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带来边检方式新变化

高科技带来边检方式新变化

一、高科技带来边关执勤手段新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周晓瑾[1](2018)在《《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研究(1950-2002)》文中提出《人民日报》“英模报道”是党的政治宣传的具体方式之一,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贡献了巨大力量。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宣传理论,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的思想宝库。但是,时代的发展却暴露了《人民日报》“英模报道”的局限性,民众主体意识的高涨、价值观的多元化、新媒体的勃兴、使《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面临巨大挑战,于此,非改进其报道无以阻止《人民日报》“英模报道”之颓势。本文在绪论部分梳理了《人民日报》“英模报道”研究的历史和界定了相关核心概念。第一章分别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苏联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和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并介绍了《人民日报》创刊和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其“英模报道”的历史起源与报道栏目变化。第二章分析了英模报道中的“英模”构成情况。通过结合不同时期《人民日报》“英模报道”数量和类型的变化统计表,分析了变化的整体趋势和不同阶段的发展态势。在第三章中,论文分时期呈现了英模报道数量变化和英模报道类型变化、分析了报道英模的形象变化和形象变化的原因,最后阐述了《人民日报》“英模报道”形象变化造成的社会效应。论文第四章主要论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人民日报》“英模报道”构成的挑战和改进英模报道的建议。具体而言,《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面临宣传理论更新的挑战、社会价值多元和英模精神单一的挑战以及政治宣传效应衰退的挑战。应对挑战,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宣传理论的基本原则、立场和方法,其次,要坚持新闻宣传的“三贴近原则”,再次,要改进报道方式、技巧和风格,最后,要运用新媒体技术提升英模报道的实效性。

王亚宁[2](2017)在《欧盟边防管理研究 ——以欧盟申根区为主》文中提出欧洲一体化进程与边界和边防管理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这是因为欧洲一体化进程是主权国家之间的一体化,而主权国家之间的一体化实际上指的是生产要素的跨境自由流动,生产要素的跨境自由流动要求成员国软化彼此间的边界,边界的软化则体现为弱化甚至取消内部边界管控,否则一体化进程根本无法推进。成员国间为适应一体化进程,取消内部边界管控的现实需要是构建申根区的原动力,申根区内部人员、货物、资金和服务的自由流动一方面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另一方面则对外部边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因为外部边防安全不仅关系着边界国家的安全,而且关系着内部国家的安全,同时还关系着欧盟的整体安全。欧盟的扩大和深化凸显了边防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为扩大不仅增加了边界线的长度,使得欧盟外部边防安全环境更为复杂;深化则对边防管理的一体化提出了要求,因为欧盟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使得成员国的安全诉求提高,特别是非法移民、难民和恐怖主义袭击等问题对欧盟安全的冲击使得民众对边防安全的关注度提高,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加强欧盟边防管理,有效维护欧盟综合边防安全成为学界和实践部门必须思考的问题。要加强欧盟边防管理,首先需要对欧盟边防管理进行系统研究,发现欧盟边防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才能有针对性的加强。本文以“欧盟边防管理—以欧盟申根区为主”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章欧盟边防管理之基本概念界定。本章对边界、边境、边疆、欧盟边界、申根边界、边防管理及欧盟边防管理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上述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分析。通过本章的研究,笔者认为欧洲边防管理和欧盟边防管理是边防管理活动在欧洲和欧盟范围内的体现,因此欧洲边防管理和欧盟边防管理必然具有边防管理的构成要素和基本特点,但是又由于欧洲和欧盟特殊的地域,因此欧洲边防管理和欧盟边防管理同时还具有自己的特点。欧洲边防管理指的是欧洲主权国家的边防管理,而欧盟边防管理则指的是欧盟作为一个整体的边防管理,因此欧盟边防管理与欧洲边防管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第二章欧盟边防管理之相关理论阐释。虽然边防管理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但其依然需要理论的指导,因为不同理论指导下的边防实践差异很大。例如“硬边界理论”指导下的边防实践凸显的是边界的阻碍和屏障功能,而“软边界理论”指导下的边防实践凸显的则是边界的桥梁和沟通功能。由于欧盟边防管理实践不仅受边界理论的影响,同时受边防管理体制、责任分担体制以及治理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与上述问题紧密相关的:软边界理论、多层治理理论、责任共担理论、外部治理理论。本章不仅研究了上述理论产生的背景与主要内容,而且研究了上述理论在欧盟边防管理中的运用,并对这些理论在欧盟边防管理中的运用进行了深入思考,思考这些理论与欧盟边防管理实践的匹配和切合问题,并对上述理论的进一步完善进行了分析。第三章欧盟边防管理制度、措施与机构。欧盟边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良好的制度保障,完善的措施和合理的机构设置以及高素质的边防管理力量,本章从欧盟边防管理系统构成的角度,分别研究了欧盟边防管理理念、边境制度、法律法规、管理措施、机构以及边防管理力量。通过本章的分析,笔者认为欧盟边防管理实际上是上述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四章一体化背景下的欧盟边防管理实践。本章主要采用历史回顾的方法,循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路径,在研究欧盟边防管理的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对欧盟一体化边防管理实践进行了深入分析。一体化边防管理实践不仅仅指具体的一体化边防管理活动,如欧盟边防局主导下的联合行动以及欧盟与邻国开展的边防管理合作及欧盟对邻国的边防援助等,还包括一体化边防管理思想、制度、机构和战略的构建与运用等方面,所以说,欧盟一体化边防管理实践是一项综合实践,不仅包括欧盟一体化边防管理的所有构成要素,而且包括一体化边防管理实践的所有过程。第五章欧盟边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本章沿着问题、原因、对策的路线研究了欧盟边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对策,以期对欧盟边防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所裨益。由于欧盟边防管理是一场正在进行的实验,因此其依然有充足的发展空间,所以本文最后从欧洲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对欧盟边防管理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贾珍珍[3](2016)在《信息战的哲学视界》文中提出人类科学技术恶用的历史,乃是战争形态不断推陈出新的历史。可以说,20世纪人类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上所取得的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便是确立了信息科学以及信息技术以龙头地位,从而掀起了全球性的信息化浪潮,改写了材料或者能源主导社会的时代篇章。这一事件对军事领域的影响,就是引发了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改弦更张,让一个全新的概念——信息战响彻世界上空,也使我军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军事领域所发生的一切,从来就没有逃离过哲人的眼光。面对信息战的到来,当今世界不管富国还是穷国,大国还是小国,强国还是弱国,其军队建设都有一个共同的走向,即致力于实现信息化。为什么信息战会成为未来世界的基本作战样式?信息战的物质基础、科学内涵、领域分布到底是什么?打赢信息战究竟需要怎样的技术和智力支持?从哲学的角度考察信息战的源与流、矢与的、本与末等等诸种关系,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化科学技术哲学研究、认真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正确应对未来军事革命与挑战,将不无重要的理论探索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世界科学技术与军事变革的密切关系为宏阔背景,以中国特色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为借鉴,以国防科技大学科技哲学专业领域的长期成果积累为基础,运用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分析方法,运用系统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法,注重军事社会历史事实,注重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着眼应对军事斗争准备的未来机遇与挑战,就信息战的物质基础、战争本质、领域分布、装备创新、智力支持、艺术空间诸问题作了比较深入细致的考察分析,力争在哲学的俯瞰下,将一个全景透视的信息战展示在世人面前。简言之,本文旨在回答两大问题:第一,信息战是什么?文章回顾了人类战争中武器装备从材料对抗、能量对抗到信息对抗的漫长历史,根据香农信息论的本源意义和科学界的普遍理解,对物理信息、生理信息和心理信息作了基本的逻辑区分,相应地界定了物理信息战、生理信息战和心理信息战的大体范围及其相互关系。也就是说,尽管在过去的30年来,有很多人围绕着信息战的特点、规律、战法展开过广泛的研究与探讨,却没有较为清楚地认识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所谓的信息战,并非他们津津乐道的那般模样,而对于信息战的理解,应当有更宽广、更宏阔的视野。第二,如何打赢信息战?文章以战斗力构成三要素为依据,围绕装备研发,分析比较了理论延展的装备创新、适应需求的装备创新和创造需求的装备创新三类装备创新模式的利弊优劣,进而提出了跨越式发展和非对称发展两条在技术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的基本思路;围绕人才队伍建设,考察了体能、技能、智能因素在武器装备发展不同阶段所占据的地位,分析了个体智慧正在让位于集体智慧的时代大潮,进而论证了现代智库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围绕作战方式创新,探讨了信息技术发展与战争艺术空间拓展的内在联系,揭示了战争艺术空间压缩与扩张的辩证法,指出了未来战争艺术空间全维拓展对人类提出的更高要求。早在2500多年前,中国伟大的军事思想家孙子就指出,“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之上者也。”后来的中国兵家则将此思想概括为“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前的石碑上,则用多种语言镌刻着这样一句话:“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由此看来,物理信息战只是初步的、基础的,当然也是必要的。从物理信息战控制能量的精准杀伤出发,经过生理信息战针对不同个体的选择杀伤,最后达致心理信息战对不同思想观念意识的围剿,进而实现对人的思想控制——那才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最终走向,也是人类战争的最高境界。

蒋哲[4](2016)在《兵团新时期维稳能力建设研究》文中认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作为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社会组织,长期以来在新疆发挥着屯垦所能的特殊职能,在稳定边疆建设边疆上发挥了其他组织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不谋万世者不足以某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兵团的作用与发展,必须放在国家稳定发展和中华民族共同进步的背景下进行认真思考。兵团在新疆的活动对新疆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有重要作用,而新疆的稳定与发展则关系国家稳定发展大局,所以应对兵团屯垦戍边,维护新疆稳定的理论进行详细归纳总结,对兵团当前维稳能力建设不足进行分析,找出可行增强维稳能力办法,为将来兵团维稳能力增强提供可靠指导借鉴。伴随目前国家综合实力加强,新疆周边国际局势日益复杂,一方面,新疆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已由原先可能的外部武装入侵的传统威胁转化为暴力恐怖为主的非传统威胁;另一方面,经过新中国建立以后60多年的飞速发展,新疆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新变化对新疆稳定发展局面形成了新的挑战。面对新疆的变化,兵团要更好履行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使命,更好发挥维护新疆稳定作用,就必须在推动自身综合发展基础上,以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与现代农业为切入,在新疆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真正起到引领示范的带动作用。要充分发挥兵团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各方面的作用力,使这些作用力相互配合真正作用于维护新疆稳定与发展的统一目标点。本文由绪论、三章正文、结语三部分构成,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篇文章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对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归纳,对本文研究思路、方法等问题进行阐述。对新疆兵团与维稳概念进行界定。正文部分就兵团维护新疆稳定进行系统阐述,其中第一部介绍兵团维稳的历史与当前现实概况,包括历代中央领导人对兵团维护稳定的指导思想,兵团维护新疆稳定的历史贡献,兵团维护新疆稳定的历史经验特点,兵团维稳建设的大体概况,兵团维护新疆稳定面临的挑战;第二部分对当前维稳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对调研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维稳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整合在队伍、经济、管理三方面进行分条阐述;第三部分针对兵团维稳工作中存在问题提出对策,针对第二部分所罗列出的问题,依然从队伍、经济、管理三方面切入,找到解决相对应问题的方法,得到最后的结论。

李朝辉[5](2015)在《美国的边疆架构与国家发展》文中研究表明边疆是国家基于客观条件而主观构建的产物,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在前主权时代,边疆指国家疆域的边缘性部分;及至主权时代,边疆则指国家领土的边缘性部分;而到全球化时代,边疆则不仅指国家领土的边缘性部分,还包含超越主权管辖范围的超主权性边疆,如利益边疆、信息边疆。边疆架构是一个描述和分析国家关于边疆的认识、现状及实践的整体性概念,主要包括边疆观念、边疆理论、边疆现实、边疆治理、边疆战略等要素。边疆架构形成以后,会随着国家实力的变化及人类活动的范围而发生变化,并影响国家发展。而国家发展反过来又构成边疆架构调整与创新的基础和动力,推动边疆架构的调整,由此,边疆架构与国家发展在一国历史中互动开来,相互影响,构成一幅边疆架构与国家发展互动的历史长卷。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边疆架构与国家发展的互动贯穿了其整个历史进程,具有“双螺旋上升”式的互动特点。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北美13个殖民地争取独立的战争打响。1783年《巴黎和约》的签订,标志着美国建立起来。美国自建立起就具备世界眼光,并确立了美国外交的“孤立主义”原则。任何国家都面临着国家发展问题,美国也不例外。解决当时面临的内部矛盾及危机,谋求经济发展及良好的地缘政治条件的需要,共同推动着美国的陆地边疆拓展及卓有成效的边疆治理。当特纳的“边疆假说”形成时,美国的陆地边疆架构也构建成功,并对美国的国家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倍扩大了美国的规模,促进了美国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地缘政治环境,助北方取得内战的胜利,美国迅速发展为北美陆权强国。陆地边疆架构构建中美国最大的污点就是驱赶、屠杀印第安人,此外还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1898年美西战争开始,吹响了美国构建海洋边疆架构的号角。海洋边疆架构的构建是基于美国所取得的国家发展成就之上,经历了内战的美国实现了统一,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这些都为美国的海洋边疆架构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以及地缘基础。不仅如此,美国谋求进一步的国家发展的需要,构成了海洋边疆架构构建的强劲动力。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以及原材料问题迫切需要美国开拓海外殖民地,构建海洋边疆架构。在“新天定命运说”及马汉的“海权论”影响下,美国积极增强海上力量,发动美西战争,并取得战争的胜利,开拓了海洋边疆,将菲律宾、波多黎各、关岛、古巴、夏威夷、巴拿马运河、海地、多米尼加等纳入美国的边疆架构中。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海洋边疆架构不断发展,美国以各种方式获取海军基地,积极开展海军扩建,增强了美国的海权力量。美国海洋边疆架构的构建及其发展,促进了美国的国家发展:扩大了美国的疆域规模,优化了美国的疆域结构;陆、海一体的疆域结构有利于美国保障其国土安全;促进美国的经济发展;推动美国的国家转型,使美国从北美陆地强国转型为海陆复合型强国;提升美国的国际地位,使美国从海权大国发展为海权强国,进而成为海权霸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不仅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政治强国,还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经济强国,军事实力和科技实力也荣登全世界第一。全面而超强的国家实力使得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这种前所未有且傲视群雄的国家发展成就给美国构建立体化边疆架构提供最坚实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以及人才技术基础。而美国已不满足于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称霸全球是其进一步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冷战中战胜苏联。美国的这一国家发展的诉求构成了立体化边疆架构构建的动力。在杜黑的“制空权论”以及米切尔的“空权”思想影响下,美国大力发展其空军来管控空中边疆,并开始建设早期预警系统,加强战略空军海外军事基地的部署,提高空军的国防预算。而高边疆的构建经历了艾森豪威尔、肯尼迪以及里根政府时期,终于构建成功,使得美国的立体化边疆架构成功构建起来。美国立体化边疆架构的构建及其发展,促进了美国的国家发展:影响了美国的疆域,为美国的国家安全提供了立体化的安全保障,助推美国赢得美苏争霸,促进了美国的经济及科技的发展。1991年,苏联解体,美国终于登上了全球霸主的宝座,其军事实力、科技实力都居世界第一,虽然由于和苏联争霸而使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德国和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美国造成了压力,但美国经济实力还是居全球首位。独霸全球的国家发展成就给美国构建超主权化边疆架构提供最坚实的经济、政治、军事以及科技基础。而此时美国的国家发展的目标是维持全球霸主地位,变单极时刻为单极时代,在全球化快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美国的这一国家发展诉求构成了超主权化边疆架构构建的动力。美国超主权化边疆包括利益边疆和信息边疆。利益边疆构建的逻辑起点是如何有效地维持美国的全球霸权。在此基础上,构建认知层面的利益边疆,即认定利益边疆的范围,再制定相应的战略,并采取合适的方式和手段加以实施,从而构建起现实层面的利益边疆,以实现美国的存在于全球范围的国家利益。就利益边疆的构建及其发展而言,经历了克林顿政府、小布什政府以及奥巴马政府时期。在各个时期,对利益边疆的构建都将全球分成三大块:欧亚大陆、美洲、非洲。由于三人的执政理念及所面临的内外情势不同,对国家利益的认知和界定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利益边疆的构建和调整存在显着的区别。总而言之,利益边疆的构建和调整有成功之处,亦有失败的地方。信息边疆的构建由政治精英、技术精英和企业精英合力完成。政治精英立法、出台政策、组建机构,技术精英提供技术支撑和制定技术标准,企业精英则将信息边疆及行业标准推向全球,并从中获取巨额的财富。美国超主权化边疆架构的构建及其发展,促进了美国的国家发展:影响了美国疆域的规模和结构,使得美国疆域软硬结合;影响了美国经济实力,克林顿政府对利益边疆和信息边疆的构建极大程度地促进了美国的经济发展,而小布什政府对利益边疆的构建则极大程度地阻碍了美国的经济发展,甚至将美国的经济拖入衰退境地;影响了美国的科技实力,信息边疆的构建推动了美国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响了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得到加强,而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得到削弱。综上所述,美国边疆架构与国家发展互动紧密,环环相扣,形成了“双螺旋上升”式的互动模式。虽然存在二者的消极互动,但积极互动占主导。它推动了美国边疆架构和美国的国家发展,使美国从当初英国的殖民地一跃变成了当今世界全球霸主。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中国必须要重视边疆,重视前瞻性地调整边疆架构,以发挥其对国家发展的助推作用。在全球化快速推进的今天,中国必须构建并维护好自己的利益边疆和信息边疆,并将其与传统边疆有机结合起来。

方琳[6](2015)在《公安边防部队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无论是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还是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使得我国的传统社会形态发生了剧烈变化,整个社会结构体系出现了许多新特征,我们许多传统认知和社会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了。各级党委和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如何创新社会管理已越来越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事关经济社会的发展,事关国家的的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要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提出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实现社会管理创新转向社会治理的创新。公安边防部队肩负着边境检查、边境治安管理和边界巡逻、打击偷渡以及海上缉私,维护沿边沿海地区安全稳定的重要职责,作为公安部业务指导下的重要职能部门,其管理行为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社会管理外部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公安边防部队需要迫切解决如何通过自身工作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些都要通过创新社会管理来解决。本文分析了公安边防部队当前的多项社会管理新举措,指出公安边防部队面临着新时期社会矛盾多样多变、边境地区安全形势严峻、违法犯罪形式翻新、自身存在不足等新形势、新问题,并积极提出对策建议,希望可以通过革新理念、转变方式、健全制度、创新手段来推进公安边防部队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希望公安边防部队能更好地完成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有效地担负起保卫边境地区安全,维护沿边沿海地区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使命,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姚骋[7](2014)在《中越关系视野下的我国边境城市功能变迁 ——以广西凭祥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城市功能一般由国家赋予,是指城市为服务国家或地区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要求承担相应的任务。边境城市,作为特殊的城市类型,其功能的性质与内涵不仅受到本国制约,还深受国际关系大环境的影响。中越边境城市作为中越关系中重要的地缘因素,曾是中越两国冲突的导火索,也是两国合作往来的重要场域。中越关系的变化发展时刻改变着中越边境城市的功能,从最初的朝贡通道到军事战场、再到经济合作平台。以中越关系历史发展为主线,探讨中越边境城市的功能变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我国的中越边境城市为研究重点,在一般性研究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中越关系背景下的边境城市功能形成、变迁,以及功能变迁的特点和意义。本文的分析框架如下:第一章,利用地缘政治理论和次国家行为体理论为本论题进行理论层面的解释,建立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章,中越关系视野下的我国边境城市功能的一般性研究,以中越关系史为线条梳理边境城市功能的形成和变迁。第三章至第五章,进入案例分析阶段。第三章选取桂越边境城市——凭祥作为案例分析对象,对其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经济现状做出概述。第四章,分析凭祥传统城市功能的表现、特点及意义。第五章,分析凭祥在中越关系新时期下功能的升级与拓展、特点及意义。最后的结语部分,梳理全文的论证过程,概括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得出,中越边境城市功能随中越关系的变化发展发生着变迁,中越关系正常化前后分别表现出对外防御和对外开放与合作的不同特点,且不同历史时期里各功能强弱也有不同。此外,边境城市功能一直伴随中越关系变化而被动的调整与适应。随着中越关系进入新时期,两国更多的合作为边境城市带来功能的升级和拓展,而边境城市将在两国关系中有更多的主动参与。

孙晓梅[8](2014)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新闻标题语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闻标题是新闻媒体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新闻内容的看点、贯穿新闻内容的始终、突出新闻内容的主题,可以说是对新闻内容最集中的概括。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如一道使人眼前一亮的风景线,让人赏心悦目,使人不由得产生一探究竟,急于阅读的强烈愿望。随着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逐步建立,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成功开办,其新闻宣传活动在我国广泛开展起来,影响不断扩大,新闻学界以及语言学界人士纷纷涉足这一领域,对东盟新闻标题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本文选取《广西日报》、《南宁日报》和《南宁晚报》从2004年到2012年间与中国—东盟博览会相关的新闻标题作为研究对象,尝试从语言学角度,对新闻标题的词汇、修辞特色和语用分析,做出一些思考和探索。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现状、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案和方案。特别对于新闻标题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现状作了基本概述,列举了大量相关文献进行介绍和讨论,并由此总结了新闻标题具有简洁易懂、新颖生动的语言特色和精炼、准确、引导、写实的主要作用第二部分对收集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新闻标题的语料进行详细考察,从语言的词语、修辞等语言运用特点及相关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中国—东盟博览会新闻标题的词语应用特点主要表现在使用了新词新语、流行语和数字词语;修辞应用特点主要表现在使用比喻、比拟、排比、对偶、引用等修辞形式。这些词语和修辞形式的运用,起到了提升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时代感、推动博览会的大众化,使得博览会更具震撼力、表现力、感染力及更具人性化和生动性等良好的语用效果。第三部分是对中国—东盟博览会新闻标题语言的语用进行深入分析,其中包含了博览会新闻标题的语用预设以及体现出的目的性、能动性和文化性的语用特征,并达到了扩大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吸引力,提升博览会的品牌效应,凸显博览会的文化内涵等言语效果。第四部分是结语部分,既概括了本文的研究成果,也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说明对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和作用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理论、实践价值。

刘英[9](2014)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核心价值观是我军建设的时代课题,对实现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对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学术研究,已有不少成果,但有待系统化和深化。因此,选择中国共产党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研究课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实用性,理论研究方面也有比较充分的发挥空间。文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围绕中国共产党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一主题,对军人核心价值观重要价值、理论来源、发展演进、主要内容、培育要求和途径方法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导言部分主要对文章的研究源起和研究意义、文献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简要描述。研究综述主要对近年来学界集中研究的意义、科学内涵、培育有效途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归纳,总结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在把握学术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为文章的写作奠定基础。第一章主要分析军人核心价值观对于我军建设的重要价值。从我军基本的治军之道、我军战斗力的重要源泉、实现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引领支撑等几个方面,说明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我军官兵的精神支柱。第二章主要从四个角度探讨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价值理论为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华武德文化为之积淀了深厚的历史传统,西方军队在核心价值观上的建设理念为之提供了有益借鉴,主要的还是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比如我军的建军原则、宗旨和使命任务为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第三章主要从历史传承的角度考察了中国共产党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对我军官兵的核心价值观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论证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一个既一以贯之又与该时期现实使命任务相契合的官兵核心价值观,通过对历史的考察来说明其对我军建设的重要性。第四章主要分析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从忠诚于党是革命军人最高政治信仰、热爱人民是革命军人基本的价值遵循、报效国家是革命军人坚定的价值取向、献身使命是革命军人的价值实现途径、崇尚荣誉是革命军人重要的道德基础等五个方面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进行理论解读。这五个方面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为强化官兵精神支柱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第五章主要探讨如何持续培育和践行工作。阐明了它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归纳了三个方面的培育要求,从六个方面探讨了培育的途径和方法,为切实增强培育践行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有益的实践指导。文章力求从一个新的视野去探讨我军官兵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发展历程,构建较为完整的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研究体系。从实践的角度而言,文章可以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提供理论上指导,进一步增强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文章还强调了我军官兵核心价值观是我军八十多年来始终保持先进性、坚定军队性质和使命的根本保证,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根植于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基础上体现新时代的新内涵。这对于在新形势下弘扬战斗精神、实现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赖子亮[10](2014)在《深港口岸间的“水客”问题及治理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中国内地出入境政策的日益开放,深港口岸间的“水客”队伍迅速增长,并对深圳、香港两地的社会经济生活均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作为走私犯罪的一种,“水客”走私问题由来已久,因为种种原因一直难以根绝,在国门日益开放、出入境客流迅猛增长的大环境下,如何妥善解决好“水客”群体随着出入境客流增长而增长,并一度造成社会热点现象的问题,成为深港两地政府部门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首先从深港口岸间“水客”现象的描述出发,大致描述了深港口岸间“水客”群体的现状和特点,并对深港口岸间“水客”产生和蔓延的原因展开分析,总结出经济利益驱使、通关政策开放带来的便利、法规制度不协调、海关执法监管方式及“水客”可能的寻租行为等方面造成深港口岸间“水客”产生和迅速发展的原因。随后,笔者结合自身从事出入境边防检查工作多年的工作实际,根据深圳各口岸近几年口岸出入境流量变化情况,发现出入境政策日益开放造成口岸出入境流量迅猛增长,以及2013年海关总署、公安部采取科技手段联合开展的打击“水客”走私专项行动后增速出现明显放缓的基本态势。通过对深圳主要陆路直通香港口岸单日多次往返旅客的出入境数据深入分析挖掘,对2013年的专项打击行动前后口岸出入境客流量的变化以及疑似“水客”人员出入境的变化趋势,探寻深港口岸间“水客”的活动规律及其对口岸出入境流量造成的影响,剖析“水客”群体在口岸间单日多次出入境搬运“水货”商品及所谓“蚂蚁搬家”式的行为特点,研究部门联合、科技手段应用对于治理“水客”问题的可行性。“水客”问题带给深港两地民众的困扰,不仅仅在于对作为公共服务资源的口岸出入境管理造成巨大浪费,深港口岸间庞大的“水客”群体规模给国家财政收入、社会经济环境、口岸畅通的方面均带来了非常大的损害。基于上述分析,结合总结出的深港口岸间“水客”群体产生和蔓延的原因,本文系统构建深港口岸间“水客”问题的治理策略,即从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出入境旅客进行分类管理、依靠科技手段提高口岸现场执法监管水平、打防结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深港合作等方面着力。总的来说,虽然有不少学者对“水客”问题作出过有价值的研究,有关“水客”问题的研究文献随着“水客”群体的迅速发展也开始越来越多,但是基于对口岸出入境数据的整理分析来研究“水客”活动规律的,尚不多见。因此,希望本文研究的着眼点和思路,以及系统构建的治理深港口岸间“水客”问题的策略,能够给研究人员及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带来新的启发和实用价值。

二、高科技带来边关执勤手段新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科技带来边关执勤手段新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研究(1950-200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和核心概念界定
        (一)研究方法
        (二)核心概念界定
    五、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创新点
第一章 政治宣传与《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的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概述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在苏联的实践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的中国化
    第二节《人民日报》的创刊
        一、创刊及发展
        二、功能地位
    第三节《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一、英模报道的历史起源
        二、“英模报道”与《人民日报》新闻报道栏目变化
第二章 英模报道中的“英模”构成
    第一节 历年英模报道总量统计
        一、报道统计概述
        二、报道数量与分布
    第二节 英模构成的类型分布
        一、英模行业结构分布
        二、英模性别结构分析
        三、英模的政治面貌结构统计
    第三节 英模报道的品质结构分析
        一、政治品质
        二、劳动品质
        三、道德品质
第三章 《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演变
    第一节 建国头十七年《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一、数量变化
        二、英模形象
        三、形象变化之原因
        四、社会效应
    第二节 极“左”时期《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一、数量变化
        二、英模形象
        三、变化原因分析
        四、社会效应
    第三节 改革开放时期《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一、报道数量变化
        二、形象分析
        三、形象变化之原因
        四、社会效应
第四章 《人民日报》英模报道的挑战及其应对
    第一节 英模报道的挑战
        一、新时代需要新宣传理论
        二、社会价值观多元,英模精神单一
        三、政治宣传的效应衰退
    第二节 改进英模报道的建议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宣传理论的基本原则、立场、方法
        二、群众路线理论的实践与坚持新闻宣传的“三贴近原则”
        三、改进报道方式、技巧、风格
        四、新媒体技术运用与提升英模报道实效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1950 年—1965 年《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题目
附录二:1966 年—1976 年《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题目
附录三:1977 年—2002 年《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题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欧盟边防管理研究 ——以欧盟申根区为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与文章结构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欧盟边防管理之基本概念界定
    第一节 边界、边境与边疆的概念
    第二节 欧盟边界与申根边界的概念
    第三节 边防管理、欧洲边防管理与欧盟边防管理的概念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欧盟边防管理之相关理论阐释
    第一节 软边界理论
    第二节 多层治理理论
    第三节 责任共担理论
    第四节 外部治理理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欧盟边防管理制度、措施与机构
    第一节 欧盟边防管理理念
    第二节 欧盟边境制度
    第三节 欧盟边防管理的主要法律法规
    第四节 欧盟边防管理措施
    第五节 欧盟边防管理机构
    第六节 欧盟边防管理力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一体化背景下的欧盟边防管理实践
    第一节 欧盟边防管理的历史
    第二节 欧盟边防管理的现状
    第三节 欧盟一体化边防管理实践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欧盟边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第一节 欧盟边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解决欧盟边防管理问题的对策
    第三节 欧盟边防管理的发展前景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3)信息战的哲学视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信息战的物质基础
    2.1 人类社会的存在
        2.1.1 物质存在
        2.1.2 能量存在
        2.1.3 信息存在
    2.2 信息体系的演进
        2.2.1 系统、体系与体系作战
        2.2.2 古代人力信息体系
        2.2.3 近代电讯信息体系
        2.2.4 当代计算机信息体系
    2.3 武器装备的对抗
        2.3.1 材料对抗
        2.3.2 能量对抗
        2.3.3 信息对抗
第三章 信息战的战争本质
    3.1 信息战的政治目的
        3.1.1 战争与政治的关系
        3.1.2 霸权主义的现实表现
        3.1.3 规制霸权主义的载体
    3.2 信息战的暴力内涵
        3.2.1 战争存在的暴力基础
        3.2.2 物理信息战的暴力表现
        3.2.3 信息战中暴力表现的新面貌
    3.3 信息战的实力支撑
        3.3.1 战争力量的内涵
        3.3.2 战争实力的分类
        3.3.3 信息战的实力特点
    3.4 信息战的博弈特性
        3.4.1 战争博弈的组织性
        3.4.2 战争博弈的对抗性
        3.4.3 战争博弈的破坏性
第四章 信息战的领域分布
    4.1 物理信息战领域
        4.1.1 物理信息战的内涵
        4.1.2 物理信息战的发展
        4.1.3 物理信息战的影响
    4.2 生理信息战领域
        4.2.1 生理信息战的内涵
        4.2.2 生理信息战的发展
        4.2.3 生理信息战的影响
    4.3 心理信息战领域
        4.3.1 心理信息战的内涵
        4.3.2 心理信息战的发展
        4.3.3 心理信息战的影响
第五章 信息战的装备创新
    5.1 装备创新的时代内涵
        5.1.1 创新的含义
        5.1.2 装备创新的含义
        5.1.3 需求与装备创新的关系
    5.2 装备创新的发展模式
        5.2.1 理论延展的装备创新
        5.2.2 适应需求的装备创新
        5.2.3 创造需求的装备创新
    5.3 装备创新的弯道超车
        5.3.1 装备创新的瓶颈
        5.3.2 装备创新的跨越式发展
        5.3.3 装备创新的非对称发展
第六章 信息战的智力支持
    6.1 从体能较量到智能较量
        6.1.1 体能较量
        6.1.2 技能较量
        6.1.3 智能较量
    6.2 从个体智慧到群体智慧
        6.2.1 我国古代幕僚:个体智慧
        6.2.2 德国总参谋部:集体智慧
        6.2.3 现代智库:专业智慧
    6.3 军队人才发展的建设方略
        6.3.1 智力基础:科技素质
        6.3.2 智力依托:工程机制
        6.3.3 智力表现:技战融合
第七章 信息战的艺术空间
    7.1 古代战法变换塑造的单一维度
        7.1.1 战争艺术的基本内涵
        7.1.2 战法变换的历史选择
        7.1.3 战法变换的艺术表现
    7.2 近代装备革新带来的大幅拓展
        7.2.1 装备革新的社会基础
        7.2.2 装备革新的战争实践
        7.2.3 装备革新的艺术表现
    7.3 现代智能较量创造的广袤空间
        7.3.1 现代战争的信息迷雾
        7.3.2 智能较量的复杂环境
        7.3.3 智能较量的艺术表现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A 科技革命年表
附录 B 美军未来信息作战环境描绘

(4)兵团新时期维稳能力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情况
        (一) 国内研究情况
        (二) 国外研究情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相关概念界定
        (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二) 维稳能力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一) 创新之处
        (二) 研究不足
第一章 兵团维护新疆稳定的历史与现实
    一、兵团维稳的指导思想
    二、兵团维稳的历史进程
    三、兵团维稳的历史经验
    四、兵团目前维稳能力建设总体状况
    五、当前兵团维稳面临的挑战
第二章 当前兵团维稳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兵团职工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一) 人员结构不合理
        (二) 职工维稳戍边意识淡薄
        (三)民兵武装力量发展滞后
    二、经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 自然条件较差
        (二) 部分团场技术与基础设施缺乏
        (三) 职工增收能力较弱
        (四) 产业结构不合理
    三、管理能力与方式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一) 维稳体制存在的问题
        (二) 管理机构设置不完善
        (三) 相关法律法规缺失
        (四) 基层社会事业发展缓慢
第三章 加强兵团维稳能力建设的对策
    一、建设稳固的兵团职工队伍
        (一) 提高职工待遇水平
        (二) 完善职工队伍结构调整
        (三) 推进基层文化建设
        (四) 提升兵团民兵战斗力
    二、加快提高兵团经济发展水平
        (一) 深化兵团市场经济改革
        (二) 加紧基础设施建设
        (三) 注重生态保护
        (四) 加强兵地融合发展
    三、提高兵团管理水平
        (一) 加强兵团维稳体制建设
        (二)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机构设置
        (三) 推进“师市合一”、“团镇合一”模式发展
        (四) 加强社会事业发展
        (五) 推动南疆兵团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兵团基层农牧团场维稳戍边能力建设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5)美国的边疆架构与国家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 国内关于边疆架构和国家发展的研究
        (二) 关于美国边疆研究
    三、研究内容、思路及框架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思路
        (三) 研究框架
    四、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历史分析法
        (三) 精英分析法
        (四) 利益分析法
        (五) 层次分析法
    五、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
        (一) 研究重点及难点
        (二) 研究创新
    六、研究条件与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 研究的有利条件
        (二) 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国家发展与边疆架构互动的逻辑
    第一节 边疆架构的含义
        一、边疆的含义
        二、边疆架构及其基本要素
    第二节 国家发展的含义
        一、“国家发展”概念
        二、相似概念的辨别
    第三节 边疆架构与国家发展存在逻辑互动关系
        一、国家发展的需要促使边疆架构的初步构建
        二、边疆架构影响国家发展
        三、国家发展的状况促成边疆架构的调整
    第四节 美国边疆架构与国家发展互动的进程
        一、划分历史阶段的意义
        二、美国边疆架构与国家发展互动的不同历史阶段
第二章 陆地边疆架构推动美国成为北美陆权强国(1776-1898)
    第一节 美国的建立
        一、美国建立的标志
        二、美国建立的动因
        三、美国的四大要素
        四、美国的三重属性
        五、世界眼光和孤立主义
    第二节 国家发展的需要催生美国陆地边疆架构
        一、美国国家发展的需要促成其边疆拓展
        二、美国陆地边疆架构的历史形成
    第三节 陆地边疆架构对美国国家发展的影响
        一、积极的作用
        二、带来的问题
第三章 海洋边疆架构催生世界海权霸主(1898-1945)
    第一节 海洋边疆架构形成前的国家发展
        一、实现了国家统一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三、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第二节 国家发展催生海洋边疆架构
        一、国家发展是海洋边疆架构形成的基础和动力
        二、海洋边疆架构的历史建构
        三、美国海洋边疆架构的发展
    第三节 海洋边疆架构促进国家发展
        一、优化美国的疆域结构
        二、保障美国的国土安全
        三、促进美国的经济发展
        四、推动美国的国家转型
        五、提升美国的国际地位
第四章 立体化边疆架构助推美国称霸全球(1945-1991)
    第一节 美国立体化边疆架构构建前的国家发展
        一、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政治强国
        二、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经济强国
        三、军事实力荣登全世界第一
        四、科技实力迅猛发展
    第二节 美国国家发展催生立体化边疆架构
        一、国家发展是美国边疆架构立体化的基础和动力
        二、美国边疆架构立体化构建
    第三节 美国立体化的边疆架构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一、影响美国的疆域
        二、为美国提供立体化的安全保障
        三、有助于美国赢得美苏争霸
        四、促进美国的经济及科技的发展
第五章 超主权性边疆架构支撑美国单极时代(1991至今)
    第一节 美国超主权性边疆架构构建前的国家发展
        一、发挥全球作用的军事实力
        二、居世界首位的经济实力
        三、居世界第一的科技实力
    第二节 美国超主权性边疆架构的形成
        一、国家发展是美国超主权性边疆架构构建的基础和动力
        二、利益边疆的构建
        三、信息边疆的构建及治理
    第三节 美国超主权性边疆架构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一、对美国疆域的规模和结构的影响
        二、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三、对美国科技的影响
        四、对美国军事实力的影响
        五、对美国全球霸权的影响
第六章 美国边疆架构与国家发展互动的回顾与启示
    第一节 美国边疆架构与国家发展互动的进程
    第二节 美国边疆架构与国家发展互动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公安边防部队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重点与创新点
        1.3.3 研究难点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社会管理
        2.1.1 社会管理的定义
        2.1.2 创新社会管理的界定
        2.1.3 创新社会管理的必要性
    2.2 公安边防部队参与社会管理
        2.2.1 公安边防部队概况
        2.2.2 公安边防部队参与社会管理的定义
        2.2.3 公安边防部队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必要性
        2.2.4 公安边防部队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意义
    2.3 创新社会管理的理论基础
        2.3.1 公共治理理论
        2.3.2 多中心治理理论
3 公安边防部队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现状分析
    3.1 公安边防部队创新社会管理的举措
        3.1.1 深化边防民警兼任村官制度
        3.1.2 开展边防派出所大走访活动
        3.1.3 打造“沿海平安带”
        3.1.4 开展“兴边富民”行动
        3.1.5 树立“中国边检.阳光国门”形象
    3.2 公安边防部队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成效
        3.2.1 辖区民生工作成效明显
        3.2.2 政治安边能力不断提升
        3.2.3 共创平安边境活动扎实有效
        3.2.4 党政军警民合力治边格局形成
    3.3 公安边防部队参与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问题
        3.3.1 公安边防部队参与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问题
        3.3.2 公安边防部队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制约因素
4 公安边防部队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对策建议
    4.1 革新理念,为参与创新社会管理树立正确导向
        4.1.1 坚持科学发展观念
        4.1.2 坚持树立群众观点
        4.1.3 坚持深化服务理念
    4.2 转变方式,为参与创新社会管理注入不竭动力
        4.2.1 注重社会管理信息化
        4.2.2 促进社会管理协同化
        4.2.3 加快社会管理法治化
    4.3 健全制度,为参与创新社会管理提供重要支撑
        4.3.1 规范创新流程管理
        4.3.2 完善社会风险管理
        4.3.3 加强内部秩序管理
5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中越关系视野下的我国边境城市功能变迁 ——以广西凭祥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第四节 创新之处
第一章 国家间关系中的边境城市:理论解释
    第一节 地缘政治视角
    第二节 次国家行为体视角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越关系视野下的我国边境城市功能:形成与变迁
    第一节 中越关系影响下我国边境城市功能的形成
    第二节 中越关系与我国边境城市功能的变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凭祥市历史发展概述及社会经济现状
    第一节 凭祥历史发展概述
    第二节 凭祥社会经济现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越关系历史中的凭祥城市功能
    第一节 防御功能
    第二节 交通功能
    第三节 贸易功能
    第四节 凭祥传统城市功能的特点及意义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时期中越关系下的凭祥城市功能升级和拓展
    第一节 口岸经济功能
    第二节 城市公共外交功能
    第三节 现代边防功能
    第四节 新时期凭祥城市功能的特点与意义
    本章小结
结语
图表目录
注释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8)中国—东盟博览会新闻标题语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新闻标题语言研究现状
        一、 新闻标题研究概述
        (一) 新闻传播学领域的相关研究
        (二) 语言学领域的相关研究
        二、 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一) 新闻标题具有简洁易懂的语言特点
        (二) 新闻标题具有新颖生动的语言特点
        三、 新闻标题语言的主要作用
        (一) 新闻标题语言的精练作用
        (二) 新闻标题语言的准确作用
        (三) 新闻标题语言的引导作用
        (四) 新闻标题语言的写实作用
    第二节 研究主要对象
        一、 《广西日报》、《南宁日报》、《南宁晚报》简介
        二、 研究对象范围确定
        三、 中国—东盟博览会新闻标题统计情况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案及方法
        一、 研究方案
        二、 研究方法
        (一)语料分析法
        (二)例举法
        (三)综合研究法
第二章 中国—东盟博览会新闻标题语体的语言特色
    第一节 中国—东盟博览会新闻标题语言的词语分析
        一、 新词新语提升了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时代感
        二、 流行词语推动了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大众化
        三、 数字词语增强了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吸引力
    第二节 中国—东盟博览会新闻标题语言的修辞分析
        一、 比喻修辞使中国—东盟博览会更具生动性
        二、 比拟修辞使中国—博览会更具人性化
        三、 排比修辞使中国—东盟博览会更具震撼力
        四、 对偶修辞使中国—东盟博览会更富表现力
        五、 引用修辞使中国—东盟博览会更富感染力
第三章 中国—东盟博览会新闻标题语言的语用分析
    第一节 中国—东盟博览会新闻标题语言的预设分析
        一、 语用预设的相关概念
        二、 中国—东盟博览会新闻标题语用预设的特征
        (一)共同性
        (二)恰当性
        (三)相关性
    第二节 中国—东盟博览会新闻标题语言的语用功能
        一、 扩大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吸引力
        二、 提升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品牌效应
        三、 凸显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文化内涵
第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广西日报》、《南宁日报》和《南宁晚报》相关语料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9)中国共产党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本课题研究的源起和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的基本方法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我军强大的精神支柱
    第一节 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我军基本的治军之道
        一、听党指挥是我军治军的根本原则
        二、英勇善战是我军治军的根本标准
        三、严明纪律是我军治军的关键所在
    第二节 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我军战斗力的重要源泉
        一、我军战斗精神的集中体现
        二、维护我军团结统一的思想保证
        三、提高我军战斗力的精神支柱
    第三节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实现强军目标的引领支撑
        一、激发官兵为实现强军梦而奋斗的强大动力
        二、确保军魂永驻的坚定信念
        三、强化能打仗、打胜仗的力量支撑
第二章 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来源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价值理论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一、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二、明确了人的价值实现途径
        三、规范了革命军人根本的价值目标
    第二节 中华武德文化积淀了深厚的历史传统
        一、崇仁尚武是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的价值体现
        二、爱民保民是中国军队的价值本色
        三、精忠报国是中国军人的价值追求
    第三节 西方军队建设理念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具有民族特色、贴近军队实际的军人价值观表述
        二、重视军人价值观的思想控制和和士气激励作用
        三、灵活多样的培育形式和措施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
        一、我军的建军原则确立了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内容
        二、我军的宗旨规范了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基本价值准则
        三、我军的使命任务揭示了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实现途径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一、革命斗争环境与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严峻形势
        二、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基本要素的确定
        三、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历史影响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一、改革开放后我军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二、改革开放时期我军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新内容
        三、改革开放时期的探索为我军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新经验
    第三节 新世纪新阶段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新概括
        一、新世纪新阶段与我军有效履行历史使命的现实需求
        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概括和系统阐述
        三、我军思想政治建设实践领域和工作内容的拓展和丰富
第四章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忠诚于党是革命军人最高的政治信仰
        一、革命军队阶级性的鲜明体现
        二、确保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要求
        三、铸牢听党指挥这一强军之魂
    第二节 热爱人民是革命军人基本的价值遵循
        一、革命军人的根本立场
        二、革命军人的最高价值追求
        三、永葆人民子弟兵政治本色的价值皈依
    第三节 报效国家是革命军人坚定的价值取向
        一、革命军队的根本职能
        二、革命军人奋斗的基本价值目标
        三、革命军人爱国报国的明确要求
    第四节 献身使命是革命军人的价值实现途径
        一、革命军人的神圣职责
        二、我军履行神圣职责的最高标准
        三、我军官兵建功立业的实践依托
    第五节 崇尚荣誉是革命军人重要的道德基础
        一、革命军人高尚的道德追求
        二、我军作风优良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的体现
        三、我军官兵弘扬传统、永葆本色的时代需要
第五章 持续培育和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第一节 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一、对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价值观起着引领作用
        二、提升我军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三、为我军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第二节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求
        一、新形势下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
        二、始终坚持“三个紧贴”的原则
        三、紧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主题主线
    第三节 不断丰富拓展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方法途径.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指导
        二、夯实官兵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根基
        三、营造培育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有利氛围
        四、引领官兵价值取向和部队良好风尚
        五、打造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课堂
        六、完善部队官兵形成当代革命核心价值观的制度保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10)深港口岸间的“水客”问题及治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二) 相关研究状况述评
        1. 国外相关研究状况
        2. 国内相关研究状况
        3. 简要的评价
    (三) 重要概念的界定
        1. 深圳——香港口岸
        2. “水客”
        3. “水客”与传统走私群体的区别
        4. 上线与下线
    (四) 本项研究的方法、框架及创新
        1. 研究方法
        2. 写作框架
        3. 可能的创新
一、深港口岸间的“水客”现象描述
    (一) “水客”现象的产生
    (二) 深港口岸间“水客”的现状
    (三) 深港口岸间“水客”的特点
二、深港口岸间“水客”现象产生和蔓延的原因分析
    (一) 经济利益方面的原因
    (二) 通关便利方面的原因
    (三) 法规制度方面的原因
    (四) 资源掣肘和寻租行为——执法监管方面的尴尬
三、“水客”活动规律及对口岸出入境流量的影响
    (一) “水客”的活动规律
        1. 行为特征和基本规律
        2. 近年来深港间“水客”活动情况
    (二) “水客”对口岸出入境流量的影响
        1. 深圳各口岸近几年出入境流量概况
        2. 深港口岸间疑似“水客”人员出入境数据情况
        3. “水客”群体对口岸出入境流量影响的数据分析
四、深港口岸间“水客”现象的经济社会危害
    (一) 偷逃应缴的税款,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二) 逃避海关的监管,扰乱社会经济环境
    (三) 影响口岸的畅通,破坏正常通关秩序
五、深港口岸间“水客”问题的治理策略
    (一) 立法先行,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二) 分类管理,遏制“水客”托带活动
    (三) 科技监控,提高现场监管效能
    (四) 打防结合,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五) 齐抓共管,形成综合治理格局
    (六) 深港合作,构建联动缉私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及致谢

四、高科技带来边关执勤手段新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研究(1950-2002)[D]. 周晓瑾.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1)
  • [2]欧盟边防管理研究 ——以欧盟申根区为主[D]. 王亚宁. 外交学院, 2017(08)
  • [3]信息战的哲学视界[D]. 贾珍珍.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6(01)
  • [4]兵团新时期维稳能力建设研究[D]. 蒋哲. 石河子大学, 2016(02)
  • [5]美国的边疆架构与国家发展[D]. 李朝辉. 云南大学, 2015(04)
  • [6]公安边防部队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研究[D]. 方琳. 宁波大学, 2015(03)
  • [7]中越关系视野下的我国边境城市功能变迁 ——以广西凭祥市为例[D]. 姚骋. 暨南大学, 2014(03)
  • [8]中国—东盟博览会新闻标题语言研究[D]. 孙晓梅. 广西师范学院, 2014(02)
  • [9]中国共产党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研究[D]. 刘英. 湖南师范大学, 2014(08)
  • [10]深港口岸间的“水客”问题及治理策略研究[D]. 赖子亮. 华中师范大学, 2014(08)

标签:;  ;  ;  ;  ;  

高科技带来边检方式新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