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极结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消极结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消极结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消极,自主,动词,医患,环境,策略性,学前教育。

消极结果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李新伟,陈海德,卫婷婷,李伟健[1](2019)在《感知吸烟威胁与戒烟意向的关系:消极结果期望的中介作用与未来取向、情感支持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吸烟者多为男性且缺乏戒烟意向。有研究表明吸烟者对吸烟威胁的感知是他们产生戒烟意向的重要原因,然而近一半数量的吸烟者表示即使感知到吸烟威胁,也不愿意戒烟。鉴于此,本研究欲探讨影响二者关系的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行为转变阶段理论提出,个体行为意向的产生需要经历叁个连续的阶段:沉思前阶段、沉思阶段和准备阶段。其中在沉思阶段,吸烟者会根据前一阶段感知到的吸烟威胁,预期未来的消极结果,以决定是否戒烟。因此,本研究假设消极结果期望在二者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根据时间洞察理论,未来取向在感知吸烟威胁与消极结果期望关系中起调节作用。未来取向高的吸烟者更关心未来,当他们感知到吸烟威胁时,他们会预期到吸烟在未来带来的消极结果。未来取向低的吸烟者更关注现在,较少关注吸烟对未来健康的负面影响。同时,行为转变阶段理论提出,吸烟者在沉思阶段到准备阶段的过程中会体验戒断症状(例如,压力)。社会支持的压力缓冲模型认为,来自家人、朋友的情感支持,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资源,会帮助吸烟者缓解戒断症状,产生戒烟意向。因此,本研究假设未来取向、情感支持分别在感知吸烟威胁与消极结果期望、消极结果期望与戒烟意向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研究以317名男性现在每日吸烟者为被试,采用尼古丁依赖、未来结果预期、吸烟利弊决策等量表与感知吸烟威胁、同伴交互、戒烟意向等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感知吸烟威胁显着正向预测戒烟意向;消极结果期望在感知吸烟威胁与戒烟意向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未来取向、情感支持分别在感知吸烟威胁与消极结果期望、消极结果期望与戒烟意向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对于未来取向与情感支持都高的吸烟者来说,消极结果期望在感知吸烟威胁与戒烟意向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本研究结果说明了消极结果期望在感知吸烟威胁与戒烟意向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支持了行为转变阶段理论。并且只有当未来取向与情感支持都高时,消极结果期望的中介作用才成立。(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汪新建,申悦[2](2018)在《医方对消极医疗结果的责任归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情境故事法和叁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从结果事件的大小、结果事件的可控性和卷入水平这叁个方面考察医方对消极医疗结果的责任归因。结果发现事件大小对责任变量、生气变量、批评变量、语言攻击和身体攻击变量均有显着影响,但对专家的信任度变量没有影响;事件可控性对责任变量、生气变量、批评变量、语言攻击和身体攻击变量有影响,对专家的信任度变量没有影响;卷入水平对责任变量、生气变量、批评变量、语言攻击和对专家的信任度变量有影响,对身体攻击这一变量没有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期刊2018年01期)

李锡元,舒熳,孔靓[3](2018)在《目标导向对资质过剩感消极结果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中部地区多家企业共339名员工进行两时间点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资质过剩感与工作投入和知识共享意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资质过剩感能显着降低员工工作投入和知识共享意愿。学习目标导向能显着降低资质过剩感对于工作投入的负向影响,表现目标导向能显着降低资质过剩感对知识共享意愿的负向影响。建议未来有关研究应关注员工资质过剩感的其他边界条件及可能存在的积极效应。(本文来源于《软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聂佳,雷雳[4](2017)在《高压环境中成长的经历未必导致消极的结果》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压环境中成长的儿童、青少年会发展一些独特的优势和能力新的研究表明,在高压环境(如邻里危险、糟糕的住房条件、低质量的保育等)中成长对孩子而言也许并非一个完全消极的经历,因为他们会发展出独特的优势和能力(比如警惕性提高、注意力转移和同理心精度)。研究人员表明,习得的这些优势和能力可以用来帮助调整适合他们的教育、工作和干预措施。美国犹他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迄今为止大多数研究聚焦于在压力条件下成长的不利影响以及可(本文来源于《基础教育参考》期刊2017年15期)

侯艳清,黄红,刘鹏鉴[5](2017)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消极学习心理克服路径的实验结果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消极学习心理克服路径进行实验研究,并对实验结果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主要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心理问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心理实验方案、课题实验研究结果及存在主要问题、实验结论四个层面进行论述。(本文来源于《广西教育》期刊2017年10期)

杨志军,欧阳文忠[6](2017)在《消极改变政策决策:当代中国城市邻避抗争的结果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邻避抗争实践挑战了经典的社会运动理论。原因在于大部分见诸报端的邻避抗争事件成功地改变了政府决策,但最终却出现了政府邻避决策的回退现象。本文主要研究第一个层面的问题,即分析邻避抗争为什么会改变地方政府的既有政策安排,地方政府采用了何种回应邻避事件的方式来进行政策决策的消极改变。据此,主要从事两方面的研究工作:一是解析邻避事件的抗争过程、结构及其机理;二是阐释邻避事件如何成功改变政府决策行为。前者运用的是框塑理论(framing),后者采用政府回应的四维框架。最后,本文认为,当代中国城市邻避抗争已经严重阻碍了作为国家治理中观平台和区域背景的地方治理现代化的步伐。在地方治理过程中,亟需消解当代中国城市邻避抗争的结果效应,重点在于构建协商型地方治理模式。(本文来源于《甘肃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王楠[7](2016)在《单音节动词非自主用法与消极结果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汉语中有些单音节动词既有自主用法,也有非自主用法。自主用法产生的是预期的积极结果义,非自主用法出现的往往是非预期的消极结果义。同一个动词,产生积极结果义的自主用法与出现消极结果义的非自主用法不仅词义不同,在句法表现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应该属于不同的义位。目前的语文词典中普遍存在着忽略单音节动词非自主用法消极结果义的现象。本文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和《新华字典》第11版中单字的全面考察梳理,结合其他几部常见语文词典的释义,对现代汉语中单音节动词非自主用法消极结果义的概念、语义类型及相应的句法表现予以总结概括,并对一些语文词典忽略单音节动词非自主用法消极结果义的原因进行分析说明。(本文来源于《中国语文》期刊2016年02期)

王楠[8](2014)在《单音节动词非自主用法与消极结果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中有些单音节动词,既有自主用法,也有非自主用法。自主用法产生的是预期的积极结果义,非自主用法出现的往往是非预期的消极结果义。同一个动词,产生积极结果义的自主用法与产生消极结果义的非自主用法不仅语义不同,在句法表现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应该属于不同的义位。本文拟对单音节动词非自主用法消极结果义的语义类型及相应的句法表现予以论述,对目前语文词典中普遍存在的忽略单音节动词非自主用法消极结果义的原因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汉语词汇语义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4-06-09)

沈农夫[9](2011)在《态度积极、消极结果迥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哪一种态度更能解决问题如果你正搭乘一架喷气式客机飞行在欧洲上空,突然,机翼上的一个引擎掉下去了,这时你希望飞行员有什么反应呢?你希望他告诉乘客:"请保持镇静,系好安全带。飞机可能会有一点颠簸,不过我们一定会想办法安全降落的。"或者你希望机长在飞机上走来走去,大声尖叫:"我们死定了!我们死定了!"哪一个人会带领你安全降落到地面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是自己的飞行员。哪一种态度更能解决问题——(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健康》期刊2011年04期)

孙梦[10](2010)在《“‘丈夫’签字拒绝手术致孕妇死亡”案终审宣判》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记者孙 梦)昨日,备受关注的“‘丈夫’签字拒绝手术致孕妇死亡”案有了终审判决结果。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认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医疗行为与李丽云的死亡后果没有因果关系,不应承担赔偿责任。该判决驳回了原告的上诉请求,维持一审原判。(本文来源于《健康报》期刊2010-04-29)

消极结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采用情境故事法和叁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从结果事件的大小、结果事件的可控性和卷入水平这叁个方面考察医方对消极医疗结果的责任归因。结果发现事件大小对责任变量、生气变量、批评变量、语言攻击和身体攻击变量均有显着影响,但对专家的信任度变量没有影响;事件可控性对责任变量、生气变量、批评变量、语言攻击和身体攻击变量有影响,对专家的信任度变量没有影响;卷入水平对责任变量、生气变量、批评变量、语言攻击和对专家的信任度变量有影响,对身体攻击这一变量没有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消极结果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新伟,陈海德,卫婷婷,李伟健.感知吸烟威胁与戒烟意向的关系:消极结果期望的中介作用与未来取向、情感支持的调节作用[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汪新建,申悦.医方对消极医疗结果的责任归因研究[J].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2018

[3].李锡元,舒熳,孔靓.目标导向对资质过剩感消极结果的调节作用[J].软科学.2018

[4].聂佳,雷雳.高压环境中成长的经历未必导致消极的结果[J].基础教育参考.2017

[5].侯艳清,黄红,刘鹏鉴.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消极学习心理克服路径的实验结果与分析[J].广西教育.2017

[6].杨志军,欧阳文忠.消极改变政策决策:当代中国城市邻避抗争的结果效应分析[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7

[7].王楠.单音节动词非自主用法与消极结果义[J].中国语文.2016

[8].王楠.单音节动词非自主用法与消极结果义[C].第十五届汉语词汇语义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4

[9].沈农夫.态度积极、消极结果迥异[J].解放军健康.2011

[10].孙梦.“‘丈夫’签字拒绝手术致孕妇死亡”案终审宣判[N].健康报.2010

标签:;  ;  ;  ;  ;  ;  ;  

消极结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