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积累和运转论文-熊强强,钟蕾,沈天花,陈小荣,贺浩华

物质积累和运转论文-熊强强,钟蕾,沈天花,陈小荣,贺浩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物质积累和运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级杂交早稻,旱涝急转,物质积累与运转,δ~(13)C

物质积累和运转论文文献综述

熊强强,钟蕾,沈天花,陈小荣,贺浩华[1](2017)在《旱涝急转对水稻干物质积累与运转、叶片δ~(13)C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杂交水稻,尤其是具有高产潜力的超级稻品种产量稳定性是长期困扰稻作界的科学难题。干旱、洪涝灾害作为主要的气象灾害,长期以来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巨大威胁。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一方面,我国大部分地区水稻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旱威胁,每年旱灾造成20%-30%减产;另一方面,长江流域春涝、春夏连涝、华南地区夏秋涝等现象也常常导致稻田区洪涝,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气象学研究表明,江西等南方地区近30年旱、涝灾害较为严重,整体表现为增趋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干旱后紧接着出现洪涝灾害,造成大面积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事件也屡见不鲜,即所谓的"旱涝急转"事件。本研究为了探明旱涝急转导致水稻(Oryza sativa L.)减产的生理机制;【材料与方法】以超级早稻品种淦鑫203,于分蘖期和幼穗分化初期设置"不旱不涝"(CKF、CKT)、"干旱不涝"(F~1、T1)、"不旱淹涝"(F2、T2)及"旱涝急转"(F3、T3)等处理,考查光合、渗透调节物质、δ~(13)C和干物质的变化;【结果与分析】与对照相比,F3、T3倒2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胞间CO_2浓度均明显下降,F1、T1净光合速率也不同程度下降,表明"旱"及"旱涝急转"条件下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受到损伤,且"旱涝急转"存在迭加损伤效应;处理结束初期游离脯氨酸含量均以F2、T1积累较多,至后期则以F2、T3最多;F1、T1处理结束初期可溶性糖含量积累最多,至后期则以F3,T3最多;各处理结束初期茎、叶干物质量均呈不同程度下降,以抽穗期至成熟期穗干物质量下降幅度最大,相较对照,成熟期穗干物质量F1、F2和F3依次下降11.69%、3.81%和29.98%,T1、T2和T3为19.97%、14.98%和42.11%,均以"旱涝急转"降幅最大;各处理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转换率均不同程度下降;F3处理结束初期叶片δ~(13)C值较对照呈现小幅度上升,而T3则下降较为明显,且波动幅度更大。【结论】研究认为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旱涝急转"对稻株存在迭加损伤效应,不利于穗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且幼穗分化期"旱涝急转"较分蘖期影响更大。(本文来源于《2017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7-10-19)

顾俊荣,董明辉,赵步洪,陈培峰,季红娟[2](2016)在《不同水氮管理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和茎鞘物质运转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不同类型高产水稻水氮高效利用特性,以大穗型杂交粳稻甬优8号和穗粒兼顾型常规粳稻品种(系)苏10-100为材料,进行实地氮肥管理和全生育期轻干-湿交替灌溉技术联合运用,研究水稻干物质和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积累与运转特性及其与籽粒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常规水肥管理相比,实地氮肥管理和轻干-湿交替灌溉联合运用显着增加了幼穗分化期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抽穗期茎鞘中NSC含量,提高了茎鞘干物质和NSC运转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率,大穗型杂交粳稻甬优8号的运转率和贡献率明显大于常规粳稻苏10-100;水氮处理降低了穗数,但显着或极显着地提高了每穗粒数、结实率、充实度和千粒重,苏10-100和甬优8号分别增加了6.21%、2.53%,1.68%、13.63%,3.3%、8.1%和9.06%、10.35%,其中2个弱势籽粒千粒重的增幅分别达到了16.3%和15.9%,显着大于强势粒。因此,采用实地氮肥管理和轻干-湿交替灌溉水稻具有中后期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大,物质运转率高,穗大且多,结实率高、充实度好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弱势籽粒灌浆充实,提高籽粒产量。本研究为水稻超高产栽培和不同类型水稻养分水份高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本文来源于《核农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刘瑀,李佐同,杨克军,徐晶宇,王玉凤[3](2015)在《施氮量对春玉米花粒期干物质积累与氮素运转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田间试验,以当地经验施氮量(N5)为基准,研究了不同低氮水平(经验施氮量的100%、80%、60%、40%、20%、0%)对玉米品种郑单958营养器官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移及其对子粒贡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施氮量后,郑单958的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最高产量出现在N4(经验施氮量的80%),产量为10 308.58kg/hm2,较不施氮增产31.90%,较当地经验施肥量增产5.81%。并且N4的氮肥农学效率、氮素收获指数、氮素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均大于N5。吐丝后干物质合成量和吐丝后氮素合成量对子粒的贡献率都占较大比重。(本文来源于《作物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祁驰恒[4](2015)在《氮肥用量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及氮素运转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马铃薯的生产中氮肥的施用量大,氮肥供应合理与否不仅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同时影响氮肥的利用效率。在保证马铃薯高产的同时合理施用氮肥,以实现较高的氮素利用率,是马铃薯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试验以马铃薯品种东农09-33069、东农308和东农311为材料,通过设置不同的施氮水平,研究施氮量对马铃薯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与分配、氮素利用率以及产量的影响。寻求适宜不同马铃薯品种生产的氮肥施用量,探究马铃薯的氮素营养规律,为马铃薯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整个生育期,马铃薯各器官氮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表现为叶片>茎>块茎,马铃薯茎和叶片干物质与氮素积累呈单峰曲线变化,块茎干物质与氮素积累呈不断增加的变化趋势;块茎膨大期之前,干物质与氮素主要分配于地上部器官,块茎膨大期之后,干物质与氮素主要分配于块茎。(2)随施氮量的增加,马铃薯各器官干物质与氮素积累量、各器官氮含量、植株吸氮速率均呈增加的趋势,当施氮量超过10 kg/667m2时,提高了生育后期茎、叶片的干物质与氮素分配比例,而降低了块茎干物质与分配比例。(3)全株、块茎干物质与氮素积累量始终表现为东农09-33069>东农311>东农308,块茎干物质与氮素分配比例始终表现为东农09-33069>东农308>东农311,马铃薯各器官氮含量始终表现为东农311>东农308>东农09-33069。(4)马铃薯的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不同品种表现为东农09-33069>东农311>东农308;马铃薯的NRE、NPEP、NAE、NPE随施氮量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不同品种表现为东农09-33069>东农311>东农308。(5)试验得出,东农09-33069、东农311、东农308的适宜施氮量依次为13.3 kg/667m2、10 kg/667m2、3.3 kg/667m2。(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曹昌林,白文斌,史丽娟,彭之东[5](2014)在《不同培肥模式对小麦光合特性和干物质积累运转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寻找快速培肥土壤的依据,为高产土壤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撑,运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方法,在二年叁熟种植区采用"秸秆还田+机旋耕(翻耕)"、"秸秆还田+60 m3/hm2牛粪+机旋耕(翻耕)"及"秸秆还田+60 m3/hm2牛粪+腐熟剂+机旋耕(翻耕)"等几项培肥措施对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运转及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秸秆还田+牛粪的基础上,增施腐熟剂可使小麦的SPAD值平均提高2.81%,净光合速率平均提高3.92%,单株干物质运转量增加8.07%,产量增加7.18%。(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7期)

张凤洁,郭欢,冯变娥,乔俊芳,荀洁[6](2014)在《窄行稀条播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及运转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窄行稀条播与常规条播2种栽培方式,对山农9801和山农9-1这2个小麦品种单株的干物质积累及运转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窄行稀条播方式能增加小麦的叶质量、茎鞘质量,提高花后小麦营养器官及各节间的干物质运转量、干物质运转率及转运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窄行稀条播下,山农9801的干物质积累量多于山农9-1,但干物质转化量、转化率及贡献率均低于山农9-1。(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2期)

商健,刘义国,姜雯,张洪生,林琪[7](2014)在《滴灌带布置模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滴灌带布置模式对冬小麦籽粒灌浆,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的影响,以‘青麦7号’为材料,采用4种滴管带布置模式(T3:一管叁行、T4:一管四行、T5:一管五行、T6:一管六行,对照CK为无灌水处理)分别对冬小麦进行大田栽培处理,对冬小麦籽粒灌浆、干物质积累和运转等指标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滴灌冬小麦收获期籽粒干重以及灌浆后期灌浆速率显着提高;成熟期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率显着提高;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显着提高。不同滴灌带配置模式对冬小麦籽粒灌浆,干物质积累及运转的影响不同。T5处理在灌浆末期保持较高的灌浆速率和籽粒干重。地上部总干物重呈现近似"S"型生长曲线,成熟期干物质在籽粒的分配率表现为T4>T5>T6>T3>CK,且差异显着。花后转移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表现为T5>T4>T6>T3>CK,其中T5处理为58.86%,显着高于其他处理。说明T5处理最利于冬小麦籽粒灌浆,显着提高花后光合器官同化物的积累,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4年03期)

姜佰文,李贺,王春宏,张迪,刘学生[8](2013)在《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运转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的3个不同水平,与农民常规施肥作对照,研究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和干物质积累及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商品有机肥用量条件下,配施适宜比例无机肥料处理与农民常规施肥相比,产量提高16.4%~22.6%,总干物质积累量提高18.8%~26.9%,均达极显着水平(P<0.01)。同时,显着增加抽穗后干物质积累贡献率,降低茎叶物质转运率,从而实现增产。(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张维军,袁汉民,陈东升,王小亮,亢玲[9](2012)在《氮肥运筹对宁冬11号地上部干物质积累运转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氮素水平下"宁冬11号"地上器官光合产物积累、运转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叶片、茎鞘、穗部光合产物积累量均随氮素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地上部总干物质积累量均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表现为N4>N3>N2>N1(N1、N2、N3、N4分别表示施氮量为90、180、270、360kg/hm2,下同),但籽粒产量表现为N3>N4>N2>N1,主要是由于N4处理无效分蘖增加,群体密度增大,田间通风透光性降低及田间水分供应不足,结实率降低、穗粒数减少造成收获指数降低所致。N1、N2处理由于收获穗不足而导致产量不高。进一步分析表明,籽粒产量的最终形成是由花前干物质积累量、运转率和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增加氮肥施用量能延长绿叶功能期、增加灌浆时间,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形成,但过量施氮使小麦成熟期推迟6d,这对宁夏引黄灌区冬麦后复种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及增加农民收入十分不利。因此,宁夏引黄灌区冬小麦生产中中高肥力田块氮肥用量以270kg/hm2为宜。(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2年12期)

杨芬[10](2012)在《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与播期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2010年在泾阳县良种技术推广服务站以青贮50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播期处理,研究玉米干物质的积累、分配和运转规律与不同播期的关系。结果表明:适期早播为后期干物质增长和长时间维持较高的积累速度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有利于玉米干物质积累。早期玉米干物质积累速度快,持续时间适中,且维持时间较长,这是光、温、水对玉米群体在时间和空间上良好协调作用的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干物质积累量逐渐减少,收获时茎生物量所占比例下降,叶生物量所占比例升高。由于玉米茎、叶的饲用性和牲畜利用效率不同,可针对不同饲喂需求选择播种时间,以提高青贮玉米的利用率。(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2年12期)

物质积累和运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高产水稻水氮高效利用特性,以大穗型杂交粳稻甬优8号和穗粒兼顾型常规粳稻品种(系)苏10-100为材料,进行实地氮肥管理和全生育期轻干-湿交替灌溉技术联合运用,研究水稻干物质和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积累与运转特性及其与籽粒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常规水肥管理相比,实地氮肥管理和轻干-湿交替灌溉联合运用显着增加了幼穗分化期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抽穗期茎鞘中NSC含量,提高了茎鞘干物质和NSC运转率和对籽粒的贡献率,大穗型杂交粳稻甬优8号的运转率和贡献率明显大于常规粳稻苏10-100;水氮处理降低了穗数,但显着或极显着地提高了每穗粒数、结实率、充实度和千粒重,苏10-100和甬优8号分别增加了6.21%、2.53%,1.68%、13.63%,3.3%、8.1%和9.06%、10.35%,其中2个弱势籽粒千粒重的增幅分别达到了16.3%和15.9%,显着大于强势粒。因此,采用实地氮肥管理和轻干-湿交替灌溉水稻具有中后期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大,物质运转率高,穗大且多,结实率高、充实度好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弱势籽粒灌浆充实,提高籽粒产量。本研究为水稻超高产栽培和不同类型水稻养分水份高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物质积累和运转论文参考文献

[1].熊强强,钟蕾,沈天花,陈小荣,贺浩华.旱涝急转对水稻干物质积累与运转、叶片δ~(13)C及生理特性的影响[C].2017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2017

[2].顾俊荣,董明辉,赵步洪,陈培峰,季红娟.不同水氮管理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和茎鞘物质运转及产量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6

[3].刘瑀,李佐同,杨克军,徐晶宇,王玉凤.施氮量对春玉米花粒期干物质积累与氮素运转特性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5

[4].祁驰恒.氮肥用量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及氮素运转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5

[5].曹昌林,白文斌,史丽娟,彭之东.不同培肥模式对小麦光合特性和干物质积累运转及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4

[6].张凤洁,郭欢,冯变娥,乔俊芳,荀洁.窄行稀条播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及运转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4

[7].商健,刘义国,姜雯,张洪生,林琪.滴灌带布置模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4

[8].姜佰文,李贺,王春宏,张迪,刘学生.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运转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

[9].张维军,袁汉民,陈东升,王小亮,亢玲.氮肥运筹对宁冬11号地上部干物质积累运转及产量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2

[10].杨芬.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与播期的关系[J].现代农业科技.2012

标签:;  ;  ;  ;  

物质积累和运转论文-熊强强,钟蕾,沈天花,陈小荣,贺浩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