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级钨基复合粉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粉末,纳米级,合金,还原法,稀土元素,溶胶,技术。
纳米级钨基复合粉末论文文献综述
马运柱,黄伯云,范景莲,熊翔,汪登龙[1](2004)在《纳米级钨基合金复合粉末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综述了纳米级钨基合金复合粉末的制备技术,并对各种制备方法的原理、工艺、原料及所得到的产品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同时给出了纳米材料的发展及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工业》期刊2004年05期)
马运柱[2](2004)在《纳米级钨基复合粉末的制备及其合金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密度钨基合金由于具有一系列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如密度高、强度高、延性好等,被广泛地应用于动能穿甲弹、平衡配重块、放射屏蔽和电触头材料,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材料性能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制备高性能钨基合金材料已成为当今世界致力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制备高性能钨基合金材料的核心在于:粉末原料的纳米化及其合金的特性研究。本论文围绕这一核心课题,对纳米级W-Ni-Fe复合粉末的制备及其合金特性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较深入的研究。 对含(W,Ni,Fe)盐溶胶体系的电化学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了体系Zeta电位、pH值和所加表面活性剂,对含(W,Ni,Fe)盐溶胶体系的配制、颗粒分散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着重研究了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N,N—二甲基甲酰胺和聚乙二醇-1000这叁种表面活性剂对颗粒表面静电位阻、空间位阻及静电-空间位阻协调作用的影响。首次采用配置溶胶并进行喷雾干燥来制备(W,Ni,Fe)前驱体复合氧化物粉末。深入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在喷雾干燥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并提出了颗粒在干燥过程中所受毛细管作用力的示意图模型。 对所制备的(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的还原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还原温度与时间均对W—Ni—Fe复合粉末的特性有显着的影响,其最佳还原参数是:温度700℃、时间90min,此时可得到颗粒的平均Fsss粒度小于0.61μm、平均BET粒度小于100nm、晶粒尺寸小于30nm、氧含量小于0.23%,且颗粒分散均匀、绝大部分为球形的纳米级W-Ni-Fe复合粉末。同时指出颗粒的长大机理主要是由还原过程中化学气相迁移所控制,随还原过程的进行,所生成的水蒸汽逐渐增多,钨的氧化物与水蒸汽化合成易挥发的水合物WO_x·nH_2O(一般认为是WO_2(OH)_2),而后通过气相迁移,沉积在低价氧化钨或金属钨粉的颗粒表面,导致颗粒长大,因此,采用两步还原和添加稀土La、Y来抑制其长大。所加稀土以钨酸盐La(Ni_(0.75)W(0.25))O_3或Y(Ni_(0.75)W_(0.25))O_3的形式附着在钨颗粒或钨氧化物颗粒表面,阻止了还原过程中钨的氧化物与水蒸汽化合生成易挥发水合物WO_2(OH)_2的生成速度,从而减少了其气相迁移,有效地阻止了粉末颗粒的长大。当稀土元素质量百分数在0-0.8%范围内(占90W-7Ni-3Fe复合粉末的质量百分数),随着稀土元素含量的增大,还原粉末特性有显着改善;添加相同含量稀土元素时,对粉末特性影响程度的大小顺序是Y>La-Y>La。 采用DTA仪测得纳米级90W-Ni-Fe复合粉末体系中固-液共存的温度区间是1341.2℃-1365.8℃,比传统粉末的温度区间降低了70-90℃。研究了烧结温度、时间对纳米粉90W-Ni-Fe合金烧结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合金的低温烧结制度。 深入研究了稀土元素对纳米粉90W-Ni-Fe合金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建立了合金中钨颗粒的叁层微观结构模型图,并据此较好地解释了稀土元素与合金性能和显微(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4-10-01)
马运柱,黄伯云,范景莲,熊翔,汪登龙[3](2004)在《纳米级(晶)钨基合金复合粉末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纳米级(晶)钨基舍金复合粉末的制备技术,并对各种制备方法的原理、工艺、原料及所得产品进行分析和介绍,同时指出纳米材料的发展及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04年03期)
纳米级钨基复合粉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密度钨基合金由于具有一系列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如密度高、强度高、延性好等,被广泛地应用于动能穿甲弹、平衡配重块、放射屏蔽和电触头材料,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材料性能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制备高性能钨基合金材料已成为当今世界致力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制备高性能钨基合金材料的核心在于:粉末原料的纳米化及其合金的特性研究。本论文围绕这一核心课题,对纳米级W-Ni-Fe复合粉末的制备及其合金特性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较深入的研究。 对含(W,Ni,Fe)盐溶胶体系的电化学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了体系Zeta电位、pH值和所加表面活性剂,对含(W,Ni,Fe)盐溶胶体系的配制、颗粒分散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着重研究了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N,N—二甲基甲酰胺和聚乙二醇-1000这叁种表面活性剂对颗粒表面静电位阻、空间位阻及静电-空间位阻协调作用的影响。首次采用配置溶胶并进行喷雾干燥来制备(W,Ni,Fe)前驱体复合氧化物粉末。深入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在喷雾干燥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并提出了颗粒在干燥过程中所受毛细管作用力的示意图模型。 对所制备的(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的还原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还原温度与时间均对W—Ni—Fe复合粉末的特性有显着的影响,其最佳还原参数是:温度700℃、时间90min,此时可得到颗粒的平均Fsss粒度小于0.61μm、平均BET粒度小于100nm、晶粒尺寸小于30nm、氧含量小于0.23%,且颗粒分散均匀、绝大部分为球形的纳米级W-Ni-Fe复合粉末。同时指出颗粒的长大机理主要是由还原过程中化学气相迁移所控制,随还原过程的进行,所生成的水蒸汽逐渐增多,钨的氧化物与水蒸汽化合成易挥发的水合物WO_x·nH_2O(一般认为是WO_2(OH)_2),而后通过气相迁移,沉积在低价氧化钨或金属钨粉的颗粒表面,导致颗粒长大,因此,采用两步还原和添加稀土La、Y来抑制其长大。所加稀土以钨酸盐La(Ni_(0.75)W(0.25))O_3或Y(Ni_(0.75)W_(0.25))O_3的形式附着在钨颗粒或钨氧化物颗粒表面,阻止了还原过程中钨的氧化物与水蒸汽化合生成易挥发水合物WO_2(OH)_2的生成速度,从而减少了其气相迁移,有效地阻止了粉末颗粒的长大。当稀土元素质量百分数在0-0.8%范围内(占90W-7Ni-3Fe复合粉末的质量百分数),随着稀土元素含量的增大,还原粉末特性有显着改善;添加相同含量稀土元素时,对粉末特性影响程度的大小顺序是Y>La-Y>La。 采用DTA仪测得纳米级90W-Ni-Fe复合粉末体系中固-液共存的温度区间是1341.2℃-1365.8℃,比传统粉末的温度区间降低了70-90℃。研究了烧结温度、时间对纳米粉90W-Ni-Fe合金烧结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合金的低温烧结制度。 深入研究了稀土元素对纳米粉90W-Ni-Fe合金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建立了合金中钨颗粒的叁层微观结构模型图,并据此较好地解释了稀土元素与合金性能和显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级钨基复合粉末论文参考文献
[1].马运柱,黄伯云,范景莲,熊翔,汪登龙.纳米级钨基合金复合粉末的制备[J].粉末冶金工业.2004
[2].马运柱.纳米级钨基复合粉末的制备及其合金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4
[3].马运柱,黄伯云,范景莲,熊翔,汪登龙.纳米级(晶)钨基合金复合粉末的制备[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