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固氮酶活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固氮酶,活性,根瘤,大豆,氮素,磺胺,甘蔗。
固氮酶活性论文文献综述
黄晓财,胡浩南,李欣欣,敖俊华,廖红[1](2019)在《氮、磷、钾胁迫对甘蔗生长及固氮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氮、磷、钾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矿质元素,也是甘蔗与固氮微生物联合固氮系统形成的重要调控因素。本研究以粤糖93-159和ROC22为材料,在酸性土壤上进行肥效试验,分析了施用氮、磷和钾肥对甘蔗生长及固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氮肥显着抑制了甘蔗的生长发育,甘蔗株高、茎径和有效茎数与氮磷钾处理(NPK)相比,粤糖93-159降低了74.49%、17.48%、78.0%,ROC22降低了78.28%、68.75%、64.7%;然而,不施氮肥促进了甘蔗联合固氮作用,显着提高了根系和+4叶的固氮酶活性,粤糖93-159增加了25.24%、68.83%,ROC22增加了99.67%、58.97%。不施磷肥显着减少了2个甘蔗品种的有效茎数,降低了粤糖93-159的植株高度、固氮酶活性和氮浓度。不施钾肥仅影响2个甘蔗品种的固氮酶活性及粤糖93-159的有效茎数。研究结果可为挖掘甘蔗养分高效潜力及联合固氮系统与养分相关联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甘蔗糖业》期刊2019年03期)
陈冲,李友国,赵斌,林会[2](2019)在《磷转运蛋白AsPT6对紫云英结瘤及固氮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组织定位、超表达及RNAi等方法对紫云英中的Pht1家族磷转运蛋白AsPT6进行了研究。时空表达结果显示,AsPT6基因在根、茎、叶中均有表达,接种根瘤菌后在根和根瘤中高量表达;化学组织定位分析表明,AsPT6在根和根瘤的维管组织及根和根瘤连接处均有表达,起到向根瘤转运磷的作用;超表达及RNAi结果显示AsPT6能显着影响紫云英的结瘤及固氮酶活性。这些研究结果表明,AsPT6参与根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磷的转运。(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纪广影,丁伟,高文逸,赵慧凝[3](2018)在《氟磺胺草醚抑制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与碳代谢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用氟磺胺草醚对大豆茎叶进行处理。测定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与叶片光合速率、根瘤细胞浆中蔗糖含量、根瘤蔗糖合成酶活性的相关性,揭示氟磺胺草醚抑制根瘤固氮酶活性与碳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用氟磺胺草醚处理茎叶后,固氮酶活性、光合速率、根瘤细胞浆蔗糖含量、根瘤蔗糖合成酶活性明显受到抑制,且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减弱。氟磺胺草醚的用量为337 g a.i./hm~2时,14、21 d后固氮酶活性与叶片光合速率呈显着正相关,7、21 d后固氮酶活性与根瘤蔗糖合成酶呈显着正相关;氟磺胺草醚的用量为675 g a.i./hm~2时,28 d后固氮酶活性与根瘤细胞浆中蔗糖含量呈显着正相关。施用氟磺胺草醚后,大豆叶片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根瘤中同化产物供应不足是根瘤固氮酶活性受抑制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郑娇莉,李双双,彭成荣,李敦海[4](2017)在《干燥对人工生物土壤结皮固氮酶活性恢复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不同演替阶段的人工生物土壤结皮其光合和固氮酶活性恢复过程对干燥时长的响应.生物土壤结皮通过人工接种丝状土壤蓝藻诱导形成,并根据藻类和苔藓丰度的不同划分为蓝藻结皮、藻-藓结皮、藓-藻结皮和苔藓结皮等4个演替阶段.经不同时长干燥处理的结皮,复水后测定其光合活性(F_v/F_m)和固氮酶活性(NA)的恢复过程.结果表明,苔藓结皮F_v/F_m的恢复速率与干燥时长呈负相关,但其他演替阶段结皮的F_v/F_m恢复速率几乎不受干燥时长的影响.早期演替阶段的结皮(藻结皮、藻-藓结皮和藓-藻结皮)显示出相同的NA活性恢复模式和不同的NA速率,而苔藓结皮NA活性的恢复较慢.光照条件下,干燥时长不超过8天时,则干燥时间越长,早期演替阶段结皮的NA活性越低,但在此较短的干燥时长范围内,苔藓结皮NA活性的恢复并不受干燥时长的影响;黑暗条件下,不同演替阶段结皮干燥两天后固氮酶活性均较低.相反,较长时间的干燥后(4~6个月),所有结皮均恢复了较高的NA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的人工生物土壤结皮其生理活性对干燥有不同的耐受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期刊2017年07期)
纪广影[5](2017)在《氟磺胺草醚抑制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根瘤的共生固氮作用为大豆生长提供了主要的氮素来源,而根瘤共生固氮作用所需的能量来自光合作用产物蔗糖。根瘤固氮量约占植物所需总氮量的一半以上,固氮作用不仅对大豆产量、质量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对降低生产成本有着重要影响。氟磺胺草醚是中国大豆生产中常用的除草剂之一,其作用靶标是植物体内原卟啉原氧化酶,氟磺胺草醚的大量应用对大豆药害不断加重,因此研究其抑制根瘤固氮酶活性的影响机制,对提高大豆根瘤固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氟磺胺草醚对大豆光合碳代谢影响为切入点,研究大豆叶片和根瘤内部碳代谢与根瘤固氮酶活性变化的关系,从而揭示氟磺胺草醚抑制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的生理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施用氟磺胺草醚后,根瘤数受到一定的抑制作用,337 g a.i./hm~2和675 g a.i./hm~2用量下,在处理后的第7天根瘤数与对照比较差异性显着,14天以后恢复正常。大豆根瘤鲜重和干重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在施药后第14天与对照比较差异显着,21天以后恢复正常。2.不同剂量氟磺胺草醚施用后,根瘤固氮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显着降低,且随着施药剂量的增加固氮酶活性受到的抑制作用加强。施药时间延长,固氮酶活性的抑制率逐渐变小,但到第28天对固氮酶活性仍有明显抑制作用。3.在测定的28天内,喷施氟磺胺草醚的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且随着施药量增加,叶绿素含量明显降低,以后叶绿素含量恢复正常水平。4.氟磺胺草醚处理后,大豆光合速率明显降低。氟磺胺草醚337 g a.i./hm~2和675 g a.i./hm~2对叶片光合速率的抑制率最高值均出现在第21天,第28天后光合速率与对照相比无差异。根瘤固氮酶活性与叶片光合速率在氟磺胺草醚337 g a.i./hm~2处理后第14、21天和氟磺胺草醚675 g a.i./hm~2处理后第21、28天均表现显着正相关。5.氟磺胺草醚施用后,大豆根瘤的蔗糖含量显着降低,337 g a.i./hm~2和675 g a.i./hm~2对根瘤蔗糖含量的抑制率在施药后第14天和第7天达到最大,在第28天后蔗糖含量恢复正常。337 g a.i./hm~2用量下,第7天固氮酶活性与根瘤细胞中蔗糖含量之间呈显着正相关,675 g a.i./hm~2用量下,第7天和28天呈显着正相关。6.氟磺胺草醚施药后,根瘤中蔗糖合成酶活性(分解方向)显着降低,第28天酶活性恢复正常。337 g a.i./hm~2施药后第14天,固氮酶活性与根瘤蔗糖合成酶活性显着正相关;675 g a.i./hm~2在测定的第7、14、21天固氮酶活性与根瘤蔗糖合成酶活性均呈显着正相关。7.氟磺胺草醚施用后,根瘤类菌体中氨的含量与对照比较明显降低。337 g a.i./hm~2处理下固氮酶活性与根瘤类菌体氨含量在第7天、14天、28天显着正相关,675 g a.i./hm~2处理在第7天、28天显着正相关。根瘤细胞浆中氨含量与对照相比明显升高,337 g a.i./hm~2在第7天、28天固氮酶活性与根瘤细胞浆氨含量呈显着负相关,675 g a.i./hm~2固氮酶活性与根瘤细胞浆氨含量在第7天表现极显着负相关。8.施用氟磺胺草醚会对大豆造成一定程度的减产,氟磺胺草醚337 g a.i./hm~2处理的减产率为3.69%,675 g a.i./hm~2施药下的减产率为15.15%。(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寇坤,郑宝香,张书立[6](2016)在《源库对不同生长习性大豆固氮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正常的栽培条件下,豆科植物的生长阶段需要供应大量的氮素,一般来说,根瘤是固定氮的主要来源,因此根瘤固氮酶的活性与豆科植物的生长有及其密切的关系。本文主要研究了源库,包括摘荚、摘心和去叶叁种方法对于不同生长习性大豆固氮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选择的是有限型、亚有限型和无限型叁种生长习性的大豆,结果不尽相同。(本文来源于《农民致富之友》期刊2016年13期)
冯博政,刘晓静,郝凤,于铁峰[7](2016)在《外源氮对紫花苜蓿固氮酶活性和酰脲含量的影响及其相关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甘农3号’为研究材料,采用室外(防雨网室)盆栽营养液砂培法,模拟土壤中2种氮素形态(NO~-_3-N和NH~+_4-N)的存在形式,研究混合态氮(NO~-_3-N:NH~+_4-N为1∶1)的5个供氮水平(0,105,210,315,420mg·L~(-1))对紫花苜蓿固氮酶活性和酰脲含量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佳氮浓度;在筛选出的最佳氮浓度下研究2种形态(NO~-_3-N和NH~+_4-N)氮的7种不同的配比NO~-_3-N:NH~+_4-N(1/7,1/3,3/5,5/5,5/3、3/1,7/1)对紫花苜蓿固氮酶活性和酰脲含量的影响;并对根瘤固氮酶活性和酰脲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最能促进紫花苜蓿酰脲累积和根瘤固氮能力的外源氮浓度为210mg·L~(-1);最佳混合型态氮配比为NO~-_3-N:NH~+_4-N=1/3。2种试验处理下紫花苜蓿地上部分酰脲含量(y)与固氮酶活性(x)之间分别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可分别用y=0.0321x+0.4759(R=0.911)和y=0.0313x+0.5545(R=0.960)表示,且2模型高度相似,这为寻求生产中评估紫花苜蓿固氮能力的简便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杨建波,彭东海,覃刘东,魏春燕,杨丽涛[8](2015)在《低氮条件下间作大豆对宿根蔗内生固氮菌固氮酶活性、氮素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低氮条件下间作大豆对宿根蔗内生固氮特性及生长的影响,为生产上合理应用甘蔗/大豆间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试验,以单、间作不同种植模式为主因素,以ROC22、B8和GT21 3个甘蔗品种为副因素,比较低氮条件下不同处理间甘蔗的产量、氮素积累及内生固氮菌固氮酶活性的差异。【结果】低氮条件下,与甘蔗单作处理相比,甘蔗/大豆间作处理的宿根蔗茎径、有效茎数和产量分别提高5.1%~8.7%、7.9%~31.0%和9.0%~40.5%,而不同处理间的株高没有明显差异。间作处理可显着提高宿根蔗的茎、叶内生固氮菌固氮酶活性,其中ROC22茎、叶中的固氮酶活性增幅最大,分别提高了59.35和0.98~1.89 nmol C2H4/g FW·h。除分蘖期间作处理B8叶片的全氮含量和GT21的氮素总积累量显着提高18.8%和35.2%外(P<0.05,下同),其他品种叶片的全氮含量和氮素积累量在处理间差异不显着(P>0.05);伸长期时,间作处理下蔗茎的全氮含量和氮素积累量均较单作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ROC22和GT21的氮素总积累量分别显着提高35.0%和81.1%。【结论】低氮条件下,间作大豆可明显提高宿根蔗的内生固氮菌固氮酶活性、氮素积累及产量,其中以GT21间作大豆的增产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李文凤,房翠翠,霍英芝[9](2014)在《不同农作物根际自生固氮菌分离及固氮酶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高海拔地区农作物根际土壤自生固氮菌分布及优势菌株情况,以未施肥的油菜、玉米、青稞、小麦4种农作物种植点为采样地,对作物根际土壤自生固氮菌进行分离提纯,并根据其固氮酶活性筛选固氮能力较强的菌株。结果表明:油菜根际自生固氮菌数量较多,其固氮能力较其他3种作物更高,其中固氮性最好的菌株为德克斯氏菌属(Derxia spp.)菌株。(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07期)
李慧[10](2014)在《咪唑乙烟酸抑制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瘤固氮酶活性决定大豆根瘤固氮效率的高低,长期大量施用咪唑乙烟酸已造成对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的严重抑制,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咪唑乙烟酸抑制根瘤固氮酶活性的关键环节,对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豆根瘤固氮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大豆根瘤类菌体中氨的合成和氨在根瘤细胞浆中的转化为切入点,咪唑乙烟酸土壤或茎叶处理后分离根瘤类菌体和细胞浆,研究根瘤类菌体中催化氮合成氨的固氮酶复合体、氨含量和细胞浆中防氧保护因子豆血红蛋白含量。旨在通过研究咪唑乙烟酸抑制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的关键机制,揭示根瘤固氮酶活性受咪唑乙烟酸抑制的关键环节,从而为解决咪唑乙烟酸抑制大豆根瘤固氮问题提供基础数据。初步明确了咪唑乙烟酸对根瘤类菌体中氨的合成和细胞浆中氨的转化两个连续代谢过程关键环节的影响,阐明了咪唑乙烟酸对根瘤固氮酶活性的直接抑制或反馈抑制的关键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咪唑乙烟酸土壤和茎叶处理都会使大豆根瘤数量、鲜重以及干重显着下降。土壤225.0ga.i./hm2施药后使大豆根瘤数量、鲜重和干重的增长受到较长时间的显着抑制,而用量为112.5g a.i./hm2至58天后根瘤生长恢复正常咪唑乙烟酸茎叶处理后第28天,用量为112.5ga.i./hm2对根瘤个数、鲜重以及干重的影响无显着性差异,而此时咪唑乙烟酸225.0ga.i./hm2茎叶处理,对大豆根瘤数量、鲜重、干重仍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咪唑乙烟酸施药后会造成根瘤固氮酶活性的显着下降,且随施药剂量的加大,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显着降低。土壤225.0g a.i./hm2处理后使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在第58天恢复正常,但在第51天112.5g a.i./hm2施药量下,对根瘤固氮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已得到解除;茎叶施药后的第28天,对根瘤固氮酶活性无显性着影响。3.咪唑乙烟酸对大豆根瘤中豆血红蛋白的含量表现为显着的抑制作用。咪唑乙烟酸土壤处理后51天,对根瘤中豆血红蛋白含量的抑制率为11.31%和30.24%,此时咪唑乙烟酸土壤225.0g a.i./hm2处理对根瘤中豆血红蛋白含量仍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58天得到解除;咪唑乙烟酸茎叶处理112.5g a.i./hm2对根瘤豆血红蛋白含量的抑制作用在第21天得到解除,但225.0g a.i./hm2施用剂量下的抑制作用一直持续到第28天才得到解除。4.咪唑乙烟酸土壤和茎叶处理后,根瘤类菌体中氨含量显着降低,且随着施药量的增加,氨含量显着降低。咪唑乙烟酸过量施用的条件下将抑制大豆根瘤类菌体中氨含量,类菌体中氨含量降低的直接原因是咪唑乙烟酸抑制了根瘤固氮酶的活性。5.咪唑乙烟酸土壤和茎叶处理后,根瘤细胞浆中氨含量显着增高。并且随着施用剂量的增高,氨含量亦增高,细胞浆中氨积累造成了对根瘤固氮酶活性的反馈抑制。6.咪唑乙烟酸施用后对大豆根瘤中钼,铁,镁含量都有抑制作用,且高浓度处理抑制时间较长。钼、铁、镁离子含量降低是导致固氮酶活性降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7.高剂量咪唑乙烟酸土壤和茎叶处理后会使大豆产量显着降低。土壤处理后大豆的减产率为12.79%~23.60%,112.5g a.i./hm2茎叶处理对大豆产量无显着影响。大豆减产的原因来自于每株平均荚数和每荚平均粒数的显着减少。(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固氮酶活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组织定位、超表达及RNAi等方法对紫云英中的Pht1家族磷转运蛋白AsPT6进行了研究。时空表达结果显示,AsPT6基因在根、茎、叶中均有表达,接种根瘤菌后在根和根瘤中高量表达;化学组织定位分析表明,AsPT6在根和根瘤的维管组织及根和根瘤连接处均有表达,起到向根瘤转运磷的作用;超表达及RNAi结果显示AsPT6能显着影响紫云英的结瘤及固氮酶活性。这些研究结果表明,AsPT6参与根瘤形成和发育过程中磷的转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固氮酶活性论文参考文献
[1].黄晓财,胡浩南,李欣欣,敖俊华,廖红.氮、磷、钾胁迫对甘蔗生长及固氮酶活性的影响[J].甘蔗糖业.2019
[2].陈冲,李友国,赵斌,林会.磷转运蛋白AsPT6对紫云英结瘤及固氮酶活性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9
[3].纪广影,丁伟,高文逸,赵慧凝.氟磺胺草醚抑制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与碳代谢关系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8
[4].郑娇莉,李双双,彭成荣,李敦海.干燥对人工生物土壤结皮固氮酶活性恢复过程的影响[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7
[5].纪广影.氟磺胺草醚抑制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机理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7
[6].寇坤,郑宝香,张书立.源库对不同生长习性大豆固氮酶活性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16
[7].冯博政,刘晓静,郝凤,于铁峰.外源氮对紫花苜蓿固氮酶活性和酰脲含量的影响及其相关关系研究[J].草地学报.2016
[8].杨建波,彭东海,覃刘东,魏春燕,杨丽涛.低氮条件下间作大豆对宿根蔗内生固氮菌固氮酶活性、氮素积累及产量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5
[9].李文凤,房翠翠,霍英芝.不同农作物根际自生固氮菌分离及固氮酶活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4
[10].李慧.咪唑乙烟酸抑制大豆根瘤固氮酶活性的机理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