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预习习惯的引擎抓手——浅议小学语文之“学案”设计

良好预习习惯的引擎抓手——浅议小学语文之“学案”设计

王艳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大松树庙岭小学222042

近几年,我们连云港市从推行“三案·六环节”、“三案·六模块”到现在的“建构式生态课堂”等教学改革正一步步地改变着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按照“建构式生态课堂”的教学模式备课上课的过程中,老师们多多少少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特别是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显得尤为突出。而涉及这一重要环节的学生预习时的学案设计与使用,又是重中之重。究竟怎样才能为提高学生的预习水平指明方向?究竟什么样的设计才能成为好的学案呢?以下我略谈一些见解:

一、设计的内容

1.目标的设计。

学习目标就是指教师预期实现的学生的行为变化,它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在课始、课中和课结束时,它对学生的行为分别有导向、调节、标准功能。学习目标要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应具有简单明了、操作性强等特点。

2.方法的设计。

设计方法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达到预定目标;也使学生在运用方法的过程中,利用他们自己的认知过程的知识,利用执行过程来控制自己的认知活动。

二、设计的过程

1.预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充分自读。要求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读出句子的停顿。如第一课时,我会要求将生字词会读,再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明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但我发现大多数学生根本就达不到我的要求。后来,我就将学案的内容设计得详细些,特别是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明确词语读五遍、课文读三遍,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为填空题或有坡度的问答题,再请家长和组长配合检查,这样课堂的教学效果明显就好多了。

(2)带问题读。比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明天,我们毕业》课后第3题:“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表达了对母校的深深眷恋之情。”学生在预习时借助这个问题去读课文,读上两三遍后作归纳,课文的脉络便清楚了。

2.圈划筛选,目标分层。

(1)熟读圈点,目标定位。学生熟读文章,结合思考、练习确定重点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因为教师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全体学生设定的学习目标。一方面具有全面性,一方面又不能兼顾个性。而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有差异,理解能力有强弱,应给学生调整、选择的权力。这个选择是在理解、运用两层中,对基本点,如识记生字词等,必须有明确的规定。总之,要让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体系。

(2)细读筛选,目标确定。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认识筛选教师预设的目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明确自己的目标体系。如哪些生字要会读,哪些生字要会写,哪些重点词、句、段要理解,哪些学习方法要会运用,要做到心中有数,为本课的学习导向,以便在学习中随时调整,随时自我监控。

对于第二课时,我会在钻研教材之后,围绕重点内容,设计一些根据课文内容的填空题,理解关键词语的内涵,能从文中找到具体答案的问答题,或是读了课文后的感受、体会、启发是什么等等类似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做题的兴趣明显要高于以往的抄词语、抄课文等单纯形式的作业。

(3)拓展延伸,互文阅读。拓展延伸其实对于语文学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由于语文课不像数学课一样每堂课具有鲜明的知识点,它更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整体素养的累积、精神层面的成长,所以,并不是每一堂课之后都需要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对相似知识点进行巩固性练习,但应注重迁移应用。这里,我们引进了“互文阅读”这个概念,在拓展延伸处进行相关性拓展阅读,如同题材或同体裁或同作者文本互文阅读、生活性文本互文阅读、历史性文本互文阅读、评论性文本互文阅读等等。比如学完《长江之歌》后,提供毛泽东的《水调歌头》、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现代诗歌《长江颂》欣赏阅读,这就是同内容互文阅读;教学萧红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可以拓展阅读《呼兰河传》相关章节,还可以链接阅读萧红的另一篇文章《永久的憧憬和追求》中有关祖父的片断,这就是同作者互文阅读;教学《明天,我们毕业》一课,推荐阅读学生的生活日记《我不想毕业》,这是生活性互文阅读……

应指出的是,在每一步操作中,允许学生对照自己的目标体系,达到不同的标准,使每个学生的能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好的学案能为提高课堂效益架设一座便捷的桥梁,但能不能内化为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素质,还要看学案的使用、落实情况。一句话,一定要在严、细、实上做文章,做到精选、精讲、精练。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教和学的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杨九俊吴永军主编《学习方式的变革》.江苏教育出版社。

标签:;  ;  ;  

良好预习习惯的引擎抓手——浅议小学语文之“学案”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