,分析这一过程,可以得知: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早于马克思主义的,许多马克思主义者在早期是接受无政府主义的;无政府主义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人们所接受具有一定合理性;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本文来源于《前沿》期刊2012年04期)
白浩[5](2007)在《走向“党喇叭”中的郭沫若与无政府共产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郭沫若在大同理想、民粹与劳工观、革命方法的暴力观与无抵抗、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唯美与功利等诸方面的矛盾与变迁,使他从个人无政府主义化的泛神论泛我论,中历无政府共产主义的过渡阶梯,而最终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党喇叭”。(本文来源于《郭沫若学刊》期刊2007年02期)
简明[6](2006)在《中国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与无政府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到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在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形成过程中,几乎成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阶段。难能可贵的是,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基础上,中国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作为一个整体,很快摆脱了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从而坚定地扛起科学社会主义的大旗,领导千百万民众,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不可遏制的革命洪流。(本文来源于《学术研究》期刊2006年12期)
孙武安,廉慧斌[7](1993)在《论建党时期共产主义者在工人运动中与无政府主义者的合作》一文中研究指出1919年5月到1923年5月,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时期,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的时期。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最早的一批共产主义者逐步形成。他们积极投身于工人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并进行组织工作,进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建立了中国共产党。这一过程是艰苦的,复杂的。早期共产主义者同影响工人运动的各种反动思潮及资产阶级所把持的招牌工会既进行了尖锐的斗争,又与其中一(本文来源于《社会主义研究》期刊1993年05期)
齐卫平,金林泉[8](1992)在《建党初期无政府主义对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1920年秋到1921年春,各地先后建立起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些共产主义小组的基础上成立的.从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到中国共产党的正式诞生,不仅是一个组织筹备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确定主义、分辨良莠的思想斗争过程.在此期间发生的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就是这场思想斗争的主要内容.北京、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内部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斗争,分裂的情况,党史界已多有研究,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情况如何,却少有专门的论述.蔡和森在1926年写的研究党史的论文中(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期刊1992年01期)
左正叁[9](1988)在《浅析无政府主义对我国早期共产主义者的思想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五四前后我国早期共产主义者的思想演进,可以看到,他们中间不少人,包括一些领袖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李大钊、恽代英、彭湃等等,在接受科学社会主义之前都不同程度地接受过无政府主义的影响。近年来,史学界一些人开始正视并研究这一历史现象。但这方面的研究往往都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若肯定无政府主义是一种反动的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思潮,那么,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它就只能起阻碍作用,若承认无政府主义对早期共产主义者的成长有过某种积极作用,又似乎与无政府主义的本质不一致。在革命史的教学中,同样也遇到这样的问题。研究和教学的实践表明,要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五四前后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中国无政府主义的理论特点和我国早期共产主义者接受无政府主义影响的具体情况、我国早期共产主义者本身的特点加以综合分析。(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研究》期刊1988年05期)
吴志葵[10](1984)在《试论以周恩来为代表的旅欧共产主义者同无政府主义的斗争》一文中研究指出建党初期,以周恩来为代表的旅欧共产主义者同无政府主义曾经进行了一场思想战线上的激烈论战。这一论战与国内的共产主义者同无政府主义的论战遥相呼应,互相映辉,从思想上、组织上为创建中国共产党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二十年代初,无政府主义思想不仅在国内有一定的广泛性,而且在法国的勤工俭学学生和华工中,它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有不少人信仰无政府主义学说。无政府主义者(本文来源于《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1984年Z1期)
无政府共产主义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受苏俄和共产国际策略的影响,早期社会主义青年团主要由共产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两支重要力量组成。共产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在建团初期有过密切合作,但随着共产党创立工作的展开,双方的分歧越来越大,最终导致青年团的改组以及共产主义者对无政府主义的抛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政府共产主义派论文参考文献
[1].韩翠娥.19世纪欧洲无政府共产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及局限性探析[J].黑河学刊.2018
[2].黄金凤.早期中国共产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关系之研究——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与改组为中心[J].中共党史研究.2014
[3].董永祥.共产主义道路的抉择——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
[4].刘敏.论广州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与无政府主义之争[J].前沿.2012
[5].白浩.走向“党喇叭”中的郭沫若与无政府共产主义[J].郭沫若学刊.2007
[6].简明.中国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与无政府主义[J].学术研究.2006
[7].孙武安,廉慧斌.论建党时期共产主义者在工人运动中与无政府主义者的合作[J].社会主义研究.1993
[8].齐卫平,金林泉.建党初期无政府主义对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影响[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2
[9].左正叁.浅析无政府主义对我国早期共产主义者的思想影响[J].教学与研究.1988
[10].吴志葵.试论以周恩来为代表的旅欧共产主义者同无政府主义的斗争[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