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批判的话语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话语,批判性,意识形态,叙利亚,在线,批评,文本。
批判的话语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于智慧[1](2019)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影响要素探究——一种批判话语分析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研究为切入口,将批判话语分析的方法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研究领域,通过文本向度、话语实践向度、社会实践向度阐释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及其相关影响要素,为探究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方法论思考。(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周妍[2](2019)在《网络流行语的文化批判与话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网民集体创造的"全民语言",网络流行语是社会变迁的符号化缩影,是当下网络媒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观测公众思想情绪动态、了解社会舆情变化的重要窗口。在围观和表达成为大众网络化生存方式的当下,复杂的文字表述被摒弃,代之以高度浓缩的表意方式,这样的造词方式与语言经济学的要求相吻合。网络流行语不仅是网民的语言再创造产物,而且其词语深层的文化表达价值和社会意义值得充分认识。网络流行语的实质是以娱乐方式出现的一种公共话语,它表达了网民对现实的关注,构建起了网民间的文化认同和话语共识,同时也度量了官方舆论与民间舆论之间的话语权争夺程度。网络流行语的治理是网络新媒体治理的新课题。(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黄染红[3](2019)在《人民日报和中央日报对萨德事件报道的批判性话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批评语言学提出语言不是透明的交际媒介,而是意识形态输出的重要工具的观点,强调在话语分析中应该秉持批判性的眼光,透过语篇的外在形式特征探视其隐藏的意识形态功能。新闻媒体作为传播价值的重要渠道,更是话语分析的重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新闻媒体的语言表达策略进行批判性话语分析,阐释其运行机制,可以提高我们对语言的意识形态性,意识形态的语言性的认识。本文以萨德事件爆发后中韩两国的报道为例,分析两国新闻语言的表达策略。本文在考察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批判性话语分析的主要研究理论和研究工具,并据本文研究需要,对中韩新闻媒体代表《人民日报》和《中央日报》在2017年一年内发表的萨德相关报道进行搜集整理,并自建语料库。在此基础上,根据费尔克拉夫的社会文化分析法辅以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对新闻报道进行叁维结构,即文本实践,话语实践,社会实践叁个层面的批评性话语分析。在文本实践分析阶段,对两家报社的新闻标题语料进行词汇功能分析和及物性分析,在此过程中运用词频统计工具获取新闻标题的主题词表和词性分布,分析揭示两国不同的报道重点,并根据系统功能语法的及物性分析方法,整理统计两家报社新闻标题的过程设置方式差异。通过分析发现《人民日报》的报道重点是韩国国内外对萨德的反对浪潮和萨德对和平的威胁性,《中央日报》的报道重点是批判中国的报复性措施和萨德强大的防御作用。在话语实践分析阶段,借鉴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相关结论从消息来源,转述形式和转述动词叁个方面对两个语料库新闻引语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人民日报》的主要消息来源是韩国群众,而《中央日报》的主要消息来源是政府官员和专业人士,即两国媒体都选择了对自己有利的消息来源的结论。在转述形式上,虽有一定差异,两家新闻媒体都为显示客观性尽量使用直接引语。对转述动词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两家新闻媒体都主要选择中性词作为转述动词,而消极动词则主要用于引用对象国相关发言时,其中《中央日报》用的消极动词比《人民日报》更多,即《中央日报》用词更为激进。在社会实践分析阶段,本文从两国的新闻媒体价值观、运营方式、意识形态方阵和历史文化影响等叁个方面分析两国议程设置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发现《人民日报》基于新闻客观真实理念和对社会责任的重视,用词谨慎,而《中央日报》基于新闻独立和报社盈利目的,不断挖掘吸引受众的话语方式,表达策略多变。中韩两国对萨德问题的认识差异和战略判断差异则直接导致了两圈媒体不同的议程设置。(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6-01)
何艳华[4](2019)在《批判性话语分析视域下传统报业组织的告别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及媒体生态环境的变化,传统媒体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不少报刊甚至知名报刊都相继停刊。本研究以2009年到2019年停刊的报纸在其最后一期发表的言论为样本,对其刊登在报纸最后一期的40篇停刊词(或致读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内容分析。通过分析得出,这些报纸的内容主要包括再见感恩、阐释影响其退出的因素、表明其退出的具体路径、塑造新闻权威这四个子框架。笔者结合费尔克拉夫的批判性话语分析理论,从文本实践、话语实践、社会实践这叁个维度对文本进行探究,分析传统报业组织怎样构造其为何退出、如何退出的事实?揭示影响其退出的因素有哪些?并结合传媒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其退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用媒介经营管理的相关知识揭示其退出路径的合理性。本文还分析了这些言论构建了何种话语的合法性,及其背后所呈现的社会意涵是什么?是如何通过停刊词塑造传统媒体的新闻权威的?研究发现,传媒内外环境的变化,为媒体的退出起到了助推作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进步,加速了传统媒体衰落的进程;受众资源、人才资源的短缺,削减了传统媒体发展的空间;自身转型的需求,加快了纸媒退出的进程;这些都是传统报业组织自身在言说其为何退出时所建构的话语。对于其退出的路径选择,传统报业组织言说了重构组合与减版、转战新平台、开发新业态这几方面。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新闻组织通过道德合法性和历史合法性,构建了一种集体记忆,并重构了自身的社会价值,树立了传统媒体的新闻权威。(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章颖[5](2019)在《英美媒体有关叙利亚空袭报道的批判话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4月,美国在未经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率领英法以打击化学武器的名义空袭叙利亚。本文收集4月14日至4月24日之间的美国《纽约时报》和英国《每日电讯》相关报道,以第叁方《中国日报》作为参照,探究媒体话语语言特征和背后意识形态。本文采用批判话语分析叁维框架,涉及语料库定量分析以及主题和功能语言学的定性分析。本文实践和检验了叁维框架在不同领域媒体话语中适用性;揭示了西方媒体试图合理化空袭,以平息叙利亚冲突为名实则意在美俄中东角力;提高读者对媒体话语中嵌入的意识形态的敏感度,抵制话语操纵。在文本层面,多方法、多层次探究语料得到了趋同的特征,即西方媒体使用抽象和非人格化的词搭配关键词来自定义空袭,削弱战争残酷性的直接冲击,影响公众认知;负面语义韵被用于指控俄罗斯干涉叙利亚内政;媒体运用人称指代把平民和叙政府塑造为“我”和“其他”的二元对立,美国被塑造为审判者和拯救者。主题结构分析表明媒体层级构建命题,将有利观点置于显眼位置,前呼后应,巧妙植入自身价值观。及物性分析显示媒体改变句子结构和词汇分类为美叙赋予不同标签,以塑造积极和消极的对立形象。在话语实践层面,分析互文性发现西方媒体通过大量引用西方自身报道来扩大对空袭的话语权和解释权,美英法之间的相互引用形成了互相论证空袭合理性的叁角闭合链;引用模式存在直接引语分布失衡和间接引语模糊化的特点。在社会实践层面,媒体话语和社会现实存在辩证关系。西方寻求坐实Duoma袭击,从而合理化空袭,而话语在反应现实的过程中,无论其真伪,已经构建了现实。(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冷静,黄旦[6](2019)在《基于LSA的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在线话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批判性思维作为21世纪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核心技能之一,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合理有效的评估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一环。目前,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评估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并不能反映学习者在问题解决情境中的思考过程。因此,该文采用量化分析和质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探讨通过持续叁个月的在线协作项目是否能够促进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水平;使用内容分析法和滞后序列分析(LSA)对在线协作讨论(共809条帖子)进行话语分析,并绘制各阶段批判性思维的行为转换图。结果发现:(1)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整体上有所提高;(2)依据不同的在线协作任务,叁个阶段中批判性思维过程呈现不同的特点;(3)第二阶段出现的显着序列最多、最长,其涉及的任务也最具体。本研究针对高等教育中如何设计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在线活动以及分析在线批判性思维行为序列提供了有效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化教育》期刊2019年04期)
张宁,唐嘉仪[7](2019)在《商业逻辑与青年亚文化生产:网综节目的批判话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消费批判的视角和费尔克拉夫的批判话语分析框架,以大型网络综艺节目《中国有嘻哈》中的100首歌曲为样本进行文本分析和批判话语分析,梳理和分析中国当代嘻哈文化中消费主义文化的具体呈现,探寻消费文化对网络时代青年群体文化和网络综艺节目内容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消费"可以看成是青年群体通过亚文化实践建构自身文化关系的一个入口;嘻哈文化中的消费暗喻包含了网络青年群体的自我认同、生活目标与矛盾解决、消费抵抗叁种导向;网络商业权力则依照商业逻辑直接形塑了青年亚文化产品。(本文来源于《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汤殊婕,王妍[8](2019)在《医药广告的批判性话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广告因其独特传播信息的方式,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广告一词,就其字面而言,即"广而告之",但其实际内涵并非如字面意义那样简单。当代社会,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医药广告的真实性、科学性、严谨性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依据批判话语的理论,从"体裁"和"意识形态"两个方面对医药广告话语进行分析,提高消费者对医药广告的批判意识,从而指导消费者正确投医问药,科学理性消费,促进身体健康。(本文来源于《江苏外语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孟君[9](2019)在《论批评话语分析和批判性思维在写作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批评话语分析已经成为公共领域研究中的一个主要的全新多学科方法。批评话语分析中的社会观、语言观和思维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批判思维能力,使高校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代表着教育、经验和研究的结合。本篇文章研究探索了批评话语分析和批判性思维的特点,以及如何有效地将两者融合运用到培养学习英语学生的专业意识和实践意识中。探讨这两种理论的结合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目的是通过语言分析使潜藏在语言中的意识形态突显出来,以便教师们重新加以审视。(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期刊2019年01期)
张枭[10](2018)在《中泰广告话语方式的差异比较——基于梵·迪克批判性话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话语分析源于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符号学;1952年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斯发表《话语分析》使其成为语言学流行语;70年代后,法国哲学家福柯揭示话语即权力,开创剖析社会权力现象传统;90年代,荷兰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等建立批判性话语分析(CDA)框架,包括广告在内的话语分析进入鼎盛期。基于梵·迪克CDA理论,本文认为话语包括文本、语境两方面~((1)),文本可从语音、词汇、句型等微观结构研究;而对包含语境在内的主题与言语行为,需(本文来源于《青年记者》期刊2018年35期)
批判的话语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网民集体创造的"全民语言",网络流行语是社会变迁的符号化缩影,是当下网络媒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观测公众思想情绪动态、了解社会舆情变化的重要窗口。在围观和表达成为大众网络化生存方式的当下,复杂的文字表述被摒弃,代之以高度浓缩的表意方式,这样的造词方式与语言经济学的要求相吻合。网络流行语不仅是网民的语言再创造产物,而且其词语深层的文化表达价值和社会意义值得充分认识。网络流行语的实质是以娱乐方式出现的一种公共话语,它表达了网民对现实的关注,构建起了网民间的文化认同和话语共识,同时也度量了官方舆论与民间舆论之间的话语权争夺程度。网络流行语的治理是网络新媒体治理的新课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批判的话语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于智慧.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影响要素探究——一种批判话语分析的方法[J].社会科学.2019
[2].周妍.网络流行语的文化批判与话语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黄染红.人民日报和中央日报对萨德事件报道的批判性话语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4].何艳华.批判性话语分析视域下传统报业组织的告别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5].章颖.英美媒体有关叙利亚空袭报道的批判话语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6].冷静,黄旦.基于LSA的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在线话语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9
[7].张宁,唐嘉仪.商业逻辑与青年亚文化生产:网综节目的批判话语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
[8].汤殊婕,王妍.医药广告的批判性话语分析[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9
[9].孟君.论批评话语分析和批判性思维在写作中的应用[J].英语广场.2019
[10].张枭.中泰广告话语方式的差异比较——基于梵·迪克批判性话语分析[J].青年记者.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