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保障制度论文_肖如菁,施一韬

导读:本文包含了失业保障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保障制度,葫芦岛市,社会保障,劳动力市场,大学生,劳动生产率,失业率。

失业保障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肖如菁,施一韬[1](2019)在《德国失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是最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并在二战后得到了充分发展且达到了高度繁荣。然而,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与变化,“德国模式”的缺陷日益显现,高福利保障与低经济增长使德国经济一度陷入停滞。两德统一后的德国叁任总理就经济疲软下(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报》期刊2019-07-08)

郝宇彪,侯海萌[2](2018)在《社会保障制度会加剧失业吗——基于OECD国家数据的PVAR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保障制度是否会加剧失业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重要问题。本文在理论辨析社会保障对失业影响机制的基础上,以OECD35个成员国1980—2015年的数据为考察样本,运用PVAR模型方法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失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世纪80年代社会保障支出增加会加剧失业;但随着1990年以来的社会保障制度"再商品化"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道德风险"有所减弱。当前社会保障支出不再加剧失业,但并没有对就业产生积极的作用。其原因在于,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和劳动力实际成本的降低,但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高福利陷阱",即降低劳动参与率。有鉴于此,中国应切实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构建符合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并注重通过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本文来源于《经济学家》期刊2018年06期)

李卓君[3](2018)在《大学生失业保障制度比较分析——以四种制度方案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失业保障制度发展较为成熟,但我国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社会难题愈演愈烈;学术界针对大学生提出四种失业保障制度方案。经文献研究、小样本问卷调研发现:建立大学生失业救济制度、将大学生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两种制度方案仅是短期过渡手段;建立大学生失业商业保险虽可有效满足不同的风险保障需求,但需承较高缴纳份额;而将大学生纳入现有的失业保险保障范围本身具有很强的现实可行性,并且受到大学生群体的偏好。(本文来源于《商业故事》期刊2018年14期)

郑国才[4](2017)在《新常态背景下失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将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着低速增长,如何确保在经济成功转型的同时,失业人员得到妥善安置关系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能不能顺利的实现。失业保障法律制度作为国际通行用于解决失业人员没有就业的手段,依然对失业人员的妥善安置、保持经济社会稳定起到不可忽视的效果。因此,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必须加快失业保障法律制度的改革建设。然而由于一系列复杂的原因,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的失业保障法律制度没有保证失业人员达到最低生活水平,在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方面也面临着重重困境,而且在立法层面和法律制度具体实施过程中都出现了新问题新情况,无法确保失业人员得到应有的失业的救助,特别是新常态背景下出现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失业群体呈现出不同形式的发展格局。为此,本文将会在充分地吸收国内外优秀的经验基础,结合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的经济政治环境,提出完善我国失业保障法律制度的对策。本篇文章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具体的描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介绍了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失业保障法律制度哪些地方需要进行改革创新,从叁个层面剖析了失业保障法律制度面临的困境。第叁部分,分别介绍了德国、美国、日本在各自面对失业浪潮时所采取的政策,并且重点分析了当时实施的政策带给社会的影响。结合新常态下我国面临的失业形势,分析了我国应该吸收和借鉴的地方。第四部分,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社会上出现的经济政治矛盾化解的需要,我国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升级的需要以及健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方面论述了完善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失业保障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并且从经济、政治、文化角度分析了完善的可行性。第五部分,首先介绍了失业保障法律制度的几种模式以及我国应该选择的模式,其次,介绍了完善失业保障法律制度所应该坚持的原则,然后就介绍了失业保障法律制度应该以政府为主体,多种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建设;分层分类推进失业主体的法律保障建设;建立城市和农村相互一致的失业保障法律制度;最重要的是依法管理失业保障金,确保其正常运行。最后要做好失业保障的配套设施建设。(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4-01)

祁巍[5](2017)在《城市化进程中城镇失业保障制度完善的国家宏观措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化进程当中面临城镇失业保障制度我们国家从很多方面给予关注,本文从宏观措施上分析,对社会保障各个主体的智能应明确,并加快法制建设的相关步伐。在司法机制上应配套社会保障,并加大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在这方面注重培养人才并制定相关多渠道社会保障模式。(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7年02期)

肖如菁,施一韬[6](2016)在《德国失业保障制度的发展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是近代世界最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并在二战后得到了充分发展且达到了高度繁荣。然而,随着20世纪80年代起,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与变化,"德国模式"的缺陷日益显现,高福利保障与低经济增长使德国经济一度陷入停滞。两德统一后新德国的叁任总理就经济疲软下的德国劳动力市场尤其是失业保障体系进行了改革,通过由"救济"到"促进"理念的转变及改革的实践探索,分别在解决就业问题、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德国的失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改革经验为我国提供了启示。(本文来源于《党政干部学刊》期刊2016年07期)

陈丹丹,闵晓阳[7](2016)在《构建大学生失业救助与失业保险混合型失业保障制度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大学生就业现状为背景,指出了现行大学生失业保障相关政策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失业问题的关键。要立足现状,不断完善失业救助体系;放眼未来,将大学生群体纳入失业保障体系,建立覆盖面更广的大学生失业保险体系;构建大学生失业救助与失业保险混合型失业保障制度,更好地促进失业大学生的就业与再就业。(本文来源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期刊2016年02期)

王樱潞[8](2016)在《葫芦岛市失业保障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失业问题为社会和个人带来多方面影响。失业保障制度为保障劳动者失业后的基本生活、帮助其实现再就业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葫芦岛市失业保险参保情况与就业援助实施情况入手,对该市失业保障制度进行研究,发现葫芦岛市失业保障方面存在隐性失业显性化严重、失业人员隐性就业、失业保险覆盖面不足、用人单位失范等问题,提出通过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完善宣传及监督机制等对策来完善失业保障制度。(本文来源于《管理观察》期刊2016年10期)

杨伟国,张袁新一,尹梦芳[9](2015)在《美国失业保障制度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在以解决大萧条时期美国失业问题为最根本目的的同时推动了美国整个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在随后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美国失业保障制度在整体理念和政策内容等方面都经历了巨大而又显着的变化。由此可见,失业保障制度对于缓解失业者痛苦、帮助失业者恢复就业、加快美国经济复苏起了关键性作用,值得其他国家结合自身情况有选择性地借鉴。(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丁大建,张瀚予,廖雪骄[10](2015)在《德国失业保障制度评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是最早建立失业保障体系的国家之一。自19世纪末期以来,随着经济形势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政府不断出台新的失业保障政策,20世纪90年代的两德统一进一步促进了失业保障制度的调整。在德国失业保障体系的发展过程中,1969年的《就业促进法》和2002—2005年间的哈茨改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德国失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结果表明德国的失业率自2002年后逐步降低,但不能确定是由现行的失业保障政策的修订造成的,由于政策实施往往存在时滞,德国现行失业保障制度的效果还需时间来检验。(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失业保障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社会保障制度是否会加剧失业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重要问题。本文在理论辨析社会保障对失业影响机制的基础上,以OECD35个成员国1980—2015年的数据为考察样本,运用PVAR模型方法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失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世纪80年代社会保障支出增加会加剧失业;但随着1990年以来的社会保障制度"再商品化"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道德风险"有所减弱。当前社会保障支出不再加剧失业,但并没有对就业产生积极的作用。其原因在于,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和劳动力实际成本的降低,但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高福利陷阱",即降低劳动参与率。有鉴于此,中国应切实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构建符合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并注重通过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失业保障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肖如菁,施一韬.德国失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探索[N].中国社会报.2019

[2].郝宇彪,侯海萌.社会保障制度会加剧失业吗——基于OECD国家数据的PVAR分析[J].经济学家.2018

[3].李卓君.大学生失业保障制度比较分析——以四种制度方案为例[J].商业故事.2018

[4].郑国才.新常态背景下失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17

[5].祁巍.城市化进程中城镇失业保障制度完善的国家宏观措施分析[J].明日风尚.2017

[6].肖如菁,施一韬.德国失业保障制度的发展及启示[J].党政干部学刊.2016

[7].陈丹丹,闵晓阳.构建大学生失业救助与失业保险混合型失业保障制度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6

[8].王樱潞.葫芦岛市失业保障制度研究[J].管理观察.2016

[9].杨伟国,张袁新一,尹梦芳.美国失业保障制度评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10].丁大建,张瀚予,廖雪骄.德国失业保障制度评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论文知识图

改革开放大家谈开拓进取,优质服务,开创失...改革开放大家谈开拓进取,优质服务,开创失...改革开放大家谈开拓进取,优质服务,开创失...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概况韩国就业保障制度的组成白城市基本情况(2)

标签:;  ;  ;  ;  ;  ;  ;  

失业保障制度论文_肖如菁,施一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